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山羊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以山羊为材料,利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检测了MSTN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了其群体遗传结构,并探讨了基因多态性与多个体重、体尺及屠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MSTN基因5′调控区-662bp处C→T转换导致7个群体有TaqⅠ多态,表现CC、CT、TT 3种基因型。波尔山羊CC基因型频率比3个地方品种的CC频率要高,而TT型相反。波尔山羊的等位基因C频率较T高,而地方品种T比C高。除纯种波尔山羊外,其他5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1);SSCP检测外显子3后发现,7个群体均存在NN、NM、MM 3种基因型,均没有CTNN和CT-NM型个体,并且在波尔山羊中也没TT-NN和TT-NM型,F1也没有TT-NM型,3个地方品种中也未检测到TT-MM型个体。MSTN基因的5′调控区对断奶重、净肉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CC型极显著或显著大于TT型;该位点与后躯肉重也有关(P0.01),但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上3个指标上均发现有CCCTTT的规律。同时该位点对肝重也有显著影响(P0.05),CT型显著大于TT型(P0.05)。MSTN基因的外显子3对净肉重、后躯肉重和肝重有极显著效应(P0.01),MM极显著或显著地大于NN型,并且在数值上表现为MMNMNN;5′调控区和外显子3的交互作用对断奶重、后躯肉重和肝重有显著影响(P0.05),CC-MM型比其他组合基因型表现更重的断奶重、后躯肉重和肝重。以上结果表明:MSTN基因的5′调控区和外显子3的不同分子特征,可用于山羊相应肉用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促黄体素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济宁青山羊产羔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促黄体素β基因多态性与济宁青山羊产羔数的关系,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促黄体素v亚基(Luteinizing hormone beta-subunit,LHβ)基因5'调控区和3个外显子在高繁殖力(济宁青山羊)、中等繁殖力(波尔山羊)和低繁殖力山羊品种(辽宁绒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山羊与绵羊的LHB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6对引物中,仅引物P1和P5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对于P1扩增片段,在4个山羊品种中均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BB与AA基因型相比在5'调控区存在2处突变202C→A和210C→T;济宁青山羊3种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于P5扩增片段,在济宁青山羊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辽宁绒山羊中检测到CC和CD2种基因型,波尔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中都只检测到CC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DD与CC基因型相比在外显子2存在单碱基突变1124C→T;济宁青山羊CC、C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8、0.44和0.18;DD和CD基因型济宁青山羊平均产羔数分别比CC基因型的多0.99(P<0.01)和0.87只(P<0.01).济宁青山羊在P1、P5两个座位上都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1座位:X2=1.66,P=0.437;P5座位:X2=1.22,P=0.544).  相似文献   

3.
山羊抑制素βA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素βA(inhibin-βA,INHβA)是性腺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它具有抑制垂体促卵泡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分析了INHβA在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和波尔山羊等3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引物1和引物3在黄淮山羊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中都存在多态性,引物1的基因型为AA、AB型,不存在BB型,引物3的基因型为CC、CD型,不存在DD型,但在波尔羊中,引物1和引物3均没有检测到多态性。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与AA型相比在第110 bp处有一个G碱基的缺失,123 bp处有一处G→A的碱基突变,CC型和CD型相比在第72 bp处存在T→C的突变。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6):73-77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GnRHR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和外显子3部分序列在建昌黑山羊、努比亚山羊2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外显子2、3的扩增片段中,2个山羊品种都无多态性。而在外显子1的扩增片段中,2个山羊品种均检测到CC、CD基因型;建昌黑山羊的CC、C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和0.38,努比亚山羊CC、C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和0.36。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GnRHR基因c DNA序列的第85处碱基发生C→A的突变,突变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Ie);第156处碱基发生A→G的突变,该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突变,为沉默突变。  相似文献   

5.
试验利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3个绵羊群体中90个个体进行PLIN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PLIN基因在试验群体中存在TT型、CC型和TC型3种基因型,群体中TT基因型频率4%,CT基因型频率为60%,CC基因型频率为36%,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34%。  相似文献   

6.
根据山羊A-FABP mRNA序列设计2对引物扩增南江黄羊A-FABP基因部分外显子3、内含子3和外显子4序列,利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寻找南江黄羊A-FABP基因的多态性,采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南江黄羊A-FABP基因第3内含子和第4外显子序列上分别发现T143C和T546C2个点突变位点,其中T546C位点为同义突变,这2处突变各自产生3种基因型CC、TC和CC,χ2检验显示,这2个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且在南江黄羊群体中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显示,T143C位点TC基因型公羊个体的成年胸围显著长于TT型(P〈0.05);T546C位点CC基因型公羊个体的周岁体长显著长于TT基因型(P〈0.05),TC基因型母羊个体的6月龄体质量和胸围均显著长于CC基因型(P〈0.05),其余生长性状在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南江黄羊A-FABP基因第3内含子和第4外显子多态性可能对个体生长性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卫星标记OarAE101和BM143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选择与Booroola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2个微卫星标记OarAE101和BM143,分析其在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贵州黑山羊、波尔山羊中的多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OarAE101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8、6和8,BM143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8、6和8,OarAE101/BM143在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贵州黑山羊、波尔山羊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0.8742/0.8052,0.7969/0.8093,0.7564/0.7462和0.7964/0.7340。湘东黑山羊OarAE101基因型为107bp/111bp基因型所对应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最高(4.0头/胎),纯合基因型109bp/109bp、107bp/107bp、119bp/119bp、111bp/111bp和125bp/125bp所对应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较高,分别为2.67、2.5、2.4、2.33和2.25只/胎,故等位基因107、109、111、119和125bp对湘东黑山羊产羔数具有正效应。湘东黑山羊BM143基因型为100bp/106bp和106bp/112bp所对应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达3只/胎,BM143等位基因104、106和110bp与湘东黑山羊产羔数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西农萨能奶山羊和波尔山羊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和生长体重的相关性。根据绵羊GDF9基因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DF9基因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和生长体重的关系。所研究的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和波尔山羊群体P1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分别定义为AA、AG和GG3种基因型;P2、P3和P4扩增片段均不存在多态性,只出现一种带型。通过测序发现:GG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2的792 bp处有1个G→A的单碱基突变,结果导致第396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在西农莎能奶山羊群体中,AA基因型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均极显著高于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AG基因型显著高于GG基因型。此外,在西农莎能奶山羊中还发现AA基因型的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体重和GG型和AG型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在波尔山羊群体中,AA基因型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均极显著高于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AG基因型的高于GG型,但没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GDF9基因对西农莎能奶山羊和波尔山羊的产羔数均有显著影响,因此认为GDF9基因外显子2第792 bp处G→A的突变可作为西农莎能奶山羊和波尔山羊多胎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ESR和PGR基因在5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贵州白山羊、河北绒山羊、河南槐山羊、美姑黑山羊、承德黑山羊5个品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分析雌激素受体(ESR)、孕酮受体(PGR)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山羊产羔率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在这5个山羊品种中不存在多态位点,保守性高。PGR基因在146 bp处有C→G的突变,产生3种基因型,即AA基因型、AB基因型、BB基因型。贵州白山羊AA基因型比BB基因型多0.03只,AB基因型比AA基因型多0.49只;河北绒山羊AA基因型比AB基因型多0.07只,BB基因型只有1只产羔数为2.00只;河南槐山羊AB基因型比AA基因型多0.27只,但不同基因型对3个品种的产羔数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山羊生长激素基因部分序列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鲁北白山羊、波尔山羊和波尔山羊与鲁北白山羊的杂交一代、回交一代共计 2 74个个体为研究材料 ,对山羊生长激素基因 5′调控区 - 4 0 6~ - 1 93片段进行PCR扩增 ,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发现存在多态性。结果表明发现波尔山羊及杂交后代以AA型占多数 ,而鲁北白山羊则BB型个体较多 ,基因型频率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对该片段的两种纯合型克隆测序发现 :AA型在第 6 0位发生了C→T的突变 ,第 2 1 1位发生碱基C的丢失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392只南江黄羊和49只波尔山羊GHR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并与体重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HR基因5′-调控区存在(G)10、(G)11与(G)14多态和(TG)13、(TG)14与(TG)17多态。经最小二乘分析,在2个山羊群体中基因型效应对初生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周岁体重影响显著,基因型BB所对应周岁体重的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DD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和挖掘山羊产羔性状的分子标记和主效基因,选取前期研究获得的位于云上黑山羊28号染色体上3个与产羔数性状存在潜在关联的SNPs位点(rs268286450、rs268286391和rs268244272),采用MassARRAY飞行质谱列阵技术对541个云上黑山羊DNA样本进行SNP分型,并结合其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3个SNPs位点均存在多态性,rs268286450位点在28号染色体第28 498 787 bp处发生C→T碱基突变,rs268286391位点在28号染色体第30 971 277 bp处发生A→C碱基突变,rs268244272位点在28号染色体第2 707 491 bp处发生T→C碱基突变,3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6、0.32和0.21;rs268286450和rs268286391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而rs268244272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rs268244272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CC、TT和TC,TT基因型频率为0.75,为野生基因型,TC基因型频率为0.22,为突变基因型,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均值比较显示,TC基因型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与TT基因型差异极显著(P<0.01),与CC基因型差异不显著(P>0.05),TT与CC基因型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也不显著(P>0.05),TC基因型云上黑山羊产羔数上调。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s268286450和rs268286391位点多态性与云上黑山羊产羔数关联不显著(P>0.05),rs268244272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性状存在显著相关(P<0.05)。综上,云上黑山羊28号染色体上rs268244272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云上黑山羊产羔数性状的分子标记在其高繁品系选育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用3对引物鉴定了黄淮山羊和波尔山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1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并对黄淮山羊Gn—RHR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物P1、P3扩增片段在2种山羊中均只,检测到1种基因型,不存在多态性;而引物P2扩增片段,2种山羊类型均检测到AA、AB和BB基因型。黄淮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25、0.200和0.075;波尔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65、0.206和0.029。测序分析发现AA型基因与BB型基因相比在58bp处发生A—C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赖氨酸改变为谷氨酰胺。在黄淮山羊中,BB型比AA型个体平均产羔数多0.66只(P〈0.05)。因此,山羊GnRHR基因第1外显子具有多态性;GnRHR基因可能是控制黄淮山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利用波尔山羊、南江黄羊与綦江本地山羊进行了杂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具有与双亲相似的外貌特征,表现出肉用体型,杂种优势明显,尤以波杂羊更为明显。南杂一代各阶段体重明显的高于本地羊(P<0.05),波杂一代各阶段体重极显著地高于本地羊(P<0.01),其中6月龄南杂一代公羊体重18.74kg,比本地羊提高31.97%,日增重提高32.93%;6月龄波杂一代公羊体重30.04kg,比本地羊提高111.5%,日增重提高116.8%。屠宰测定表明,杂一代羊产肉性能均高于本地羊,其中波杂一代羊屠宰率49.5%,比本地羊高3.37个百分点,净肉率35.65%,比本地羊高5.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e analysis of INHA and INHβA gene polymorphisms in 786 goats of three breeds: Xinong Saanen (SN), Guanzhong (GZ) and Boer (BG). We identified three new allelic variants: P1–C80G and/126G (GenBank accession no. HQ202573) in the three goat breeds and P2–C936T (GenBank accession no. HQ202572) in SN and GZ goat breeds. At P1 locus, AA, AB and BB genotypes were found in the three goat breeds. At P2 locus, CC and CT genotypes were found in SN and GZ goat breeds. After comparing genotype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three goat breeds, BG had conspicuous differences from SN and GZ (P < 0.001) at P2 locus. The SNP locus was in Hardy–Weinberg disequilibrium at P1 locus in the three goat breeds (P < 0.05). At P2 locus, the SNP locus was in Hardy–Weinberg disequilibrium in SN and GZ goat breeds (P < 0.05). Association of polymorphisms with litter size was done at P1 locus in the three goat breed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A genotype had remarkable litter size at P1 locus in the three goat breeds (P < 0.05). Therefo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HA gene is a strong candidate gene that affects litter size in goats.  相似文献   

16.
美丽臀(callipyge,CLPG)及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全世界公认的与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突变后分别产生“美丽臀”和“双肌”的优良性状。为研究国外进口品种澳洲白绵羊是否携带2种基因的突变位点,本试验以澳洲白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PCR-RFLP技术对CLPG、MSTN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发现:CLPG基因上有1个C→T的SNP位点,澳洲白绵羊群体中有CC和CT 2种基因型;MSTN基因在3'-UTR区发现1个G→A的SNP位点,澳洲白绵羊群体中有GG和GA 2种基因型。用R语言程序对所测数据进行性别间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发育状况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CLPG和MSTN基因不同基因型对澳洲白公羊体重、体高、体斜长、尻宽、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CLPG基因CT基因型在母羊体重上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在体斜长上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MSTN基因GA基因型母羊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1)。澳大利亚进口澳洲白绵羊中筛选到含有CLPG和MSTN基因的突变位点,且该突变位点对绵羊体尺性状有显著性作用,因此澳洲白绵羊引进后可以作为改良本地羊品种、基因聚合及三元配套系的终端父本。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胰高血糖素样肽-2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2 receptor,GLP2R)基因多态性与绵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用68只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和102只杜泊羊×小尾寒羊的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寻找GLP2R基因外显子11序列的突变位点,根据测序结果分析该突变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及卡方适合性检验、纯合度(Ho)、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显示,绵羊GLR2R基因外显子11处存在C/T突变,存在3种基因型:CC、TC和TT,2种等位基因:C和T,其中在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群体中,T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在杜泊羊×小尾寒羊群体中,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2个群体中C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2个群体的C/T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C/T突变位点在群体内变异较小且处于中度多态(0.25 < PIC < 0.5),有一定遗传学意义。不同基因型肉质性状差异结果显示,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TC基因型剪切力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TT基因型失水率显著高于CC和TC基因型(P<0.05);杜泊羊×小尾寒羊CC基因型剪切力显著高于TC和TT基因型,TT基因型失水率显著高于CC和TC基因型(P<0.05)。本研究在GLP2R基因外显子处发现C/T突变,可能是影响肉质性状的潜在位点,是否能够作为遗传标记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四川5个地方山羊品种及波尔山羊乳上皮黏蛋白MUC1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山羊乳MUC1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检测到22种基因型和9个等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范围为205~278ku,明显高于普通乳牛;MUC1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其分布存在品种间差异;山羊乳MUC1基因杂合度较大,遗传变异程度高;根据乳MUC1等位基因频率对6个山羊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