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底播虾夷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湿质量、软体部湿质量和闭壳肌湿质量直接影响养殖企业的产量和效益,也是育种工作者选育的目标性状。为了研究影响底播虾夷扇贝这三个性状的因子,分别测量了71个底播养殖虾夷扇贝的壳长(L)、壳高(L1)、壳宽(L2)、总湿质量(m)、软体部湿质量(m1)和闭壳肌湿质量(m2),使用SPSS 17.0采用通径分析的理论分析了各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所有测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总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不显著(P0.05),壳高和壳宽对总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高的直接作用较大,壳宽较小,壳宽主要通过壳高间接的影响总湿质量。壳宽对软体部湿质量的通径系数显著(P0.01),是影响软体部湿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壳高和壳宽对闭壳肌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不显著(P0.05)。形态性状对各体质量性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m=-93.06+0.974 L1+2.617 L2(r2=0.935);m1=-34.779+1.849 L2(r2=0.879)。以上结果为我国北方底播养殖虾夷扇贝,亲贝的选育选择,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选择壳高大的亲贝,次要选择壳宽以达到选育总湿质量大的后代的目的。如果以提高软体部湿质量为目标,则主要选择壳宽。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扇贝“渤海红”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随机选取大口河海域浮筏养殖的90只体形规则的6月龄扇贝“渤海红”,对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等3项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软体部质量(Z)和闭壳肌质量(W)等3项体质量性状进行了测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扇贝“渤海红”的壳长、壳高、壳宽与体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壳高对体质量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宽的直接作用较大,壳高较小。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并不是很大,而其间接作用却达到最大,主要通过壳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壳长和壳宽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P<0.01),对软体部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其次是壳宽,壳高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软体部质量;对闭壳肌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壳高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P>0.05)。形态性状对各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小刀蛏壳性状与活体质量、软体部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小刀蛏的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壳顶到后缘线长5个性状之间对活体质量和软体部重影响,并分别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以表型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作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与体质量、软体部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本文中总决定系数为0.921和0.816,大于0.8,说明已找到自变量。本文分别以活体质量、软体部重为依变量,壳长X1、壳宽X2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为:Y_活=-24.670+4.900X_1+2.582X_2;Y_软=-8.976+2.223X1+0.956X2。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麦哲伦扇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获得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目标群体,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麦哲伦扇贝壳长(L)、壳高(h)和壳宽(b)对活体质量(m1)、软体质量(m2)和闭壳肌质量(m3)的影响,建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壳长与壳宽之间的相关系数(0.977)最高,壳宽与壳高之间的相关系数(0.852)最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主要因素均为壳宽,通径系数分别为0.536、0.387和0.435。对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0.869和0.702),对软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0.776)。壳宽对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287和0.189),壳高对软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208)。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回归方程:m1=-365.655+2.596h+...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底播养殖虾夷扇贝213只,分别测量其壳长(L_1)、壳宽(L_2)、壳高(L_3)、绞合线长(L_4)等壳形态性状,并称量其质量(体质量m、闭壳肌质量m_1、软体部质量m_2),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与决定系数分析的结果表明,壳高和壳长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是影响闭壳肌质量、软体部质量的主要因素。形态性状对各活体质量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m=-118.60_3+0.869L_1+0.180L_2+0.992L_3+0._381L_4(R~2=0.70_3 9);m_1=-15.86_3+0.207L_1+0.050L_2+0.070L_4(R~2=0.474 8);m_2=-44.840+0.755L_1+0.127L_2(R~2=0.504 3)。本研究为虾夷扇贝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边糙鸟蛤野生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80只野生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flavum),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质量性状(活体质量、软体部质量)5个经济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软体部质量对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效果最大(0.7048),壳长、壳高和壳宽对活体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软体部质量实现。经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了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壳高,建立了壳长、壳宽和软体部质量对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各形态性状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壳宽,其直接决定系数为0.4093,壳长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是通过壳宽来间接实现,构建了壳长、壳宽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该结果可为深入探讨黄边糙鸟蛤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这两种方法,来研究缢蛏的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的影响。随机抽取缢蛏100只,分别测定其壳长(X_1)、壳宽(X_2)、壳高(X_3)、体质量(Y_1)和软体部重(Y_2)5项贝壳表型性状参数,并分别计算了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及表型性状作为自变量,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作为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通过缢蛏表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缢蛏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钝缀锦蛤形态性状和活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的150粒野生钝缀锦蛤作为试验材料,分别测量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和活体质量(y),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钝缀锦蛤的形态性状和活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宽与活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0.970)。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壳宽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677),其次为壳高(0.184),最小为壳长(0.151)。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一致,壳宽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估计活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160.195+0.726x1+4.307x2+0.894x3,r2=0.960。该研究结果为钝缀锦蛤的人工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企鹅珍珠贝[(Röding,1798)]海南金唇选育系(GLHH)、海南白唇选育系(WLHH)、广西金唇选育系(GLGG)和广西白唇选育系(WLGG)的生长存活差异,及了解4个选育系的生长规律,自2018年1月底至2018年12月底连续监测养殖于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的4个企鹅珍珠贝选育系F3的存活率及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和体重的生长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生长模型拟合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企鹅珍珠贝选育系的生长及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0.05),海南金唇选育系的生长及存活率最优,广西白唇选育系的生长及存活率最差,表明企鹅珍珠贝的生长存活可能与环境、贝龄、壳色和地理种群有关。SGompertz生长模型为企鹅珍珠贝5个生长性状的通用生长模型。研究表明,4个企鹅珍珠贝选育系的生长规律存在差异,且企鹅珍珠贝5个生长性状的生长规律存在差异,其中壳长和铰合线长的生长拐点出现得最早,分别出现在7.9(GLHH)~8.5(WLHH)月龄和7.9(GLHH)~9.1(WLGG)月龄;其次是壳高和壳宽,生长拐点分别出现在11.6(GLHH)~15.9(WLGG)月龄和11.8(GLHH)~14.3(WLGG)月龄时;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得最晚,在15.8(GLHH)~18.7(WLGG)月龄。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金唇选育系早期生长阶段具有高存活率和优良的生长性能,广西白唇选育系可能具有最大的生长潜力(生长性状的生长极限最大),本研究可为企鹅珍珠贝的良种选育、健康养殖及优质珍珠的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棕带仙女蛤(Callista erycina)壳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以从广西北海采集的477只野生棕带仙女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前缘长、后缘长、生长线数和体质量,对其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棕带仙女蛤各表型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壳长和前缘长的相关系数最高(0.886),后缘长和生长线数的相关系数最低(0.180);对于棕带仙女蛤的体质量,壳宽与其的相关系数最高(0.865),后缘长与其的相关系数最低(0.474);建立了棕带仙女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其中R~2=0.812。对棕带仙女蛤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宽,通径系数为0.665,其次是壳长和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154和0.117;对棕带仙女蛤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前缘长(0.586),其次是壳高(0.580)和壳长(0.504);对棕带仙女蛤体质量决定系数最大的是壳宽(0.442),其次是壳长(0.024)。结果表明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选育棕带仙女蛤时,应主要选择壳宽,同时加强壳长和壳高的协同选育。  相似文献   

11.
合浦珠母贝4种壳色选育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白壳、黑壳、红壳和金壳色选育系F6代的育种性能,对养殖达18个月龄4种壳色合浦珠母贝的形态、质量、闭壳肌拉力和抗才女虫寄生病等12个性状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4种壳色选育系间壳高、绞合线长、壳宽、体质量、壳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闭壳肌拉力、右壳感染率和贝壳感染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相关分析表明,白壳色选育系可作为壳高和低才女虫感染率同时选育的最优育种群体,金壳色选育系可作为壳宽、体质量和闭壳肌拉力复合选育的最优育种群体。该研究结果为开展合浦珠母贝多性状复合选择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2.
栉江珧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101只野生栉江珧,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高(SH)、壳顶角(AG)4个形态性状和体重(WG)、软体重(WT)、闭壳肌重(WM)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壳顶角与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不显著外,其余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重量性状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较大,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通过壳长对重量性状的间接作用较大,直接作用较小,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两个次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栉江珧形态性状关于体重(Y=69.112SH+52.823SW-751.367)、软体重(Y=37.161SH+43.404SW+4.111SA-614.096)和闭壳肌重(Y=4.275SH-18.610)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栉孔扇贝不同性别间重要经济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性别栉孔扇贝的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4个壳性状及体质量、软体质量及闭壳肌质量3个质量性状进行了测量。比较重要经济性状及壳形态在性别间的差异,分别在雌雄群体内,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计算壳性状与质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壳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雌雄群体间重要经济性状及壳形态间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群体各性状间表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雌性群体相关系数普遍高于雄性;雄性群体中对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壳性状为壳长,其次为壳高,而雌性群体中对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壳性状为壳高,壳长影响极小;雌性群体中对软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壳性状为壳高,其次为壳长和壳宽,而雄性群体中,仅壳高对软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雌雄群体间壳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回归方程亦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14.
对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含量分别为8.3%和9.6%。企鹅珍珠贝脂肪酸中DHA EPA的总含量为39.71%,比马氏珠母贝脂肪酸中DHA EPA的总含量(30.86%)高。2种珍珠贝软体部脂肪酸均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影响长肋日月贝(Amusium pleuronectes)经济性状的形态指标,对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广西北海、海南儋州、海南三亚、海南陵水和海南琼海5个地区的野生长肋日月贝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4个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绞合线长)和4个经济性状(湿重、软体重、性腺重、闭壳肌重),经多元统计分析获得影响长肋日月贝主要经济性状的形态性状,再通过聚类分析探讨5个地区长肋日月贝的分类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影响其经济性状的形态性状有所不同,其中,直接影响其湿重作用最大的性状是海南儋州、海南陵水和海南琼海的壳高,广西北海的壳长以及海南三亚的壳宽;直接影响其软体重作用最大的是海南儋州、海南陵水和海南琼海的壳高,广西北海的壳宽以及海南三亚的壳长;直接影响其性腺重作用最大的是海南儋州和海南三亚的壳高,广西北海的壳宽,海南陵水的绞合线长以及海南琼海的壳长;直接影响其闭壳肌重作用最大的是海南儋州、海南陵水和海南琼海的壳高,广西北海的壳宽以及海南三亚的壳长。研究表明,剔除对主要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不同地区被保留形态性状与对应湿重、软体重、闭壳肌重的复相关系数较大,可以认为是影响其经济性状的主要自变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理位置越近,形态相似度越高。因此,在进行人工选育时,应针对不同地区做相应统计分析,以便选出最佳的形态性状,从而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取3~4龄野生黑蝶贝128只,对其壳长(L1)、壳高(L2)、壳宽(L3)、韧带长(L4)和体质量(m)进行测量,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壳长、壳高、壳宽和韧带长为自变量对因变量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得出不同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中,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壳高壳长壳宽韧带长(P0.01);通径分析中,壳高对体质量作用最大(0.589),其次是壳宽(0.278)和壳长(0.143);壳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347),其他依次为壳宽(0.077)、壳长(0.02)和韧带长(0.0001),总决定系数为r2=0.854;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方程:m=-364.554+0.858xL1+3.032xL2+4.371xL3。通过对黑蝶贝壳高、壳宽进行选择,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来选育生长较快、适于插核育珠的黑蝶贝新品系,为黑蝶贝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选育中的亲贝选择策略,以长岛海域栉孔扇贝浅红和棕黄两个壳色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前耳长(X4)、绞合线长(X5)、绞合线宽(X6)6个形态性状,以及湿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壳色群体整体及其雌雄群体与重量性状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分别构建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闭壳肌重的变异系数最高(0.30);棕黄雄性群体壳宽与闭壳肌重不相关,其余群体6个形态性状与3个重量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浅红群体、浅红雄性群体、浅红雌性群体、棕黄群体、棕黄雄性群体、棕黄雌性群体中对湿重(Y)、软体重(Z)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形态性状均为壳长,壳长对湿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02、0.645、0.580、0.527、0.752、0.343,壳长对软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77...  相似文献   

18.
靓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9年10月,在北部湾采集339枚野生靓巴非蛤,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前缘长、后缘长和体质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探究其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生长线数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该取样群体靓巴非蛤生长线数为36.4±3.2;靓巴非蛤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具有最大选育潜力,且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壳高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49,后缘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759;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靓巴非蛤体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形态性状有壳长、壳高和壳宽,建立了靓巴非蛤壳长、壳高、壳宽对其体质量的回归方程(r2=0.96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靓巴非蛤体质量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为壳宽,其次是壳高和壳长。试验结果表明,靓巴非蛤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进行良种选育时应主要选择壳宽,同时加强对壳高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9.
虾夷扇贝体形性状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虾夷扇贝表型性状资料,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扇贝的选择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随机抽取126只体形规则的3龄大连獐子岛海区底播增殖的虾夷扇贝,其中雌雄各63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分别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形性状为自变量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了体形性状对虾夷扇贝解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壳宽是影响雌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壳宽是影响雄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而混合组受3个壳尺性状的共同影响;影响虾夷扇贝闭壳肌重的主要因素是壳宽,壳长、壳高的作用不显著;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因子,建立了壳长、壳高、壳宽对软体重、闭壳肌重的回归方程:1). 雌性 Z= -128.573 +1.355X2 +1.407 X3;W= -8.216 +0.869X3;2). 雄性 Z =138.493+1.082 X1+2.524 X3;W= -11.855 + 0.955 X3;3). 混合 Z = -133.939 +0.606 X1+0.679X2 + 1.709X3;W= -9.525+ 0.896 X3。通过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虾夷扇贝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取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个体100只,测量其壳长(X1)、壳宽(X2)和壳高(X3)等3个壳形态性状及体重(Y1)和软体重(Y2)等2个重量性状,然后对各性状的描述统计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各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如下:Y1=-30.904+0.451 X1+0.713 X2+0.352 X3;Y2=-11.262+0.170 X1+0.208 X2+0.185 X3。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壳宽和壳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360、0.375和0.249;对软体部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325、0.262和0.314;壳长、壳宽和壳高对体重的相对决定程度依次为12.9%、14.1%和6.2%;对软体部重的相对决定程度依次为10.6%、6.9%和9.9%;进一步分析显示,壳宽对体重影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壳长对软体重影响的直接效应最大。通过毛蚶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将有利于优化育种方案,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