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灵芝多糖与三萜类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糖和三萜两大类活性物质是灵芝的主要药效成分.本文综述了从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中提取纯化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及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8种灵芝三萜标准品为对照,考察栽培生境、栽培方式、采收时期三种因素对我国灵芝主栽品种“沪农灵芝1号”子实体中三萜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对灵芝子实体中的三萜含量具有显著影响,福建栽培所得灵芝子实体中三萜含量较高,代料栽培子实体三萜含量显著高于段木栽培,成熟期灵芝子实体的三萜含量较高;随着孢子粉采收时间的延长,子实体中三萜含量逐渐降低,但是各因素对灵芝子实体中三萜指纹图谱信息无显著影响,相似度均在0.93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市场上的灵芝破壁孢子粉、未破壁孢子粉、子实体和精粉共4种灵芝产品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活性成分三萜和多糖含量的差异。应用光学显微镜比较破壁孢子粉与未破壁孢子粉的差别、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醇提法提取三萜、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三萜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灵芝酸。结果显示精粉中多糖含量为52.40 mg·g~(-1),显著高于其他三者,破壁与未破壁孢子粉多糖含量为(21.32±1.11)mg·g~(-1),差异不显著,但高于子实体的9.83 mg·g~(-1)。而子实体中三萜含量却是最高的,为4.97 mg·g~(-1),破壁孢子粉中三萜含量为2.23 mg·g~(-1),明显高于未破壁的1.10 mg·g~(-1)。通过对比4种产品的三萜指纹图谱发现,子实体和精粉中的灵芝酸种类远远多于破壁及未破壁孢子粉中的,且不同产品中有相同的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灵芝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比浸泡、微波、气流精细粉碎等预处理方式对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灵芝多糖的影响,并比较最佳预处理方式结合热水提取、醇提取、碱提取、超声波结合酶提取、微波提取等提取方式在灵芝多糖提取方面的效果,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气流精细粉碎预处理后提取所得灵芝多糖的性质。结果:最佳预处理方法为气流精细粉碎,对比传统方法直接提取(粗粉碎结合热水提取),粗收率变化较小,而多糖含量提高114%,多糖得率提高104%。最佳结合方式为气流精细粉碎预处理结合碱提取,相对传统方法提取,粗收率提高76%,多糖含量提高78%,多糖得率提高21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气流精细粉碎预处理后提取所得灵芝多糖的性质,发现该处理方法对灵芝多糖性质的影响较小。结论和讨论:气流精细粉碎预处理能大幅提高灵芝多糖的提取效果,主要是提高提取物中灵芝多糖的含量,使多糖得率提高,提取更加完全,且对所提取多糖性质的影响较小,推测气流粉碎预处理主要是破坏了灵芝精粉颗粒的机械支撑壁膜结构,使细胞内功效物质的溶出更加完全,这方面内容将在后续开展实验中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丁李春 《食药用菌》2021,(2):148-151
为筛选适合以葡萄枝屑替代部分木屑为原料进行栽培的优良灵芝菌株,采用果园废弃的葡萄枝屑为主料,对8个灵芝菌株进行栽培试验,考察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并检测其子实体和孢子的灵芝多糖及三萜含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子实体和孢子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和孢子的三萜含量均以GH8为好,其综合评分为83.24,也最高;子实体多糖则以圆8较高。8个菌株的多糖和三萜酸含量均超出国家药典标准。因此GH8可作为葡萄枝屑栽培灵芝的适宜菌株。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灵芝(Ganoderma)栽培菌株粤GL-YW( G.lucidum)和粤GL-YWZ(G.sinense)为对照,对3株采自坦桑尼亚的野生灵芝(Ganoderma)菌株的人工栽培子实体进行多糖和三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野生菌株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菌株,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法和高效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HPSEC-MALLS)法检测灵芝(Ganoderma lucidum)‘沪农灵芝1号’不同生长期(接种后2~7个月,分别命名为P1~P6)子实体和菌基中三萜和水溶性多糖含量,并结合子实体和菌基的产量计算三萜和水溶性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子实体中灵芝酸C2、G含量在P1、P2期较高,灵芝烯酸B和灵芝酸D、F、DM含量在P2期最高,灵芝酸B、A、S、T和总三萜含量在P1期最高;菌基中灵芝酸C2、A、D、DM和灵芝烯酸B含量在P1期最高,灵芝酸G含量在P 5期最高,灵芝酸B、S含量在P 6期最高,灵芝酸F含量在P 1、P 6期较高,灵芝酸T、总三萜含量在P 5、P 6期较高。子实体中灵芝酸C2、G、B、D、F、DM,灵芝烯酸B,总三萜产量在P2期最高;灵芝酸A产量在P3期最高;灵芝酸S、T产量在P1期最高。菌基中灵芝酸C2、G、B、A、D、F、DM,灵芝烯酸B产量在P1期最高;灵芝酸S、T产量在P2期最高;总三萜产量在P1、P2期较高。子实体和菌基中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和产量均在P1期最高。研究结果将为‘沪农灵芝...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日常的食用加工方法是否能充分利用灵芝(Ganoderma lingzhi)中的活性成分,用苯酚硫酸法和HPLC法分别检测龙芝二号子实体片经水煮、焖烧、水泡、酒浸四种加工处理的提取液中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含量,结果水煮、焖烧、水泡40min后多糖基本全部溶出,三萜溶出率分别为85.5%、83.1%、51.1%;50%的白酒浸泡7d后三萜溶出率为95.0%,而多糖溶出率仅为0.31%;用这些方法比较龙芝二号与菌草灵芝的处理结果,结果多糖和三萜溶出效果基本相同;通过比较,焖烧40min能使灵芝片中有效成分大部分溶出。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灵芝(Ganoderma lingzhi)子实体中三萜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回流法所得三萜酸的提取得率最大,影响提取的关键因素为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并通过回归拟合,建立了预测灵芝三萜酸提取的多项式模型,可预测灵芝子实体中三萜酸提取率的回归模型如下:Y=0.33+0.003125 X1+0.021 X2-0.014 X_3+0.0005 X_1X_2-0.019 X_1X_3-0.005 X_2X_3-0.044 X_(12)-0.040 X_2~2-0.032 X_3~2。经响应面最优分析,获得3个因素的最佳水平为:液料比25∶1,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3次。经实际试验验证,在该条件下,灵芝子实体三萜酸提取率可达0.335mg/g,与预测值相比,实测值低1.18%。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25℃以下),三萜酸化合物较稳定;但在50℃及以上温度条件下,三萜酸存在明显的降解现象,三萜酸的稳定性与温度及保藏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灵芝孢子一般是从成熟的灵芝子实体上收集,但由于收集方法的限制,灵芝孢子不能全部回收。笔者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多糖过程中发现灵芝子实体中孢子的残留量较高。为此,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灵芝孢子回收纯化方法,并介绍如下:将灵芝子实体浸提液用100目尼龙网滤去子...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临界CO2 (SFE-CO2)技术萃取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的三萜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为:子实体粒度10目、夹带剂95%乙醇、压力35 Mpa、温度40℃、时间2.5h、CO2流量35 g/min、夹带剂体积:子实体重6:1(mL/g),萃取物的得率为2.42%,总三萜的得率为0.98%,萃取物中三萜的含量为40.5%.与传统的醇提法相比,SFE-CO2法中粗提物和总三萜的萃取率略低,但粗提物中三萜的含量较高,且HPLC研究表明,SFE-CO2的粗提物中三萜的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粉碎工艺与提取工艺(水提及超声提取)处理对黑木耳多糖抑菌活性的影响,以抑菌圈为指标,采用不同的粉碎物料与提取工艺,研究原料粒度与提取工艺对黑木耳多糖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粒度与提取工艺对黑木耳多糖的抑菌效果均有较大影响,水提时,150目原料粒度提取的多糖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饵础re班)的抑菌效果最好,超声处理时,多糖的抑菌效果随着原料粒度减少逐渐下降,且超声处理时多糖的抑菌效果不如水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多糖工艺,并分析多糖对肝损伤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60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80 min、醇沉浓度70%、料液比1∶40(g∶mL)的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25±0.04)%.影响多糖得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与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组相比,灌胃尖顶羊肚菌多糖处理组的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香菇子实体多糖分步酶解法提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首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多糖酶解提取的工艺参数,然后在优化酶解条件下,依次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分步处理香菇子实体以提取香菇多糖,并与单一酶解提取法和传统热水浸提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依次为加酶量0.8%、温度45 ℃、pH 4.5、提取时间1 h,加酶量1.0%、温度45 ℃、pH 3.5、提取时间2.0 h和加酶量1.0%、温度45 ℃、pH 4.0、提取时间1.5 h;在优化提取条件下,分步酶解法提取香菇粗多糖的提取率可达14.17%,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128.2%,比单独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酶解提取分别提高了43.71%、46.99%和23.11%.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分步酶解法提取的香菇多糖纯度明显高于热水浸提法提取的香菇多糖.-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木屑颗粒度对工厂化压块香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工厂化生产品种沪香F2为供试菌株,以香菇生产常用配方(78%木屑,20%麸皮,2%石膏)为基础培养料,以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单菇重、出菇期、生物学效率以及菇型等为筛选指标,考察不同木屑颗粒度配比对工厂化压块条件下香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度组合M3(K1∶1.5mm以下,K2∶1.5~3.0mm,K3∶3.0~8.0mm;K1∶K2∶K3=1∶1∶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5.2±0.8)mm/d],单菇重最大[(27.1±1.0)g],产量较高[(178.7±3.6)g],菇型好,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40.8%,生产周期可控制在100d以内,适合于在工厂化条件下应用。  相似文献   

16.
荷叶离褶伞是一种具有药用功能的名贵珍稀食用菌。本试验以液体深层发酵法培养荷叶离褶伞,采用热水浸提法从菌丝体中提取多糖,用硫酸一苯酚法显色,在540nm处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值,计算多糖提取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离褶伞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还原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荷叶离褶伞菌丝体多糖提取率因素的主次关系是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荷叶离褶伞菌丝体多糖提取最优工艺条件是粉碎度100目、浸提温度90℃、料水比l:80(g·mL^-1)、浸提时间2h、添加3倍95%乙醇醇沉。苯酚一硫酸法测定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粗多糖得率可达4.23%。多糖的还原能力均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与抗坏血酸Vc相比,荷叶离褶伞多糖的还原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对枣叶片总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莉  彭建营  白瑞霞 《果树学报》2007,24(3):389-392
以串杆枣的成熟鲜叶为试材,分别采用-20℃、-70℃和硅胶脱水干燥3种方法保存样品,采用简易CTAB法、高盐沉淀法与高盐低pH值法分别对3种方法保存的样品及对照样(鲜叶)进行了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有效地从枣叶片中获得质量较高的DNA,以高盐沉淀法所得的DNA纯度最高,高盐低pH值法次之。就DNA的产量而言,高盐沉淀法的DNA产量相对较低,低于其他的2种方法,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硅胶干燥法和-70℃超低温保存的样品与鲜叶相比,所提DNA的质量和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均能满足PCR扩增要求。硅胶保存法适于野外远距离采样。  相似文献   

18.
‘津田’芜菁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志茹  李玉花 《园艺学报》2006,33(4):866-868
 以‘津田’芜菁红色块根和白色块根为材料, 利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消减cDNA文库并富集相关基因片段。从消减文库中筛选到960个阳性克隆, PCR鉴定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于300~800 bp之间。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 特异基因片段为302个, 其中99个与数据库中的序列具有相似区域且功能已知, 与数据库中序列没有显著同源性及功能未知的序列为203条。  相似文献   

19.
A schedule was devised to produce glasshouse strawberries from December to March, which is a period when few English strawberries are on the market. In an experimental test, fruit of good quality was obtained at the times planned. Gross yields from ‘Red Gauntlet’ were approximately 50 % greater than those from ‘Glasa’ and the respective marketable yields were 67 % and 60 % of gross yields. Total crop weight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lateness of the season, while average fruit size decreased, also linearly. Yields per plant were variable, the greatest being more than double the average, and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flowers and number of trusses.  相似文献   

20.
用水提醇沉法从6个不同产地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子实体中获得6种粗多糖,6种粗多糖得率及多糖含量差异较大,以湖北(HB)的最高,其次为云南(YN)的;各粗多糖分子量分布相似,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并含有少量半乳糖;除福建(FJ)外,其余5种粗多糖均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的产量,以YN和HN的活性较好,总体来说,YN的多糖产量及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