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围产期通常是指奶牛产前21d到产后21d这段时间。由于奶牛产前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导致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下降,而此时奶牛的营养需求不断上升。奶牛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导致能量负平衡等问题。产后奶牛为了泌乳的需要不得不动用体脂通过肝脏转化为糖元,以提供能量之用。产后奶牛的能量负平衡状态更为严重,奶牛的体况不断下降,相关的代谢病在产后至30d陆续出现,更严重的是在产前就出现了问题。体况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妊娠毒血症是奶牛最容易患上的一种消化、代谢、生殖性疾病。一般在生产前后3d内发病,发病率较高,从而给奶牛养殖户带来巨大的利益损耗,是对奶牛养殖业影响较大的疾病之一。因此,对奶牛妊娠毒血症病理及治疗用药的研究意义重大。1奶牛妊娠毒血症的危害及病因1.1妊娠毒血症的危害妊娠毒血症又叫肥胖母牛综合症或奶牛脂肪肝病,一般在母牛生产前后3~7d内发病,会导致奶牛在发病后2~3d内死亡且发病的概率很大,对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性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奶牛生殖能力降低、牛奶产量减少,给养  相似文献   

3.
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通过跟踪检测发情和乏情奶牛(每组15头)产后45 d、55 d、65 d、75 d和85 d血浆中内分泌指标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_4)、雌二醇(E_2)、催乳素(PRL)和代谢指标(GLU、NEFA、BHBA、BUN),结果显示,乏情奶牛产后血浆CLU浓度低于发情奶牛,而NEFA浓度却高于发情奶牛,并且差异显著;发情组奶牛血浆中LH、FSH和E_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乏情组;乏情奶牛血浆呈现低BUN浓度、低Glu浓度和高NEFA浓度的生化特征。结论是产后奶牛能量负平衡是造成奶牛产后乏情的主要原因。奶牛生殖激素分泌量不足、分泌模式紊乱及缺乏峰值是导致奶牛发情时间间隔延长及乏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围产期指的是奶牛在产前的21 d和产后的21 d,一般将产前称为围产前期,而产后称为围产后期,在这个阶段由于奶牛生理、日粮和生活环境等变化,很可能会对奶牛的营养代谢、内分泌等造成影响,使得奶牛出现围产期低血钙的症状,这对于奶牛的成长和发育极其不利,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1奶牛围产期低血钙发生的危害1.1不利于小奶牛的发育和成长在奶牛围产期发生低血钙症会使得奶牛的抵  相似文献   

5.
<正>1泌乳盛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泌乳盛期是指奶牛产后16~100d,在该阶段奶牛产奶量逐渐上升,中低产牛约在产后30~40d、高产牛在产后40~50d达到产奶高峰,维持一段时间后产奶量下降。此期产奶量约占全期总奶量的50%。泌  相似文献   

6.
<正>1泌乳盛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泌乳盛期是指奶牛产后16~100d,在该阶段奶牛产奶量逐渐上升,中低产牛约在产后30~40d、高产牛在产后40~50d达到产奶高峰,维持一段时间后产奶量下降。此期产奶量约占全期总奶量的50%。泌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围产期是指产前21d至产后15d这段时间,围产期又分为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它是奶牛生产周期中的最重要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奶牛经历分娩、产奶等重大生理变化,随之日粮结构和环境进行大幅度改变,奶牛始终处于应激状态之下,其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代谢功能也随之改变。在这一时期里,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奶牛在这个泌乳期的整个产奶量,以及发情、配种、怀孕等,决定着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引起奶牛户足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某规模牧场产后奶牛酮病的发病情况,随机选择产后奶牛86头在产后1 d、7 d、14 d和21 d跟踪检测酮病发生情况,并分析酮病与胎次、泌乳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奶牛在产后1 d、7 d、14 d和21 d的酮病发病率分别为2.32%、24.42%、11.63%和4.65%;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酮病发病率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产前体况评分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钙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产前体况评分对围产期奶牛的影响,识别导致奶牛代谢紊乱进而发生生产性疾病的风险因子,选取临床健康的经产干乳期奶牛,根据体况评分标准,将奶牛分为正常组(3.0≤BCS3.5;n=10)和肥胖组(BCS≥4.0;n=10)。所有试验牛均在同等条件下饲喂和管理。于产后11d至40d每天记录产奶量;于产前14d、7d、4d、2d、1d、产后0d、1d、2d、4d、7d、14d采集血液并分离血清,检测血钙浓度;于产后30d采集新鲜乳,检测乳成分。结果显示,肥胖牛在泌乳早期的日均产奶量要低于正常牛;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牛的乳脂率、乳脂蛋白比和乳干物质含量较高;所有试验奶牛在产前2d至产后2d的血钙浓度均低于2.0mmol/L,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牛的血钙水平处于更低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产前肥胖(高BCS)奶牛在泌乳早期过多动用体脂,并增加了发生产后低血钙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肥胖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并阐明奶牛从分娩到产后30d这一时间段的最佳体况标准,研究应用BCS软件对某集约化牛场的泌乳天数在0~30d的荷斯坦奶牛共40头进行体况评分(BCS),将体况评分≥3.75的20头奶牛设为试验组,体况评分在3.0~3.5的20头奶牛设为对照组,跟踪统计两组奶牛的年龄、胎次、产犊难易、胎儿出生重、泌乳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0d时试验组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奶牛的怀孕天数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0d体况损失和30d体况损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围产期肥胖会导致奶牛的泌乳性能下降和早产,因此在牧场的日常生产管理中要合理控制牛群的体况,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围产期是指产前21d至产后15d这段时间,围产期又分为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它是奶牛生产周期中的最重要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奶牛经历分娩、产奶等重大生理变化,随之日粮结构和环境进行大幅度改变,奶牛始终处于应激状态之下,其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代谢功能也随之改变。在这一时期里,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奶牛在这个泌乳期的整个产奶量,以及发情、配种、怀孕等,决定着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甘油对围产期奶牛能量平衡和肝脏糖原合成的影响,选用24头体重(674.6±13.8) kg、胎次(2.5±0.5)、上一泌乳期305 d产奶量(7 412±15) kg和预产期(23.8±0.3) d的经产奶牛,随机分为4组,从分娩前19 d开始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甘油0,100,200和300 g/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甘油200和300 g/d,显著提高了奶牛分娩后7,21和35 d体况评分,显著改善了奶牛分娩前14 d和分娩后7,21和35 d的能量平衡。200和300 g/d组奶牛分娩前14 d胰岛素浓度和分娩后7,21和35 d奶牛血糖和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和300 g/d组奶牛分娩后7,21和35 d血浆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g/d组(P<0.05)。200和300 g/d组奶牛分娩后7,21和35 d肝脏糖原含量和糖异生途径限速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在日粮中添加甘油能够加强肝脏葡萄糖异生作用,改善奶牛能量平衡,适宜添加量为200 g/d。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奶牛、新生犊牛血清指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添加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8头健康、第3胎次、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饲喂基础饲粮+30 mL/(d·头)的异位酸,Ⅱ组饲喂基础饲粮+60 mL/(d·头)的异位酸。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到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在产后10和21 d,Ⅰ、Ⅱ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Ⅰ、Ⅱ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组瘤胃氨态氮(NH 3-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产前10 d,Ⅱ组奶牛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奶牛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在产前10 d和产后21 d,Ⅱ组奶牛血清尿素氮(U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21 d,Ⅰ、Ⅱ组奶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产前10 d,Ⅰ组奶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和21 d,Ⅱ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10 d,Ⅱ组奶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Ⅰ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 d,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在产前10 d和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6)Ⅰ、Ⅱ组新生犊牛血清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新生犊牛血清IgA、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奶牛的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生犊牛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试验中,奶牛围产期饲粮中异位酸适宜添加量为60 mL/(d·头)。  相似文献   

14.
<正>正常情况下奶牛妊娠期为280 d,产后空怀期为85~100 d,产犊间隔为365~395 d。如果产后60 d还无发情表现,则可认为是产后不发情。奶牛产后不发情属于生殖系统疾病的一种,病因复杂多样。在实际养牛生产中,部分奶牛产后长期不发情,甚至1年仍然不出现发情,对养牛场的经济效益损害非常严重,需要技术人员对奶牛产后不发情的病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加以学习,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亚临床酮病对泌乳早期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围产期亚临床酮病与泌乳奶牛繁殖性能及卵泡发育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选择了黑龙江省某大型集约化牛场开展试验,根据产后血酮水平确定亚临床酮病组和健康组奶牛共80头,该牛场亚临床酮病发生率为71%;两组奶牛跟踪到产后50 d进行直肠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卵泡发育状况,并记录繁殖性能数据。结果显示:与健康组奶牛相比,亚临床酮病组奶牛产后首次发情天数延长10 d,产后60 d内发情次数少0.58次;产后50 d子宫复旧不全高15%,与亚临床酮病呈显著正相关(R^2=8.74);产后60 d卵泡直径小3 mm(P<0.05)。结论:该牛场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奶牛产后繁殖障碍的风险因素,也是造成卵泡发育受阻的不良因素,会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健康奶牛围产期钙代谢特点,本试验选取围产期健康奶牛20头,分别在产前7d、3d,分娩当天,产后3d、7d对试验奶牛血浆Ca、P、ALP、HYP浓度进行测定。按每个时间点血钙水平将试验奶牛分为血钙正常组(C)和低血钙组(L)。结果显示:奶牛在产前7d至产后7d低血钙发生率分别为45%、20%、80%、25%、15%。产前7d到产后7d,C组奶牛血浆Ca、ALP、HYP水平均显著高于L组(P0.05)。两组奶牛血浆P浓度围产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奶牛围产期易发生低血钙,以分娩时发生率最高;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症的发生可能与骨钙动员能力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琰 《新疆畜牧业》2010,(10):23-25,58
<正>高产奶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个体高产即奶牛在一个泌乳期内305d产奶量达到一万千克以上,称为万千克奶牛。二是群体高产,整个牛群产奶量都很高,年平均产奶量在6000~7000kg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是依靠瘤胃里微生物的发酵来完成饲料消化的。瘤胃里的微生物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饲喂时最好将各种饲料合理搭配。不同泌乳期奶牛的饲料,应精、粗合理搭配,才能使奶牛发挥最好的产奶水平。1泌乳牛的营养需求根据对民和县奶牛的体重测定,平均体重可达600kg。以平均体重600kg,日产奶20kg(乳脂率3.5%),奶牛日粮配合为例,需求量为:能量维持需要13.8(NND/d),产奶需要18.6(NND/d),合计32.4(NND/d);可消化粗蛋白质维持需要364g/d,产奶需要1040g/d,合计需要1404g/d;钙维持需要36g/d,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石玉13号玉米为材料,比较全株玉米裹包青贮和窖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对裹包青贮和窖贮全株玉米在干物质营养成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玉米裹包青贮干物质含量高于窖贮,裹包青贮奶牛14 d和28 d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窖贮玉米(P<0.05);饲喂裹包青贮和窖贮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窖贮奶牛28 d乳脂率极显著低于裹包青贮(P<0.01),乳蛋白率显著低于裹包青贮组(P<0.05);裹包青贮与窖贮全株玉米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窖贮相比,裹包青贮每头奶牛增加产奶量0.06 kg/d,每头奶牛增加效益0.23 元/d。  相似文献   

20.
产前产后90 d(产前60 d~产后30 d)是奶牛泌乳周期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到整个胎次奶量和死淘率,甚至还会影响到奶牛下一个胎次生产性能的发挥,此阶段的饲养管理越来越应该受到重视。为此,本文从干奶牛、新产牛、泌乳牛等方面介绍了奶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简述了奶牛饲养管理误区:干乳期减料,奶牛抗病力强,早配种早产犊早挤奶,拴养省心省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