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检测了不同时期从河南省分离的162株blaCTX-M型鸡大肠杆菌对黏菌素的耐药性,进行了耐药基因blaCTX-M和mcr-1的质粒接合试验,并比较了各亚型的水平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blaCTX-M型鸡大肠杆菌对黏菌素的耐药率由0%显著增加到42.2%;在头孢噻肟单药筛选下获得的21株接合子有5株同时携带mcr-1,在黏菌素单药筛选下获得的18株接合子有11株同时携带blaCTX-M,且blaCTX-M和mcr-1基因的接合频率无明显差异;原菌及对应接合子的blaCTX-M亚型均属于blaCTX-M-1和blaCTX-M-9亚群,部分原菌同时携带两种亚型,但接合子均仅携带一种亚型(blaCTX-M-9亚群).说明在单一药物(黏菌素或头孢噻肟)的选择性压力下,blaCTX-M和mcr-1基因均易水平传播,且携带blaCTX-M和mcr-1的质粒既可单独转移也可同时转移.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扩增、测序分析、接合试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Southern blot方法,分析了1株兽医临床分离大肠杆菌(sd-3)携带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的状况、分型、定位及遗传环境。结果显示,该株大肠杆菌携带ESBL基因,属于bla_(CTX-M-9)亚群的Bla_(CTX-M-125)亚型,系在大肠杆菌中首次检出;接合试验、PFGE和Southern blot证实该基因位于接合型质粒上;Bla_(CTX-M-125)基因的上、下游分别存在插入序列ISEcp1和IS903。这表明插入序列和接合型质粒均可在大肠杆菌Bla_(CTX-M-125)基因的水平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必要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开展该基因的监视。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猪源大肠杆菌中mcr-1阳性不可接合类噬菌体质粒pD72-mcr-1与bla_(CTX-M-55)阳性可接合的F33∶A-∶B-质粒pD72-F33融合形成的共整合质粒pD72C的生物学特性,评估该融合质粒对mcr-1传播的潜在作用,本实验采用生长曲线测定、质粒稳定性实验、竞争性实验和接合实验,测定了融合质粒pD72C和亲本质粒pD72-F33对宿主菌的适应性、融合能力和扩散能力。结果表明:融合质粒pD72C在无抗生素的环境中能稳定传代9 d,对宿主菌有适应性优势,且比亲本质粒pD72-F33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该融合质粒表现出较高的融合频率和接合频率,说明该融合质粒能够扩展菌株的耐药谱并促进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了膜通透性促进剂EDTA对黏菌素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CR扩增,在受试的85株沙门菌和大肠杆菌菌株中,有23株检测到mcr-1基因,但未检出mcr-2~mcr-10阳性菌株; EDTA可增强除天然耐药的奇异变形杆菌和摩氏摩根菌以外的所有菌株(mcr-1阳性菌株、mcr-1阴性菌株和标准株)对黏菌素的敏感性,且增强黏菌素抗菌活性的作用随EDTA浓度的加大而增强;与60、30 mg/L的EDTA联用后,黏菌素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均显著降低,且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对黏菌素的耐药率均显著下降。因此,EDTA在≥30 mg/L的浓度下,可有效增强黏菌素对mcr-1阳性和mcr-1阴性菌株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2017年,本实验室从东北三省分离收集猪大肠杆菌239株,检测受试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表型及耐黏菌素菌株的mcr-1携带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有112株菌检出mcr-1,检出率为46.9%(112/239),有9株对黏菌素耐药的菌株未检出mcr-1。mcr-1阳性菌株对头孢噻呋、头孢喹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恩诺沙星和乙酰甲喹的耐药率均极显著高于mcr-1阴性菌。结论:mcr-1耐药基因与猪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表型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鸡大肠杆菌TEM和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鸡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了解河南省产酶鸡大肠杆菌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 对河南省7个地区不同鸡场临床分离28株产ESBLs鸡大肠杆菌分别用TEM、SHV和CTX-M等3种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 21株鸡大肠杆菌检出TEM型基因,2株检出CTX-M型基因,5株检出TEM型和CTX-M型两种基因,未检出SHV型。TEM基因亚型以TEM-1变异型为主,与AY293072(TEM-1)相比同源性为98%—99%,核苷酸序列除发生18T→C沉默突变外,尚有3株分别有另一处碱基发生变化:783G→A(C3菌,序列号为FJ405207)、21T→A(X2菌,序列号为FJ405208)和269G→A(F4菌,序列号为FJ405211),其中前两处为沉默突变,F4菌的碱基突变引起92甘氨酸变为天冬氨酸,为TEM-57型。CTX-M基因亚型包括两种:CTX-M-65亚型4株(C2、C3、C4和K1,序列号分别为FJ405191,FJ405192,FJ405212和FJ405214)和CTX-M-14亚型3株(F2、X3和B5,其中F2菌的相关序列已上传至GenBank,获序列号为FJ405213)。【结论】 目前河南省产ESBL鸡大肠杆菌基因亚型以TEM-1变异型为主,CTX-M-65和CTX-M-14型次之。  相似文献   

7.
通过PCR技术检测195株健康动物肠杆菌中qnrA基因的流行情况;琼脂稀释法对qnrA阳性菌株进行8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研究qnrA的可转移性;Southern杂交对qnrA基因进行定位;PCR检测qnrA阳性菌中Ⅰ类整合酶intI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195株肠杆菌中检出1株qnrA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GDKA1,经Blast鉴定为qnrA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GDKA1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大观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耐药,对环丙沙星(MIC=0.019 mg·L-1),头孢噻肟(MIC=0.047 mg·L-1)表现敏感,对萘啶酸(MIC=12 mg·L-1)表现为部分敏感.接合试验表明qnrA1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且可以通过接合试验水平传播.接合子TGDKA1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比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J53 AzR稍高,但远低于GDKA1·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qnrA1基因位于质粒上.TGDKA1的质粒扩增出intI1,表明qnrA1阳性菌株携带I类整合子.可见,qnrA1基因已在健康鸡源肺炎克雷伯菌中出现且同时携带I类整合子位于质粒上,整合子灵活多样的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为qnrA基因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整合子可能携带qnrA基因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因此健康动物共生菌携带qnrA1基因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查江苏地区奶牛场大肠杆菌中bla_(NDM)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从江苏部分地区3个奶牛场采集样品134份,使用PCR和测序的方法筛选bla_(NDM)阳性大肠杆菌,同时对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类基因的检测,采用药敏试验检测bla_(NDM)阳性大肠杆菌对19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携带NDM基因的大肠杆菌进行亲缘关系分析,通过质粒结合试验验证bla_(NDM)基因的可转移性。结果显示,从134份奶牛场样品中共分离15株bla_(NDM)阳性大肠杆菌,包括NDM-1和NDM-5 2种变体。15株bla_(NDM)阳性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奶牛场15株bla_(NDM)阳性大肠杆菌包括7种ST型,分别是ST410、ST846、ST206、ST101、ST1642、ST3076、ST1626,同一种ST型在粪便样品和环境样品中同时存在,表明相同ST型bla_(NDM)阳性大肠杆菌可在动物与环境间相互传播。PFGE试验结果表明,15株bla_(NDM)阳性大肠杆菌可以分为11个簇,同一样品的分离株倾向于相同的簇,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存在PFGE图谱相同的现象;对15株菌株的结合子进行bla_(NDM)基因的转移性试验结果表明,15株大肠杆菌的bla_(NDM)耐药基因均通过质粒结合转移至受体菌J53。表明,bla_(NDM)阳性大肠杆菌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奶牛场中流行相对较为严重,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推测bla_(NDM)基因主要通过质粒结合转移的方式进行水平传播,这为食品源耐药菌的监测及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吉林市区肺炎克雷伯菌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分类及耐药情况,并对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CR扩增法检测118株肺炎克雷伯菌产CTX-M型ESBLs基因型情况,调查其阳性株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产CTX-M型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P-PCR同源性分析,并绘制基因分析图谱.结果 11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扩增出CTX-M型菌株25株,占21.19%;其中CTX-M-1组13株,占11.02%;CTX-M-9组16株,占13.56%;同时含CTX-M-1组和CTX-M-9组菌株4株,占3.39%;扩增未发现CTX-M-2组、CTX-M-8组和CTX-M-25组阳性株.25株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为多重耐药菌(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对红霉素耐药率高达100%;其次耐药率依次为头孢噻肟92%,氨苄西林92%,四环素8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美罗培南均敏感.25株CTX-M型阳性菌株做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共发现13种RAPD.结论吉林市区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均为多重耐药,且对红霉素、头孢噻肟和氨苄西林类耐药率均很高.CTX-M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急性应激因素对细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分离自断奶香猪粪便的2株喹诺酮类敏感型大肠杆菌作为试验菌株,通过测定D600值比较菌株在添加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确定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大肠杆菌的最佳促生长浓度;分离自断奶香猪粪便的7株携带质粒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lb-cr、oqx AB、qnr S)的大肠杆菌,采用滤膜接合法,计算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和未诱导的大肠杆菌分离株(供体菌)与大肠杆菌J53(受体菌)的接合转移率;PCR检测接合子及供、受体菌质粒介导抗性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接合子及供、受体菌的多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大肠杆菌的促生长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最佳促生长浓度为100μmol·L-1。7株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中有4株(A、B、C、D)成功获得接合子,经去甲肾上腺素(100μmol·L-1)诱导后与受体菌的接合转移率与去甲肾上腺素未诱导组相比均升高,其中A、B、C 3株供体菌极显著升高(P0.01)。所有接合子均扩增到恩诺沙星3种耐药基因:aac(6')-lb-cr、oqx AB、qnr S。接合子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MIC值与大部分供体菌株相同。[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大肠杆菌的促生长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且提高了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质粒体外接合转移率。提示:动物养殖生产中应加强应激管理,以减少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