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0.40个单位,其中酸性强酸性(pH<5.5)土壤面积占84.89%;茶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00~6.95,均值为4.58,其中pH<4.5的茶园土壤面积占55.8%,且茶园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低于下层(20~40 cm);柑橘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41~7.65,均值为4.66,比对照地下降了0.48个单位,其中pH<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45.7%,以40~60 cm土层酸化最为严重;林地土壤的pH均值下降了0.1~0.5个单位。江西省内耕地和园地的酸化主要由不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而林地的酸化主要归因于大气氮、硫沉降和林木收获带走盐基离子。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酸化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0.40个单位,其中酸性强酸性(pH<5.5)土壤面积占84.89%;茶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00~6.95,均值为4.58,其中pH<4.5的茶园土壤面积占55.8%,且茶园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低于下层(20~40 cm);柑橘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41~7.65,均值为4.66,比对照地下降了0.48个单位,其中pH<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45.7%,以40~60 cm土层酸化最为严重;林地土壤的pH均值下降了0.1~0.5个单位.江西省内耕地和园地的酸化主要由不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而林地的酸化主要归因于大气氮、硫沉降和林木收获带走盐基离子.  相似文献   

3.
黑土模拟酸化后,研究土壤不同pH值对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以及淀粉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pH值的减小而降低;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在pH值为4.5-7之间均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而减少,当土壤pH值<5.5时,脲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明显的降低.随着土壤酸化程度的增加,当土壤酸化到一定程度后(pH=4.5时),促进酸性磷酸酶活性地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浙江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规律,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依据,利用近期获得的温州和丽水2个市20个县(市、区)4 443个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浙南地区耕地主要由酸性(p H值介于4.5~5.5)和微酸性(p H值介于5.5~6.5)土壤组成,地貌与成土母质是控制这一地区耕地土壤酸度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加剧了耕地土壤酸化。丘陵与河谷平原中土壤pH值低于5.5的耕地占比均在83%以上,土壤酸化问题非常严重;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分析认为,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重点是丘陵与河谷平原,需通过施用碱性物质进行降酸;滨海平原与水网平原应做好耕地土壤酸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广西红壤果园土壤酸化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广西红壤上的柑桔、荔枝、龙眼和芒果的4种果园土壤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并与1980年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比较发现,红壤果园土壤环境恶化土壤酸性很强,pH值平均只有4.83;土壤pH值在5.5以下的酸性、强酸性果园占83%,其中pH<4.5的强酸性果园占样本总数的34%,比1980年增加19个百分点.果园土壤普遍酸化.4种果园中,土壤pH下降最大的是柑桔园,下降了0.95个单位, 龙眼园、荔枝园和芒果园分别下降0.89、0.70和0.64个单位;3种母质中,第四纪红土母质果园土壤pH值下降达1个单位,花岗岩母质和砂页岩母质果园土壤pH值依次为0.88和0.54个单位.与1980年比,广西不同地区土壤酸化顺序为(严重轻)桂南>桂北>桂中>桂东>桂西.果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果园施肥管理不善,加上广西温度高雨量大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所引起.根据果园土壤现状,提出了防止土壤酸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蔬菜大棚种植的崛起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土壤的酸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2004年耕地地力调查,土壤pH值<5.5的大棚占29.4%,pH值<6.0的面积达50%。大棚土壤的酸化使作物发育不良,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土壤酸化的原因1.大棚蔬菜的高产量,从土壤中移走了过多的碱基元素,如钙、镁、钾等,导致了土壤中的钾和中微量元素消耗过度,使土壤向酸化方向发展。2.大量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棚内温湿度高,雨水淋溶作用少,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酸根积累严重,导致了土壤的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取措施缓解宜昌市土壤酸化现状,提高烟叶质量。[方法]对宜昌市植烟土壤1 832个土样进行田间调查和土样化验分析,测定其pH值及各种离子含量。[结果]宜昌市植烟土壤徽酸性、强酸性和极强酸性面积已达76.23%,泥质岩土壤与石英质岩土壤下降值相同,土壤pH值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性,土壤酸化早期速效钾增加,后期速效钾含量下降。[结论]降雨量大,施肥不当及土壤中有效态硫的过高含量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施用石灰、施用腐熟有机肥料、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可阻止和减缓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壤酸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已发表的茶园土壤pH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园土壤pH情况,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产茶区土壤酸化情况为研究对象,筛选收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2000—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国以及各产茶省份茶园土壤平均pH,以及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文献数据,比较茶园和周边森林土壤pH的差异。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安溪县和松阳县两个典型产茶县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各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茶园土壤pH超过5.5,分别达到5.76和5.54,江西省茶园土壤pH最低,只有3.86。从土壤pH在各区间的分布来看,只有41%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5.5这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高达52%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与森林相比较,种植茶树显著降低了土壤pH。种茶历史悠久的安溪县茶园土壤pH为4.2,远低于水稻土壤的5.2和果蔬等土壤的6.2。在种茶历史相对较短的松阳县,茶园土壤pH为5.1,也分别低于水稻和果蔬等土壤的5.2和5.4。【结论】我国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超过52%的土壤的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后期应当加强茶园土壤酸化调控,以防止茶园土壤继续酸化,实现茶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0.
约80%重庆茶园土壤处于不适宜茶树生长土壤pH范围.在不同pH值区段内土壤酸化特征明显;当土壤pH值处于小于4.5区段时,对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明显减弱,pH值的降低与交换性盐基离子Ca+2的脱除速度呈明显正相关,而与交换性Mg+2的关系不明显;而当土壤pH值处于4.5~5.0以上区段时,对于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则明显增强,盐基脱除速度与pH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土壤pH值处于大于5.0以上区段时,交换性Ca+2,Mg+2及盐基饱和度与pH值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南阳盆地农耕区表层土壤酸碱度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盆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显示,南阳盆地表层土壤pH呈酸性-强酸性,酸性-强酸性土壤面积占调查面积的90%以上.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调查区表层土壤存在一定的酸化趋势,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农耕区.不同土壤类型中,灰潮土pH偏低,黄褐土、砂姜黑土、黄褐土性土次之,通过土壤垂向剖面数据分析,土壤呈酸化趋势主要受外部环境影响,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等可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蔬菜大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土壤的酸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当前土壤pH值<5.5的大棚占30%,pH值<6.0的面积达50%以上,而且,还有不少pH值<4.5。大棚土壤的酸化使作物发育不良,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  相似文献   

13.
皖北地区设施栽培土壤酸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群英  李孝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79-2280
测定了皖北地区典型设施土壤的pH值和交换性酸,研究了旱地改为菜园土后,土壤pH值和交换性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普通农田改为菜园土后,土壤的酸化速度加快,在潮土上形成的菜园土10年左右变为酸性土壤,在砂姜黑土上形成的菜园土5年左右便开始酸化,种植蔬菜时间越长,土壤pH值下降越多。菜园土的酸化主要发生在耕作层,并产生一定数量的交换性酸。  相似文献   

14.
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及其起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5.
嘉兴市秀洲区第二次土壤普查与2007—2017年水田土壤pH值的时空分布、酸化特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王店镇和洪合镇箱子田区域通过推土整理将pH值较高的母质层及以下层次土壤倒置耕层,对土壤酸化起到了重要缓冲作用,新塍镇、王江泾镇和油车港镇受农户长期偏施酸性化学肥料影响,土壤酸化则十分明显。同一区域内土壤pH值受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产生的酸化或碱化作用等因素影响离散现象明显,产生了高比例土壤酸化和一定比例土壤碱化问题,新塍镇、王江泾镇微酸化和五镇酸化问题突出,须采取调酸控酸农艺措施改良酸化土壤和控制酸化土壤比例。  相似文献   

16.
摘要:根据708个耕层土样pH测定结果,探讨云霄县耕地土壤酸化状况,评价耕地酸化空间分布特点。参照福建省土壤酸碱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云霄县耕地土壤以酸性耕地土壤为主,面积7960.26hm2,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12035.56hm2的66.14%,其次是微酸性耕地土壤,面积达2099.63hm2,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的17.45%,强酸性、微碱性和中性耕地土壤面积分别为1099.44hm2、830.25hm2、0.04hm2,分别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的9.13%、6.90%和0.0003%。耕地土壤pH值变化于3.82-8.37之间,均值为5.33±0.97,变异系数为18.20%。云霄县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对策主要有合理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施用有机肥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7.
经研究发现,在模拟酸雨(pH≥3.0)淋洗的早期,土壤pH值因盐基阳离子的释放而上升,但在继续淋洗后,土壤的pH值显著降低(石灰性土壤例外),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也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元素(Fe、Cu、Zn、Pb和Al)的活化度增加。模拟酸雨致酸土壤盆栽试验表明,在土壤未明显酸化时,蔬菜生长往往表现正效应,但随土壤明显酸化,活性铝显著增加时,将导致蔬菜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研究还表明,酸雨pH降至3.0时,中性和酸性土壤在5年后可能发生酸化,而降雨的pH值为4.0时,则需10年以上方可使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对酸化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通过设置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烤烟产量的情况。结果表明,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提升土壤pH值(土壤pH值从4.58提高到5.71)。另外,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降低了交换性铝含量,烤烟产量较习惯施肥对照增加277.89 kg/hm~2,增幅为12.63%。在烤烟品质方面,在pH值4.58的酸性土壤上施用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有利于烤烟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处理糖碱比为烟叶上部10.01、中部9.90和下部8.96,较习惯施肥对照要协调,氮碱比为上部0.87、中部0.91和下部0.86,较习惯施肥对照协调。总体来看,施用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值、烤烟产量及烟叶品质方面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提高了7.48个百分点。江西耕地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科学施肥是改良酸化耕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现状与改良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提高了7.48个百分点。江西耕地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科学施肥是改良酸化耕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