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菊芋中菊粉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菊芋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菊粉,在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pH值和提取次数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对热水提取菊粉的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68℃,提取时间70 min,料液比1∶21,提取次数2次的条件下,菊粉提取率可达到16.04%.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菊苣菊粉水解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普那菊苣为材料,单因素试验研究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硫酸浓度(体积分数)对菊粉果糖转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合方差分析确定菊粉水解的最优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水解温度的升高和硫酸浓度的增大,果糖转化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水解时间60min、水解温度70℃和硫酸浓度3%时达到峰值。各因素对果糖转化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水解时间>硫酸浓度>水解温度。[结论]菊苣菊粉水解的最优工艺为:菊苣菊粉浓度15%,水解时间65min,水解温度65℃,硫酸浓度3.5%,该工艺条件下,果糖的平均转化率为91.62%。  相似文献   

3.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菊粉多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测定菊粉含量的方法。[方法]配制标准溶液,绘制总糖和还原糖标准曲线,确定检测波长、沸水中加热时间与显色时间,并进行重现性试验,研究菊粉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结果]确定了测定菊粉多糖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菊粉中总糖测量用蒽酮法,稀释500倍后的菊粉溶液1 ml加5 ml的蒽酮试剂,沸水中加热15 min,黑暗处显色15 min,于615 nm处测定吸光度。[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菊粉含量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及测量的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树脂对菊芋粉除杂液脱色效果的影响及其脱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对菊芋粉除杂液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脱色工艺为采用201×7(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在树脂用量2.5mL/100mL(除杂液),脱色温度45℃,脱色时间40min条件下,菊芋菊粉除杂液的脱色率可达到81.60%,菊粉损失率为5.28%,菊芋中的色素可能主要以阴离子色素、非极性分子色素为主。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Uγ-2胞外菊粉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Uγ-2 菊粉酶经超滤浓缩,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提纯得到单一组分,经电泳鉴定达到电泳纯。测定比活力为220 5 U mg,提纯倍数为7 71。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法用于菊苣菊粉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菊苣菊粉脱色寻求一种最佳脱色工艺。[方法]用活性炭对菊苣菊粉液进行脱色试验,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脱色条件。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还原糖。[结果]活性炭脱色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脱色时间>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提取液中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0 nm,在此波长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温度为60℃、活性炭用量为20 g/L、时间为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得的菊粉平均含量及平均脱色率分别为21.287 8mg/ml和60.098%,相对标准偏差为0.139 8%。[结论]采用活性炭法脱色菊粉提取液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水溶菊粉溶液与牛奶溶菊粉溶液的黏度、膨胀度、持水力及凝胶质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当菊粉质量分数低于25%,水溶菊粉溶液的黏度很低且增长不明显,但当质量分数大于25%时,其黏度随质量分数的增加迅速上升;对于牛奶溶菊粉溶液,菊粉质量分数低于20%时,其溶液黏度很低且增长不明显,质量分数大于20%时溶液黏度也迅速上升。水溶菊粉的膨胀度及持水力与牛奶溶菊粉的膨胀度及持水力受温度影响显著,均在40℃时达到最大值,且牛奶溶菊粉的膨胀度和持水力较大于水溶菊粉的。通过穿刺和凝胶试验分析了两种溶液菊粉凝胶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菊粉质量分数和贮藏天数的提高,水溶菊粉溶液和牛奶溶菊粉溶液的凝胶硬度、最大粘附力、粘附性及凝胶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水溶菊粉溶液的凝胶硬度、最大粘附力、粘附性及凝胶强度均在菊粉质量分数超过40%时增长幅度明显;牛奶溶菊粉溶液的凝胶硬度、最大粘附力、粘附性及凝胶强度均在菊粉质量分数超过35%时增长显著。在粘附性指标上牛奶溶菊粉凝胶优于水溶菊粉凝胶。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菊粉炼乳生产工艺并优化其生产条件。[方法]在传统的炼乳加工工艺(即在牛奶中加入白砂糖均质后浓缩至原体积的30%~40%得到炼乳)基础上,以菊糖代替白砂糖进行浓缩,得到一款口感细腻、甜度适中但不影响营养价值的菊粉炼乳。再以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_9(3)~3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当浓缩温度为60℃、浓缩时间为90min、菊粉添加量为8%时,所得炼乳口感最佳,此时蛋白质含量为17.14%,脂肪含量为20.79%,水分含量为35.31%。[结论]采用该工艺制备的菊粉炼乳口感细腻,甜度适中,较之市场常见的全脂甜炼乳更符合当代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黑果腺肋花楸果汁超滤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出压力、初始温度、果汁浓度对超滤通量的影响规律;在超滤过程中,超滤通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达到0.18MPa以后,超滤通量达到最大值;当初始温度在10~30℃变化时,超滤通量基本不变;当初始温度在30~50℃变化时,超滤通量有小幅度增加;果汁浓度在50%~70%变化时,超滤通量变化很小;果汁浓度在70%~100%变化时,超滤通量随果汁浓度增加而降低;通过正交试验L9(3)和极差分析法,确定黑果腺肋花楸果汁超滤通量影响因素排列顺序依次为:压强 > 果汁浓度 > 初始温度;最佳组合为:压力0.18MPa,初始温度40℃,果汁浓度70%,此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超滤通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菊粉酶活力,以菊芋汁为主要培养基成分,对一株产菊粉酶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变异株AU-55发酵产酶历程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菊芋汁中还原糖的含量为3.4 g.L-1,菊糖含量约为121.3 g.L-1;黑曲霉AU-55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发酵液中菊粉酶活力、糖度、酸度、菌体生物量随着发酵时间的不断延长而变化,96 h菊粉酶活力达到最大;菊芋汁添加量、玉米浆添加量、初始pH、接种量对黑曲霉AU-55菊粉酶活力的影响均显著,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参数为:菊芋汁250.0 mL.L-1,玉米浆20.0 g.L-1,NH4H2PO45.0 g.L-1,MgSO4.7H2O 0.5 g.L-1,NaCl 3.0 g.L-1,初始pH 6.5,接种量35.0 g.L-1,30℃,200 r/min下,培养4 d,所得菊粉酶活力最高达42.3 U.mL-1。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菊粉酶活力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酵母菌C10所产菊粉酶的酶学性质。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0℃,5.5。在此条件下,该酶酶活力达到12.0U/mL,I/S值为14.0,其水解菊粉后低聚糖得率为29%。1.5%菊芋干粉为合成菊粉酶较好的诱导物;Mn2 ,Ca2 ,Mg2 对菊粉酶有激活作用,Zn2 ,Cu2 ,Fe2 有抑制作用。该菊粉酶中胞外酶,胞壁酶,胞内酶分布为7.5∶0.5∶2.0。研究了底物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当底物浓度达到20mg/mL时,产物浓度基本不变,反应初速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菊粉、牛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质构指标分析以及感官评价来确定菊粉酸奶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菊粉添加量为6%,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剂接种量为0.1%,发酵温度为42℃。  相似文献   

13.
酵母菌C10产菊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菊粉酶活力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酵母菌C10所产菊粉酶的酶学性质。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0℃,5.5。在此条件下,该酶酶活力达到12.0U/mL,I/S值为14.0,其水解菊粉后低聚糖得率为29%。1.5%菊芋干粉为合成菊粉酶较好的诱导物;Mn2 ,Ca2 ,Mg2 对菊粉酶有激活作用,Zn2 ,Cu2 ,Fe2 有抑制作用。该菊粉酶中胞外酶,胞壁酶,胞内酶分布为7.5∶0.5∶2.0。研究了底物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当底物浓度达到20mg/mL时,产物浓度基本不变,反应初速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汤锋  易雪蓉  江军山  杨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14-12215
[目的]研究菊粉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为替代市场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试验确定了添加不同抗氧化剂(0.1%菊粉+猪油、0.1%TBHQ+猪油、0.05%菊粉+0.05%VC+猪油)对猪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抗氧化效果小于菊粉,而菊粉的抗氧化效果比VC和菊粉协同作用稍差。[结论]菊粉对油脂有一定抗氧化效果,是一种较好的食用油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5.
菊芋中菊粉不同提取工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水浴浸提法、超声波循环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菊芋中菊粉,结果表明:常规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时间50min,料液比为1:30;超声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时间40min,超声功率600W,料液比为1:20;微波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处理8min,微波功率700W,料液比为1:15.常规水浴浸提法、超声波循环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的菊粉得率分别达75.68%、82.16%和87.81%.以微波提取法的菊粉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对青稞(Hordeum vulgare)β-葡聚糖进行纯化,以膜通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青稞β-葡聚糖进行超滤处理,分析超滤过程中操作压力、温度和料液流速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超滤条件为操作压力0.12 MPa、温度45℃、料液流速20 mL/s。该条件下超滤膜通量可达38.5 L/(m2·h),β-葡聚糖截留率达到99.2%,表明超滤处理可应用于青稞β-葡聚糖纯化。  相似文献   

17.
超滤澄清南瓜汁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膜分离装置对南瓜汁进行了超滤澄清处理,分析了超滤过程中膜孔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汁经过微滤后,选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5万的聚砜卷式超滤膜,在操作压力0.3 MPa,最适温度35℃时进行全回流超滤试验,膜通量至少可达到30.23 L.m-2.h-1,且得到澄清透明的南瓜汁饮料。  相似文献   

18.
菊芋菊粉纯化中脱蛋白和脱色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菊芋块茎粗粉为原料,对菊芋菊粉纯化中脱蛋白和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菊粉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最佳温度为90 ℃,时间10 min;石灰乳脱蛋白最佳pH值为11~12,蛋白去除率约为83.61%;磷酸回调最佳pH值为6~6.5,蛋白去除率为12.53%.菊粉提取液最佳脱色条件:采用D311弱碱阴离子树脂,脱色温度45 ℃,色素浓度0.796 Abs,洗脱速度为4 B·h-1,树脂对色素的吸附量可达15.58 ΔA·mL-1,菊粉平均损失率为3.08%.  相似文献   

19.
从青海省种植菊芋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能产菊粉酶的菌株46株,从中筛选获得了1株产菊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酶活达到6.67 U/ml,且该菌株产菊粉酶类型为外切酶。通过对其r DNA-ITS的序列测定及分析,再结合形态学观察,将菌株鉴定为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  相似文献   

20.
几丁质固定化菊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自制的几丁质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用吸附交联法对菊粉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优化了固定化反应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菊粉酶活力最大收率为32%。固定化菊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65℃,比游离酶提高5℃。最适pH保持不变。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对酸碱稳定性都有较明显的改善,将固定化酶装柱进行菊芋汁连续水解试验,操作半衰期达2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