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2993-2998
果皮着色深度是紫茄品种重要的商品性状。本试验选取果皮着色深度差异明显的高代自交系EP26和EP28为材料,构建6个世代群体P_1、P_2、F_1、F_2、B_1、B_2,采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开展多世代联合分析,从而探明紫茄果皮着色深度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紫茄果皮着色深度的遗传表现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的E-1模型。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等,主基因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6世代群体中F_2、B_1和B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0.25%、3.46%、47.41%,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8.26%、55.61%、38.60%。F_2群体中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率为88.51%,环境因素占11.49%。研究结果有助于紫茄果皮着色深度的遗传改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植棉2号抗黄萎病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感病品种861为父本、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6个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和F_2),并在田间病圃进行抗病性鉴定,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陆地棉抗黄萎病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中植棉2号抗性遗传符合E-1遗传模型,即2对加性 ̄显性 ̄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且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比第1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大,多基因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B_1、B_2和F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24%、30.71%和82.0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24.96%和0,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17.01%~44.33%。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育果穗不露顶玉米品种,以长露顶玉米自交系WZ06X97和不露顶玉米自交系WZ098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株系为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玉米果穗露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果穗露顶的最适遗传模型是E-0,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4. 615,显性效应值分别是-0. 680和-0. 742,主基因遗传率在B_1、B_2和F_2中分别是60. 41%,81. 28%和83. 9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6. 74%,5. 90%和5. 04%,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22. 85%,12. 82%和10. 97%;上述结果表明,玉米果穗露顶受环境影响较小,主要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F_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因此育种上可在早期世代对果穗露顶性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耐寒性存在明显差异的6份自交系为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砧用南瓜耐寒性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合力呈现正向效应时,能够提高砧用南瓜的耐寒性。结合配合力效应值,确定可在南瓜耐寒性育种中加以利用的杂交组合为18C0109×18C0025和18C0025×18C0109。同时,以耐寒性强的南瓜自交系18C0025 (P_1)和耐寒性弱的南瓜自交系18C0065 (P_2)获得的六个世代(P_1, P_2, F_1, B_1, B_2, F_2)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的世代联合分析法,对砧用南瓜耐寒性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砧用南瓜的耐寒性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遗传率在F_2中最大,且F_2代受环境影响较小,适合于晚期世代进行选择,同时,表明南瓜耐寒性的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厚果肉黄瓜自交系D8和薄果肉自交系XUE1为亲本杂交后再自交及回交所获得的6个世代(P_1,P_2,F_1,BC_1,BC_2和F_2)为实验材料,肉瓤比的比值记录为表型值,黄瓜果肉厚度遗传分析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黄瓜果肉厚度的遗传适合D-0模型,即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BC_1、BC_2和F_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9.50%、1.30%和21.87%,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1.66%、23.14%和52.94%。因此,黄瓜果肉厚度的选择宜在晚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的遗传规律,指导早熟品种选育。以晚开花甘蓝型油菜YG-1和早开花甘蓝型油菜72-27-1-2为亲本,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P_1、P_2、F_1、B_1、B_2和F_2),分别种植于杨凌和三原两地,记录6世代群体单株开花时间,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借助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F_2群体开发与开花时间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开花时间最适遗传模型在杨凌和三原分别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和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杨凌和三原两地分离世代(B_1、B_2和F_2)开花时间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12%,79.44%,66.37%和54.51%,65.43%,43.2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80%,8.47%,25.62%和25.42%,4.70%,37.65%,环境引起变异为9.73%和23.03%。两地各分离世代(尤其B_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都明显大于相应多基因遗传率,表明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在早期世代对理想开花时间选择有效,同时也要注意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获得7个与开花时间位点相关的SSR分子标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标记引物序列在甘蓝型油菜数据库进行比对,BrgMS351和BnGMS148位于A7上,cnu_m157a、BnGMS256-1、BnGMS256-2、BnGMS327和BnGMS370-2位于A9上。表明本研究中控制开花相关的位点可能位于A7和A9上,且可能由2个QTLs共同控制,与数量模型遗传分析开花时间由2对主基因控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黄瓜GY2(P_1)、BY3(P_2)为亲本,通过杂交、杂交后回交与自交配制F1、BC1、BC2和F2世代,并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来研究黄瓜苗期耐热性状的遗传模型和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黄瓜苗期耐热性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第1对主基因加、显性效应分别为0.603 6、0.302 4,第2对主基因的加、显性效应分别为0.653 6、0.118 1;2对主基因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较大;多基因的加、显性效应分别为0.345 7、-0.2080。在BC1、BC2和F2世代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15.29%、49.44%和53.87%。对该性状的选育,宜在较高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392-3399
随着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模式调整,早熟油菜在油菜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但油菜早熟性与丰产性和抗逆性存在较大矛盾,使得早熟品种的选育受到极大制约,挖掘早熟种质资源对早熟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前期获得一个丰产性好的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系GRG177,以GRG177 (P_1)与甘蓝型油菜品系GRD328 (P_2)为亲本,构建六世代遗传群体(P_1, P_2, F_1, B_1, B_2和F_2),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完成了花期性状的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初花期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花期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终花期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花期性状在分离世代中具有较高的遗传率(51.79%~96.80%)。本研究为早熟油菜品种选育、GRG177花期性状基因定位与克隆提供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利用亲本P_1和P_2、杂种F_1,F_2和F_(2∶3)五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可供选择的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以及一个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三类11个遗传模型;AIC信息准则用于选择最适遗传模型,通过适合性检验对所选择的遗传模型做进一步检验;以D类模型为例,给出参数估计EM过程的一般步骤。以邳县天鹅蛋(P_1)和1138—2(P_2)杂交组合为例,分析了大豆抗豆秆黑潜蝇性状的遗传,发现该性状符合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式,主基因的加显性效应分别为-1.86和-1.64,F_2世代主基因的遗传率为43.84%,F_(2∶3)家系世代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8.59%,F_2群体的抗感分界线为11≤x≤12,F_(2∶3)群体的抗感分界线为10.6≤x≤11.0。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早熟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连续世代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规律。【方法】以陆地棉中751213和鲁棉研28为亲本,通过对P_1,P_2,F_1,F_2和F_(2:3)5个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株高、果枝始节、始节高度、花铃期、播种至开花和全生育期等早熟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株高和果枝始节的最佳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模型(D);播种至开花时间最佳模型为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3);全生育期最佳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花铃期和始节高度最佳模型均为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4)。【结论】上述对陆地棉早熟性状的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有助于阐明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