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解释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罪刑法定观。而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直接影响法官适用法律。本文以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的关系为切入点,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认为:罪刑法定中的“明文规定”不等于“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并不是仅仅强调形式合理性,要求解释尽量做到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统一;保障人权并不是刑法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罪刑法定原则的完善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得到容忍,但其适用必须在罪刑法定所要求的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内,而不能无限制的适用。刑法解释(包括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都是为了追求刑法适用的妥当性,但其前提是应当在罪刑法定的"框架"内为之。刑法解释应该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解释方法以达到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平衡,在刑法解释中通过对立法目的的探寻可以保证司法者的解释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玉梅 《甘肃农业》2004,1(10):100-101
本文通过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历史演进 ,刑法解释的诞生、存在的必要性两个方面的论述 ,意图来说明二者并不是互相排斥 ,而是相辅相成的 ;罪刑法定原则为刑法解释提供了存在的空间 ,同时也为其提供了诸多的限制 ;刑法解释有利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实施。因此 ,我们应规范、加强刑法解释 ,以使罪刑法定原则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罪刑法定原则在97刑法典中的确立,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客观要求。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典化,意味着刑法发展方向的定位,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的研究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作为犯尤其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历来是刑法理论中量刑争议的焦点,本文以义务违反标准来区分作为和不作为,并分析了不作为的行为性问题。在面对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问题时,以“保证人说”和“构成要件等值性判断标准”解决与罪刑法定中禁止类推解释原则的矛盾,阐述其可罚性问题,提倡用开放性构成要件理论解决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刑法第225条中关于非法经营罪有三处模糊性规定:作为构成本罪前提的“违反国家规定”这一空白罪状;描述客观行为的“其它”行为这一兜底条款;限定罪与非罪的“情节严重”这一概括性构成要件,这三个方面都会与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发生冲突。本文从罪刑法定原则层面就刑法第225条中的空白罪状、兜底条款和情节犯规定三个方面予以论述,认为刑法对非法经营罪的规定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罪刑法定原则与类推制度的内涵以及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同时论述了在我国如何从立法和司法上实现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新刑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可是要在现实中得到贯彻,必须树立应有的刑法理念,本文试从刑事立法理念和刑事司法理念两方面分析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法条间的逻辑关系、立法目的、类似的立法例和罪刑法定原则四个方面对刑法第20条第3款加以分析,认为此款应定性为正当防卫。它是对刑法第20条前两款规定的补充、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张建军 《甘肃农业》2005,(10):144-145
成文法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及经济生活变化的冲击对罪刑法定原则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避免绝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僵化和弊端,罪刑法定原则开始了由绝对到相对的转变,并对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建军 《甘肃农业》2005,(11):152-153
学者们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基本精神及其内容的把握存在着界限不清等混乱状况,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是对罪刑法定原则修正的最终界限。学者们同时对罪刑法定原则如何应对法无明文规定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个必须面对的理论难题感到困惑,严格限制的类推制度对此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文化习俗影响,青海藏区社会舆论对强奸行为的社会反应明显不如其他地区强烈,并且,在强奸案件的处理过程(主要是定罪和量刑过程)中,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均呈现被害人地位缺失、“话语权不足”的特点。通过民族地区刑法变通的实施,可改善这一不足。从理论上来考量,对青海藏区的强奸犯罪进行定罪变通是可能的,但无论是从法益侵害性角度还是从规范违反性角度审视,对强奸犯罪的定罪变通,其可能的空间并不大。最后,刑法变通与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变通”之间的关系也应从理论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3.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我国刑法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在刑事立法中起到了规范的作用,而且还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历史发展和在司法实践中的适应,推动罪责刑相适用理论更加趋于完善,适用于我国法治建设之中。所以,要根据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亟需不断地深化罪责刑相适原则理论,以便于更好地运用在司法实践中,保护受害人或者犯罪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在疑罪案件中,由于定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与非疑罪案件相比,司法人员更容易使用侵犯人权的方式迫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服法"。为解决好疑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无罪推定、实体与程序并重、疑罪情况下应当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司法理念;进一步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构建与之配套的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权的内容及其逻辑形态的转变条件入手,揭示出切实保障人权需要借助于国家政权采取法律手段,而为了充分发挥法律手段的积极作用,消除其负而影响,禁止国家机关及其司法人员滥用刑罚,必须将其限制在理性范围之内,而根本方法就是罪刑法定,由此,文中揭示了罪刑法定原则对人权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与外国刑法中基本都有着如此的法律现状,犯罪行为人进行了某种罪状,因为发生了法定原因从而转化为了另一种罪状,在这其中并按后转化罪定罪。"若是当场实施偷窃,欺诈,掳掠,暴力或暴力威胁等行为赃物窝藏罪,抗辩俘虏或者破坏证据罪,遵循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处罚。转化犯在刑法中有着明确的表现,不仅是犯罪理论的有机组成之一,更是是刑法中独特的犯罪形态之一,并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罪刑关系上,学界长期以来强调罪对于刑的制约作用,而忽视了刑对于罪的决定作用。刑罚对犯罪的成立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刑罚反制。刑罚反制的根据在于刑罚具有相对于犯罪的独立性、刑罚与犯罪具有相互依存性、刑罚与犯罪之间的联系具有复杂性以及刑罚目的对手段具有制约性。刑罚反制不仅体现在刑法观念中,而且体现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中。  相似文献   

18.
人权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人权的刑法保障是人权之最为基本、最有力的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刑法的价值构造已经或者正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更加注重刑法的人权意蕴,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在现行刑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确立和集中体现。然而从人权保障角度来考察刑法典的内容及其实施情况,仍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法的价值这一概念,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不断的进行追求和探讨,在法律发展史上对法的价值一词的论证、推理、运用,都是法学家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环境刑法学作为法学研究的一个理论分支,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环境刑法的价值体系究竟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才能够满足我们的发展需要,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完善我国环境刑法的价值体系理论,为我国环境刑法的价值体系研究做贡献。本文旨在通过明确环境刑法的价值观念,确定环境刑法的价值目标,协调环境刑法的价值内容,深化环境刑法的理论研究,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罗克辛教授将刑事政策置入刑法体系内,解决了刑法体系与刑法教义学、社会发展与立法相对滞后的矛盾,这对我国构建刑法体系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将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置于刑法体系内,在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罪责中融入刑事政策,形成目的理性的犯罪论体系,能解决个案正义与刑法体系稳定性的冲突,兼顾刑法体系逻辑性与刑事政策价值性双重优点,防止刑法体系僵硬化之危险,发挥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灵活性之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