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一、前言桑树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因性细胞和体细胞而异。一般性细胞内只有一组染色体(n=14)的称:单倍体;体细胞内具有二组染色体(2n=28)的称:二倍体,依次类推,称:三倍体(2n=42)、四倍体(2n=56)…等。  相似文献   

2.
二倍体桑树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 前言广泛栽桑以桑叶做家蚕饲料,有关桑属(Morus)的细胞学研究,过去已有很多报道(田原,1909;大泽,1916;Janaki,1948;关,1952,1959;吴,1964;潘,1980;胜又,1979,1980).但其内容,多偏重于染色体数目方面.而对染色体核型(karyotype)分析报道尚少.大泽(1916)在二倍体桑树的染色体中,发现两条巨大染色体,并将这两条染色体称为M染色体.在三倍体桑树中,有三条M染色体.胜又(1979、1980)对爪哇的黑桑(M.nigra L)和华  相似文献   

3.
陈万芳 《中国兽医杂志》1991,17(6):45-47,25
一、家畜的正常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各种生物的体细胞和性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都有专一性。一个个体具有独特的染色体组成,通常可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加以鉴别。染色体的数目常用n表示,n是不同倍性程度的缩写。1n代表单倍体,2n代表二倍体。单倍体指的是一种生物染色体的基数,即性细胞的染色体数性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二倍体指的是受精卵和体细胞的两个染色体组,一组来自母方,一组来自父方,家畜均为二倍体动物,其染色体数常写成2n,如猪为38,即写成2n=38。  相似文献   

4.
在家蚕的染色体制片中.以精巢为材料,采用涂片.Giemsa染色法,对一代杂种苏5×苏6的核仁和核仁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间期细胞核内.大多数有一个核仁,少数有两个或三个核仁.在减数分裂粗线期至终变期的细胞核内,有一个核仁和三条贴附在核仁上的核仁染色体,这三条核仁染色体分别是第2号、第5号和第22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未见核仁,但至少观察到四条染色体有明显的缢痕(Chromosome constriction),它们是两对与核仁形成的有关的核仁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呈短杆状,未见明显缢痕.  相似文献   

5.
家禽体细胞内存在着一种能够控制性状遗传和表现的称为基因的物质。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之上。家禽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成双的,除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内容相互之间不同外,其余各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内容都相同。因而在形成配子时,一部分配子中有一条染色体往往跟另一部分配子中的同源染色体在形态上有所不同。由于这条染色体与它的同源染色体与性别的决定有直接关系,所以就称为性染色体。家禽的性染色体为ZW型,即含ZW染色体为  相似文献   

6.
三、性别的遗传与控制每种生物的细胞核内都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它们都是两两成对的.一般地说,不同对的染色体其形状大小是不同的,而同一对染色体的2个成员,其形状大小则是相同的.但每种生物的染色体中有一对染色体的2个成员,在某一性别中其形状大小往往不同,这一对染色体因与性别有关,称为性染色体,一般用XY或ZW表示,性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就称为常染色体,通常用AA表示.桑蚕有28对染色体,其中27对为常染色体,一对为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是新疆荒漠盐碱地常见的盐生植物。本研究以盐穗木萌发种子的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盐穗木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x=18条,染色体核型模式为2n=2x=18m,4号染色体含两个随体(SAT),属于1A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8.
<正>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遗传信息的载体,在DNA合成期(S)对,细胞内所有染色体都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两条染色单体的着丝粒仍然连在一起,称这样两条染色单体为一对姊妹染色单体,姊妹染色单体进行DNA复制的产物交换,称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细胞遗传学现象,它不仅涉及到DNA的  相似文献   

9.
桑树体细胞胚胎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细胞全能性理论被提出后,植物的离体培养技术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多种植物的人工组培苗实现了商品化;而植物体细胞胚胎学说的确立,必将使人类从另一个层面揭开细胞全能性的奥秘.本文在阐述了植物体细胞学说的由来后,对桑树等植物体细胞胚胎的高效诱导、无性繁殖系的确立及外源基因的表达等诸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分析了桑树体细胞胚胎学研究在种质资源保存、人工种子、突变体来源、植物转基因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DNA甲基化酶抑制剂对体细胞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过程中,供体细胞的细胞核要由高度甲基化状态转变为胚胎细胞的非甲基化状态,从而实现全能性的重新获得。试验利用DNA甲基化酶(5-aza-dc)抑制剂处理供体细胞,尝试建立一种既不影响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又能降低供体细胞细胞核的甲基化状态的最适浓度和方法,从而提供一种提高体细胞克隆动物效率的方法。在试验中,用不同浓度的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dc)处理奶牛成纤维细胞72 h,通过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制备染色体分裂相,检测其染色体数目、结构等的改变,结果显示,低浓度的甲基化酶抑制剂(0.005和0.01 μmol/L)处理,染色体没有发生明显的畸变(P>0.05),染色体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高浓度(0.03与0.05 μmol/L)处理导致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P<0.05),而0.1 μmol/L的5-aza-dc处理后染色体畸形率增加更为明显(P<0.01)。总之,此试验的结果说明在对供体细胞做甲基化处理时用0.005和0.01 μmol/L的5-aza-dc处理不会影响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但是高浓度处理则会导致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不能用于体细胞克隆动物生产。  相似文献   

11.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体细胞核移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体细胞核移植中体细胞必须在去核的卵母细胞内进行重编程,以恢复其全能性,而卵母细胞的成熟程度则会直接影响体细胞的重编程过程。所以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作为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为人们所关注。哺乳动物在胎儿出生前后就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卵母细胞,在胎儿时期,卵巢内有相当数量的由原生殖细胞形成的卵原细胞,卵原细胞进一步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此期又称为GV期),此时卵母细胞生长极不明显可持续几个月到几十年。性成熟后,卵母细胞进入迅速生长阶段,形成大量卵黄,积累各种营养物质,完成了卵质的分化,合成储存了胚胎早…  相似文献   

12.
鉴于流式细胞术对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的高效性,本次试验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桑树种质资源圃的90份桑树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性进行了鉴定,以期获得准确的染色体倍性,为桑树育种提供数据。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制样方法为刀片快速切碎法,利用MgSO_4解离液进行解离,经过2次离心漂洗,获得单细胞核悬浮液,经染色后过滤上机检测,共收集10 000个细胞核,利用Flowjo7.6软件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染色体倍性数据和混倍体所含不同染色体倍性细胞的比值。本次试验共鉴定出桑树二倍体32份、三倍体18份、四倍体30份、混倍体10份,并对多倍体和混倍体育种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桑树的多倍体育种和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雌、雄交配产生,实际上是雌性细胞和雄性细胞的结合,而性细胞(在雄性称精子,雌性称卵子)是通过减数分裂的方式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性细胞染色体的数目较母体细胞的染色体减少了一半,也就是说,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1/2。染色体是细胞进行分裂时主要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同种动物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且每种生物个体中的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也是相同的,亦即体细胞与性细胞染色体数目也相同。  相似文献   

14.
陈正余 《中国蚕业》2005,26(4):35-37
多倍体桑树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桑树营养器官(桑树顶芽、幼苗生长点等),使桑树细胞染色体(遗传物质)数目发生变化,染色体数目出现加倍,由二倍体产生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从中获得许多变异芽,然后经过单芽培育,选拔出实用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 弄清桑树染色体数目是指导桑树育种,分类、纯化的基础工作。最早对桑树进行细胞学研究的是日本人田原(1909),他确定了桑树染色体基本数x=14。日本在这方面有大量的报导。我国对桑树细胞学研究起步较晚,国内最早进行细胞学研究的是中国蚕业研究所的吴云(1964),他用压片法对20个桑树品种进行染色体倍数体的鉴定。用  相似文献   

16.
对引入青海省的银黑狐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银黑狐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34条;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没细胞含有微小的B染色体,数目范围在1到4个之间;公母狐的核型公式为:♂34♀34(M)+8(SM)-Bch(0 ̄4)XY(M,M)XX(M,M)。狐属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狐属(Vupes)、狐种(Vulpes),赤狐是该物种的代表生物,而银黑儿是赤狐的毛色  相似文献   

17.
采用骨髓法制备经营田鼠染色体标本片,并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营田鼠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8,雄性染色体核型由18对常染色体和1对异配型性染色体XY组成,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同配型性染色体XX组成。1~9号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包括Y染色体),10号为近端着丝粒(st)染色体,11~18号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包括X色体)。19对染色体共分布有370条G带(雄性365条),其中深带190条,浅带180条。因此,经营田鼠的染色体数目、G带具有明显种的特征,与其他鼠类不同。  相似文献   

18.
桑树多倍体特别是三倍体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对天然多倍体的选拔及人工多倍体的培育早就受到国外桑树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并选出一批三倍体桑品种.本所1988年春季开始列题进行桑树多倍体育种,虽然起步晚,但进展比较迅速.我们从改进多倍体育种技术、提高多倍体育种效率入手,开展了桑树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多倍体杂交,混倍体诱导与分离,以及无性系三倍体与四倍体新品种快速选育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每种生物都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一定排列次序的基因.在某种条件下,染色体的数目和它上面的基因排列次序发生变化,称为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由染色体畸变所致的疾病,统称染色体病. 染色体畸变有两种形式: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后者即染色体上基因排列次序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时丽冉  郑博颖  李明哲 《草地学报》2012,20(6):1139-1142
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属菊科苣荬菜属,是一种野生药食两用植物。采用低温处理法处理苣荬菜种子根尖,对苣荬菜染色体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苣荬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8条,并得出其核型公式为K(2n)=2x=10m+8sm,核型分类属于2A型。研究结果将为苣荬菜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