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吐鲁番设施葡萄基地土壤-葡萄体系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及分布特征。【方法】对种植年限为1、4、6 a的葡萄大棚土壤、葡萄根、茎、叶、果实进行取样,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各样品中16种PAEs化合物的含量,分析土壤-葡萄体系邻苯二甲酸酯的主要成分、含量、分布、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土壤中∑PAEs含量在1.500~2.718 mg/kg, DIBP、DBP、DEHP的含量占到总含量的98.9%,三者在0~20 cm的土层中占70%;种植4年的葡萄土壤∑PAEs含量最高,6年龄低于4年龄葡萄土壤含量;葡萄植株各部位∑PAEs的含量由高到低为根>茎>叶>果实,根、茎、叶中∑PAEs占整个植株的95.5%;葡萄果实与土壤中∑PAEs、DIBP、DBP、DEHP的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8、0.855、0.820、0.981。【结论】吐鲁番设施葡萄基地PAEs污染物以DIBP、DBP、DEHP为主,主要分布在0~20 cm的土层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PAEs并非成线性增长趋势,在植株体内PAEs含量由根到果实逐渐递减,果实与土壤中PAEs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酯对葡萄植株生长及物质构成的影响,采用盆栽葡萄覆盖玻璃罩的方式,在玻璃罩内放置盛有DBP、DEHP、DIBP混合物的甲醇溶液培养皿,让PAEs自然挥发被植株吸收累积,研究不同浓度PAEs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及物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AEs使葡萄的枝条长度、粗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绿素、总糖及总蛋白含量降低,且浓度越大,降幅越大。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酯对葡萄地上部分的生长及物质积累具有抑制效应,且PAEs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各生长指标与PAEs污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酯对葡萄植株生长及物质构成的影响,采用盆栽葡萄覆盖玻璃罩的方式,在玻璃罩内放置盛有DBP、DEHP、DIBP混合物的甲醇溶液培养皿,让PAEs自然挥发被植株吸收累积,研究不同浓度PAEs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及物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AEs使葡萄的枝条长度、粗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绿素、总糖及总蛋白含量降低,且浓度越大,降幅越大.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酯对葡萄地上部分的生长及物质积累具有抑制效应,且PAEs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各生长指标与PAEs污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吐鲁番区域设施菜地土壤和蔬菜中PAEs的含量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采集吐鲁番市设施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样品各27个,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检测了土壤和蔬菜中16种PAEs的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评估模型对检出的PAEs进行了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土壤中检出了5种PAEs,分别为DMP、DEP、DBP、DEHP、DIBP,检出率为100%,∑PAEs在7.66~71.80μg/kg,平均值为26.57μg/kg。其中DIBP、DBP和DEHP分别占总量的60.9%、18.8%和17.8%。蔬菜中检出了DMP、DEP、DIBP、DBP、DEHP、BBP、DCHP 7种PAEs,∑PAEs在41.12~807.63μg/kg,平均值为237.98μg/kg,其中DIBP、DEHP和DBP三者占总量的91.8%。蔬菜与土壤样品中∑PAEs、DMP、DEP、DIBP、DEHP的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0.724、0.498 2、0.502 2、0.456 2。PAEs单体的非致癌风险值(HQ)均小于1,DEHP和BBP的致癌风险值(CR)小于...  相似文献   

5.
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优化、建立22个邻苯二甲酸酯(PAEs)成分的检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对PAEs胁迫土壤栽培、水栽培的蕹菜茎叶、根、土壤、水等进行检测,研究PAEs成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样品中PAEs成分的检出率为40.91%~95.4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PHP)为检测样品中共有的检出成分;随PAEs胁迫浓度的提高,叶-茎中DIBP含量整体呈减少趋势,根中DIBP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栽培方式、分析样品种类是影响DIBP检出的主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6.
三种设施蔬菜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吸收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酯在冬瓜、花椰菜、辣椒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设施大棚种植条件下,三种蔬菜不同部位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冬瓜叶柄、叶、主茎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显著高于根、瓜皮、瓜肉,而花椰菜和辣椒根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显著高于叶、茎和果实;三种蔬菜可食部位主要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均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占邻苯二甲酸酯总量比例高达95%以上;三种蔬菜可食部位4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富集系数介于0.016-0.241之间,对DBP和DEHP富集系数较高的蔬菜为冬瓜,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富集系数较高的蔬菜为花椰菜。  相似文献   

7.
选择珠三角地区(东莞、惠州、广州、番禺)4个水稻种植区,采集土壤(30个)和水稻谷粒(37个)样品,通过超声提取进行样品前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9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的含量,研究PAEs的污染特征和人体健康暴露风险。结果表明,4个地区稻田土壤中PAEs总含量(∑PAEs)为3.25~8.05 mg·kg-1(平均为5.25 mg·kg-1),水稻谷粒的∑PAEs为1.77~4.13 mg·kg-1(平均为2.93 mg·kg-1),两者均以东莞的平均值最高,分别为(6.26±1.45)mg·kg-1和(3.13±0.71)mg·kg-1。土壤和水稻谷粒中PAEs均以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为主,三者的累计含量占∑PAEs的85%以上。水稻谷粒对PAEs化合物的生物富集系数在0.37~1.27之间,部分DBP、DIBP、DEHP的大于1。大米和谷壳中∑PAEs分别为1.33~3.22 mg·kg-1(平均为2.17 mg·kg-1)和0.81~2.61 mg·kg-1(平均为1.43 mg·kg-1)。若人体食用这些大米,成人和儿童对DBP和DEHP的日均摄入量均小于10μg·kg-1bw·d-1,低于美国环保局推荐的日允许摄入量(DBP:100μg·kg-1bw·d-1,DEHP:20μg·kg-1bw·d-1),健康暴露风险较小。但人体通过食用大米的长期低剂量暴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李米  蔡全英  曾巧云  吕辉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89-10191
[目的]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广州地区某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蔬菜生产基地土壤和蔬菜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联机检测技术分析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优控污染物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含量。[结果]土壤样品中主要检测到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nBP),总含量(PAEs)在9.7~58.9μg/kg干重。蔬菜样品中主要检测到Dn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和DEHP,PAEs在1.7~479.1μg/kg干重。6种PAEs化合物中,土壤和蔬菜样品中均以DEHP的含量最高,分别占PAEs的76%~97%和95%~99%。与普通蔬菜生产基地土壤和蔬菜中的PAEs含量相比,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蔬菜生产基地的土壤中DEHP和PAEs的含量普遍低10倍甚至几个数量级,蔬菜样品中的DEHP和PAEs的含量也普遍较低。[结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蔬菜生产基地土壤中6种PAEs化合物含量均在美国的控制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寿光设施菜地PAEs污染分布特征及在农产品中的富集状况,采集了寿光某镇0~8年棚龄共16个大棚的设施菜地土壤和农产品,采用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对土壤-农产品(黄瓜)中PAE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大棚中,土壤中6种优先控制的PAEs总量(∑PAEs)范围为0.453~1.615 mg·kg~(-1),均值±标准差为1.197±0.361mg·kg~(-1)。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BP)为主,其中DEHP占∑PAEs含量的45%~77%,DBP占17%~44%。参照美国优先控制PAEs化合物的控制标准,100%的土壤样品DBP含量超过控制标准,52%的土壤样品DMP含量超过控制标准,表明调查设施菜地土壤已存在一定程度PAEs污染风险。随着种植年限(棚龄)的增长,土壤∑PAEs并非呈现线性增长态势,5年棚龄的大棚土壤∑PAEs含量最高,5年后含量稍许下降,变化比较平稳。∑PAEs与DBP、DEHP、有机质、CEC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p H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调查的农产品(黄瓜)中∑PAEs含量为0.42~1.62 mg·kg~(-1),平均为1.09 mg·kg~(-1),平均富集系数为1.02,以DEHP和DBP为主,两者合计共占PAEs总量的53%~97%。调查的农产品中PAEs含量及各组分含量均低于美国和欧洲的建议摄入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酯(PAEs)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残留和累积状况,检测了不同厚度(0.012、0.010、0.008 mm)和不同降解类型地膜中PAEs的含量,动态比较了地膜处理方式(填埋和暴晒)对PAEs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覆膜年限(5、15、25 a)对土壤和玉米籽粒PAEs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0.012 mm的加厚地膜PAEs含量高于普通(0.008 mm)地膜,可降解地膜中PAEs的含量高于PE地膜,检出PAEs同系物分别为DMP、DEP、DBP、DEHP和DNOP共5种,其中DBP和DEHP含量较高。大田处理90 d后发现,不同降解类型地膜填埋处理的土壤PAEs含量平均高出暴晒处理1.49倍,表明土壤PAEs含量受地膜处理方式的影响。随着覆膜种植年限的延长,玉米地土壤PAEs累积增加,其中以DBP和DEHP增加最明显。玉米籽粒中仅检测到PAEs同系物DBP,且土壤中PAEs含量与籽粒中的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玉米会吸收土壤中的PAEs并转移到籽粒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膜中酞酸酯类化合物对土壤-玉米体系的污染.[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各生育时期不同地膜残留量处理中,土壤和植株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含量的差异性.[结果]玉米不同发育阶段,高倍地膜残留量处理土壤和植株中DBP和DEHP含量高于低倍残留量处理.各处理土壤中DBP最低含量为0.063 mg/kg,最高含量为0.298 mg/kg;DEHP最低含量为0.251 mg/kg,最高含量为4.770 mg/kg.各处理植株体内DBP最低含量为0.123 mg/kg,最高含量为0.546 mg/kg;植株体内均未检测出DEHP.[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产过程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污染的环境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黔南地区表层土壤中酞酸酯类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对该地区表层土壤中6种酞酸酯类(PAEs)物质的含量进行了GC/FID内标法定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区酞酸酯类污染物总含量(ΣPAEs)在0.38~1.26 mg/kg,主要以DBP和DEHP为主,二者总含量约占ΣPAEs的90.5%.被测样品中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  相似文献   

13.
采用营养液培育法,研究了叶片不同密度打孔和植株不同程度剪除对紫茎泽兰根系3种主要化感物质[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泽兰二酮(DT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孔和剪株处理显著增加了紫茎泽兰根系分泌物种DBP和DTD的含量,其中在最高打孔密度6孔/叶时,DBP和DTD的含量均比对照增加了2倍以上;地上部分全部剪除后,DBP分泌量比对照增加了253.6%.两种处理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紫茎泽兰根系内部3种化感物质的含量,其中DTD含量与对照差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四种蔬菜对DBP和DEHP及其代谢物的吸收累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DBP和DEHP处理的土壤对青菜、菠菜、莴苣和萝卜进行盆栽实验,采用加速溶剂萃取,QuEChERS方法和硅烷衍生化对土壤和蔬菜样品进行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分析了4种蔬菜中DBP、DEHP及其单酯代谢物MBP、MEHP从土壤中吸收的残留量分布规律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生长在高、低两个不同浓度DBP和DEHP土壤中的4种蔬菜都有DBP、DEHP及其代谢物MBP和MEHP的检出。萝卜中DBP和DEHP残留总量(Σ2PAEs)及其代谢物残留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蔬菜。4种蔬菜对土壤中的DEHP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都大于1,有明显的富集效应;而对于土壤中DBP有富集效应的则只有萝卜,其他3种蔬菜对DBP的BCF值都远小于1。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DBP、DEHP能被蔬菜产品吸收富集,并且在体内代谢出毒性比母体更高的单酯产物。  相似文献   

15.
土壤-蔬菜系统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毒性有机污染物和环境激素类污染物。随着人们对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和担忧,土壤-蔬菜系统的有机污染越来越受重视。国内外对土壤-蔬菜系统的PAEs进行了较多的调查和研究。综述了土壤、蔬菜中PAEs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PAEs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包括迁移分布、吸收累积规律和降解作用等。文献资料显示,土壤和蔬菜中频繁检测到PAEs化合物,以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nBP)的检出频率和含量水平较高。来源于不同基地的土壤和(不同品种)蔬菜中单个PAEs化合物浓度及其总浓度差异较大。国内外主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PAEs在土壤-蔬菜系统的环境行为。结果显示,土壤中的PAEs会被蔬菜根系吸收、向蔬菜的地上部运移并在地上部累积,但蔬菜体内累积的PAEs量占土壤初始含量的1%以下。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省汕头市蔬菜产区共采集63个表层土壤样品和26个蔬菜样品,采用GC-FID检测方法分析了样品中被美国国家环保署(EPA)优先控制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分布、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汕头市蔬菜产区土壤样品中6种PAEs化合物总浓度(∑PAEs)范围为0.018~9.303 mg·kg-1,平均含量为0.721 mg·kg-1,检出率为100%,5个蔬菜产区土壤中∑PAEs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潮阳区>龙湖区>澄海区>潮南区>金平区,与美国土壤6种优控的PAEs控制标准相比,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含量均超过控制标准,超标率分别为38.1%、6.3%、6.3%和3.2%.蔬菜样品中∑PAEs含量范围为0.454~19.193 mg·kg-1,平均含量7.158 mg·kg-1,不同产区内蔬菜中∑PAEs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潮阳区>澄海区>潮南区>金平区>龙湖区,潮阳区和潮南区蔬菜中DBP含量均高于美国和欧洲建议标准,存在健康风险.DBP在土壤-蔬菜样品中占∑PAEs总量的百分比较高,是汕头市PAEs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蔬菜-土壤中的∑PAEs、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7(P=0.016)、0.825(P=0.002)和0.813(P=0.002).不同蔬菜对土壤中6种PAEs化合物的富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但对∑PAEs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因此,在蔬菜产区土壤质量评价过程中,应重视蔬菜自身特性对PAEs吸收和富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田土壤中酞酸酯污染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农田土壤中的DBP/DEHP对辣椒的污染和对其品质的影响。试验小区表土(0—10cm)用不同浓度的DBP/DEHP混合液(1∶1W/W)处理后移植辣椒幼苗,90d后采集辣椒果实、植株和根系样品。结果表明,在辣椒果实、植株及根系中DBP残留量都随土壤中施加的DBP/DEHP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没有检测到DEHP的残留。当土壤中DBP/DEHP施加浓度为5、10、20、40、80、160mg·kg-1土时,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1.6%、5.9%、10.6%、18.2%、19.2%、22.6%和1.6%、2.5%、12.9%、20.1%、22.2%、23.2%。相关分析表明,果实中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的下降与DBP残留量的增加显著负相关,说明植物对DBP的吸收可能是导致辣椒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甜菜-牧草体系对土壤中4种邻苯二甲酸酯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甜菜与黑麦草、苜蓿、苏丹草分别间作及4种植物各自单作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DEHP)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植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种植植物的修复效果更好;苜蓿单作与间作都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中甜菜/苜蓿间作PAEs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6.48%;植物单作与间作相比,间作的修复效果高于单作,间作增强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对PAEs的降解;就单一污染物来说,DBP和DEHP在污染土壤和植物茎叶中的浓度较其他两种污染物高,两者在土壤中的去除率也较高,其中DEHP为最高,均可达50%以上,DBP的去除率也在40%以上;DEHP在植物茎叶中的生物富集系数明显较低,且单作低于间作,而DBP和BBP的生物富集系数较高。可选择苜蓿作为土壤中PAEs修复的一种高效修复植物,植物间作相对于单作有更好的修复效率,也可更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因此可优先选择作为植物修复的一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邻苯二甲酸酯在不同类型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选用黄棕壤和红壤,用土壤老化和上海青(Brassica campestris)盆栽试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土壤老化试验表明,DBP和DEHP在土壤中的吸附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呈现开始(0~10 d)老化速率较快,而后(10~30 d)老化速率减小并且老化总量趋于稳定的趋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上植物体内DBP/DEHP含量(DBP:0.576~2.750 mg·kg-1;DEHP:9.369~33.256 mg·kg-1)与土壤污染浓度呈正相关,生物量与土壤污染浓度呈负相关;而在黄棕壤上,上海青的生物量并不随着土壤DBP/DEHP的添加量的升高而变化,植物体内DBP/DEHP的含量(DBP:0.212~0.401 mg·kg-1;DEHP:0.421~0.490 mg·kg-1)远低于红壤的相同污染浓度处理.在黄棕壤上,上海青对DBP/DEHP的BCF值介于0.061~1.041之间;而在红壤上,BCF值均大于1.0(介于1.175~15.695之间),具有一定的生物富集作用.通过试验还估算了红壤上DBP/DEHP的临界浓度为6.932~11.718 mg·kg-1,可为建立生态效应预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的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中筛选获得1株编号为W34的内生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该菌进行鉴定,并研究W34对6种PAEs的共代谢降解特性,优化共代谢降解条件,初步探索共代谢基质对W34降解代谢PAEs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菌W3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能以6种PAEs为碳源生长,可同时降解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6种PAEs。其中,该菌对DBP和BBP的降解能力较强,20 mg/L质量浓度下DBP和BBP的降解半衰期均小于0.33 d。添加D-纤维二糖为共代谢基质,W34对DMP、DEP、DEHP和DnOP的降解率均显著提升。吐温-80添加量、碳源种类、碳源质量浓度和接菌量对这4种PAEs的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该菌的吐温-80最佳添加量为0.025%,最佳碳源为蔗糖(浓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