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以脱氢枞酸、丙烯海松酸、马来海松酸为原料分别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反应,得到单、双、三季铵盐Ⅰ、Ⅱ及Ⅲ3种松香酯羟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采用IR,1H NMR,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表面张力(γcmc)、乳化性能、泡沫性能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松香酯羟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Ccmc值分别为3.58×10-4、2.53×10-4和3.25×10-4mol/L,对应的γcmc分别为38.9、28.9、33.5 m N/m;乳化时间分别为31、33、38 min;表面活性剂Ⅰ的起泡性较好,起泡高度达到115 mm、5 min后泡沫高度为85 mm;随着季铵盐数量的增加,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增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增强;季铵盐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4 mg/L,抑菌效果优于市售的新洁尔灭,与氨苄青霉素钠相当。  相似文献   

2.
在25%NaOH溶液催化下,通过3-氯-2-羟丙基二甲基脱氢枞基氯化铵(CHPDMDHA)与N,O-羧甲基壳低聚糖(N,O-CMC)缩合,得到3-氯-2-羟丙基二甲基脱氢枞基氯化铵接枝N,O-羧甲基壳低聚糖(CHPDMDHA-g-N,O-CMC);采用FT-IR和1H NMR表征了产物结构,元素分析法确定了产物接枝度(DQ);根据CHPDMDHA-g-N,O-CMC水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确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CMC)及对应的表面张力(γCMC);根据振荡乳化法得到的苯/水体系乳状液稳定时间研究了产物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对于接枝度分别为18.7%、21.5%和23.1%的CHPDMDHA-g-N,O-CMC,其CCMC值分别为4.82×10~(-4)、1.33×10~(-4)和7.50×10~(-5)mol/L,γCMC分别为35.1、33.7和32.7 m N/m;接枝度为23.1%的CHPDMDHA-g-N,O-CMC,其1.0 g/L的水溶液与等体积的苯构成的乳液的稳定时间为195 s,大于同等条件下蔗糖酯和单甘酯为乳化剂时形成的乳液。  相似文献   

3.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经酰胺化、还原、季铵化反应制备了N,N,N',N'-四甲基-N-去氢枞基-N'-十二烷基-二溴化-1,3-丙二铵(V3)、N,N,N',N'-四甲基-N-去氢枞基-N'-十二烷基-二溴化-1,4-丁二铵(V4)、N,N,N',N'-四甲基-N-去氢枞基-N'-十二烷基-二溴化-1,5-戊二铵(V5)及N,N,N',N'-四甲基-N-去氢枞基-N'-十二烷基-二溴化-1,6-己二铵(V6)等4种松香基季铵盐型杂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FT-IR及1H 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对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γcmc)和临界胶束浓度(Ccmc)、Krafft点、乳化性能、泡沫性能等表面活性以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及抑菌性能;Ccmc分别为3.32×10-5、2.86×10-5、2.54×10-5、2.28×10-5mol/L;γcmc值分别为24.7、26.5、28.9、32.3 m N/m;Krafft点分别为12、17、20、23℃;松节油/水乳化体系中分出10 m L水的时间分别为42、45、53、48 h;初始起泡高度分别为137、128、131、135 mm,5 min后泡沫高度分别为125、121、127、131 mm;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2、2和2 mg/L,抑菌性均优越于市售抑菌剂新洁尔灭(64 mg/L)。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1 500、3 000)和脱氢枞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类新型壳聚糖衍生物——脱氢枞胺-壳聚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a、b、c),通过FT-IR、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产物的表面活性、乳化性能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5℃下产物a、b、c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98×10-4,2.51×10-3,5.01×10-3mol/L,CMC对应的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38.6,36.8,36.6 mN/m;乳化时间分别为44、71、148 s;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对目标产物的抑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初步的结果显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特别是化合物a、b、c对产气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市售杀菌剂新洁尔灭和氨苄青霉素钠,对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2和4 mg/L。产物的抑菌性能随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强,随壳聚糖分子质量的增大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氢化松香、环氧氯丙烷和三乙胺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氢化松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并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确认及其表面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合成氢化松香基季铵盐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75 min,微波功率500 W,反应温度80℃,反应物料配比1∶1∶1(物质的量比),产物酯化率为99.66%,阳离子表面活性物质量分数为82.24%.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9.83 × 10-4 mol/L,表面张力为35.7 mN/m,乳化力为20 min,泡沫力为225 mm,泡沫稳定性为175 mm,Krafft点<0℃,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20.9.微波辐射法与常规加热法相比,反应时间比常规加热法缩短105 min.  相似文献   

6.
以脱氢枞酸、脱氢枞胺马来酸、丙烯海松酸、马来海松酸为原料,分别与胆碱反应合成了4种松香基胆碱季铵盐表面活性剂(Ⅰ1~Ⅳ1),同时分别与四甲基氢氧化铵反应合成了4种不含羟基松香基四甲基氢氧化铵季铵盐表面活性剂(Ⅰ2~Ⅳ2)。采用IR、1H NMR及13C 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对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CMC)、乳化性能、泡沫性能、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等表面活性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Ⅰ1、Ⅱ1、Ⅲ1和Ⅳ1的CMC值为6.9、2.0、3.8和8.0 mmol/L,对应γCMC为37.9、35.1、40.0和42.4 m N/m;Ⅰ2、Ⅱ2、Ⅲ2和Ⅳ2的CMC值为9.4、5.2、6.2和10.0 mmol/L,对应γCMC为39.7、39.0、43.1和45.1 m N/m。通过比较可知,带有羟基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和γCMC均小于相应不含羟基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说明羟基的存在能够提高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8种松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均大于18,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Ⅱ1起泡性较好,起泡高度达到202 mm,5 min后对应的泡沫高度为165 mm。季铵盐Ⅲ1、Ⅲ2、Ⅳ1和Ⅳ2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2 mg/L,优于市售的新洁尔灭和氨苄青霉素钠。羟基的存在对松香基季铵盐的抑菌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松香基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香(酸值170.54mgKOH/g)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中间产物3-松香酰氧基-2-羟丙基氯,再与四甲基乙二胺反应,制备了松香基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GSRP);用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产物3-松香酰氧基-2-羟丙基氯的酯化率为99.18%;GSRP的合成反应条件为:摩尔比2.2:1(n中间产物:n-四甲基乙二胺),温度85℃,时间20h,产物得率为76.70%,纯度为96.10%;GSRP的分水时间为16min;临界胶束浓度为1.42×10^-4mol/L,表面张力为36.69mN/m:发泡力为200mm。泡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经酰胺化、季铵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3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1,6-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己烷、1,8-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辛烷及1,10-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癸烷(简称为R-6-R,R-8-R和R-10-R)。通过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发现此类表面活性剂性质良好:R-6-R,R-8-R及R-10-R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分别为0.41、0.39和0.24 mmol/L,最小分子占据面积(Amin)分别为1.00、1.46和1.72 nm2,疏水链上的酰胺基团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刚性松香骨架的存在,使该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强的稳泡性能和乳化性能,R-6-R,R-8-R及R-10-R的泡沫半衰期分别为1 320、1 200和1 050 min,且浓度为0.3 mmol/L的乳状液静置7 d仍然稳定不分层。  相似文献   

9.
以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合成了以丁基为连接基团的具有对称结构的双子季铵盐型杀菌剂.目标产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表征.测定了25℃下双子季铵盐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考察了双子季铵盐与NP-6,NP-8,NP-15,AEO-3二元复配体系形成胶束的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的协同增效作用.测定了双子季铵盐及其二元复配体系对锌的缓蚀性能.初步探讨了双子季铵盐的抗菌、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与NP-6,NP-8,NP-15,AEO-3的二元复配体系可以产生降低表面张力的协同增效作用.合成的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相应的表面张力(γcmc)均低于普通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TAB).与普通表面活性剂C16TAB相比,双子表面活性剂抑菌、抗菌效果更为优异,对8种农业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叶霉菌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脱氢枞胺经N-烷基化反应合成N,N'-二脱氢枞基-α,ω-丙二胺,再与溴代聚乙二醇单甲醚经N-烷基化反应制备了4种不同分子质量的N,N'-二聚乙二醇单甲醚-N,N'-二脱氢枞基-α,ω-丙二胺松香基聚氧乙烯胺型双子表面活性剂RPG550、RPG1000、RPG2000和RPG5000。通过FT-IR和1H 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及其表面张力(γcmc)、对松节油/水体系或液体石蜡/水体系的乳化能力、抑泡及消泡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RPG550、RPG1000、RPG2000、RPG5000的CMC值分别为1.00×10-3、9.75×10-4、5.25×10-4、1.90×10-4mol/L,γcmc值分别为26.4、27.5、22.8、22.2 mN/m,都低于市售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的相应值(CMC值2.03×10-3mol/L,γcmc值31.6 mN/m);其对松节油/水体系以及液体石蜡/水体系有较好的乳化能力,并有明显的抑泡能力和一定的消泡能力,抑泡能力明显好于TX-10。  相似文献   

11.
浅谈园林树种的选择配置与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园林树种的选择搭配与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必然联系。文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合理选择配置园林树种防治和减少病虫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无刺丰"与"深秋红"沙棘品种的选育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铨  赵勇 《沙棘》2004,17(4):7-9
1990年从芬兰和俄罗斯引入沙棘优树或品种沙棘种子45份,于1991年在阜新县育苗,1992年造林,1995年和1999年在阜新市郊区经两次易地移栽,2001年取其分生株,植于内蒙古库伦,经14年的多次被动迁移过程,最终以实生选种法选育出两个沙棘无性系品种。“无刺丰”全株无刺,树冠披散形,采果容易,单株产果量可达20kg,宜作经济型林木栽培。“深秋红”为无刺或少刺的主干型灌木或亚乔木,果实密集、色红、鲜亮,并经冬不落,为我国北方理想的秋冬景观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贵州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贵州古树名木现状、古树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古树影响出发,分析古树名木衰老原因及其复壮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贵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钦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古老,因为她已历经1400年的沧桑,在历史上曾写下过辉煌的一页,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涌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和刘永福等著名历史人物;说年轻,因为1994年撤地设市至今只有14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她犹如一颗明珠闪烁在北部湾畔。  相似文献   

16.
陇南市是甘肃核桃主产区,栽培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核桃枝干病虫害尤为严重。对陇南市核桃腐烂病等4种病害和云斑天牛等8种害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为当地核桃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钦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古老,因为她已历经1400年的沧桑,在历史上曾写下过辉煌的一页,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涌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和刘永福等著名历史人物;说年轻,因为1994年撤地设市至今只有14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她犹如一颗明珠闪烁在北部湾畔。  相似文献   

18.
温州名木古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名木古树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已鉴定名木古树有104种,隶属40科75属;地理成份复杂、热带、亚热带成份占优势;并拥有较多的孑遗种、特有种、单种属;具有古、稀、奇特色;同时还拥有较多的国家级保护树种、创分布新记录和温州特有种。为温州市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为温州市旅游风景资源展示了自然美的珍贵价值,又是为研究温州古代原始森林植被起源、演替、树种组成、结构特征和历史各进  相似文献   

19.
城市森林与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目前城市绿化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绿化维护成本高 ;绿化的社会价值未能充分体现等主要问题 ,提出将城市森林建设作为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在阐明城市森林概念和范围的基础上 ,论述了城市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并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野生五味子就地保护抚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野生五味子的用途及市场开发前景。阐述了就地保护抚育管理措施。同时介绍了五味子抚育管理方法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