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市场消费下降、产业合并重组、生产增长趋缓是2003年美国家禽业的基本特征国内市场对内鸡和火鸡产品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出口的变数减缓了生产规模扩大的步伐,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旱致了部分加工企业的关停并转。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处的统计分析预计:2002~2004年平均每年肉鸡出口量将增加12%,事实上.2003年肉鸡业将比2002年增长1%~2%。这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早期的最高水平5%相比有显著下降火鸡业生产较均衡,2002~2004年预期增长小于1%。  相似文献   

2.
1我省肉鸡业定展现状1.1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肉鸡业取得的巨大成绩近20年来我省肉鸡饲养量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1997年肉鸡饲养量已达9亿只。活鸡出口数量约占活禽的80%,创汇金额约占70%~78%;1997年出口达3000多万只。我省肉鸡业生产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豆.2我省肉鸡业发展的基本特点饲料报酬高的肉鸡饲养倍受重视;种源充足,为肉鸡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养鸡专业户数量大增;有强大的饲料工业做后盾;肉鸡业带动了与之相关的行业也持续发展;养鸡生产科技水平显著提高。1.3我省肉鸡业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今后我国肉鸡市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肉鸡业自从引进国外肉用仔鸡生产方式后,近十五年来持续发展,到 1999年底中国禽肉总产量已达 1159.2万吨。产量占世界第二位,人均 9.3公斤,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均占有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肉鸡业发展前景如何呢 ?现请中国家禽业协会秘书长慎伟杰谈谈他对今后我国肉鸡市场的分析:   1我国肉鸡业进入二十一世纪稳定发展时期。   1999年全世界肉类总产量为 22.54亿吨,比 1998年增长了 1.23%,同年我国肉类只增长了 0.9%,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肉鸡业也同样受到国际、国内变化的影响。   国际上亚洲金融危机,俄罗…  相似文献   

4.
矮小基因在黄羽肉鸡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应用到黄羽肉鸡的育种中以来,矮小型黄羽肉鸡以基础代谢率低、耗料少、饲养密度大、适应性和抗应激强等优势及其明显的经济效益,在黄羽肉鸡业中的配套生产得到广泛推广。文中就dw基因在黄羽肉鸡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作一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肉杂鸡生产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肉杂鸡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部分省市开始兴起的一种肉鸡生产模式,一般是用速生型的肉鸡作为父本(如AA,艾维茵,海星等),用中重型高产蛋鸡作为母本(如罗曼褐,海兰褐等)生产肉鸡的一种模式。肉杂鸡生产的主要市场基础是目前的肉种鸡繁殖性能相比蛋种鸡较低,一般的肉鸡父母代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上半年,我国肉鸡生产受到金融危机、疫病等的影响,存栏和出栏量均大幅减少,与2008年相比,约减少20%~25%,肉鸡生产处于较低盈利状态。  相似文献   

7.
1 肉鸡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肉鸡起源于美国Delmarva半岛,20世纪20年代,特拉州的steels夫妇开始饲养专门的肉用仔鸡,他们的成功带动了邻近州及整个半岛,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半岛的三个州饲养全美40%的肉仔鸡,在Delmarva半岛兴起的肉鸡业很快普及全美和世界各地.1930-1940年间美国南部一些饲料商和银行家介入养鸡业,加上家禽生产中的育种、饲养、禽舍、疾病控制、管理技术的迅速运用,使得大规模、集约化的现代肉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白羽肉鸡业在改革开放后,走进了迅猛发展、快速成长的时代。从20世纪80年代的极少数存栏发展到2011年底白羽祖代存栏约105万套,父母代种鸡5000万套,商品代肉鸡达50亿羽,鸡产品产量达805万吨,从业人员近4000万人。  相似文献   

9.
江苏肉鸡产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实现了从传统饲养模式向现代养殖模式的转变,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日益提升。但是与国际上先进的肉鸡产业国相比,我省肉鸡产业在生产水平、加工技术、检疫标准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肉鸡产业发展质态。  相似文献   

10.
余锋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22):35-40
中国肉鸡业从80年代初.在没有国家经济补贴的情况下,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在中国立足。并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目标,以发展成为农牧业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其总体产量已占世界第二位。2001年,中国的肉鸡产量为940万吨,占世界肉鸡产量的157%。2001年出口肉鸡522万吨位,虽然只占到鸡肉产量的5.5%,但直接带动了中国肉鸡222%的生产量。近年来,尽管国外肉鸡产品每年进口约80万吨左右,但是中国肉鸡产量仍以5%-10%的速度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家禽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千万农民和大批企业家、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现已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国家禽业年产值达5000亿元,8000万农民每年从中获得了1000亿元的纯收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肉鸡业的竞争力与美国、巴西、泰国并驾齐驱,肉鸡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已成为我国农畜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但禽肉尤其是肉鸡在产品质量与价格上呈现绝对的弱势,中国肉鸡业将直接面对世界肉鸡业的竞争和冲击,尤其是美国的冲击。   一.中国肉鸡业的现状与特点   1.中国肉鸡业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最迅速、最典型的行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一体化经营体制,肉鸡深加工每进一步产品价值就增加约 20%- 40%。从 80年代末进入一个超高速增长时期, 1993— 1995年肉鸡产量年增长约在 20%以上,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  2.…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20年代肉用仔鸡兴起至今已经过了80多年,这期间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无论从肉鸡的选育角度和饲养角度,都是单纯追求提高肉鸡的增重速度,这样虽然使肉用仔鸡的出场日龄大大提前,但是也使肉鸡出现了腹脂和体脂沉积过多等问题。动物机体中的脂肪虽然是维持生命、生长和生产都不可缺少的物质,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低胆固醇  相似文献   

14.
通过遗传选择已经使现代肉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20世纪50年代时,肉鸡需要14周时间才能达到上市体重,而到了90年代,只需要6周时间就可以达到2.6千克的上市体重。但是,由于肉鸡的肺活量不能满足快速生长的氧需求量,容易发生腹水症,特别是在高海拔缺氧地区饲养的肉鸡更容易发生腹水症。腹水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肉鸡的可利用氧与氧需求失去平衡时可以引起腹水症的发生,主要特征是腹腔积液、右心室肥大和心脏衰弱。估计有5%的肉用仔鸡和20%的烤用仔鸡死于腹水症,每年全世界大约有400亿只肉鸡患腹水症,由此给肉鸡饲养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上半年,我国肉鸡生产随着经济的复苏,正在缓慢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存栏和出栏量均有所增加,已经基本恢复到2008年的生产水平,相比约增加4%~5%;但肉鸡生产仍处于较低盈利状态。相比2009年同期提高37.1%,比2008年同期降低27.16%。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肉鸡产业的困境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产业化在肉鸡业中的发展最迅速、最典型。然而由于国内外市场疲软、玉米价格较高,以及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度蓬勃发展的肉鸡业近年出现严重滑坡。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国肉鸡每年的出口量仅占全部生产量的10%,约30万吨左右,而国外肉鸡产品每年约有近百万吨进来。与此同时,我国肉鸡产量仍以年5%~10%的速度增长。这说明中国肉鸡市场的潜力巨大。此外,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随着粮食购销体  相似文献   

17.
一肉鸡业形势 1 全球肉鸡业概况 世界肉鸡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泰国等国家.其中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肉鸡生产国,年产鸡肉16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6%,出口量是650万吨.占全球的47%,巴西占第二位,年产鸡肉810万吨,占全球的15%。全球生产总量以每年3%。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肉鸡养殖业随着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养殖成本大幅度降低,肉鸡制品产量迅速提高,但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预防疾病,大量的频繁使用抗生素,引起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肉鸡产品药物残留,不仅给肉鸡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据统计,我国作为第2大禽类制品生产国,2006年肉鸡进口量却达到46.53万吨,这种现象主要与我国的肉鸡制品质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肉鸡业是我区畜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肉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在肉鸡业中的应用,推动了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为我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我区的肉鸡业也正向高度集约化、工厂化的进程发展,这种高效率生产肉产品的工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肉鸡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成本,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废物处理、产品的安全使用及生产过程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的污染以及终产品中药物残留和污染等问题。下面就以上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向萍 《中国家禽》2004,26(11):1-6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鸡饲养、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世界肉鸡产业的发展变化通常以美国为代表,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采用,使美国的肉鸡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出现产品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这就需要协调肉鸡产业中各部门的利益关系,如屠宰加工与肉鸡饲养者之间、饲养者与孵化场之间、孵化场与种鸡场之间,都需要在价格和利益方面进行协调、统筹,这就出现了一体化经营的肉鸡公司。1970年美国有80家这样的大公司,到1990年只有40家,据2003年统计,专门从事肉鸡生产加工一条龙企业有35家,19家火鸡大公司,还有5家生产肉鸡和火鸡两种产品的公司。2003年美国鸡肉产量1485万吨,屠宰数为86.8亿只(2002年分别为1462万吨和87.1亿只)。2003年美国火鸡产量256.3万吨,屠宰2.684L只,稍低于2002年水平(分别为259.1万吨和2.71万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