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人参别名土洋参,属马齿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东北。我国历史上将其根作为药用,没有食用茎叶的习惯。近几年紫人参以粗壮脆嫩的茎叶供食,在我市大面积种植成功,产品已大量上市,颇受消费者欢迎。因开紫色小红花,所以又称为紫人参苗。经湖南省食品质量检验授权站二站检验,紫人参苗每100 g鲜重含维生素C 49.2 mg,钙48.7 mg,铁3.68 mg,锌0.46 mg,硒6.2 μg。茎叶粗壮、脆嫩、青绿,食味近似木耳菜,具有补中益气、润肺、生津之功效,食用后能增强体质,防治流感、疲劳、晕船等。  相似文献   

2.
张士罡  华林 《蔬菜》2003,(3):14-14
甘薯茎叶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通过深加工可使原料广泛的甘薯茎叶得到增值利用。现将甘薯茎叶的几种深加工方法介绍如下:一、速冻甘薯茎叶将新鲜甘薯茎叶通过清洗、烫漂、速浆等加工处理,较大程度地保持了新鲜甘薯茎叶原有的色泽风味和维生素,可作长期保存,食用方便,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其工艺操作要点如下:1.选料清洗 选择品种优良、成熟适度的鲜嫩甘薯茎叶进行采收。采收时剔除老叶、黄叶、虫蛀叶、蜘蛛网叶和腐烂斑伤叶,不浸水、不捆扎,用专用塑料篮散装并及时运输加工。加工前用清水洗去甘薯叶上附着的泥土、尘沙…  相似文献   

3.
曾朝晖  方灵元 《蔬菜》2009,(9):16-17
近年来人们对于身体健康十分关注,食用绿色、安全、无农药残留的优质蔬菜,成为城市居民的首选。红薯叶是当今国内外流行的一种高营养的保健蔬菜。日、美等国甚至将红薯茎叶列为长寿食品或航天食品。在我国红薯叶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认识,成为能登大雅之堂的特色蔬菜,以及普通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4.
落葵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落葵植物学特征及营养价值 落葵是主要以嫩茎叶供食用的蔬菜,别名木耳菜、胭脂菜、豆腐菜、软浆菜、藤菜等。属落葵科落葵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用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原产中国。落葵嫩茎叶滑嫩多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落葵的嫩茎叶、幼苗均可食用,其色泽油绿,气味清香,爽口柔滑,风味独特。经常食用有降压保肝、缓泻、清热解毒,防治疖疮和润泽皮肤、美容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别名草菝葜、白须公、软叶菝葜、接骨七等,东北地区俗称龙须菜[1].它是一种集食用、药用和工业用于一体的野生资源植物,早春其幼嫩的茎叶可以食用,口感好,无异味,是产区人们喜爱的山野菜植物,也是我国野菜出口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ertn.)别名假人参、东洋参、台湾野参、土高丽参、人参菜等,是马齿苋科土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嫩茎叶作蔬菜,可凉拌、炒食,也可作汤或涮食,口感柔滑,清淡爽口;肉质根供食用时可与排骨、鸡等炖煮,别有风味.株高可达40 cm,茎少分枝,叶互生,卵形,肉质,长7~10 cm,宽3~4 cm,基部楔形.肉质根形似人参,所以称之为土人参.  相似文献   

7.
台湾番薯叶     
台湾番薯叶,又称红薯叶或地瓜叶,为旋花科甘薯属,经人工选择而选育出供嫩茎叶食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蔬菜型甘薯是指食用甘薯茎叶生长点以下10~30cm的茎叶幼嫩部分为主的甘薯品种;其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易栽培,一次种植周年可多茬收获,经济效益显著。从栽培和种植管理角度给蔬菜型甘薯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独行菜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行菜别名英菜、沙芥、胡椒草,是十字花科蔬菜,嫩茎叶供食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我省朝鲜族居住的东部地区广泛栽培,主要是用其腌制成菜,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现介绍如下:1特征特性一年生草本,叶簇半直立、叶为羽状全裂或带1~2个裂片,总状花序顶生,开小白?..  相似文献   

10.
菜用黄麻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菜用黄麻学名长蒴黄麻,是锻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卵状或披针形、边缘锯状,以其嫩茎叶供食用。每100g菜用黄麻嫩茎叶含水分80.82g,矸胡萝卜素5.23mg,  相似文献   

11.
甘薯茎叶尤其是嫩梢和叶片(含叶柄)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等,因其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香滑爽口,深受人们的喜爱。泉薯830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7年秋季用龙薯34为母本、泉薯95为父本杂交而成。泉薯830分枝性较强,茎叶翠绿且生长旺盛,1999年开始加强其蔬菜利用的综合性状鉴定,至2001年经连续三年比较试验,泉薯830的茎叶产量和食用品质等性状均优于食20、福薯7-6和富国菜等品种,适宜作为蔬菜采食。1特征特性泉薯830短蔓较直立,叶片尖心形带齿,顶叶、嫩叶、叶…  相似文献   

12.
土人参又名假人参、飞来参、水人参、紫人参、福参等,原产于热带美洲,是马齿苋科土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凉拌、炒食、作汤,味道鲜嫩,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具有助消化、补中益气、滋补强壮的保健功效;根和种子入药可用于气虚乏力、体虚发汗、月经不调等,叶入药可通乳汁、消肿痛,是一种功能保健型高档叶菜.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名蕺菜、臭猪菜、侧耳根、猪鼻孔等,是国家卫健委第一批批准的药食同源的品种之一,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镇痛消肿和止咳润肺等功效.鱼腥草嫩芽尖、嫩茎叶和地下部根茎均可作为蔬菜食用,特别其嫩芽尖和嫩茎叶因脆嫩可口、风味独特而成为芽苗菜的新宠.前期作者已总结了鱼腥草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又通过试验探索鱼腥草嫩芽尖和嫩茎叶高效栽培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空心菜是樟树市居民夏季的主要食用蔬菜,其食用部位为幼嫩的茎叶,但其极易成为害虫的食源,几天之内,所有茎叶就可能被破坏;加上空心菜生长快,肥水需求量大,在生产中,菜农往往施用高效化肥,虫害更加严重;在低毒农药见效慢的情况下,大量使用高毒、高残农药,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为此,我们于2014年在樟树市蛟湖蔬菜基地着重从增施有机沼渣入手,结合其它栽培管理措施来探索一条空  相似文献   

15.
保健蔬菜——空心菜的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清 《吉林蔬菜》2012,(2):23-23
空心菜为夏秋季节主要绿叶菜之一。属旋花科,一年生蔬菜,其叶及蔓茎可供食用。空心菜喜高温多湿环境,耐热力强,不耐霜冻,遇霜冻则茎叶枯死,生长适温为25~30℃,10℃以下生长停滞,因此冬季应采用塑料大棚进行反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16.
紫苏又名赤苏、红紫苏、白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现主要分布在印度、缅甸、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紫苏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梗、果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做汤,腌渍。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备受人们关注。紫苏含有挥发油,具有特意香味,并有防腐作用。每100克鲜嫩紫苏茎叶,含蛋白质3.9克,脂肪1.3克,  相似文献   

17.
正叶用薯是将甘薯鲜嫩茎叶作蔬菜用的专用甘薯,其鲜嫩茎叶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膳食纤维、蛋白质、多种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具有食疗保健作用,被医学家称为抗癌蔬菜,被营养学家誉为长寿蔬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4个甜叶菊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茎叶产量及糖苷含量进行比较,为不同用途的甜叶菊育种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SR-1,SR-2,SR-3和SR-5共4个甜叶菊品系的株高、茎节长、一级分枝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和茎叶干重等进行考察,采用HPLC法测定其干叶ST和RA糖苷含量,并分析了各性状间相关关系。[结果]4个品系间植株形态、茎叶产量及糖苷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ST苷含量和茎叶产量最高的品系为SR-5,RA苷含量和RA/ST值最高的品系为SR-2,综合RA苷含量和茎叶产量考虑,RA苷总量最高的为SR-3。茎叶产量同株高、茎节长、叶宽间相关显著。RA苷含量与干叶产量、干茎产量及茎叶总产量等呈显著负相关。ST苷含量则与各农艺性状间相关均不显著。[结论]提高甜菊的产量会一定程度影响甜叶菊的品质,但仍有可能选出既高产,品质又符合生产所需的优良甜叶菊新品种。SR-5品系可作为较好的药用型甜叶菊品系,SR-2可用作糖用型甜叶菊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牛蒡又名白肌人参、蒡翁菜,俗称狗宝、黑根,以其较长的肉质根供食用,凭借其独特的香气和纯正的口味,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用功效风靡日本和韩国,走俏东南亚,并引起西欧和美国有识之士的关注,可与人参媲美,有“东洋参”的美誉。牛蒡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菜兼用的无公害绿色植物,在我国已普遍种植。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食用百合干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生长分析法,系统研究了食用百合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的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是“S”型曲线,y=99.35e0.0224Xr=0.9669。干物质分配中心有3个:即枞形前为茎叶;枞形到开花为茎、叶与鳞茎;开花后为鳞茎。两年生百合单株茎叶贮存性物质运转量为2.3~4.2g,相当于鳞茎重的8.9%~16.1%。并提出了不同产量水平干物质积累模式,可在生产中监测群体发展动态,预测产量和采取相应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