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4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5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区主要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与环境和全国渔业统计年鉴等资料,统计1956~2002年东海区捕捞品种中经济价值较高、在渔业中占重要地位的11个种类的产量,并利用数理统计学上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东海区11个主要捕捞种类历年来的资源变动特征、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11个主要捕捞种类的渔业资源状况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过度捕捞已严重衰退的资源、充分利用并开始衰退的资源和尚有潜力的资源,其中大黄鱼、鳓鱼资源已进入资源衰退期,带鱼、鲐鲹鱼类、墨鱼和小黄鱼等处在充分利用并开始衰退期,虾蟹类、鲳鱼、马鲛鱼、鲷科鱼类和海鳗等资源尚有潜力。  相似文献   
2.
2003年夏季东海区带鱼资源状况及其秋冬汛渔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调查资料,对2003年伏季休渔期间的带鱼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秋冬汛带鱼生产前景。结果表明,2003年伏季休渔前期(6月),东海区带鱼资源重量密度、资源尾数密度及发生量均比常年偏低、产卵期个体重量较常年偏大,亲鱼量属低水平年份;伏季休渔中期(7月、8月),带鱼的产卵群体比例下降,个体平均肛长偏小。同时,海区的水温较2002年偏低,不利于带鱼生长和发育。预计伏季休渔结束后,渔获状况不容乐观,秋冬汛生产前景将差于2002年。  相似文献   
3.
2004年夏季东海区渔业资源状况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00-2004年夏季东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资料,初步分析了2004年夏季东海区渔业资源状况。结果表明,2004年夏季监测海域的种类组成以带鱼、小黄鱼、太平洋褶柔鱼、黄、剑尖枪乌贼、刺鲳等为主,渔业资源种间结构较2003年同期略有改善。2004年春夏季水温较2003年同期偏高,有利于渔业生物资源的补充和生长,各类群和主要经济种类的渔获率显著提高,除银鲳外,带鱼、小黄鱼、刺鲳等资源状况趋好,预计伏季休渔结束开捕后,秋汛生产的渔况将好于2003年。  相似文献   
4.
苏南沿海河蟹种类组成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
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开展银鲳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和人工育苗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海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银鲳生物学以及育苗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归纳了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黄、东海底栖性甲壳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年春、夏、秋和冬季在东、黄海底拖网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东、黄海甲壳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四季共捕获虾类33种、蟹类12种和虾蛄3种。东、黄海的优势种有:大管鞭虾、假长缝拟对虾、鹰爪虾、长角赤虾、凹管鞭虾、脊腹褐虾、东海红虾、高脊管鞭虾、双斑蟳、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其中,大管鞭虾、假长缝拟对虾和鹰爪虾为调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多样性指数中的丰富度指数(D)与多样度指数(H’)的四季变化趋势一致。在春季,由北到南呈下降趋势;夏、秋两季由北到南呈上升趋势;冬季则处于东海北部较高、黄海南部和东海中部较低的趋势。均匀度指数(J’)在3个区域各个季节之间相差不大。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东海中部的群落相对稳定,而东海北部具有黄海南部和东海中部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5年3月在钓鱼岛海域捕获的竹鱼产卵群体样品测定数据,对其主要生物学特征、主要产卵期和繁殖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钓鱼岛海域是春季东海南部竹鱼的主要产卵场,主要产卵期为3月中下旬。根据叉长和体重的频率分布图,可以看出该产卵群体主要有3个叉长优势组,其中以200~220mm和230~240mm叉长组为主,260~270mm叉长组个体极少;体重的组成特征与叉长组成基本一致。由于所取样品处于产卵后期,因此条件生长因子相对较小。个体绝对生殖力在12264~37629粒/尾,个体平均绝对生殖力为27844±10179粒/尾;单位长度生殖力范围为50~157粒/mm,平均值为121±42粒/mm;单位纯体重生殖力为82~238粒/g,平均值为202±68粒/g。  相似文献   
8.
应用资源密度面积法估算东海区头足类资源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年、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网海区站监测调查资料,采用资源密度面积法,对东海区大陆架海域头足类及其主要种类的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1)东海区头足类资源密度2001年、2002年都以夏季为最高,分别为463.70 kg/km2和237.43 kg/km2;2001年春季和2002年冬季最低,分别为98.24kg/km2和125.43 kg/km2。(2)两年中太平洋褶柔鱼的年平均资源密度在所有头足类种类中都为最高,分别为145.07 kg/km2和101.85 kg/km2;而蛸类的资源密度为最低,分别为4.69 kg/km2和2.53 kg/km2。(3)2001年、2002年东海区大陆架海域的头足类资源量分别为375384.90 t和172692.90 t,以年平均资源量算出的MSY分别为238 553.56 t和144277.31 t。  相似文献   
9.
东海带鱼繁殖力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网的调查数据,利用单位补充量繁殖力和单位补充量亲鱼资源生物量估算模型,对东海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4)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单位补充量繁殖力的估算,当tc=0.5龄、F≥1.15时和当tc=1龄、F≥2.30时,带鱼渔业处在高危险区;而当tc≥1.5龄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2)根据单位补充量亲鱼资源生物量的估算,当tc=0.5龄、F≥1.22时和当t。=1龄、F≥2.40时,带鱼渔业处在高危险区;而当tc≥1.5龄以上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3)目前(2003年为例)东海带鱼现行渔业资源状况为:tc=0.5龄、F=2.60,处于高危险区的较高危险点上。因此,在降低现有捕捞强度较难的情况下,建议提高带鱼开捕规格,以便更好地养护东海带鱼,使其资源能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