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为对辽宁省盘锦地区2014年出现的大规模死亡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展开病原研究,对死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分析鉴定,提取病虾鳃组织DNA/RNA后,以特异性引物进行WSSV、TSV和IHHNV病毒检测,通过16S r DNA测序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对分离菌株QD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病虾的鳃、胃、肝胰腺和附肢进行了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对虾WSSV和TSV检测呈阳性;菌株QD1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能使健康凡纳滨对虾致病死亡;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虾鳃及胃组织出现大量WSSV特征性的病变核,肝胰腺上皮细胞出现严重萎缩,肝胰腺管腔变大,部分肝细胞坏死,肝胰腺管之间结缔组织中血细胞明显增多。研究表明,此次凡纳滨对虾大量死亡为WSSV和TSV两种病毒与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对辽宁省盘锦地区2014年出现的大规模死亡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展开病原研究,对死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分析鉴定,提取病虾鳃组织DNA/RNA后,以特异性引物进行WSSV、TSV和IHHNV病毒检测,通过16S r DNA测序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对分离菌株QD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病虾的鳃、胃、肝胰腺和附肢进行了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对虾WSSV和TSV检测呈阳性;菌株QD1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能使健康凡纳滨对虾致病死亡;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虾鳃及胃组织出现大量WSSV特征性的病变核,肝胰腺上皮细胞出现严重萎缩,肝胰腺管腔变大,部分肝细胞坏死,肝胰腺管之间结缔组织中血细胞明显增多。研究表明,此次凡纳滨对虾大量死亡为WSSV和TSV两种病毒与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3.
鲤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离、鉴定鲤鱼嗜水气单胞菌。[方法]从具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的病鱼或濒死鱼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经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毒力因子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研究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性。[结果]分离到的2株优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经鉴定,确认为嗜水气单胞菌。无菌滤液试验表明,鲤鱼细菌性败血症不是由病毒引起的。腹腔注射分离菌菌悬液的鱼在7 d内全部死亡,人工感染试验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且再次感染后又可分离到该菌株。分离提纯的致病菌株产生了β-溶血环,经蛋白酶试验为阳性。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同源性为98%。[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中华鳖红底板病病原鉴定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红底板症的中华鳖幼鳖的血、心、肝、脾、肠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形态学观察、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从中华鳖中分离到2株细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ae)。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对中华鳖都有致病性;用含有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株嗜水气单胞菌对复达欣高敏,对呋喃妥因中敏,对其他18种药物耐药;该株格氏乳球菌对复达欣、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妥布霉素、头孢唑啉等5种高敏,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西丁等3种中敏,而其他13种药物耐药。[结论]从中华鳖幼鳖中分离的2株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BA-ELISA的建立及其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华鳖中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株T0608经福尔马林灭活后,注射免疫新西兰兔,制备了高价免疫血清,血清的菌体凝集效价可达1/1 280;G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兔IgG,将IgG用生物素标记,建立了生物素-亲和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BA-ELISA);其最低检出限为2.5×103cfu,相当于0.5 ng菌体蛋白,其检测灵敏度为ABC-ELISA(4.0×104cfu)和间接ELISA(4.0×104cfu)的16倍;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法与鱼类气单胞菌、拟态弧菌、海豚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无交叉反应.BA-ELISA可不经细菌培养直接检测人工感染48 h中华鳖的肝、肠道组织中的嗜水气单胞菌.用该方法对湖州市龟鳖养殖场的水样、中华鳖和巴西龟肝、肠道内容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应用于发病中华鳖的病原早期诊断及养殖中华鳖的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生物方法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110例中华鳖自然病例,采用病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鳖红脖子为主的急性败血症病型,其肉眼病变以肝和肾肿大、出血,消化道严重出血、水肿,鳃状组织出血、坏死为主要变化;显微病变以全身各主要器官的细胞广泛性破坏,出血,溶血为特征;实质器官中以肝细胞被破坏最为严重,表现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破碎、消失,有的只剩下肝组织结构的网状支架.文中还结合观察结果对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水产动物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病鳖和鱼体内分离到7株细菌(BA1、BA3、BA5、BA6、BA7、XA5、XA1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鉴定,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BA1和BA3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的致死率分别为66.7%、100%。免疫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BA3株与非致病性BA6株之间存在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8.
大口黑鲈烂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烂身病的大口黑鲈溃烂部位分离到优势菌株M-1。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M-1能复制出相似症状;对M-1菌株进行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对M-1菌株进一步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的16S rRNA基因、溶血素(hemolysin,hlyA)基因,均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相应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利用16S rRNA和hlyA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显示M-1菌株与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类。综合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理化特性分析与基因鉴定结果,确定患烂身病的大口黑鲈应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8水貂(狐、貉)嗜水气单胞菌病 水貂嗜水气单胞菌病又称水貂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以出血性败血症及血痢为特征的,猪、鸭、兔、犬和多种观赏动物、水生动物及人均能感染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海水和含有有机物的淤泥中以及鱼类的体表,生活在江河湖海的鱼类、水生动物、两栖类及爬虫类动物可成为该菌的自然疫源。  相似文献   

10.
从患病罗非鱼的血液、肝脏、脾脏中分离到细菌,经理化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动物回归试验阳性,认定该罗非鱼的肠炎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相似文献   

11.
施氏鲟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典型出血性败血症死亡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脾脏组织分离到1株致病性病原菌。依Koch法则建立室内感染模型,一次感染试验和回归感染试验的试验组均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情况下相同的症状,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病原菌半数致死浓度为1.17×107cfu/mL。对从自然发病和一次感染试验的病鱼体内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形态和VITEK全自动细菌生理生化表型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施氏鲟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区养殖淡水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RS选择性培养基和针对16S rDNA与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检测技术,对采集于辽宁省不同地区、不同鱼类、不同症状病鱼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毒力验证试验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51株临床样本中有26株分离菌扩增得到685 bp大小的目的片段,证明为嗜水气单胞菌,占分离细菌总数的50.98%,占绝对的优势,其中以出血症状为主的病鱼分离的菌占23.99%,以肠炎为主症状的病鱼分离菌占17.99%,以烂鳃症状为主病鱼分离菌占9%。26株嗜水气单胞菌中有17株同时扩增出252 bp大小的气溶素基因(aerA),表明这17株分离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均有毒力且毒力大小差异明显。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不同分离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对先锋V耐药率高达90%,对新生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56.2%,42.7%,37.5%,31.1%,而对氟哌酸、链霉素、庆大霉素则较敏感。该结果对建立片区病原库,揭示辽宁地区淡水养殖鱼类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地理分布、毒力大小、耐药性差异,进而弄清嗜水气单胞菌的表型、基因型差异具有重要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陵水某鳄鱼养殖场发病死亡鳄鱼进行病理解剖和病原分离鉴定,获得的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等与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两者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9%,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同属一发育分支。该菌的人工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NIH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5×105/只,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在耐药性上,该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克林霉素及萘啶酸等9种抗生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一株中华鳖气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是我国主要的名优淡水养殖品种,但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滥用抗生素造成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寻找替代抗生素对中华鳖疾病进行预防及治疗迫在眉睫。从中华鳖养殖塘中分离得到气单胞菌噬菌体1株,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为肌尾噬菌体科噬菌体。该噬菌体为宽噬噬菌体,对中华鳖及对虾发病养殖塘中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及副溶血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该噬菌体浸染的细菌培养基能形成明显的噬菌斑。此外,经体外试验,发现该噬菌体能够有效治疗中华鳖的腐皮病。本研究分离得到的噬菌体能够有效抑制水产常见致病菌,为后续抗生素代替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凡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4):545-548
从患病欧洲鳗鲡内脏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菌FZ01,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动物感染试验和血清型分析,并进行了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端圆,散在,TCBS琼脂上呈细小黄色菌落.VITEK全自动微生物系统鉴定该分离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动物感染试验证明,对欧鳗和小白...  相似文献   

16.
从发病渔场分离的鲤鱼细菌性败血病S - 1、S - 2致病菌株 ,鲤鱼穿孔病S - 3、S - 4致病菌株 ,与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作为对照 ,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对健康鲤鱼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出现与自然病鲤相似的症状 ,并从人工感染发病鱼体内分离出同样特性的菌株 ,通过菌体形态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测定 ,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性 ,并与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作平行试验 ,结果一致 ,确定鲤鱼细菌性败血症和穿孔病均是同一病原 ,均属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并鉴定鱼嗜水气单胞菌,并构建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从云南某鱼场采集发病鱼的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16S rDNA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培养到1株细菌,命名为Ah1305.经表型鉴定、生化试验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结论]该研究可为快捷、准确检测鱼嗜水气单胞引起的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过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确定了4株细菌,室内感染试验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主要致病菌;细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也再次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结论】导致大鲵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微生物方法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110例中华鳖自然病例,采用病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鳖红脖子为主的急性败血症病型,其肉眼病变以肝和肾肿大、出血,消化道严重出血、水肿,鳃状组织出血、坏死为主要变化;显微病变以全身各主要器官的细胞广泛性破坏,出血,溶血为特征;实质器官中以肝细胞被破坏最为严重,表现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破碎、消失,有的只剩下肝组织结构的网状支架。文中还结合观察结果对中华鳖嗜  相似文献   

20.
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饲料中添加定量的甘草素,投喂经福尔马林灭活嗜水气单胞菌(FKC)免疫接种的中华鳖稚鳖28d后,通过测定增重量,血液比容值,血清中补体价,抗体价,溶菌酶活性,GOT、GPT值,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添加35mg/kg.d的甘草素,不仅具有提高供试中华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