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抗菌肽RL-8的抑菌活性及抗大肠杆菌的作用机制,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了抗菌肽RL-8的理化特征和二级结构,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RL-8对部分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抗菌肽RL-8对大肠杆菌CVCC1568的杀菌动力学,利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抗菌肽RL-8对大肠杆菌CVCC1568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抗菌肽RL-8为阳离子型α螺旋形两亲性多肽,对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200.00 mg/L,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短小芽孢杆菌)的MIC为3.12~400.00 m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200.00 mg/L。抗菌肽RL-8能在60 min内杀灭99.99%的大肠杆菌CVCC1568,可破坏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胞内紫外吸收物质泄露。文章研究结果为抗菌肽RL-8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多肽,它也是动物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肽类物质.一般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在2 000~7 000 Da左右.抗菌肽合成的速度非常快,肽键合成速度比IgM快100多倍[12],致使机体在受到损伤或者病原微生物入侵时能迅速产生抗菌肽杀伤入侵者.所以抗菌肽又被称为是机体理想的第一道防线.自从20世纪70年代首先由瑞典的科学家Boman H G在用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分离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抗菌肽-天蚕素(cecropin)以来,此后人们相继又在两栖类、昆虫、水产动物及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甚至植物及细菌等广泛的生物谱中发现了1 700余种抗菌肽[3].多数抗菌肽具有优良的广谱抗菌性能,对于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表现出良好的抑菌和抗菌效果;抗菌机理不同于抗生素,对真核细胞几乎没有作用,仅作用于原核细胞,同时不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并且对于一些真菌、病毒、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相对于抗生素具有效价高、无残留等特点,因此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抗菌肽在体外克隆和转载表达等研究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各种转抗菌肽基因动植物及其产品相继问世,为抗菌肽的大规模生产利用提供一条广阔的道路.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好抗菌肽这一资源,使之为人类健康服务,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抗菌肽最早是在1972年由瑞典科学家Boman等人在果蝇中发现的[1],到目前已经发现1 000多种抗菌肽,它们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鱼类,鸟类,昆虫,植物的花、果、叶,细菌,真菌中。抗菌肽具有很不错的广谱抑菌性能,对许多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杆菌等[2]。据报道,抗菌肽还对某些真菌、病毒及癌细胞等具有强有力的杀灭活性,与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盲肠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1日龄肉鸡48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处理1为对照组(无抗生素和抗菌肽);处理2为抗生素对照组,即处理1基础上添加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处理3~6为试验处理组,在处理1基础上分别添加抗菌肽250、500、1 000、2 000 mg/kg。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 000和2 000 mg/kg抗菌肽时,肉鸡的ADG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2 000 mg/kg抗菌肽时亦高于抗生素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2 000 mg/kg抗菌肽时,肉鸡的ADFI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高水平抗菌肽对肉鸡FCR影响不显著。添加2 000 mg/kg抗菌肽可以提高肉鸡全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添加抗菌肽2 000 mg/kg和抗生素可以降低肉鸡盲肠中好氧菌总数(P<0.05);添加1 000和2 000 mg/kg抗菌肽可以降低大肠杆菌数量(P<0.05)。  相似文献   

5.
家蚕抗菌肽是蚕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碱性多肽,具有抑制病菌生长和杀伤癌变细胞的作用。以家蚕抗菌肽moricin为研究对象,经密码子优化,设计合成了家蚕抗菌肽moricin基因多拷贝的串联体6×moricin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串联表达了融合抗菌肽6×moricin,且表达量较高。进一步通过盐酸羟胺专一性切割串联表达的融合抗菌肽6×moricin,获得相应的抗菌肽单体。体外抑菌试验验证,切割的抗菌肽moricin单体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且抑菌圈大小随抗菌肽单体浓度增加而增加。采用基因串联表达技术有望解决抗菌肽对宿主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为利用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家蚕抗菌肽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抗菌肽作为一种高效的防治药物和天然生物制剂,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以代替抗生素应用在生猪生产中,减少肉制品药物残留。抗菌肽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1980年瑞典科学家G.Boman等人经注射阴沟肠杆菌及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产生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定名为Cecropins。抗菌肽分子量在2 000~7 000左右,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类活性多肽具有如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Scygonadin抗菌肽是一类阴离子抗菌肽,从锯缘青蟹体内分离得到,对溶壁微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研究从锯缘青蟹c DNA文库中找出Scygonadin抗菌肽的成熟核苷酸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并根据毕赤酵母的偏好密码子进行密码子优化,优化后的密码子经人工合成后连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CIZαA上,构建锯缘青蟹Scygonadin抗菌肽的真核表达载体,然后经电击转化至毕赤酵母X-33中。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锯缘青蟹Scygonadin抗菌肽在毕赤酵母X-33中获得表达,且测序结果显示与最初设计的氨基酸序列一致;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纯化的重组多肽具有抑制溶壁微球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的作用,而且还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革兰阳性菌,但其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一、抗菌肽概念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蛋白,氯基酸数目小于100,常带正电荷,并具广谱抗菌性的一类小肽,是生物体免疫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多肽活性物质,是生物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干扰素、补体等组成了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这类生物活性小分子是非专一性的免疫应答产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它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均有抑杀作用,还可以抗原虫、病毒,  相似文献   

9.
抗菌肽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抗菌肽概念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蛋白,氯基酸数目小于100,常带正电荷,并具广谱抗菌性的一类小肽,是生物体免疫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多肽活性物质,是生物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干扰素、补体等组成了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这类生物活性小分子是非专一性的免疫应答产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它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均有抑杀作用,还可以抗原虫、病毒,  相似文献   

10.
赵艳平 《江西饲料》2011,(3):9-11,15
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水溶性好、强碱性、抗菌谱广等特点,不仅对革兰阳性茵、革兰阴性茵、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病原体具有杀伤作用,而且在募集免疫细胞、增强先天免疫、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抗茵肽的结构特点及在畜禽生产中的营养作用方面做个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β-防御素(SBD-1)作为抗菌肽的一种,是一类富含精氨酸的阳离子多肽,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昆虫体内。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防御素能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甚至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也具有杀伤作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而大量生产的防御素无毒副作用,也不会使病原微生物菌株变异而产生抗药性,且具有广泛的抗性谱。  相似文献   

12.
抗菌肽JH-3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牛血红蛋白源抗菌肽P3进行氨基酸改造,并了解改造后抗菌肽JH-3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检测了抗菌肽JH-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细菌和真菌形态的变化,测定了抗菌肽JH-3的溶血性、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盐稳定性。结果表明:抗菌肽JH-3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2型)的MIC为6.25~25μg·mL-1,对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MIC为3.125~50μg·mL-1,对真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2.5μg·mL-1,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经抗菌肽JH-3处理后,大肠杆菌细胞表面出现皱缩、孔洞;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菌体皱缩,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出现凹陷、突出、裂痕。在6~100倍MIC时312.5μg·mL-1抗菌肽JH-3的溶血率仅12.84%;75~100℃的高温、80~100mmol·L-1的高浓度NaCl和pH 4.0及pH 10.0的高酸碱性对抗菌肽JH-3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抗菌肽JH-3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且抗菌肽JH-3有替代抗生素成为新抗菌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虽然抗菌肽是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免疫分子,但仍不能完全取代抗生素,由于抗菌肽和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不同,他们间的联合使用是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旨在通过牛津杯法快速判断抗菌肽产品与5种抗生素间联合抑菌关系,同时研究不同革兰阴性微生物对联合抑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牛津杯法可快速检测出抗菌肽与抗生素间的协同作用关系,且受不同条件的影响小,但协同作用的抑菌能力会受微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中的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的多肽。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结构,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机制,以及抗菌肽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抗菌肽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将90头26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占1/2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黄芪多糖,250、500和1 000 mg/kg的复合抗菌肽,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500和1 000 mg/kg复合抗菌肽和400 mg/kg黄芪多糖均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且1 000 mg/kg复合抗菌肽的效果均优于400 mg/kg黄芪多糖。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 mg/kg复合抗菌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白介素-2(IL-2)(46和53日龄)、白介素-4(IL-4)(39、46和53日龄)、白介素-6(IL-6)(39、46和53日龄)、干扰素-γ(IFN-γ)(32、39、46和53日龄)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3日龄)的含量(P0.05或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除饲粮中添加500 mg/kg复合抗菌肽对32日龄断奶仔猪血清IL-2、IL-4含量和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复合抗菌肽对32日龄断奶仔猪血清IL-4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外,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mg/kg复合抗菌肽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IL-2、IL-4、IL-6、IFN-γ和TNF-α含量(P0.05或P0.01),且效果均优于400 mg/kg黄芪多糖。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抗菌肽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以添加量为1 000 mg/kg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菌肽 (antibacterial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的总称。目前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昆虫、两栖类、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中 ,这种内源性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 ,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各种动物抗菌肽的来源和种类 ,抗菌肽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并指出了抗菌肽的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关系 ;最后 ,本文介绍了抗菌肽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微生物含量及绒毛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5.76±0.02)kg的21 d断奶的杜×长×大仔猪672头,根据个体大小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2头。试验分为1~14 d和15~28 d两个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60 mg/kg盐霉素,抗菌肽组饲喂基础日粮+0、50或100 mg/kg抗菌肽。试验进行28 d。对照组较抗菌肽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28 d体重(P <0.05),1~14 d和1~28 d日增重(P <0.05),1~14 d、15~28 d、1~28 d采食量,显著降低了1~28 d料重比(P <0.05)。随着日粮抗菌肽添加水平的升高,28 d体重、1~14 d、15~28 d及1~28 d日增重显著升高(P <0.05)。对照组较抗菌肽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14和28 d干物质、14 d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系数(P <0.05)。对照组较抗菌肽组显著降低了14和28 d粪中大肠杆菌含量(P <0.05),且总厌氧菌、梭菌和大肠杆菌含量随抗菌肽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0.05);与抗菌肽组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回肠总厌氧菌含量(P <0.05)。饲喂对照组日粮的断奶仔猪较抗菌肽组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 <0.05),显著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 <0.05)。根据试验结果推断,日粮添加抗菌肽可以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具有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绒毛形态及降低粪中有害菌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菌肽(AMPs)在动物、植物内广泛存在。抗菌肽是机体细胞特殊基因由转录、翻译等过程产生的一类由12~50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物质,是机体固有免疫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抗菌肽具有分布范围广、广谱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热稳定性高、抗病毒等作用。抗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家禽防治疾病、增强免疫、改善肠道菌群以及提高禽类生长性能等方面。文章主要从抗菌肽的种类及其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防治疾病、改善肠道菌群以及提高禽类生长性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后期抗菌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的生物活性肽,具有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作用,甚至对癌细胞也有杀伤作用,文章主要从抗菌肽的分类、抗菌肽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活性等几个方面介绍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重组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试验采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偏嗜性密码子改变抗菌肽cyclopsychotride的碱基序列,通过SOEing法合成后连接到pPICZα-C质粒上,从而获得分泌型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C-cyclopsychotride,再通过限制性内切酶BlnⅠ线性化,经电穿孔法转入毕赤酵母细胞X-33中。结果表明:经PCR检测后及Zeocin抗性筛选,获得高拷贝转化子;通过琼脂孔穴扩散法检测,酵母表达上清液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抑菌活性;抗菌肽cy-clopsychotride经沸水、酸碱及胃蛋白酶处理后仍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