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钴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植物体中,钴是维生素B_(12)的组分,每分子维生素B_(12)中含有4.5 %左右的钴。钴还是黄素激酶等多种酶的活化剂,并能促进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等新陈代谢活动。钴离子有调控植物激素的作用。钴也是动物的必需元素,因为它是维生素B_(12)的金属成分,而维生素B_(12)与动物体内红血球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动物体需要维生素B_(12)以健全和扩大造血机能,人缺乏维生素B_(12)会发生贫血病。据研究,心血  相似文献   

2.
关于钴的测定,已有不少报道,用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钴,尚未见报道。扫描电压范围为-0.70V到-1.20V,钴的催化极谱峰为-1.14V(VS.SCE),可准确用于定量测定。一、仪器: 1.JP—2型示波极谱仪(成都仪器厂),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为滴汞电极,参比电  相似文献   

3.
文摘     
用奥帕克—2玉米饲喂受孕母猪(P.M.Costa等),《Revista de Sociedade Brasileira de Zootecnia 》 ,1985, Vol.14,№4,454~462(葡萄牙文) 对48头本地猪×大白猪的杂种母猪,在怀胎期间分成6组饲养,(1)日粮1.8公斤奥帕克—2玉米加维生素B_6;(2)除无维生素B_6以外,同第一组;(3)日粮1.8公斤奥帕克—2玉米加豆饼和维生素B_6;(4)除无维生素B_6以外,同第3组;(5)日粮1.8公斤普通玉米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与患者体内微量元素钴的长期低少或缺乏有关。饮茶是人们摄取微量元素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合理地饮茶,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对心血管的健康是有益的。经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许多人体营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铜、锰、钴、锌、铁等。1933年,Filmer指出,钴与造血机能有关,而钴的生血作用可能是通过形成维生素B_(12)而发挥其生理功能的。还有很多研究相继证明,钴盐对多种贫血症有治疗作用。我们  相似文献   

5.
《茶叶》1982,(1)
(一)戚澄九编译0062 在分析茶汤中农药残留量时使用碱式醋酸铅Y.Onoda and M.Imamura本文提出了测定茶汤中灭索威,杀扑磷,恶唑磷,稻丰散,伏杂磷和百菌清等农药残留量的简便的方法,在用 Pb(OAC)(OH)和过量 Pb 和 H_2SO_4除去多酚类和皂角甙以后,用醋酸乙酯或己烷从茶汤中提取农药,  相似文献   

6.
番石榴富含维生素C和果胶.据Phan-dis(1970)测定,番石榴含水份82.50%,酸类2.45%,还原糖4.45%,非还原糖5.23%,可溶性总固形物9.73%,灰份0.48%及维生素CO.26%.各物质含量多少则因品种、成熟期及季节不同而异.Miller和Bazore(1945)报道,夏威夷(Hawaii)番石榴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但维生素B_1含量却低.然而,Campos(1943)则指出,番石榴含大量维生素B_1、B_2.通常,果肉粉红  相似文献   

7.
关于茶叶中铜和硒的测定已有报道,本文首次报道了在不除氧的条件下,用金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连续测定茶叶中的铜和硒,其溶出峰分别为+0.30V、+0.85V,为生物样品和环境样品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简便快速的方法。一、仪器与试剂: (一)仪器:SDP一1半微分极谱仪(江苏金坛分析仪器厂),工作电极  相似文献   

8.
<正> 1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概述马铃薯营养成分全面,它含有淀粉、脂肪和蛋白等化学组成(见表1)。据测定含蛋白质、磷、铁、无机盐类、维生素B_1、B_2、B_6以及能分解产生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其蛋白质的质量比较好,最接近动物蛋白质。据科学工作者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  相似文献   

9.
刘训健  丁雷 《中国茶叶》1995,17(4):12-13
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激活抗氧化酶,提高抗氧化作用的功能,减缓人体衰老过程,并具有抗癌作用.关于锰的电分析化学测定已有报道,本文报道的吸附伏安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适用于茶叶中锰含量的测定.实验部分一、仪器1.JP—2型示波极谱仪(成都仪器厂),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为滴汞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辅助电极为铂电极.2.自控电热消化器(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小麦中维生素E的含量,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测定24个不同有色小麦品种(系)籽粒中α-VE、β-VE、γ-VE、δ-VE及总VE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籽粒色素含量,并分析小麦籽粒中维生素E含量与籽粒色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籽粒颜色品种(系)的VE含量和色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籽粒色素含量与总维生素E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彩色小麦育种中可以用籽粒色素含量作为高维生素E品种(系)的一个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1.
廖万有 《茶叶》1991,17(2):14-17
本文以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 Y=B_0 B_(1x1) B_(2x1~2) B_(3X2) B_(4x2~2) B_(5x12x2),对成年茶园磷钾肥配施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磷钾肥的施用在茶叶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养分间交互效应的影响;磷钾肥配合施用的等产曲线,等产脊线,合理配施区和最佳配比线。解决了用多元一次回归等方法很难真实综合反映的一些问题,为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微量金属元素 ,食品中Pb含量受到严格的限制 ,是食品卫生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大米中Pb含量较低 ,通常在0.2mg/kg以下 ,故需浓缩才能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GFAAS)具有高灵敏度 ,取样体积小 ,其相对灵敏度比火焰法高2~3个数量级。样品前处理采用微波酸消解 ,可以减少污染 ,降低试剂空白 ,防止待测元素损失。由于大米消化液里含有大量基体成分 ,会对Pb测定产生严重干扰 ,故本文用硝酸钯为基体改进剂消除基体干扰 ,可快速准确测定大米中痕量Pb。一、实验部分1.仪器和试剂SolaarM6型原子…  相似文献   

13.
以湘波绿、槠叶齐和白毫早3个品种茶树花为研究对象,对露白期、破绽期、初开期和全开期4个花期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和维生素B_2等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花各内含成分含量有差异。初开期的氨基酸含量和破绽期的维生素B_2含量,3个品种间差异显著;破绽期和初开期的黄酮含量,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茶树花发育过程中各内含成分动态变化情况有差异。水浸出物含量,湘波绿持续上升,槠叶齐和白毫早先降后升;可溶性糖含量,槠叶齐先降后升,湘波绿和白毫早持续上升;茶多酚含量,槠叶齐先升后降,湘波绿和白毫早持续下降;维生素B_2含量,槠叶齐先降后升,湘波绿和白毫早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4.
吴雪原  盛旋  樊玮  汤锋  岳永德 《茶叶科学》2007,27(2):141-146
选择三唑磷、硫丹、氯氟氰菊酯三种农药,在生长均匀的茶园喷施,采摘施药后第2、5、9、14天和21天的茶树鲜叶加工成绿茶,获得含不同浓度农药残留的成茶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农药在成茶、茶汤和茶渣中的残留含量动态,研究表明:成茶和茶汤中的残留水平随施药间隔天数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茶汤中农药残留的浓度与成茶中的浓度呈正相关且为线性关系,平均浸出率分别为29.06%(三唑磷)、5.11%(硫丹)、1.73%(氯氟氰菊酯),不溶于茶汤的农药残留大部分存留于茶渣中。将人体因饮茶而摄入的农药残留量与农药ADI相比较,结果表明饮茶摄入的此三种农药的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非常小,仅在10-3~10-5 水平上。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福建水仙毛净茶为材料,设温度(110、120、130、140、150℃)、时间(1、3、5、7、9、11、13 h)2因素进行烘焙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在1.52%~2.33%,茶汤pH值在5.19~5.39,均低于对照;相同时间,温度越高,游离氨基酸总量和pH值越低;还原糖在17.1%~21.7%,变化规律不明显。对茶汤pH值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茶汤pH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相同温度不同时间,低温(110℃、120℃)pH值差异达极显著,中温(130℃)、高温(140℃、150℃)差异不显著;相同时间不同温度间差异极显著。烘焙影响茶汤风味,烘焙后茶汤pH值在5.23~5.28间,火功为中火时,茶汤呈酸味,其呈酸物质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0081 用高效液相色谱来测定茶叶中维生素C(包括还原型和氧化型)的简易方法 T.Tsushida和T.Takeo,日《茶叶研究报告》,1980,(58),34—7 用2%偏磷酸浸泡10分钟的方法,可以将绿茶叶中的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完全提取出来。和这个方法来提取,未发现抗坏血酸的氧化作用。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  相似文献   

17.
钴(Ⅱ)、镍(Ⅱ)在丁二酮肪—盐酸羟胺—亚硝酸钠体系中,(pH=7.8)各有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峰电位分别在-1.28V和-1.07V(Vs.SCE)。钴和镍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016ppb和0.16ppb。钴的线性范围为0.016-0.24ppb,镍的线性范围为0.16-5.6ppb,可准确用于茶叶中钴和镍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茶汤中含有大量具有缓冲能力的弱电异质(主要是茶多酚和氨基酸类物质)。研究茶汤缓冲力的大小及缓冲动态,对了解对泡菜品质的影响以及对茶叶饮料的调配、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如下:1.用不同PH值的水冲泡绿茶,由于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缓冲作用,茶汤PH值发生变化,其变化动态可用回归模型y—4.326X“””预测,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该方程表明,茶汤对碱性的缓冲力更强。2.不同PH植水冲泡茶叶.对泡茶品质的汤色有影响,酸性水使汤色变谈,碱性水使汤色变深。其茶汤(绿茶)的消光值(240urn)与泡茶用水PH值呈正相…  相似文献   

19.
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茶树的不同部分(茶芽、老熟叶、小枝、粗枝和根系)CTC红茶和传统红茶、泡制1分钟和5分钟的茶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根据这些测定结果,计算和讨论了1000公斤商品茶叶中每种元素的含量、泡制后每种元素进入茶汤中的数量,以及人们通过喝茶对各种元素的可能吸收量。在茶树同化的各种元素中,茶芽(用于制造商品茶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中含N、P、K和Mg较高,而老熟叶含Al、Ba、Ca、Cd、Mn、Pb和Sr较高。泡制时进入红茶茶汤的各种元素中,K的含量最高(>10000微克/克茶叶),其次是P(700—1200微克/克),Mg(300—700微克/克)Ca和Al(每种150—300微克/克),Mn(60—150微克/克),Cu、Na、Si和Zn(每种6—50微克/克),B、Ba、Cr、Fe、Ni和Pb(每种1—6微克/克),Sr、Co和Cd(每种<1微克/克)。进入茶汤的某种元素占该元素在茶叶中的总量的比例表明,Ba、CaFe和Sr的可溶性较低(小于总量的10%),Al、B、Cd、Co、Cr、Cu、Mg、Mn、P、Pb、Si和Zn的可溶性中等(10—50%),K、Na和Ni的可溶性最高(>50%)。在泡制1分钟和5分钟的茶汤中所有元素的溶解度的总平均结果表明,1分钟溶解进入茶汤的数量占5分钟的68%。  相似文献   

20.
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茶叶和茶汤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茶叶中含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且具有药效作用的成分。多年来,人们已经对茶叶中的有机成分如生物碱、茶多酚及维生素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茶叶中的无机成分虽然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远不如有机组分那么充分,而且测到的元素也不多,对人体可从茶汤中摄入的微量元素研究得更少。本文利用灵敏度高、适用于多元素分析的中子活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