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集新疆枸杞种植主产区不同季节、等级和生产模式生产的枸杞样品,并采用标准方法对其中的多糖、黄酮、β-胡萝卜素和甜菜碱4种功能性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主产区种植生产的枸杞,季节、等级和生产模式对枸杞中多糖和甜菜碱的含量影响不大,夏季成熟枸杞中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企业合作社模式生产的特级果中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开展碳、氮、氢、氧(C、H、O、N)稳定同位素鉴别库尔勒香梨产地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新疆库尔勒香梨δ13C、δ15N、δ2H、δ18O值,本研究以甘肃香梨和陕西红香酥梨作为对照,采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分析新疆库尔勒香梨与对照样品的δ13C、δ15N、δ2H、δ18O值,并采用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鉴别新疆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结果表明,新疆、甘肃两个产区香梨与陕西产区红香酥梨的δ13C、δ15N、δ2H、δ18O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疆产区的66份库尔勒香梨判别准确率为95.45%;甘肃产区的20份香梨样品判别准确率为60%;陕西产区的23份红香酥梨样品判别准确率为95.65%。C、N、H、O 4种稳定同位素可有效鉴别新疆库尔勒香梨和陕西红香酥梨,但在新疆库尔勒香梨与甘肃香梨鉴别方面,误判率较高,如果能结合其他鉴别技术,则有可能出现较好的鉴别效果。本研究为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盐分胁迫下棉花幼苗对外源甜菜碱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高雁  娄恺  李春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3):244-248
通过研究盐分胁迫下棉花幼苗对外源甜菜碱的生理响应,为盐分胁迫下施用甜菜碱提高棉花幼苗抗逆提供参考。以新疆广泛种植的新陆早18号为试验材料,200 mmol/L氯化钠胁迫,用5、10 mmol/L甜菜碱喷施处理,7 d后测定棉花幼苗体内主要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非盐胁迫下,甜菜碱处理显著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而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不受甜菜碱影响;盐胁迫下棉花幼苗体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并且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提高,盐分胁迫下棉花幼苗经过甜菜碱处理后,有效抑制丙二醛的产生,同时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抗氧化酶含量进一步提高。甜菜碱处理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的伤害,以施用5 mmol/L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早收栽培下不同胡萝卜素甘薯类群的食用品质差异,通过早收栽培试验,测定60个品系薯块的胡萝卜素、干物质、熟薯可溶性糖、熟薯还原糖含量及食味,比较不同的胡萝卜素类群及其薯块膨大类型和干物质类型的营养与食味差异,并对薯块营养成分、食味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收栽培下高胡萝卜素类群的熟薯还原糖含量和食味有一定的优势,在食味指标上黏度优势极显著。高胡萝卜素类群早膨大类型营养与食味明显优于晚膨大类型,且食味与中胡萝卜素类群早膨大类型相当,极显著优于低胡萝卜素类群早膨大类型。高胡萝卜素类群中干物质类型的熟薯糖分和食味与中胡萝卜素类群中干物质类型相当,极显著优于高、中、低胡萝卜素类群的其它干物质类型。橘红肉甘薯的食味主要与熟薯可溶性糖含量和薯块膨大特性有关。因此,在早收栽培下,高胡萝卜素甘薯有较好的食用品质,其早收栽培时,宜选择薯块膨大早、干物质含量中等、熟薯可溶性糖含量超过12%的品种。本研究结果为高胡萝卜素甘薯的鲜食利用及其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贺媛媛  孙倩倩  郭波莉  张磊 《核农学报》2021,35(7):1565-1573
为明确矿质元素指纹对粉葛产地鉴别的可行性,筛选出鉴别粉葛产地的有效指标,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陕西、湖北、广西3个地域粉葛和土壤样品中B、Na、Mg、P、K、Ca、Mn、Co、Cu、Zn、Rb、Sr、Mo、Cd、Cs、Ba、La、Ce、Pr、Nd、Sm和Ti 22种矿质元素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地域样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除B、Cu元素外,其余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域粉葛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域间粉葛矿质元素含量表现出独有的地理指纹特征,经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Mg、P、Co、Rb和Sr 5种元素,经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的整体判别率分别为97.7%和93.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粉葛中Rb、Sr和Ti元素含量与对应土壤中的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矿质元素指纹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不同产地粉葛的鉴别,这为粉葛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何伟忠  赵多勇  范盈盈  王成  刘志 《核农学报》2021,35(5):1099-1112
为开发基于营养品质、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分析的不同产地新疆红枣地理标志产品溯源新方法,本研究采集了2016年新疆不同产区(若羌、和田、阿克苏、麦盖提等15个县市)97个红枣种植地块的50份灰枣和47份骏枣样本,测定其果肉中13类营养品质指标(蛋白质、还原糖、自由氨基酸、总黄酮等),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比率(δ13C、δ15N、δ2H和δ18O)及21种微量矿物元素含量(Na、Mg、K、Fe和Zn等)用于其产地溯源分析与建模。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法比较不同产区间营养品质、稳定同位素比率及矿物元素特征的差异,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别对两类红枣内在品质特征建立产地判别模型,对比其溯源准确度。结果表明,红枣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产地特征差异比营养品质特征更明显,溯源判别准确度得到明显提升。灰枣和骏枣营养品质参数建模总体判别准确度分别为86.00%和85.11%,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参数判别准确度分别为94.12%和95.74%,且两种地理标志保护的红枣品牌(若羌灰枣和和田玉枣)产地判别准确度高达100%,而其他产地误判为这两个产地红枣的概率为0%。因此,该策略有望作为新疆红枣产地溯源与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理环境影响,甘肃岷县当归与其它产地当归在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上存在差异,地道药材岷县当归的鉴别方法有性状鉴别、组织鉴别、显微结构鉴别、指纹图谱鉴别和rRNA鉴别等,通过研究为当归药材的开发和利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气体传感器鉴别花椒产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花椒产地鉴别基本以感官评定为主,缺乏客观性,在实施应用时难以做到量化和标准化,难以做出判断。因此设计研发一种快速鉴别花椒的智能装置。该装置以气体传感器阵列为核心,能够独立对花椒气味信息进行检测和鉴别,区分不同产地的同类花椒。利用主成分分析和WilksΛ统计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主成分5个,累积贡献率为94.41%,其对应Fisher判别模型训练集平均准确率达到88.6%,验证集90%,WilksΛ统计分析最终选取8个变量,其对应判别Fisher模型训练集平均准确率91.82%,验证集95%。对WilksΛ统计所选取变量建立细分类交叉验证的Fisher判别模型,平均正确率达到97.27%,将模型移植到采集装置,完成智能花椒品种鉴别装置。该方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花椒品种鉴别方法,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花椒产地、分级提供检测仪器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米脂氧合酶活性与储藏稳定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小米中脂氧合酶(LOX)活性和储藏稳定性的关系,初步探索小米褪色机制,以褪色快的小米品种(‘谷丰2号’、‘公谷63号’)、褪色慢的小米品种(‘大青秸’、‘红苗牛头沟’)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人工老化处理,并测定人工老化处理前后小米的脂氧合酶活性、米色、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同时,利用HPLC对小米类胡萝卜素提取液进行分析,比较4个小米品种中叶黄素、玉米黄质及β-胡萝卜素的变化差异,分析小米脂氧合酶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及其主要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老化处理后,4个小米品种的LOX活性、米色b*值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MDA含量升高。‘大青秸’、‘红苗牛头沟’小米与‘谷丰2号’、‘公谷63号’小米相比,其米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和MDA含量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较好。HPLC分析表明,老化处理前后4个小米品种叶黄素、玉米黄质的变化无明显差异,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老化处理前后LOX活性与β-胡萝卜素含量呈负相关,表明LOX可能与β-胡萝卜素发生偶联,进而导致小米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本研究结果为耐储藏小米的遗传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的龙井茶产地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井茶由于外形、工艺的一致性,无法通过外观特征来识别其产地,茶叶中元素组成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茶叶产地的元素指纹。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产区龙井茶中多种元素含量及同位素比率,借助化学计量学工具建立龙井茶产地区分模型。从西湖龙井、越州龙井和钱塘龙井3个产区采集102个春茶样本,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稳定同位素质谱(EA-IRMS)测定51种元素含量及18种元素同位素比率;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逐步线性判别分析(FLDA)、决策树C5.0和神经网络(BP-ANN)4种判别方法对龙井茶进行产区判别。结果表明,4种方法所构建的模型对模型构建样本回代验证的正确判别率均在92%以上,而4种模型的交叉验证准确率以FLDA准确率最高,达到92.17%,决策树C5.0和BP-ANN模型略低,但也在84%以上,4种模型对外部样本的预测准确度均在80%以上,其中以OPLS-DA最高,达93.33%。不同产区龙井茶的矿质元素指纹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可以有效对龙井茶产地进行溯源;FLDA和OPLS-DA模型较适合龙井茶产地溯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不同产区龙井茶判别模型,为龙井茶品牌的原产地保护提供了鉴定。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微咸水水质下枸杞种植效益较高的灌水量范围,揭示枸杞干果产量、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在微咸水不同盐浓度和灌水量下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对河套灌区不同代表性地下水盐分与灌水量组合下的枸杞干果产量、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基于L8(41×24)正交表在河套灌区开展2 a田间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灌水量为4个水平(60、70、80和100 mm),典型盐(NaCl、CaCl2、NaHCO3、Na2SO4)浓度设置为2个水平(分别按研究区地下水中离子浓度的1、2倍水平调配)。结果表明:1)干果产量、百粒干质量、果形指数、鲜干果比、黄酮含量受灌水量影响较大;产量、总糖含量受NaCl影响较大,随NaCl升高而降低;类胡萝卜素、甜菜碱、氨基酸总量受CaCl2影响较大,随CaCl2浓度升高而升高。2)综合评分发现,高灌水、高CaCl2的T8处理营养品质贴合度Cpi和种植效益贴合度Ci最高,而高灌水、高NaCl浓度的T5处理两指标均最低。Ci分别与Ca2+、Na+浓度极显著正、负相关(P<0.01),与Cl-显著负相关(P<0.05)。Ca2+主要促进枸杞营养品质发展,与黄酮、类胡萝卜素、甜菜碱、氨基酸总量极显著正相关,Na+、Cl-主要抑制产量、外观品质,分别与干果产量、百粒干质量极显著、显著负相关。3)高斯回归发现,Na+、Ca2+、Cl-浓度分别为34.8~38.8、15.3~15.6、50.9~55.9 mmol/L的微咸水较适宜,单次灌水96.9~97.9 mm下种植效益贴合度Ci>0.7;基于与Ci显著相关的Na+、Ca2+、Cl-浓度,提出了不同离子条件下枸杞种植效益较高的灌水量。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因地制宜利用微咸水、提高枸杞种植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栽青辣椒品种鲜切加工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评价青辣椒品种的鲜切加工适宜性,收集中国主栽青辣椒品种20个,统一种植,在同一成熟度下采收,并对其感官理化指标(L*、a*、b*值、感官评价得分、出品率、果皮硬度、果肉厚度、含水率、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功能性指标(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ir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应用SAS9.2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应用相关性、主成分、Varclus变量聚类及因子评价分析对17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筛选核心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评价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个青辣椒品种的鲜切加工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显著性分析发现除含水率外,青辣椒的其他指标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b*值、β-胡萝卜素含量及FRAP值的变异系数较大;在所有品种中陇椒5号的维生素C含量在α=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京辣2号的β-胡萝卜素含量在α=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京研皱皮辣、陇椒5号的抗氧化能力在α=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相关性分析发现果皮硬度与感官评价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2;糖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维生素C含量与FRAP值、ABTS值及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73、0.58;果肉厚度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6;β-胡萝卜素含量与L*、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66。主成分、聚类、因子评价及层次分析确定感官评价得分、维生素C含量、出品率、糖酸比、β-胡萝卜素含量及总酚含量为主要评价因子,权重分别为38.15%、26.55%、18.37%、9.00%、5.00%、2.94%。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针对鲜切加工,微辣的青椒品种中"国福311"和"中椒106"的加工品质较好,中辣青椒品种中"陇椒6号"的加工品质较好,强辣青椒品种中"兴蔬皱皮辣"的加工品质较好。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鲜切青辣椒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方法,同时也可为青辣椒育种如富集功能性成分品种的选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云南省石屏、大姚、景东、永平、昌宁等5个产地生产的代表性核桃品种的品质,本研究对5个产地核桃仁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粗脂肪、脂肪酸等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产地核桃仁中的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锌(Zn)、铜(Cu)、锰(Mn)等8种矿质元素含量在14.26~6 780 mg/kg,其中P、 K、 Mg元素的含量较高,P和Zn含量变异系数较大;蛋白质含量为13%~19.87%,最高为永平核桃;粗脂肪含量为66.97%~72.44%,最高为景东核桃;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7%~11.3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3.92%~92.53%; 17种营养成分符合正态分布,与产地无显著相关性;Ca元素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硬脂酸与油酸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3种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 α-亚麻酸)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子分析提取前3个公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7.42%,对5个产地的核桃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排名依次为石屏、景东、大姚、永平、昌宁。本研究通过分析云南省5个产地主要代表性核桃品种的营养特征,为各地区核桃品种选育和深加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明广东和广西两省区不同产区的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为广藿香的安全品质评价及其种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协同采集两广代表性产区的广藿香植株及其根区土壤样品,测定铜、汞、砷、铅、镉、铬、镍和锌共8种重金属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对比评价两广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等级。结合广藿香植株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和广藿香植株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性,阐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广藿香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 ①两广产区广藿香种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均已达警戒线,且广西产区的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比广东产区的更高。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镉的污染覆盖产地最广,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0.95),需引起重视。②两广地区的广藿香植株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药典》的限量值,总体情况安全。③广藿香对砷、汞、铜和铅的吸收能力弱,但易累积镉,且不受产地差异影响。广藿香茎比广藿香叶更容易富集镉。[结论] 控制镉有效态含量是广藿香产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蜂蜜产地进行了判别分析。kennard-Stone法划分训练集和预测集。光谱用一阶导数加自归一化预处理后,再用小波变换(WT)进行压缩和滤噪。结合滤波后光谱信息,分别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和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PLS-LDA)建立了苹果蜜产地和油菜蜜产地判别模型。对不同小波基和分解尺度进行了详细讨论。对苹果蜜,WT-RBFNN模型和WT-PLS-LDA模型都是小波基为db1、分解尺度为2时的预测精度最好,都为96.2%。对油菜蜜:WT-RBFNN模型在小波基为db4和分解尺度为1时,预测精度最好;WT-PLS-LDA模型在小波基为db9、分解尺度也为1时,预测精度最好,为90.5%;预测精度WT-PLS-LDA模型优于WT-RBFNN模型。研究表明:WT结合线性的PLS-LDA建模比WT结合非线性的RBFNN建模更适于蜂蜜产地鉴别;近红外光谱结合WT-PLS-LDA可实现对蜂蜜产地的快速无损检测,为蜂蜜产地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杨梅稳定同位素与多元素的特征及其产地溯源应用的可能性,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EAIRMS)和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测定杨梅中稳定同位素比率(如δ~(15)N、δ~(13)C、δD和δ~(18)O等)和多元素(如Li、Be、Na、K和Fe等)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建立判别模型,对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和江苏等省份的杨梅进行产地溯源技术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表明,各产地杨梅中稳定同位素比率和其他矿物元素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但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单指标无法区分各省份杨梅。PCA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仅为42.77%)的得分分布散点图均有部分重叠,不能有效区分杨梅产地。PCA-LDA方法将所有样本分为浙江类、福建类、其他省类(包括云南、贵州、江苏省样品)3类,利用蒙特卡洛随机法随机产生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用于建模和模型准确度验证,经过2 000次的循环计算,该模型对浙江省杨梅判别结果的准确率高达99.6%,福建省杨梅判别结果的准确率为90.3%,其他省份判别结果的准确率为98.4%。综上,利用稳定同位素和多元素检测并结合PCA-LDA法能够初步对杨梅进行产地溯源和判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采集7份不同产地甜茶叶片的FTIR图谱,结合相关性系数和二阶导数方法对其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指认,并比较各供试甜茶的红外指纹图谱及甜茶苷含量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产地甜茶红外指纹图谱特征,可以将其归结为3大类Ⅰ类包括:金秀、荔浦、平南、象州及永福等地的甜茶,相关系数在0.992~0.999间;Ⅱ类包括第Ⅰ类型以外的广西其它采集地区的甜茶,相关性系数主要集中在0.984~0.990之间;Ⅲ类包括广东分布区,该区甜茶与广西分布区甜茶的相关系数均在0.986以下。供试甜茶与甜茶苷标准品的光谱特征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甜茶甜茶苷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广西金秀和广西平南产的甜茶叶片中甜茶苷含量最高,广西岑溪产的甜茶叶片中甜茶苷含量最低。所以,运用FTIR技术可以对不同产地甜茶进行分析并快速鉴别出不同产地甜茶中甜茶苷含量差异。本研究结果对广西地区甜茶的引种驯化和合理开发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鉴别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瓶装饮用水的产地和产品类型,本试验分析了瓶装饮用水溶解无机碳(DIC)中的δ18ODIC和δ13CDIC、水中的δ18O和δ2H值、矿物元素(K、Ca、Na、Mg、Sr)含量、阴离子(Cl-、SO42-、HCO3-)含量、pH值与电导率等水化学指标,结合费希尔判别分析(Fisher-DA)建立模型,对瓶装饮用水的类别和产地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瓶装饮用水的δ18ODIC、δ13CDIC、δ18O、δ2H值均具有显著差异,而且矿物元素与阴离子的含量变化范围广,具有不同的地域性特征。产地溯源判别模型对不同产地瓶装饮用水的判别准确率高达100%,且采用水化学指标还能区分瓶装饮用水的类型。正态化重要性分析显示,对产地具有指示效应的前五项重要指标分别为K、Cl-和δ13CDIC、δ2H和pH值。综上所述,通过稳定同位素指纹信息和水化学指标的差异进行融合分析,结合多元统计模型可有效鉴别市场上瓶装饮用水的真实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产地坛紫菜营养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以福建和浙江两省坛紫菜为研究对象,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贝叶斯判别分析(B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开展坛紫菜产地溯源.由于福建和浙江两省部分坛紫菜养殖海域接近,坛紫菜中各组分在光谱中的综合特征相似,HCA聚...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空间分布差异性对新疆沙棘资源果实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5个县的‘深秋红’‘无刺丰’‘状圆黄’沙棘品种为供试样本,并对供试样本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氨基酸、总糖、总酸、维生素C、微量元素、总黄酮、脂肪酸、花青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含量测定,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综合得分。13个供试沙棘样品果实中各营养及药用成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青河县沙棘果实综合测试指标比布尔津县综合高出0.93~5.54倍,比哈巴河县综合高出0.90~4.49倍,比乌什县综合高出0.99~13.67倍,比阿合奇县综合高出1.10~4.98倍。青河县沙棘品种‘状圆黄’果实各项品质指标表现最优,综合得分为6.04分;且青河县沙棘资源整体综合得分最高,平均为3.54分。青河县更适宜沙棘的生长发育,种植的沙棘果实品质更为优异,13个供试沙棘样品中青河县‘状圆黄’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