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十、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的病原体是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寄生于猪、野猪、鼠、熊等多种动物及人体内。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肉内。旋毛虫病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或其他动物肉类而感染,是人畜共患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严重感染时可致人畜死亡。  相似文献   

2.
应用旋毛虫成虫期、新生幼虫期及肌幼虫期的排泄分泌物(ES)抗原作为包被抗原,ELISA方法检测感染旋毛虫试验小鼠2个月内不同天数血清中抗旋毛虫抗体Ig M和Ig G水平,并采用Excel软件绘制其抗体消长规律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旋毛虫感染宿主后不同发育时期刺激宿主机体产生抗旋毛虫抗体的变化规律,旨在为临床上能够合理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ES抗原诊断旋毛虫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旋毛虫3个发育时期ES抗原的混合物来检测旋毛虫45 d前的感染(即5~14 d的感染检测Ig M、15~45检测Ig G);感染45 d之后,可以利用单一肌幼虫时期ES抗原检测Ig G,最有意义的发现是利用旋毛虫成虫期和新生幼虫期的ES抗原可以有效检测14~19 d的感染。此研究成功获悉旋毛虫感染宿主后不同发育时期刺激机体产生抗旋毛虫抗体的消长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抗原诊断旋毛虫感染情况及解决"诊断盲区"(感染后14~19 d)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毛首目、毛形科旋毛虫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现已查明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均能感染本病。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多见于猪、鼠类、狗、猫。在屠畜中主要感染猪、狗、羊。旋毛虫呈世界性分布,但以欧洲和北美发病率为高。我国云南、西藏及东北地区屡有本病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旋毛虫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接种肌旋毛虫蚴包囊给大量小鼠,定期解剖检获肠旋毛虫成虫计数来测算旋毛虫成虫在宿主体内的存活时间(即寄生寿命)及动态消长情况。这种研究方法费时、工作量大,也不经济.现采用数学方法较成功地预测旋毛虫成虫寄生寿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实验方法:人工感染肌旋毛虫540条给实验小鼠(总数60只),定期剖杀,用玻片刮取小肠的粘膜  相似文献   

5.
陈艳川 《云南农业》2003,(11):16-16
猪旋毛虫病,是旋毛虫形线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横纹肌肉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除感染猪以外,狗、猫、鼠、兔、狼、狐狸及人等均可感染,人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会发生感染,对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极大,目前,在动物检疫中猪旋毛虫病是重点检疫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病世界各地分布,宿主范围广,包括人、猪、犬、猫、鼠,类、狐狸、狼、野猪等共有49种动物,甚至不吃肉的鲸也能感染旋毛虫.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对象:猪肉 1.1.2实验器材:显微镜、烧杯、漏斗、搅拌器、玻璃棒、载玻片、盖玻片、80目筛子.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病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传染性极强,主要由旋毛形线虫寄生而导致,可对各种动物(包括鼠、犬、猫、猪、人等)造成危害和感染,猪只患旋毛虫病的几率较大。通常而言,猪只小肠绒毛会有旋毛虫成虫寄生,横纹肌会有旋毛虫幼虫寄生。旋毛虫的体积较小,即便是旋毛虫成虫的尺寸也只能达到1.4~4.0mm,凭肉眼只能勉强看清。若养猪场出现猪旋毛虫病必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猪旋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肌旋毛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通过对屠宰犬肌旋毛虫感染情况的调查,了解通化市犬的肌旋毛虫的感染情况。为保证人的食肉安全,防控旋毛虫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满红 《福建农业》2012,(8):19-19
猪疥螨病是由疥螨科的猪疥螨寄生于猪的皮肤内引起的慢性外寄生虫病。疥螨虫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可以感染人,各种动物疥螨虫均为人疥螨的变种。疥螨对宿主有一定选择性,但其宿主特异性不十分严格。人疥螨除寄生于人外,还可寄生于多种动物,不同动物之间也可互相感染,动物源性人疥螨病通常是浅表的,有自限性,一般4—6周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是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感染了旋毛虫病主要是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该病不但影响人体健康,也可致人死亡.所以在食品卫生检验中列为首要项目。笔者于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对民和县满坪地区集贸市场销售的部分猪肉进行了旋毛虫感染的情况调查.共采集样品135份,采用肌肉压片法.旋毛虫阳性率为4.44%,表明:该地区商品猪存在旋毛虫感染。  相似文献   

11.
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1 流行病学 弓形虫是一种多宿主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可感染多种动物并引起发病,猪发病多见于3-4月龄,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正> 研究猪感染旋毛虫后机体内抗体出现的时间和治疗后抗体消失情况,对研究猪旋毛虫病的免疫有很大帮助。一、试验动物由郑州市郊区购买的仔猪,体重10~20公斤,经一段时间观察,注射猪瘟疫苗,用SPA—ELISA检查,证明无旋毛虫,方进行人工感染旋毛虫和药物治疗。然后在不同时间内采血用SPA—ELISA检测,并用酶标仪测定OD值,以检查抗体在机体内的出现时间和消失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8,(23)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目前全球养猪业三大重点疫病之一,也是目前热点动物疫病之一。它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截止到目前人类仅知的病毒基因组为DNA的虫媒型、强传染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病。其宿主范围囊括了所有的猪科动物;野猪和钝圆软蜱是ASFV感染的自然宿主,而家猪是最易感的宿主;在非洲成年疣猪只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15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猪、狗和以肉食为主的毛皮动物多发。1963年,我国人工驯养的紫貂曾因生喂含有旋毛虫的兔肉和带有旋毛虫的肉类饲料而发生旋毛虫病,造成多例死亡。15.1病原旋毛虫是一种很细小的线虫。雄虫长  相似文献   

15.
旋毛形线虫是英国学者 Peacock 1828年首次于伦敦人体中发现。Owen 1835年 Rialliet1895年定名:Trichinella spiralis,简称旋毛虫。后来证实由此虫引起的旋毛虫病,是一种世界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感染人和150多种动物。目前,全世界都有本病的发生,尤其以欧美地区为多。对旋毛虫分类学研究是旋毛虫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学以及免疫学防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和致病性分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新卫  詹爱军 《长江大学学报》2006,3(1):161-164,167
禽流感病毒可感染许多鸟类和哺乳动物.但是其自然宿主范围通常限于野生水禽,如野鸭、海鸥等。近年来出现新的特征.可以感染人类、猫、虎等动物,突破了宿主限制性,出现种间传播。这与其宿主特异性变化和致病力变异有关。为此,依据禽流感病毒的致病特性、抗原蛋白(血凝素蛋白HA)特性和宿主细胞受体特点,结合其它影响因素,阐述了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和致病性分子基础.以进一步认识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旋毛虫钙网蛋白(TsCRT)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旋毛虫钙网蛋白(rTsCRT))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将rTsCRT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孵育,检测该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NO释放和凋亡的影响;将rTsCRT与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孵育,检测该蛋白对大鼠PBMC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TsCRT可以被感染旋毛虫的大鼠血清所识别;rTsCRT可促进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和NO的分泌,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凋亡;rTsCRT下调大鼠PBMC转录因子T-bet、Gata-3和PU.1的转录水平,上调Foxp3、Ahr、RORγt和Bcl-6的转录水平;rTsCRT上调大鼠PBMC细胞因子IFN-γ、IL-17、IL-10、TGF-β、Il-9和IL-22的转录水平,下调IL-4和IL-21的转录水平。[结论]旋毛虫钙网蛋白可刺激宿主产生Th1、Th17、Treg、Th9和Th22等多种类型的免疫反应,抑制Th2和Tfh免疫,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复杂。  相似文献   

18.
旋毛虫各隔离种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隔离种: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的研究发现,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于感染第16d 和18d 出现,第38d 和36d 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于感染第20d 和22d 出现,第32d 完全形成.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雌虫体外培养24h 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66.0和76.2,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分别是28.8和22.0,前二者在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二者.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猪旋毛虫为 T.spiralis,犬旋毛虫为 T.nativa.  相似文献   

19.
将人工感染旋毛虫的实验鼠分批剖杀和镜检。并观察旋毛虫在鼠体内不同时期的发育过程,结果发现了旋毛虫的幼虫由包囊中逸出,幼虫蜕皮,雌雄成虫交配,雌虫产新生幼虫,幼虫在肌肉内形成包囊等主要系列生活史与以往论述有新的变化,特别是雄虫交配后并不马上死亡,以上过程均进行了显微摄像。  相似文献   

20.
<正>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即以寄生虫为病原体,既可感染人又可感染动物的一类疾病。包括寄生性原虫、蠕虫、能进入宿主皮肤和体内的节肢动物,但不包括在宿主体表吸血和寄居的暂时性寄生虫。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同样要具有感染来源、传播途径、人和易感动物3个必需的基本环节。而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中,显然人的因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