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饲草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是牲畜生长发育的能量和物质来源,饲草加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草地畜牧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牧草干燥是保存牧草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多余的牧草进行干燥保存,解决牧草供给不足时期的牧草供给,保证地区畜牧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但是牧草在干燥过程中会导致部分养分流失,从而严重影响到牧草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不同干燥失水方式对牧草营养品质影响进行试验研究,以期选择出最好的干燥方式,切实保证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2.
将牧草和饲料作物在最适收获期收割,进行自然干燥和人工高温快速干燥,生产优质青草粉和草颗粒等产品,是新鲜牧草加工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生产青干草粉,笔者认为不仅需要营养丰富的原料植物,而且要有一套规范化的加工工艺流程。 1 草粉原料  相似文献   

3.
高温快速干燥是牧草最佳干燥调制方式,其干燥效率高,牧草品质好。目前,能用于高温快速干燥的烘干设备种类繁多,但应用范围较广的则是滚筒式烘干设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滚筒式牧草干燥设备研究状况和应用的分析,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为今后研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滚筒式牧草干燥设备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薛勇 《山东饲料》2004,(6):30-30
牧草的干燥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和物理化学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成本低,但易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而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调制的干草质量差一些。人工干燥法则是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来调制干草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克服自然干燥法对天气状况的依赖,并减少微生物、生理化过程、雨淋和枝条折断等因素对干草质量的影响,但人工干燥法的成本高。物理化学干燥法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在草中添加化学物质加快牧草干燥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干草的收获主要取决于刈割和调制的时机,为获得最佳质量的干草必需保证有足够的田间干燥时间.现有的机械系统限制着牧草压裂的程度和在打捆前所需的田间干燥时间.用减少干燥时间确保一天内完成牧草收获的方法,可改善牧草质量和减少由天气引起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牧草的干燥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和物理化学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成本低,但易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而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调制的干草质量差一些。人工干燥法则是利  相似文献   

7.
牧草的干燥加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草的干燥方法主要有3种,即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和物理化学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成本低,但易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而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调制的干草质量差一些。人工干燥法则是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来调制干草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克服自然干燥法对天气状况的依赖,但成本高。物理化学干燥法是利用物理方法和在草中添加化学物质加快牧草干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湖北畜牧兽医》2004,(3):56-57
牧草的干燥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和物理化学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成本低,但易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而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调制的干草质量差一些。人工干燥法则是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来调制干草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克服自然干燥法对天气状  相似文献   

9.
(一)干燥处理 1.牧草的干燥时间应尽量缩短.因为牧草在干燥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由于能量的消耗、维生素的损失等诸多原因,往往使干草的生物学价值下降.因此,要尽量缩短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10.
将牧草调制成干草产品的加工及贮存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草种植后的科学利用是牧草种植的主要目标 ,牧草的畜牧利用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 :一是牧草种植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直接用于畜禽的放牧 ;二是牧草生长到一定程度进行青刈饲喂 ;三是牧草栽培种植后生长到一定阶段刈割进行青贮 ;四是牧草生长到一定的阶段或生长季节将牧草刈割下来后经过晒制或人工干燥制成干草制品 ;五是有的品种的牧草可以用于提取某些营养物质 ,如叶片蛋白 ,或者是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如过氧化物岐化酶等。其中调制干草及生产干草制品是收获加工牧草的重要方法 ,也是解决畜禽优质牧草均衡供应的有效途径。现就牧草调制加工成干…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雨淋和草条厚度对收获调制期间天然牧草干草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雨淋和未雨淋的天然牧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别对其进行10 cm,15 cm和20 cm草条厚度调制,并对天然牧草干草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雨淋后的天然牧草达到安全含水量的干燥时间较未雨淋的延长24 h;雨淋后的天然牧草干草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显著升高(P<0.05)、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RFV)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15 cm草条厚度调制的天然牧草干草CP含量和RFV显著高于10 cm和20 cm(P<0.05);雨淋和草条厚度的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无显著影响。总之,雨淋处理延长了天然牧草干草调制达到安全含水量的干燥时间,降低了天然牧草干草的营养品质,天然牧草干草调制的草条厚度应控制在15 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奶牛养殖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已逐渐实现从分散、粗放向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方向转型。同时,设施装备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已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本文从饲喂、挤奶、舍内环境控制和粪污处理4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奶牛养殖设施装备技术研究发展现状,通过对中国奶牛养殖设施装备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根据现代奶牛养殖发展装备技术需求,为现代规模奶牛养殖发展提出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雪萌  张涵  宋瑞  刘备  张铁军  毛培胜  贾善刚 《草地学报》2021,29(10):2115-2125
牧草种子在草原植被恢复和草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都是国土辽阔的大国,本文通过对比近十年内中美2国牧草种子生产的相关数据,分析中美草种业在牧草种子生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新品种选育、产业化与机械化以及生产技术研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在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种植面积和单产仍然低于美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牧草种子来满足生态建设和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美国相比,我国牧草种子生产在育种、产业化、机械化和专业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而且我国牧草种子产业亟需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基于中美在牧草种子生产体系上的差异,本文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在牧草种子生产方面的差异和我国的发展潜力,并提出了当前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需要集中努力的方向和建议,希望能为推动我国草种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苜蓿草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奶牛养殖过程中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我国牧草产业起步较晚,种植面积虽然居于世界第二位,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优质商品草供给不足。从国内苜蓿商品草供给、市场需求和贸易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苜蓿草产业的市场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测算了优质苜蓿草的需求量和产需缺口,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苜蓿和奶业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饲料业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伊始,由于养殖业、畜牧业蓬勃发展,刺激了饲料加工行业的生产效能,大量需求缺口也对饲料业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饲料业已历经了40余年的发展变革,我国饲料业正向着正规化、科技化、自动化迈进,如今的饲料加工业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生产加工行业之一,饲料生产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壮大,而饲料质量安全更关乎畜牧养殖业的命脉。现行的饲料法律已不能满足新经济环境下的饲料生产监督,我国亟需在立法、监督、执行等方面开拓饲料法律监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我国农牧交错区“粮改饲”工作,提升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借助公共信息平台,查阅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文献,分析了国内饲草生产现状、供需情况及应对措施。以粮改饲政策和饲草生产现状为依据,论述了发展优质饲草的必要性,提出了今后生产优质饲草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共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亚钊  王明利  杨春  修长柏 《草业科学》2012,29(7):1176-1181
为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中国牧草种子产业,本研究首先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及地理分布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现状,其次,探讨了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的未来趋势及启示。结果显示,中国牧草种子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牧草种子进口量短期内将会继续保持高位,但主要牧草品种终将依赖国内市场解决供应;而当前紧迫的任务则是推动进口草种制度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及实施科技兴草战略。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刈割和晾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但在常规的收获制度中因收获技术不当往往造成其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为研究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和不同晾晒时间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将苜蓿草按留茬高度为0,2~5,5~8,8~11 cm进行刈割,并对其草产量、茎叶比、越冬率、水分散失规律及营养价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留茬高度为2~5 cm时不仅能获得高产的苜蓿草,且其后2茬的草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的(P<0.05),具有较高的持续生产能力;同时其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较高。末茬苜蓿草的刈割留茬高度应在8~11 cm,此条件下其翌年的返青率(77.44%)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下的(P<0.05)。苜蓿经72 h晾晒至安全含水量时,叶片脱落率达56%,而在含水量降至52%时叶片损失率仅为29%,即后期出现严重茎叶干燥不同步现象。基于此,建议苜蓿干燥过程中采用茎秆压扁技术。  相似文献   

19.
牧草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小坤  鲁剑巍  陈防 《草业学报》2008,17(2):136-142
综述了牧草施肥的研究概况,主要内容包括牧草施肥的时期、方法与效果。提出了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及混播牧草特点各异,针对不同的牧草采取相应的施肥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施用对牧草的产量、品质及对食草动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均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发达国家牧草施肥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当前牧草施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牧草施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分析了庆阳市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建立草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大技术培训及加快牧草种子基地建设步伐、带动草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草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