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泰安地区17头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分别采用细菌学检测、CMT、BTB、NFT、氯化物硝酸银试验等体细胞计数方法进行比较性诊断,结果表明,CMT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效果较好,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可靠、价廉等特点;体细胞计数可靠准确,但繁琐,耗时较长;BTB、NFT和氯化物硝酸银试验虽然较为方便,但准确性差,可出现较大的误差,易误判。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我场奶牛患隐性乳房炎在牛群中所占的比例情况,于今年4月份对全场未患临床型乳房炎的1159头泌乳奶牛,应用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剂(BMT)方法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其年龄、胎次、泌乳量、泌乳天数、患病乳区、季节气候等因素与隐性乳房炎的关系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其具体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是奶牛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中以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部分隐性乳房炎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大多可转变成临床型乳房炎,因此乳房炎的诊断非常重要。利用牛乳pH值的变化,不仅可以间接诊断出奶牛隐性乳房炎,还可以确定其发病的程度,检测隐性乳房炎,评价群体的健康状况。2014年3-4月对杜蒙县巴彦查干乡某奶牛场的280头泌乳牛用以下三种常见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到结果的重合率,讨论检测的难易程度。上海乳房炎检测法(SMT)、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法(BTB指示剂法)和改进体细胞检测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奶山羊隐性型乳房炎的诊断方法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参照奶牛隐性型乳房炎的诊断方法,通过比较试验表明,苛性钠凝乳检验法用于奶山羊隐性型乳房炎的临床诊断,方法简便,试剂价廉,易于操作判定,检出率高,与乳汁体细胞计数和细菌学检查结果相吻合,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乳房炎症,是奶牛饲养业的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及细菌学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一般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隐性型),引起乳房炎的病原有细菌、真菌、病毒、霉形体等,通常主要病原是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霉形体。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而在一个牛群中大多数乳房炎(大约90%)是隐性型的,奶牛发病后造成产奶量下降,大量的乳房炎阳性奶的废弃,严重感染后造成奶牛提早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作出早期诊断对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乳房炎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对邯郸某集贸市场早市上5个个体散装桶牛奶销售点的牛奶做细菌学检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北京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液(BMT试剂)对其所养的奶牛进行检测,选取阳性奶牛的乳样做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研究发现,表皮葡萄球菌是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重要病原,同时,进行体外西药抗菌素及中药复方制剂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奶牛隐性乳房炎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控制奶牛的隐性乳房炎,首先必须掌握可靠的诊断方法。由于隐性乳房炎临床症状很难分辨,因此目前都采用乳汁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体细胞计数法、改进CMT法及乳汁电导值测定等三种方法对隐性乳房炎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牛在东北农学院畜牧系试验站牛场、生物工程系牛场选25头黑白花奶牛做为试验牛,采集奶样。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选定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用目前广泛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的LMT法、体细胞计数法、电导率检测法、pH测定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注意固定外界条件的前提下,四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LMT法操作更方便,因而可以作为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实际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与评估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47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与评估○黑龙江省安达市兽医卫生防疫站(151400)李国江邹风驰宋文庭柏士江迟淑艳于洪青赵悦闵向松1996-1997年,我们在科技试验推广实践中,对安达奶牛核心群和重点民营奶牛群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随机检测和基本评估,为奶牛场经营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干乳期治疗和控制母牛隐性和慢性乳房炎的效果。研究干乳期乳房炎的发病和感染情况,确定抗菌制剂最适宜的使用时间。在泌乳期诊断乳房炎常用的方法为对四个乳区的细菌学检查,查出B、C_1E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属的细菌。临床诊断干乳期乳房炎,靠观察研究乳房炎时分  相似文献   

12.
对无锡6个奶牛场做了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调查,并对采集的63份临床乳房炎乳样和61份隐性乳房炎乳样分别做了细菌学检查,将样品分别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肉汤琼脂平板、Todd-Hewittbroth(THB)琼脂平板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挑取纯化平板上的单菌落进行生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等。药敏试验表明,三种主要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区奶牛乳房炎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次试验采用临诊检查法、病原菌分离、B.M.T试剂检查、体细胞计数法对四川地区4个奶牛场的80头泌乳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阳性率为18.8%,隐性乳房炎头数阳性率为73.8%.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最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分隐性型、临床型和慢性乳房炎三种。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主要采用CMT(califomia mastitis test)方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的乳房和乳汁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发病急,可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奶牛乳房的炎症,其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以及细菌学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非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两种,一般以隐性型多发,据我国奶牛养殖水平较高的上海、北京等地调查,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0%左右。因隐性乳房炎症状不是很明显,故在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治奶牛乳房炎,增强奶牛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抗生素残留,提高牛奶质量,笔者等通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中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奶牛白银市白银区某奶牛场检测为荷斯坦(黑白花)产奶隐性乳房炎或慢性乳房炎患牛,平均质量(600±151)kg。  相似文献   

17.
重庆部分地区泌乳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重庆部分地区6个奶牛场118头泌乳奶牛进行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76头泌4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同时对226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8.47%(10/118)和3.32%(15/452);隐性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78.94%(60/76)和50.34%(148/294);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奶牛的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CMT诊断法对贵阳市所属清镇市、乌当区、花溪区和开阳县的4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调查,共检测284头,1136个乳区。结果表明:头发病率为53.8%,乳区发病率为26.1%;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与胎次、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同胎次和年龄的泌乳期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中草药对隐性乳房炎乳牛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选用当归、川芎、芍药、黄芪、蒲公英、丹参、益母草等中草药,配制成饲料添加剂饲喂患隐性乳房炎乳牛、检测乳牛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的变化,并用北京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BMT)对供试牛进行疗效跟踪检验。结果表明,该中草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SI(P<0.05)和中性粒细胞开噬力(P<0.05),并能明显降低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结合部,全州辖12个县(市),奶牛存栏达9.36万头,隐性乳房炎临床疾病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奶牛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试验、诊断及流行规律特点的调查,为制定科学、可行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