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种子准备 1.品种选择 目前,人工种植的甘草品种主要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等.品质和市场销路以乌拉尔甘草较佳,其适应性、丰产性、抗病能力均较强,适宜我区人工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杨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是为害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防治落叶松杨锈病的各种方法中,培育和栽培抗锈树种是切实可行和经济有效的措施。过去国内曾对少树树种的抗锈性作过研究。本试验的目的是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做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接种试验,对我国目前广泛栽培的、新引进的以及新培育的多种杨树(包括变种、杂交种和品系)对M.1arici—popolina的感病性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3.
1.“卧生”甘草该品种是2003年由西北农大和有关科研人员从内蒙乌拉尔甘草品系中筛选出的适合人工栽培的甘草品种,千粒重10克。经区域实验和大田栽培,该品种具有以下主要特性:(1)适应性强。抗旱、护寒、抗盐碱、耐热、耐贫瘠,温度适应范围-45℃~43℃,在严重缺水或较干旱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甘草在北京地区不同栽培环境下的生长特点及品种间的差异性。[方法]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为试验材料,测定在自然陆地和温室2种栽培环境下甘草的生长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自然栽培下甘草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温室栽培下,乌拉尔甘草在自然栽培模式下所表现出来的生长优势及较高的自然抗性有利于今后的生产研究。[结论]该研究为北京地区甘草品种的选择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红花锈病是红花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远距离传播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试验主要对六个红花品种种皮上锈菌冬孢子的负荷量与其种皮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查明种皮纵沟较多、较深,且表面绒毛较多的品种,冬孢子负荷量较大,反之则少.对种子带菌较高的品种,为减轻损失一定要进行种子处理.经室内外抗锈性鉴定查明,在供试6个红花品种中,新红花4号和裕民无刺感锈性较强,至今还是不少红花栽培区的主栽品种,这是我区红花锈病发生较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新红花2号和塔原1号抗锈性较强,在红花锈病重发区,应注意因地制宜的种植抗性较强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果实锈斑病亦称果锈,属果实表皮生理性病害,主要是表皮细胞与逆境相遇产生的一种生理保护性反应的结果。一般来说,树势强、枝叶茂盛、生长旺的树果锈发生较轻;树势弱、新梢生长量小的树,果锈发生严重。不同栽培管理水平下,果锈发生程度不一。如进行过疏花果、冬灌和春灌的果园,果锈发生轻,反之则重。不同树龄中,5~6年生幼树上的果锈发生较10年生以上的大树严重。同时,不同品种间发生果锈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栽培环境下甘草在生长及抗性指标方面的差异,选择自然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2种栽培环境,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2种常见甘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栽培环境对甘草一年生实生苗生长指标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苗高、地径、主根长、鲜质量、干质量等生长指标差异显著,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长势显著优于温室栽培处理,乌拉尔甘草在自然露地栽培环境下的生长量略低于胀果甘草,但在温室栽培环境下略高于胀果甘草;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乌拉尔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胀果甘草,温室栽培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自然露地栽培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别很大,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乌拉尔甘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是温室栽培的甘草较高;不同栽培环境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别不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在9月份较高;自然露地栽培与温室栽培之间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明显,丙二醛含量在7月份较高。综合来看,乌拉尔甘草在不同栽培环境下生长及抗性指标的表现更具优势,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适应范围,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苹果锈果病、锈病和果锈病是三种发病原因不同的病害。现就其病原和症状加以比较。1.苹果锈果病由类病毒引起,其症状在果实上有三种表现:(1)锈果型。果面从顶部开始出现5条与心室相对的茶褐色锈斑,锈斑龟裂,表面粗糙,果肉汁少渣多,不能食用;(2)花脸型。果实着色后,果面呈现红、  相似文献   

9.
新疆的胶锈菌种类较多,与内地各省区有明显的差异,过去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只有片段的记载。新疆综合考察队(1958)记载苹果上有山田胶锈(Gymnosporangium yamadae Miyabe);赵震宇(1975)记载有圆柏胶锈(G.juniperi Link.)、困惑胶锈(G.confusum Plowr.)和梭孢胶锈(G.fusisporum Fisch.);戴若澜(1979)记载新疆有梨胶锈(G.haraeanum Syd.)。从植物病害的角度,张翰文等(1960)、新疆果树资源调查队(1960)、赵震宇(1960、1974)、刘振坤(1978、1984)、张明(1982)都记载了一些圆柏锈病,值得注意的是刘振坤(1984)记载有高又曼胶锈(G.gaeumannii Zogg.)和南五台春孢锈(Roesrelia nenwutaiana(Tai et Cheo)Jr-  相似文献   

10.
柑桔锈壁虱phyllocoptruta oleivorus(Ashm.)以若螨和成螨寄生于柑桔果实和叶片上,受害叶容易脱落,果上则形成不同程度的锈斑。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品质和销售等级。据观察、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果实正处于快速彭大期,螨的为害对果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锈果直经比正常果显著缩小。采果期测得受害果重(y)与锈斑面积占果面百分数(x)的关系为: y=-0.5150x+133.9826 (r=-0.6680~(***) 若按市场规定,被害果面的锈斑率在5%以上由甲级果降为丙级果,价格由0.25元  相似文献   

11.
广东花生生产上于1965年首先发生锈病,之后迅速扩展蔓延,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在调查品种与发病关系中,发现花生抗锈力在类型间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选育种植高产抗锈病花生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1972年广东省花生育种协作会议把抗锈病育种定为花生育种目标。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鉴定筛选出抗原材料并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选育出高产抗锈病的花生品种投入生产,减轻锈病危害,提高花生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12.
以5份普通枇杷(单优1号、单优2号、单优3号、湖南早熟和森尾早生)和3份野生枇杷(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和贵州2号)的叶片和花蕾为材料,分析其总黄酮、总酚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以期为枇杷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1)湖南早熟叶片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与其他品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枇杷花蕾中,单优2号的黄酮质量分数高. 2)除栎叶枇杷外,花蕾总酚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叶片,叶片中质量分数高的材料为栎叶枇杷和森尾早生,花蕾中总酚质量分数最高的材料为贵州2号; 3)枇杷花蕾抗氧化活性高于叶片,总黄酮、总酚质量分数均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但总酚质量分数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更强.综上可得,在这些枇杷材料中,栎叶枇杷和森尾早生可作为叶片开发材料,贵州2号(花蕾)总酚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最高可作为花蕾开发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叶型豌豆苗产量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6个不同叶型豌豆苗的产量、叶面积数、分枝数、新芽数和新芽长度的差异分析表明:(1)豌豆苗的叶面积由托叶和复叶组成,不同品种托叶和复叶面积都具有显著差异,托叶对产量的贡献大于复叶,复叶的数量影响叶面积。(2)豌豆苗的分枝数和切割后腋芽的生长与再生能力有关,影响豌豆苗产量。不同豌豆品种,其分枝数和腋芽再生有显著差异。(3)豌豆苗的含水量、灰分在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维生素C、糖分含量在品种中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不同切割长度会影响产量、灰分和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4.
陈梅  莫饶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36-10337
[目的]研究长寿花离体快繁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方法]以长寿花的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出不定芽进行快速繁殖,并比较添加4种浓度的BA和NAA对长寿花不定芽的诱导和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长寿花幼嫩叶片的诱导和生长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2种激素有关系,两者的配比直接影响了叶片的再生频率。长寿花叶片诱导和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5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0.5 mg/L,不定芽在此培养基上的生根率最高,移栽成活率为95%。通过直接诱导可获得较高的不定芽诱导率,同时增殖培养的增殖系数达到10,大大缩短了常规育苗时间。[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长寿花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为其快速繁殖及大规模的工厂化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桑赤锈病和桑锈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桑赤锈病在广西桑树上常有发生,其发生规律较为明确,而桑锈病在广西属首次发现。文章简要介绍了广西桑锈病和赤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分布及传播特点;提出选甩坑病品种、合理密植、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并烧毁、统一剪伐、适时喷洒药剂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宽皮柑桔隔年结果对3种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5年生宽皮柑桔"本地早"为材料,研究了大、小年结果对3种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年结果树叶片和芽的α-淀粉酶活性总体上高于小年结果树,但磷酸酯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低于小年结果树。在所测定的3种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中,均是芽比叶片高。叶片中α-淀粉酶活性与叶片中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芽中的磷酸酯酶活性与叶片中的全磷含量大部分时间里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芽锈病是我国北方林区新发现的病豁。为害苗木、幼树和大树的顶芽和侧芽,严重影响苗木质量和人工林的正常生长。其病原菌为伏鲁宁金锈菌(Chrysomyxa woroninii Tranz.)。病菌以菌丝在病芽内越冬后,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病枝芽枯死,发病期仅30d左右。  相似文献   

18.
板栗氮素营养与花性的表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板栗不同物候期间对其叶片,芽和枝皮中的蛋白态氮,非蛋白态氮和蛋白质氨基酸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能分化雌花的芽比只能分化雄花的芽含较多的非蛋白态氮和蛋白态氮,不同性别表现的新梢叶片非蛋白态氮含量及利用的时机不同,结果母枝上雌性表现区段枝皮比只有雄性表现区段枝皮中含较多的非蛋白态氮,氮素营养中以非蛋白态氮与雌性表现关系密切,花芽与叶芽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没有差别,即花性表现与所测的17种蛋白质氨  相似文献   

19.
以驱蚊香草的幼嫩叶片作外植体,在含不同激素的不同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的诱导、芽的继代增殖、芽生根与移栽研究,以快速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以MS 6-BA1.0mg/L NAA0.1mg/L较好,诱导率为96%;增殖培养基以MS(B5) 6-BA0.5mg/L NAA0.1mg/L较好,增殖系数达8倍以上,且增殖芽生长好;壮苗培养基为MS(B5) 6-BA0.1mg/L NAA0.2mg/L为好;生根培养基以1/2MS NAA0.1mg/L和MS IBA0.2mg/L为最佳,生根率达100%,幼苗生长势旺。影响工厂化育苗的主要因素有激素浓度、继代次数和移栽管理。  相似文献   

20.
毛棉杜鹃芽形态分化期间封顶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观察了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f.)花芽与叶芽的分化进程,测定了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过程中封顶叶内源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变化,探讨了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内源植物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叶芽分化形态特征与所持续的时间明显不同,花芽分化时期从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历时约40~45 d,而叶芽分化持续35~40 d;在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ABA和ZR含量明显比叶芽封顶叶的高,而且其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GA3和IAA则相反,花芽封顶叶中ABA/GA3、ABA/IAA、ZR/GA3和ZR/IAA的比值都明显高于叶芽,并呈显著上升趋势,表明封顶叶内源激素及其各自之间的平衡关系对毛棉杜鹃的花芽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