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桑叶茶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同一批桑树叶分别制成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和桑叶红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桑叶红茶具有明显的品质缺陷,桑叶绿茶和桑叶乌龙茶体现了传统绿茶和乌龙茶的基本品质特征.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桑叶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显著(p<0.01),从桑叶绿茶,到桑叶乌龙茶,再到桑叶红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而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色泽分析结果显示,桑叶绿茶茶汤吸光值最大,桑叶乌龙茶次之,桑叶红茶最小.综合来看,桑叶不适合加工成红茶,适合加工成乌龙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2.
不同杀青方法制备桑叶茶的品质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青是桑叶茶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将采摘的新鲜桑叶采用微波加热、蒸气加热和滚筒加热的方法进行杀青处理,测试不同杀青方法加工后成品桑叶茶的感官品质及营养保健品质。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加工桑叶茶的外形色泽、汤色、叶底等感官品质较好,总浸出率、总黄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2种杀青方法加工的桑叶茶,且对水浸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总多酚含量3项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香气和滋味欠佳。综合各项测试结果认为,微波杀青能较好保持桑叶茶的营养保健品质和感官品质,可考虑优化微波杀青工艺参数改善桑叶茶的香气和滋味。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进用新鲜桑叶制作桑叶乌龙茶的工艺技术,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营养活性成分与理化性状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确定晒青程度、摇青次数、杀青温度、包揉次数以及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桑叶乌龙茶的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对上述重要工艺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晒青18 min、摇青3次、220℃杀青、包揉6次、90℃炒干的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等营养保健成分保留率相对较高,香气成分形成的风味较好,具有良好的桑叶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5桑叶乌龙茶加工技术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兼有红茶的醇厚可口和绿茶的清香鲜爽,盛行于中国南部地区。桑叶加工成桑叶乌龙茶,固有的青味能够得到有效的祛除,香气更加馥郁,滋味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使得桑叶茶被更多的消费人群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以强桑1号的春季桑叶在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加工阶段桑叶茶的含水量和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桑叶茶中的黄酮在从鲜叶到揉捻叶的加工过程中含量一直减少。桑叶茶中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加工过程先增加后降低,杀青叶中含量最高,干茶中含量最低。桑叶中的多酚含量比较低,桑叶茶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工序阶段多酚变化无规律,变化幅度甚微,加工过程对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青贮品质差的难题和扩大茶叶加工废弃物的利用,本试验通过将加工不同类型茶叶(绿茶、红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白茶)产生的废弃茶叶作为青贮添加剂,研究其对皇竹草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能改善皇竹草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分别将25 g绿茶、红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和白茶废弃茶叶与475 g新鲜皇竹草混合均匀后装入聚乙烯袋中,同时设不添加废弃茶叶的对照处理,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用真空机抽真空密封,室温避光保存60 d后取样测定营养成分含量、发酵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不同废弃茶叶后皇竹草青贮的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但添加白茶废弃茶叶处理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添加废弃茶叶处理(P <0.05),仅为8.16。仅绿茶废弃茶叶处理的非蛋白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其余处理之间非蛋白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绿茶废弃茶叶处理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而添加普洱熟茶废弃茶叶处理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8.
茶树新品系红袍11是从大红袍(母本)自然杂交F1代中,通过单株育种法选育而成。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对红袍11制作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坦洋工夫红茶、绿茶、白茶的茶类适制性做进一步鉴定。黄旦、大红袍、红袍11制作成闽北乌龙茶,感官审评总分最高的是红袍11,加工成闽南乌龙茶、坦洋工夫红茶的审评结果与闽北乌龙茶一致,红袍11总分最高的原因是其香气和滋味的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品种。福鼎大白茶、大红袍、红袍11制作成绿茶的感官审评总分最高的是福鼎大白茶,其次是红袍11,最低为大红袍,加工成白茶的结果与绿茶一致。红袍11加工绿茶和白茶总分低于福鼎大白茶的主要原因是其外形、汤色、叶底方面明显逊色于福鼎大白茶。结果表明,红袍11适合制作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及坦洋工夫红茶,且制茶品质优异,为多茶类兼制品种,适合在乌龙茶区及红茶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金萱茶的引种栽培、加工工艺、生化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金萱茶是由台湾茶叶改良场选育的品种,目前引种较多的省份是广西、广东、福建。引种省份对金萱茶的品种性状做了试验,并进行了栽培技术研究。金萱茶的加工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萱乌龙茶、绿茶、红茶。对金萱茶的生化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萱乌龙茶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黑乌龙茶的品质特点,以福建安溪县2012年春季产黑乌龙茶和乌龙茶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及生物碱、没食子酸、儿茶素、氨基酸组分等物质进行检测。试验得出,黑乌龙茶中茶多酚、氨基酸组成、儿茶素等较乌龙茶偏低,可可碱和没食子酸的含量较乌龙茶略高。  相似文献   

11.
桑叶茶的品质与桑叶所含的功能成分以及加工工艺密切相关。通过选择桑树品种、改善桑树生长条件、加强桑园管理、选择适宜的采收时间、采收适宜的叶位、优化加工工艺等措施,可以提高桑叶茶的品质。低温、避光保存与科学泡茶,可以充分发挥桑叶茶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评价我国桑树品种资源的食用价值,指导桑叶、桑椹的食用新产品开发,在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00份桑树品种资源的桑叶和桑椹进行营养品质、功能活性成分和加工特性鉴评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与桑叶蔬菜、桑叶茶和桑果汁(酒)的营养品质相关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化,综合评价各品种的食用价值,筛选出一批食用优势品种。其中,最适合桑叶茶制作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诱35、粤诱19、任抗1号、粤诱33、抗10、粤诱18、鄂诱1、69、抗11、北-4-1,最适合桑叶蔬菜开发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诱35、任抗1号、英沙3、抗锈3号、坪镇2、粤诱19、抗10、粤诱25、抗11、白沙2,最适合果汁(酒)加工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椹15号(大10,无籽)、粤椹2号、粤椹18号、粤椹29号、粤椹27号、粤椹26号、粤椹33号、粤椹16号、粤椹66号、粤椹38号。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具有食用开发价值的桑树品种有适合果汁(酒)开发的品种大10,适合开发桑叶茶和桑叶蔬菜的品种抗10。另还确定了一批具有食用开发价值的优势储备桑树种质资源,可作为以食用价值开发为导向的桑树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牛奶、板栗、抹茶为主要原料,探究板栗抹茶酸奶的加工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抹茶、板栗浆、菌种和蔗糖的最佳添加量,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并以感官评价、酸度相结合为综合指标,得出最佳配方。[结果]板栗浆添加量30%,菌种接种量0.3%,抹茶添加量0.03%,蔗糖添加量6%,稳定剂添加量0.3%,在42 ℃发酵至发酵终点,再后熟24 h可得到组织细腻、口感良好的酸奶。此时的综合评分也最高,为89分,酸度为83 °T。[结论]该酸奶营养丰富,有良好的饮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为扩充市售酸奶的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犊牛肉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以犊牛肉为原料,通过卤制工艺进行产品熟制,采用烘干、炒制、炸制三种后处理方式进行犊牛肉干的生产加工,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最佳后处理方式。结果显示,不同后处理的产品具有不同特色,但是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炸制产品的感官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15.
电子鼻作为一种基于综合气味信息的气味指纹检测技术,有着快速、无损、便捷、有效、客观等多方面优势,成为了乳及其制品的热门检测技术。与常规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方法结合,电子鼻在乳制品掺假,成分检测,乳制品加工、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等相关气味信息方面的研究较多,为市场监控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本文总结了电子鼻在乳制品风味成分鉴别,乳及其制品新鲜度检测,乳制品加工过程监控、掺假检测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电子鼻技术在乳及其制品应用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旨在为其在乳及其制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延长鹌鹑蛋的保质期,增加其附加值,进行了浸泡法加工鹌鹑皮蛋工艺的研究,参考鸡皮蛋加工工艺,在其他配料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食用碱的用量,采用NaOH浓度不同的浸泡液加工鹌鹑皮蛋,结果表明:加工500g鹌鹑蛋,食用碱用量35g时,加工的鹌鹑皮蛋,弹性好,口感好,风味独特;食用碱用量40g,鹌鹑皮蛋成熟时间短,有点硬,碱味稍重;食用碱用量30g,皮蛋成熟晚,较软,溏心大;通过不同浓度NaOH料液对鹌鹑皮蛋加工的比较试验,筛选出了适宜于高原地区鹌鹑皮蛋加工的工艺,为鹌鹑皮蛋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陶瓷膜超滤技术应用于桑椹汁的澄清与除菌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膜超滤果汁具有澄清效果好、口感纯正的优点。将陶瓷膜超滤技术应用于桑椹汁的加工,对加工桑椹汁的澄清度、除菌效果以及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作感官评价。在膜孔径0.5μm、操作压力0.15 MPa的条件下,桑椹汁的透光率可达68.2%,色泽与风味良好,细菌及芽孢的去除率分别达95.5%、98.7%,0~4℃下冷藏3个月仍清澈透明、无异味。结果表明采用陶瓷膜超滤技术加工的桑椹汁在澄清、除菌效果以及低温贮藏的稳定性方面与传统加工方法相似,但口感有明显改善,因此该技术可应用于桑椹汁的加工。  相似文献   

18.
广式液体凉茶经过浸提工艺之后,产生数量巨大的凉茶原料残渣,处理费用成本高,易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关于凉茶残渣作为动物非常规饲料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以蔗糖、尿素和纤维素酶为添加剂,研究其对凉茶渣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发酵凉茶渣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分别为:11.94%、3.47%、74.95%、53.96%和0.52%。添加尿素、纤维素酶、蔗糖和尿素+蔗糖+纤维素酶组中ND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后的凉茶渣ADF含量在49%~59%范围之间,单独添加尿素、纤维素酶和蔗糖的处理组能够显著降低半纤维素含量(P<0.05),添加0.6%尿素使发酵后凉茶渣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乳酸(LA)和乙酸(AA)含量增加,并且丁酸(BA)含量最低,为0.17%。研究结果可为凉茶渣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