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郑州龙子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随机抽样获得的36个植物景观样本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得到对应的景观质量排序。然后结合语义差异法(SD法)和ColorImpact软件,以色彩量化方法对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进行研究分析。最后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影响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的10项色彩因子,通过运算剔除偏相关系数较小的因子,保留偏相关系数较大的因子,并得出美景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主色彩比例、色彩对比、色彩数量、层次感4项色彩因子与美景度的相关性较强。研究结果可为绿地春季植物景观色彩的营造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踏查北京3个代表性城市公园的基础上,选取公园内55个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法(SBE法)与语义差异法(SD法)对其进行美学质量定性、定量评价,并建立美景度与主要景观因子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公园55个植物景观美景度值为-0.865 1~0.914 2,评价值相对较高的为丰富的植物群落、水面和植物相得益彰、铺装细节设计精致、园林小品与周边环境较协调的环境;植物群落景观的整体协调性、文化意境和色彩搭配3个影响因子对景观影响较大,建立的多元线性评价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公园景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SBE法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园林植物进行调查。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SBE)法,对湿地景观区域、主题植物展示区域、入口广场区域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美景度值与植物配置形式、观赏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湿地区域景观评价主题植物展示区域景观评价入口广场区域景观评价;不同受测群体间对于景观美景度评价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市牛首山佛寺类风景区人工林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照片样本和美景度评价法,对调查地人工林植物景观进行视觉评价,分析影响景观视觉质量的各因子的重要性。公众个人因素及因素间的交互组合并没有对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评分产生显著影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出美景度值与景观特征要素之间的模型。色彩丰富度、色彩对比度、林下植被覆盖度、树种种类、生活型构成、林下植被高度,这6个因子显著地解释了牛首山人工林植物景观美景度之间的差异,占总方差的72%。本研究对佛寺文化特征的风景区人工林植物景观提出:注重色彩选择与配置,突出佛寺文化底蕴;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充分展现色彩变换等四点建议。本研究将协助决策者、管理者及规划师在具有佛寺文化特征的风景区植物景观规划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杭州城区绿墙的植物运用种类和公众喜好程度,以及绿墙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关键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对杭州城区11面植物绿墙进行测绘记录及分析,同时采用美景度评价法分析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杭州城区绿墙常用植物共有39种,包含23科34属,其中天南星科植物运用最多,且以绿色系植物为主,并对其植物配置进行公众视觉审美评价,构建绿墙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SBE(美景度值)=-3.419+0.065X_2+0.094X_3+0.105X_4+0.063X_7+0.746X_9+0.039X_(10),得出生活型构成(X_2)、生长状况(X_3)、植物覆盖度(X_4)、叶片色泽(X_7)、枝叶密度(X_9)、总体协调性(X_(10))是影响垂直绿化植物景观公众视觉审美偏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长春市公园、道路、居住区、广场、学校的彩叶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获得美景度值,利用语义差别法(SD法)对彩叶植物景观要素进行量化,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美景度值与景观要素的模型。结果表明:多彩型彩叶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值高于独彩型和混合型景观的美景度值;受测者对彩叶植物景观要素中的空间的协调性反应值较高,对物种丰富度反应值较低。  相似文献   

7.
在对紫荆公园植物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紫荆公园的设计手法、主要月季品种。选取园内51个典型的月季景观作为评价样本,组织60位评分者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样地照片进行美景度评价。采用描述因子法,选择能反映月季景观特征的7个景观评价因子,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构建景观因子与美景度分值间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各景观因子对月季景观的美学影响不同,其中有3个因子对月季景观美景度影响显著,即景观奇特性(0.108)、建筑/景观小品(0.041)、景观层次(0.08)。对紫荆公园月季主题景观构建美学评价模型,旨为今后国内月季主题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杜鹃景观为研究对象,拍摄筛选49张景观照片,采用SBE法对景观质量进行评判。在对杜鹃景观进行景观要素分解(分为9个项目,每个项目2~4个类目,共计28个景观要素组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剔除与美景度相关性小的要素,保留5个与美景度相关性大的要素,保留要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主色彩比例(28.3%)、色彩布局(24.4%)、色彩数量(18.2%)、主色彩色调(16.6%)、残缺斑块(12.5%),并得到杜鹃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研究结果为杜鹃景观质量评价与改造经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地理位置及游客组成划分代表性,以广州城市中心区越秀公园、城市近郊火炉山森林公园、城市远郊黄山鲁森林公园这3个广州市典型性城市公园为主要对象,研究植物景观美景度。为避免非植物因子,如道路系统、园林小品、建筑设施等干扰,在不同空间结构下选择不同的面积空间:每个公园内选取3块典型性密林绿地,面积为20 m×40 m;3块典型性半开敞疏林绿地,面积为20 m×20 m;3块典型性开敞性绿地,面积为30 m×30m。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心理物理学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得出各样本景观得分值,结合SPSS 18.0数据分析软件将美景度量化值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将广州市典型性城市公园景观美景度进行量化比较。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3种空间结构(即密林绿地、半开敞疏林绿地、开敞性绿地)在各公园内的分配比例不同。(2)植物种类丰富,越秀公园现有乔灌木280余种,地被170余种;森林公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约464种,分属107科284属。(3)景观评价结果:AHP景观评价得分值由高到低分别为:越秀公园、火炉山森林公园、黄山鲁森林公园;SBE得分平均值最高为越秀公园,黄山鲁森林公园次之,其次是火炉山森林公园;2种景观评价方法之间存在差异,从绿地空间植物结构类型上综合分析3个典型性城市公园:AHP景观品质得分值为密林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SBE得分值为密林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韩丽  马长乐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0):137-142
对云南省昆明市3个滨江公园进行美景度评价(SBE),在调查的基础上,共选取73张照片样本作为评价媒介,分析包括公园入口区、儿童游乐区、文化教育区、滨水游憩区与道路周边区5种功能分区的景观美景度。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滨江公园美景度的显著性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人群与不同功能区之间关于美景度的测评分值存在显著差异;(2)美景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瀑布公园、龟龙湖公园、月牙潭公园,3个滨江公园的滨水游憩区与道路周边区景观美景度值均较高,而公园入口区、儿童游乐区、文化教育区美景度值较低;(3)对滨江公园美景度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意境美与生命力、色彩丰富度、植被视觉占有率、安全性、水体验多感官性、配套设施适宜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景观美学、生态学、服务功能3个方面11个评价因子的冬季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对郑州市9个公园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约束层中景观美学最重要,其权重为0.617 3,其次是生态学(0.238 4)和服务功能(0.144 3);因子层中植物色彩与季相对冬季植物景观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206 7。9个公园中雕塑公园综合得分最高,冬季景观效果最佳,结合实际为郑州市冬季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应用和引进冬季表现较好植物及优化植物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色彩对人的记忆和情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植物色彩是易被直观感受到的城市绿地重要元素之一,影响到城市绿地的受欢迎程度。选择苏州市工业园区的白鹭园、白塘生态植物园和中央公园3个城市公园的秋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色彩进行量化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城市公园中,主要秋季色叶、花、果的园林植物共有135种,主色调Pantone值Pantone 9C-Pantone 10333C,共12个色系,其中植物主要的色系为黄绿色、黄色、橙黄色,分别占19.47%~37.14%、16.43%~23.92%、9.80%~19.47%;植物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8%~100%,多数为中、高明度和饱和度的植物;主要色彩变化趋向于变黄和变红,其最佳观赏期在10月26日至11月16日。以上研究结果为城市公园等绿地的植物景观色彩配置及物种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太子湾公园春季植物景观色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子湾公园6个典型空间植物种类、色彩、配置方式的调查,分析不同空间植物群落的色彩构成、景观效果以及色彩对比组合形成的空间特色,总结出了太子湾公园春季植物景观色彩特征和不同功能区块植物配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杭州西湖47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秋色叶色域面积占比和美景度评价(SBE法) 2个方面对西湖植物群落的美学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评价人员对于西湖秋季植物景观总体持积极的态度;(2)秋色叶色域面积与植物群落总面积的比值分布范围在0 ~ 0.8之间,较为分散;(3)秋色叶色域面积占比大于0.5的群落数量较少,仅占总数量的36%;(4)秋色叶色域面积占比接近0.4或0.7时,群落景观的SBE值最高。通过对西湖秋季植物群落中秋季色彩进行量化研究,为亚热带地区的秋季植物景观的配置方式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陕西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秋季景观林色彩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群落调查、美景度评判及色彩定量分析,对陕西省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秋季景观林的色彩量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低海拔地区与高海拔地区相比,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都较高,落叶树种的种类较多,分布的科属范围也广;2)落叶树种单体色彩以黄色、黄橙色为主,群落景观的色彩构成主要包括红色、红黄色、黄色、黄绿色、绿色以及红紫色等,色彩数量受海拔的影响;3)当群落景观色彩斑块主色调为黄棕色、黄绿色、红棕色,3种颜色的斑块在群落色彩面积中占的比例分别为10.88%、9.33%和8.75%,且主色调斑块共占群落的28.97%时,美景度评价值最高;当群落景观色彩斑块主色调为黄棕色、黄绿色、棕色,分别占群落色彩面积的5.87%、5.82%和5.3%,且主色调斑块共占群落的16.99%时,美景度评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众感知的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视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65张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照片,由213名公众作为评价人员,使用美景度评价法对绿地景观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群体差异与美景度的关系发现,专业、性别等群体差异对美景度没有显著影响。对江滨绿地进行景观要素分解,分为15个要素,每个要素2~4个类目,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与美景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保留的景观要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沙滩比(24.7%)、亲水性(24.1%)、植物生长状况(15.7%)、色彩对比度(14.3%)、天空比(12.3%)、景观硬度(8.8%),以此建立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视觉景观评价模型。对美景度评分最高的3个样地景观进行分析发现,6个筛选的景观要素对公众喜好作出了良好的解释。本研究可为江滨复合型绿地的设计、优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进行湿地公园景观的美景度评价,可以为其发展规划完善、经营管理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43个景观样本照片,运用美景度评价方法(SBE)计算美景度值,建立景观美景度与评判要素间的线性关系模型:y=-5.071+0.358c_2+0.356c_4。结果表明:c_2(观赏性)、c_4(比拟与联想)对美景度的影响较大,c_1(主从与重点)、c_3(均衡性)、c_5(比例与尺度)的影响较小。根据评价结果 ,提出了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提升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田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评价农田景观质量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采用SBE法、SD法对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农田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结合SBE法、SD法进行农田景观评价得出评判者的景观美景度值及心理感受评判结果科学客观;2)背景建筑、作物整齐度对农田景观美景度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28.01%和27.7%,其他景观要素贡献率从大到小分别为植物层次、农田破碎化程度、田埂线、坡度及场景整洁度;3)SD法评价要素中视线开阔度(P=0.000)、愉悦感(P=0.000)与景观美景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色彩纯净度(P=0.029)、种植方式(P=0.013)、新奇感(P=0.011)呈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福建甚至南方类似景观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滨水景观要素对公众审美的影响,以莆田市仙游县木兰溪为例,应用SBE法、BIB-LCJ法进行景观要素量化分析、景观美景度评价并构建美景度模型。结果表明:(1)SBE法和BIB-LCJ法的评价结果较为相近,BIB-LCJ评价结果可辅助滨水景观模型构建。(2)驳岸类型、绿视率、植物整齐度、总体协调性和园路形态5个景观要素对美景度值有显著影响,河岸线形态感、整体景观色彩对比、野趣程度及景观层次感等7个要素对美景度有一定影响。 (3)从构建的美景度模型中可以看出,景观总体协调性在所有要素中的贡献度最高,达到33.2%;其次则是植物整齐度,贡献度为24.6%;绿视率、驳岸类型和园路形态贡献率分别为17.2%、13.1%和11.9%;其中,总体协调性、植物整齐度和绿视率的贡献度均达到10%以上。通过以上两种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量化分解影响公众审美的景观要素,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的公众评价。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可以为未来的滨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铜仁市三江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调查。按照不同植物景观进行分类,将植物景观分为与广场、建筑相结合的植物景观、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园路旁植物景观和滨水植物景观4种类型,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公园内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园路旁植物景观评价最高,与园路搭配合理,营造景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