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佐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的可持续性,它能引导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原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反应。文章着重介绍了目前常用及研究较多的佐剂及其特点,并就免疫佐剂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开发研制高效、低毒、结构新颖的免疫佐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我国的兽医临床发展迅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免疫佐剂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增生剂,本身不具抗原性,但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免疫原性(见抗原)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免疫佐剂效应,能够加大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疫苗的保护效应,从而产生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从免疫佐剂的作用特点出发,综述细胞因子免疫佐剂效应机制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免疫佐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佐剂是一种能促进、延长或加强抗原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的物质。传统佐剂虽然副反应低,对许多抗原具有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但对某些抗原不表现或仅有很低的免疫增强作用。因此,研制和开发新型佐剂,已成为新疫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1~3]。1细胞因子佐剂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免疫佐剂效应,可增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疫苗的保护效应,激发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具有佐剂效应的细胞因子有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γ-干扰素和白介素-12(IL-12)。1.1白介素1(IL-1)白介素1是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刀豆素A、脂多糖及胞壁酰二肽等诱…  相似文献   

4.
免疫佐剂是一种先于或与抗原同时使用,能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但其本身不具备抗原特性的物质.文章对鱼用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作用机理以及霍乱毒素(CT)、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细胞因子等几种主要鱼用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发现鱼用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作用机理研究相对滞后、忽略肠道黏膜免疫机理特殊性、使用成本过高、安全性等问题,建议今后加强对鱼类肠道黏膜免疫机理以及口服疫苗免疫佐剂作用机理的研究,优化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免疫剂量和程序,降低生产成本,研发出更为广泛、廉价的口服疫苗免疫佐剂,提高其安全性等,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免疫佐剂是一种先于或与抗原同时使用,能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但其本身不具备抗原特性的物质.文章对鱼用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作用机理以及霍乱毒素(CT)、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细胞因子等几种主要鱼用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发现鱼用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作用机理研究相对滞后、忽略肠道黏膜免疫机理特殊性、使用成本过高、安全性等问题,建议今后加强对鱼类肠道黏膜免疫机理以及口服疫苗免疫佐剂作用机理的研究,优化口服疫苗免疫佐剂的免疫剂量和程序,降低生产成本,研发出更为广泛、廉价的口服疫苗免疫佐剂,提高其安全性等,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佐剂与抗原混合后注射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其辅佐作用。凡是可以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均可称为佐剂。目前新城疫灭活疫苗的佐剂免疫增强效果不理想,亟待开发一种适用于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免疫佐剂。试验对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佐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佐剂溶液中含有左旋咪唑2~10 mg·mL~(-1)的用量配比效果最优,且用此佐剂制成的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疫苗免疫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蜂胶作为免疫佐剂制成鸡新城疫(ND)蜂胶灭活苗,与含有相同抗原的油乳剂苗、氢氧化铝胶苗和无佐剂灭活苗,对鸡进行ND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蜂胶苗的抗体上升速度比油乳剂苗快;与氢氧化铝苗和无估剂灭活苗相比,蜂胶苗的抗体水平较高、维持时间较长。经安全试验、证明蜂胶无毒、无刺激性。是一种值得研制和开发的新型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鸭源禽流感灭活抗原与佐剂配合饮水免疫雏鸭的效果,应用鸭源禽流感灭活抗原与复合黏膜免疫佐剂(CpG和/或葡萄糖)饮水免疫雏鸭,检测消化道(主要是咽和小肠)抗体分泌细胞的变化。首先分别从鸭的胆汁和血清中粗提免疫球蛋白A(IgA)和IgG,经纯化后制备了兔抗鸭IgA和IgG,然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鸭消化道IgA和IgG分泌细胞。试验结果表明:用禽流感灭活抗原配合CpG和/或葡萄糖饮水免疫后3、5和7周,消化道黏膜局部IgA分泌细胞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IgG分泌细胞(除首免后第3和7周小肠外)极显著升高(P<0.01)。而单独用禽流感灭活抗原和用葡萄糖配合禽流感灭活抗原饮水免疫对消化道局部免疫水平影响不大。结论:鸭源禽流感灭活抗原配合免疫佐剂饮水免疫能够提高雏鸭消化道局部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9.
蜂胶免疫佐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蜂胶作为免疫佐剂制成鸡新城疫(ND)蜂胶灭活苗,与含有相同抗原的油乳剂苗、氢氧化铝胶苗和无佐剂灭活苗,对鸡进行ND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蜂胶苗的抗体上升速度比油乳剂苗快。与氢氧化铝苗和无估剂灭活苗相比,蜂胶苗的抗体水平较高、维持时间较长,经安全试验、证明蜂胶无毒、无刺激性。是一种值得研制和开发的新型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金黄色葡萄菌5型荚膜多糖(CP5)分别与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agellin、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了偶联,并在小鼠模型上比较了这2种偶联疫苗所引起的体液免疫和粘膜免疫反应。[方法]以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为载体蛋白,与CP5进行化学偶联,并在小鼠乳腺部位免疫,然后通过检测小鼠乳汁中的抗体分析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乳腺局部免疫后flagellin-CP5组在乳腺部位引起了sIgA为代表的粘膜免疫反应和IgG为主的体液免疫反应。CP5和鞭毛蛋白的偶联物能够诱导更高的体液免疫以及粘膜免疫反应。[结论]鞭毛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纳米颗粒指小于100~1 000nm的微粒,纳米颗粒疫苗不但能提高抗原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而且能够靶向性递呈抗原和缓慢释放,增强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颗粒在疫苗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介绍了不同纳米颗粒作为运输系统或免疫佐剂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经扫描电镜观察,粒径大小为15~20nm。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指示抗原,以小白鼠为模式动物,设立弗氏完全佐剂和弗氏不完全佐剂作对比,探索胶体金作为免疫佐剂的可能性。试验结果显示,胶体金能够显著提高鼠体内抗牛血清白蛋白抗体的水平,其抗体水平高于弗氏不完全佐剂试验组,而略低于弗氏完全佐剂试验组。因此,胶体金有可能开发成为新一代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3.
佐剂在免疫中的作用主要是提升机体免疫系统(体液或细胞免疫系统)对抗原或免疫原的免疫应答反应,包括增强免疫反应强度和反应的持久性。早在70年前,免疫佐剂就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研究。佐剂种类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佐剂可分为4类:无机佐剂;有机佐剂;合成佐剂;油剂:费氏佐剂、花生油乳化佐剂、矿物油、植物油等。弗氏佐剂目前在实验动物中最常用,又可分为弗氏不完全佐剂和完全佐剂两种。不完全佐剂是油剂(石蜡油或植物油)与乳化剂[羊毛脂或吐温(Tween)80]相混合而成,当其再与抗原混合,即成油包水乳剂,可用于免疫注射。在不完全佐剂中加入死的分枝杆菌,即成为弗氏完全佐剂。完全佐剂的免疫强度大于不完全佐剂。该佐剂主要用于动物实验,不适宜于人类使用。而且动物多次注射后也常会发生佐剂病。  相似文献   

14.
研究霍乱毒素重组B亚单位(recombinant cholera toxin Bsubunit,rCTB)为佐剂的流感抗原滴鼻免疫小鼠后,小鼠的体液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反应。三价流感病毒灭活抗原及裂解抗原按比例与rCTB配伍,滴鼻免疫小鼠,分析血清中IgG和IgM的动态变化,二免三周后,分析血清中HAI的变化,收集鼻、肺冲洗液,分析kG和slgA的变化。结果表明:全病毒组及rCTB+裂解抗原组各项指标变化较明显,小鼠血清kG和IgM在二免三周后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其他两组均呈下降趋势;全病毒组鼻、肺冲洗液IgG和sIgA抗体滴度以及血清HAI抗体滴度均高于rCTB+全病毒组(P〈o.01),而rCTB+裂解抗原组鼻、肺冲洗液kG和sIgA抗体滴度以及血清HAI抗体滴度明显高于裂解抗原组(P〈0.01)。研究表明:以全病毒抗原及rCTB+裂解抗原滴鼻免疫小鼠,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系统免疫反应和局部黏膜免疫反应。rCTB与流感裂解抗原配伍滴鼻,可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机体的黏膜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5.
将黄芪多糖(APS)添加到鸡新城疫油乳剂疫苗中作为免疫佐剂,分别用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粉剂、黄芪多糖针剂和黄芪多糖免疫佐剂等与鸡新城疫油乳剂疫苗同时使用,探讨黄芪多糖免疫佐剂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佐剂均提高了疫苗的免疫力,其中,与疫苗混合后作为免疫佐剂使用的黄芪多糖可明显促进抗体产生,提高脾和法氏囊指数以及E-玫瑰花环形成率。  相似文献   

16.
CpG基序对坏死梭杆菌免疫原的免疫佐剂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坏死梭杆菌来源CpG、弗氏完全佐剂、氢氧化铝佐剂与坏死梭杆菌免疫原配制的抗原免疫小白鼠,通过检测坏死梭杆菌免疫原抗体变化,来探讨CpG对坏死梭杆菌免疫原的佐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坏死梭杆菌来源CpG有较好的免疫佐剂效应,可望进一步研制成为坏死梭杆菌疫苗佐剂成分。  相似文献   

17.
刘岩  吕志强 《浙江农业科学》2014,(3):416-420,424
壳聚糖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和理化特性,用其制备的微球疫苗是目前缓释疫苗佐剂的研究热点之一。微球佐剂能保护抗原、实现缓释作用,提高抗原利用度,促进机体免疫反应。本文围绕壳聚糖微球的研究和应用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坏死梭杆菌来源CpG、弗氏完全佐剂、氢氧化铝佐剂与坏死梭杆菌免疫原配制的抗原免疫小白鼠,通过检测坏死梭杆菌免疫原抗体变化,来探讨CpG对坏死梭杆菌免疫原的佐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坏死梭杆菌来源CpG有较好的免疫佐剂效应。可望进一步研制成为坏死梭杆菌疫苗佐剂成分。  相似文献   

19.
运用对流免疫电泳(CIE)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梭形住肉孢子虫和巨型住肉孢子虫的包囊壁、包囊液、缓殖子及全色囊抗原的免疫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缓殖子抗原对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最强.  相似文献   

20.
<正>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单个淋巴器官,约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重的1/4,拥有大量免疫细胞,其中包括M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淋巴细胞等。DC是机体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对机体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并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进展过程,因而成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目前DC已经成为生物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对DC的研究日趋深入而广泛。现就脾脏DC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