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价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进而筛选出最佳的免疫方案,将分离到的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流行毒株制备成灭活疫苗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研究。把采集到的疑似发生新城疫的病鸡肺、气管环等组织经处理后接种10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和增殖,并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毒株的鉴定;用分离到的NDV/Chicken/TC/1/2011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苗,与La Sota疫苗以不同的疫苗组合免疫SPF鸡,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9株新城疫病毒,其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均为112 R-R-Q-K-R-F117,表现为强毒株的分子特征,与致病指数结果一致。分离株灭活苗组和分离株灭活苗+La Sota弱毒苗对试验鸡的免疫保护力最高,其次是La Sota灭活苗+La Sota弱毒苗和LaSota灭活苗,La Sota弱毒苗对试验鸡的免疫保护力最低。NDV分离株与疫苗株La Sota存在明显抗原性差异,这将对新城疫疫苗的发展和疾病控制策略制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强毒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初山东省某肉种鸡场发病,产蛋率降低50%左右.取病料进行10日龄SPF鸡胚接种试验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HA试验具有血凝性,经NDV和AIV-H5、AIV-H9单因子阳性血清HI试验,分离株能被NDV La Sota株阳性血清中和,动物回归试验鸡出现典型的新城疫症状,证明是新城疫病毒.进行MDT、ICPI和IVPI等毒力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的MDT为52 h;ICPI为2;IVPI为2.6.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在低免疫鸡胚中进行同胚接种培养的可行性,通过将不同稀释倍数的La Sota株和M41株接种同一低免疫鸡胚,分别测定收获尿囊液La Sota株和M41株含量,确定最佳的稀释倍数以及适宜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结果显示:La Sota株和M41株以10 000∶5 000的比例稀释,培养96 h病毒含量和收获量最佳,La Sota株含量可达到109.17EID50/0.1 m L,HA效价为1∶1 024,M41株含量可达到106.50EID50/0.1 m L。接种后孵育温度为36.5℃时,每胚收获量比37℃培养增加了1.0~1.2 m L。按照此工艺生产病毒制备疫苗免疫SPF鸡,NDV和IBV抗体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试验探索并优化了La Sota株和M41株在低免疫鸡胚中同胚接种的培养条件,为大规模抗原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经鸡胚感染携带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雏鸡体内ALV-J对新城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免疫的抑制作用以及疫苗免疫后增强ALV-J对雏鸡致病作用的可能性,随机选择50个SPF鸡胚经卵黄囊接种模拟ALV-J感染,同时选取等量SPF鸡胚以相同方式接种PBS作为对照。出雏后于接毒组和对照组各取20只SPF鸡在7日龄时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2~6周龄时,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并对雏鸡的NDV抗体水平和血液ALV-J病毒载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感染ALV-J的SPF鸡5、6周龄时体重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而感染ALV-J再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SPF鸡体重进一步降低(P0.05);与PBS对照组相比,6周龄时感染ALV-J的SPF雏鸡胸腺萎缩和脾脏肿大(P0.05),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胸腺和脾脏损伤加剧(P0.05);3、4周龄时感染ALV-J再免疫ND弱毒疫苗组的雏鸡NDV抗体水平极显著低于仅免疫ND弱毒疫苗组(P0.01);4周龄时免疫弱毒疫苗后的SPF鸡血液中ALV-J病毒载量高于未免疫组(P0.01)。研究表明,感染ALV-J的雏鸡在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后增强了ALV-J对SPF雏鸡的致病作用,提示净化种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旨在分离筛选免疫原性好的新城疫病毒(NDV)流行毒株。从发病鸡组织中分离到4株病毒,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NDV,进而完成致病指数测定、F基因高变区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并通过鸡胚交叉中和试验和攻毒试验研究PLK-N-06株对比La Sota疫苗株的抗原差异和免疫保护效力。结果显示,4个分离株的致病指数均属速发型NDV范围,且PLK-N-06株毒力最强;F蛋白裂解位点均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特征。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株均为Ⅶd亚型。交叉中和试验结果显示,PLK-N-06株和La Sota株存在显著的抗原性差异。用PLK-N-06株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接种SPF鸡后产生的HI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为1∶338,显著高于La Sota疫苗(1∶69),且其对PLK-N-06株感染的排毒率为0/10,明显低于La Sota株油乳剂灭活苗的4/10,结果表明PLK-N-06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新城疫基因Ⅶ型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ND La Sota毒种在SPF鸡胚中增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ND La Sota弱毒株在SPF鸡胚中的增殖规律,保证生产用种毒的质量,我们采用不同的时间段来收获ND La Sota弱毒株感染的胚液,然后测定胚液的EID50。结果发现,SP鸡胚在接种病毒后85~100h之间出现死亡高峰期,经病毒含量测定,该时段感染胚液比其他时间死亡的感染胚液病毒含量高出1.5~6倍以上,表明ND La Sota弱毒株的增殖高峰与SPF鸡胚接种后的死亡时间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某鸡场饲养的罗曼产蛋鸡群爆发了典型的新城疫 ,采集病料接种11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经致鸡胚病变、回归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 ,所分离到的病毒系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株 ,定名为NDV—S1。  相似文献   

8.
一株新城疫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昌吉市肉种鸡发病鸡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对其进行了SPF鸡胚接种试验,HA及NDV和AIVH5、H9单因子血清HI试验,动物回归试验,MDTI、CPI和IVPI毒力学指标测定,分离株与NDV Lasota株交叉HI试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的MDT为55 h;ICPI为1.78;IVPI为2.41,第6代病毒EID50为3.98×10-8/0.1 mL。分离株能被NDV La-soda株阳性血清中和,动物回归试验鸡出现典型的新城疫症状。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9.
2011年从广东一疑似新城疫病毒感染的养禽场通过SPF鸡胚接种试验、HA及HI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测定,分离到一株新城疫毒株,命名为GD-X1-2011,并对该毒株进行了F基因的序列测定分析.GD-X1-2011株的MDT为45 h<60 h,ICPI为1.88> 1.6,分离毒株具有血凝性且能被NDV La Sota标准阳性血清抑制,动物回归试验鸡出现典型的新城疫症状.毒株GD-X1-2011F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K-R-F117,属于强毒裂解序列,其F基因与基因Ⅶ型毒株SD-WF07-2011同源性为97.5%,与其他不同基因型毒株的同源性在83.6%~90.1%之间.进化树分析GD-X1-2011株属于基因Ⅶ型毒株.  相似文献   

10.
取山东某地病死鹅的脑和脾脏常规处理,分别接种11日龄SPF鸡胚和16日龄非免疫鹅胚,从死亡胚的尿囊液中分离到毒株,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血凝性鉴定、毒力鉴定、动物试验以及疫苗保护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具有血凝性,为强毒株,血凝性能被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所抑制,且其他生物学特性与NDV也有很大的相关性,故将其命名为NDVWF216株。用分离的鹅源新城疫病毒WF216株尿囊液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和NDV油乳剂灭活苗均可保护鹅和鸡免受鹅源新城疫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11.
了解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地区鸡新城疫的流行概况,对该地区疑似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病料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接种10日龄SPF鸡胚,结果分离到2株病毒,经血凝试验及新城疫和禽流感阳性血清的血凝抑制试验,证明2个分离株均为新城疫病毒,分别命名为JN1、JN2,并对分离的2个毒株进行MDT、ICPI和IVPI.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的MDT分别为40.5 h和43.5h,ICPI分别为1.86和1.85,IVPI分别为2.38和2.69.可以判定JN1和JN2病毒株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山西地区某养鸡场鸡群出现发病和死亡的原因,试验对发病鸡进行采样,采用PCR方法检测新城疫病毒和腺病毒,并利用PCR方法扩增新城疫病毒F基因,通过序列分析确定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强弱。结果表明:样品中扩增出362 bp的新城疫病毒特异性条带和421 bp的腺病毒特异性条带;新城疫病毒F基因扩增出特有的363 bp条带,其序列中第112~117位氨基酸顺序为GRQGRL,第101位氨基酸为R,第121位氨基酸为I,均与弱毒株相同;分离株与La Sota株和Clone 30株等弱毒株均有较高的同源性,为98.9%;分离株与La Sota株和Clone 30株处于同一个大分支,确定其属于基因Ⅱ型弱毒株。说明此鸡场鸡群发病的原因为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和腺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接种到9~10日龄鸡胚中的鸡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或V4株弱毒培养24h,病毒滴度可增加106以上,培养108 h,病毒滴度则增加至10 10倍以上.NDV在有NDV母源抗体的普通鸡胚与无抗体的SPF鸡胚中的增殖无显著差异;盲传对于检验NDV没有意义.La Sota或V4株病毒悬液在理论上稀释至每胚接种量只有数个或1个病毒时,仍可引起鸡胚感染.低毒量条件下固定病毒的数量,随着接种胚数的增加,感染率随之下降,但感染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没有减少趋势.以上结果证实数个甚至1个活的NDV粒子即可引起鸡胚感染,这对现地检测NDV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评价鸽副黏病毒(PPMV)致弱毒株aYQ的生物学特性,为研制鸽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奠定基础。将PPMV aYQ株经SPF鸡胚连续传代,建立种子批。测定各代次毒种的血凝效价(HA)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并进行纯净性检验;测定毒种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毒种对鸡胚和鸽的毒力、遗传稳定性和抗原相关性。PPMV aYQ株经SPF鸡胚传代至F10,HA效价为1∶256~1∶512,病毒含量为10-8.5 EID50/0.1mL~10-8.9 EID50/0.1mL,毒种各代次均无细菌、霉菌、支原体以及外源病毒污染;PPMV aYQ株的ICPI和IVPI结果均为0,MDT测定结果大于120h;以103倍稀释的PPMV aYQ株病毒液接种10日龄SPF鸡胚96h无死亡,无眼观病变。以106EID50/羽的剂量人工感染鸽,未见异常症状;PPMV aYQ株各代次F基因均未发生基因突变,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GRQGRL 117-;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PMV aYQ株与NDV La Sota株间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鸽副黏病毒弱毒株aYQ能够在SPF鸡胚上稳定传代,且生物学特性稳定,免疫原性良好,可以作为鸽源副黏病毒灭活疫苗的毒种。  相似文献   

15.
自江苏、山东、安徽3省不同地区的表观健康鹅群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样品,分离、鉴定新城疫病毒(NDV),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从1 108份样品中分离到11株NDV。依据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及融合蛋白(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判定其中6株病毒为NDV弱毒株,3株病毒为NDV中等毒力株,2株病毒为NDV强毒株。对F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6个弱毒株与La Sota株高度同源,3个中等毒力株与Texas GB株高度同源,2个强毒株则与1997年以来流行的对鹅具高度致病性的NDV有较高的同源性,只是其F蛋白信号肽序列及另外3个特征性位点的氨基酸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6.
鸵鸟新城疫病毒野毒株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鸡胚从疑似鸵鸟新城疫的送检病料中分离到 2株病毒。 2株病毒均能凝集鸡红细胞 ,且能被抗新城疫病毒 ( NDV)阳性血清抑制 ;用抗 NDV单抗 PEG夹心 ELISA测定 2株分离毒均为阳性。对其中 1株作进一步生物学特性鉴定 ,按照国际上规定的 NDV毒力判定标准测定的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 ( MDT)为 54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 ICPI)为 1 .88,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 IVPI)为2 .75。结果表明 ,本分离株为鸵鸟新城疫病毒强毒  相似文献   

17.
取疑似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病料进行9日龄鸡胚接种,结果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具有血凝性,血凝活性能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减蛋综合征(EDS)阳性血清,传染性支气管炎阳性血清、禽流感H5、H9单因子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I)交叉试验发现,该病毒不能抑制血凝活性,动物回归试验出现与新城疫病毒感染鸡相一致的症状,可确认该病为新城疫病毒感染.根据NDV毒力测定标准,MDT>90 h,ICPI为0.38,IVPI值为0,可判定为新城疫弱毒株.  相似文献   

18.
从河南某种鸡场发病鸡群中分离出1株毒株,经HA、HI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分离的病毒为NDV,命名为HNYD株。经过测定,HNYD株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90/0.1mL;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致死时间(MDT)为53.8h;对1日龄SPF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1.86,提示HNYD株为强毒力株。血清交叉反应试验显示HNYD株和La Sota株存在一定的抗原性差异。用HNYD株油乳剂灭活苗对HNYD株和La Sota株的保护率分别为90%和100%,明显优于La Sota株油乳剂灭活苗,提示HNYD株制备的疫苗对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的攻击均能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近年鹅群中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流行变异情况,试验于2018年从广东地区疑似患有新城疫病死鹅的病料中分离到1株NDV,对其进行了生物学毒力测定及致病性研究,并利用RT-PCR技术扩增该分离株F基因和HN基因全长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GD299的生物学毒力指标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死指数(ICPI)和6周龄静脉接种指数(IVPI)分别为58 h、1.56和2.2,F基因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GD299株为强毒株;F基因和HN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82.9%~99.5%,属于基因群Ⅶ型,其中F基因属于Ⅶf亚型;与经典强毒株La Sota株、F48E9株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F基因氨基酸序列出现多处位点变异。说明目前流行的NDV已发生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20.
将鸡新城疫La Sota毒种和嗜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W93毒种分别用生理盐水做适当稀释后,将两种病毒液等量混合,接种于同一SPF鸡胚尿囊腔内。结果表明,HBV、NDV在同一鸡胚内增殖时无互相干扰现象;收获的鸡胚液(La Sota W93)中NDV、IBV的效价分别达到相应单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