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CR-RFLP鉴定隐孢子虫种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快速、准确鉴别人畜隐孢子虫种类,建立了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的特殊区域,扩增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安徽牛源分离株(Cryptosporidium muris)781bp;北京鸡源分离株(C.baileyi)776bp;北京牛源分离株(C.muris)781bp;河南牛源分离株(C.muris)725bp;长春牛源分离株(C.muris)776bp;宁夏鸡源分离株(C.baileyi)725bp.该片段位于18SrRNA全序列271~1103bp之间。使用Ssp 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发现C.muris产生418~420bp和305~363bp两个片段,C.baileyi产生544~545bp和185~231bp两个片段。所检测的6个分离株可以显著区分为C.muris和C.baileyi两个种,所建立的PCR-RFLP可以有效鉴别隐孢子虫种类。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酸染色技术对山东地区部分猪场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检测,通过PCR扩增部分18s r RNA序列,分析同源性,并绘制基因进化树,鉴定其基因型。结果表明,648份猪粪样品的感染率为12.04%,隐孢子虫卵囊有两种形态,18s r RNA序列分析发现与C.parvum"mouse"型和C.muris有100%和99.8%的同源性,并分别处于同一分支。说明山东地区猪隐孢子虫感染率较高,感染的隐孢子虫基因型是C.parvum"mouse"型和C.muris,提示猪与鼠之间存在交叉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一种威胁养鸡业的鸡隐孢子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乃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同时它又是一种人畜共患病。1907年,Ty33er首先在小鼠胃腺粘膜中发现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长期以来隐孢子虫并未被人们重视。1971年,Paneiera等在美国发现第一例牛犊隐孢子虫病,特别是1976年Nime又发现了第一例儿童患者之后,才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隐孢子虫病作为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常见并发症,更加得到人们的重视。它也是造成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病毒的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发表的隐孢子虫病毒的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对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鼠隐孢子虫(C.muris)、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进行RT-PCR扩增,结果发现仅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含有大小约为1.7×103nt和1.3×103nt2个片段的dsRNA病毒.将其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克隆测序,经与GenBank比较,含这2个片段的dsRNA病毒与已发表的该虫病毒的同源性分别为96%和98%.电泳鉴定发现,该病毒对低浓度RNA酶不敏感,且不能被DNA酶降解.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该聚合酶的活性.电镜观察未发现存在病毒样粒子.  相似文献   

5.
隐孢子虫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为一种寄生性原虫,即隐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真球虫目、隐孢科、隐孢属,目前认为其有效种有6个,即感染鱼类的鼻隐抱子虫(C.nasorum)、感染爬行类的响尾蛇隐池子虫(C.crotati)、感染鸟类的火鸡隐抱子虫(C.meleagridis)和贝氏隐抱子虫(C.baileyi)、感染哺乳动物的鼠隐抱子虫(C.muris)和小隐子虫(C.parvum)。现已发现隐抱子虫可寄生于多种脊椎动物,下面就其引起的局部病理变化、免疫器官的反应、免疫反应和免疫诊断等方面述之。1寄生部位与所引起…  相似文献   

6.
<正>隐孢子虫病是家禽、鸟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隐孢子虫的宿主多达30余种,目前,隐孢子虫种已达20余种,寄生于禽类的隐孢子虫有3个虫种,即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meleagridis)、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和鸡隐孢子虫(C.galli)。我国发现的禽隐孢子虫有2种包括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和火鸡隐孢子虫,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导致产蛋率下降或鸡只死亡,当与其他传染病,免疫抑制性共同感染时,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某牧场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是多种脊椎动物特别是仔畜和婴儿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以肠粘膜的损伤为特征。隐孢子虫于1907年由Tyzzer在实验小鼠的胃粘膜中发现,命名为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um muris)。1971年Paneiera等在美国发现第1例犊牛隐孢子虫病,1976年Nime等报道了第1例儿童隐孢子虫病之后,才引起人们对该病的重视和研究。近几年,国内也开展了牛隐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宁夏地区犊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从3个市8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272份犊牛粪便样品,利用巢氏PCR技术对18S rRNA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12.88%,银川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6.89%,吴忠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6.94%,石嘴山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9.62%,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前、后感染率分别为14.14%,12.14%。序列处理分析发现3种隐孢子虫,分别为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C.bovis)、瑞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ryanae,C.ryanae)和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其中C.bovis分离率最高(54.29%)。研究表明这些地区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比较普遍,且感染的虫种有3种,其为深入了解宁夏部分地区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情况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鸡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乃是由隐孢子虫属(Cryptosporidium)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同时它又是一种人畜共患病。1907年Tyzzer首次在小鼠胃腺粘膜中发现Cryptosporidium muris。长期以来,隐孢子虫病并未被人们重视。1971年,Paneiera等在美国发现第一例牛犊孢子虫病,特别是1976年Nime又发现了第一例儿童患者之后,才被人们重视。 近年来隐孢子虫病作为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常见并发症,更加得到人们的重视。它也是造成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发生腹泻,每天可排出6~7公升稀粪,甚至可达到17公升。到目前为止共发现44例,其中15人死亡。 1982年,Keese在检查接触过家畜的健康人时,在12个病人粪便中发现虫体。Moon用患隐孢子虫病的人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新乡市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病原学检查法对新乡市4个奶牛场的102头奶牛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调查结果: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0.6%;发病率为5.8% ;不同年龄的奶牛感染情况不同;机体免疫功能较低的奶牛易感染;经鉴定虫种为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伊犁河谷区域新疆褐牛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从该地区的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4个养殖场采集356份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以隐孢子虫小亚基核糖体DNA(SSU rDNA)为靶基因,进行套式PCR扩增,并对阳性样品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各有1个养殖场的新疆褐牛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总的感染率为3.37%,其中伊宁市褐牛的感染率为4.10%,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褐牛的感染率为2.48%;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存在2种隐孢子虫感染,分别为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和瑞氏隐孢子虫(C.ryanae),其中C.andersoni是优势种(91.67%);成年牛的感染率最高(5.59%),而断奶前犊牛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冬季感染率(5.68%)显著高于春季(1.11%)(P<0.05)。本研究首次对伊犁河谷区域新疆褐牛感染的隐孢子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发现褐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率显著低于我国其他品种牛的感染率。该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新疆褐牛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硫酸锌漂浮——耐酸滤过漏斗法,对181头1~7月龄水牛犊作卵囊纯化涂片镜检。结果发现自然感染的隐孢子虫2种: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和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皆为本省首次报道。水牛犊感染率结果:以3月龄牛犊感染率为最高(18.3%),2月龄次之(15.1%),7月龄最低(2.3%),以后随月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小白鼠人工感染成功,第10d粪检均查找到2种隐孢子虫卵囊,但受试动物均未出现腹泻、厌食和消瘦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山东省滕州市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和种类,从该市2个绵羊场、2个山羊场采集222份羊粪便样品,提取所有样品的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actin基因,对阳性样品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滕州市羊隐孢子虫总的感染率为6.76%,其中绵羊7.84%,山羊5.83%;不同月龄的羊感染情况不同,6~12月龄绵羊感染率最高(20.69%),而12月龄以上的山羊感染率最高(10.00%);共发现3种隐孢子虫感染,其中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检出率最高为53.33%,其次是肖氏隐孢子虫(C.xiaoi)为40.00%,仅发现1例(6.67%)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感染;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本试验所获得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的C.parvum、C.xiaoi、C.ubiquitum actin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滕州市的羊样品中鉴定的actin序列,与Gen Bank中的相应虫种序列在同一分支上。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滕州市羊隐孢子虫流行情况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寄生虫病教研室将从鼠粪便中分离的大型隐孢子虫(C.muris)和从兔粪便中分离的小型隐孢子虫(C.parvum)的卵囊,采用梯度离心法纯化,再经胰酶和兔胆汁消化脱囊产生子孢子。把一定量的子孢子接种于单层人胚肺细胞HFLC)上,6 h后换液并每天观察虫体发育情况,9 d后收获检查。 结果发现,在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4):686-691
为了阐明陕北黑山羊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的感染情况、种类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107份不同年龄段黑山羊粪便样品中的隐孢子虫的感染状况、种类以及遗传进化关系。结果发现,黑山羊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14%(15/107)。序列比对分析表明,7份阳性样品为牛隐孢子虫(C.bovis)感染,6份为肖氏隐孢子虫(C.xiaoi)感染,2份为C.bovis和C.xiaoi混合感染。系统进化树显示9个分离株与C.bovis位于同一分支,而与C.xiao位于同1个分支的有8个分离株。结果为陕北黑山羊乃至其他山羊的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过敏毒素C5a和C3a在小鼠感染和清除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为研究对象,以BALB/c小鼠为感染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C.parvum感染小鼠的小肠相关淋巴组织和脾脏中过敏毒素C3a、C5a及其相应受体(C3aR和C5aR)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在脾脏和小肠中,不仅过敏毒素C5a和C3a在感染后出现了显著上调表达,其受体C5aR和C3aR的表达水平在感染后亦显著上调表达(P<0.05),并呈现动态变化。这些研究结果提示C5a/C5aR和C3a/C3aR信号参与了宿主抗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奶牛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合肥市某奶牛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白糖溶液漂浮法对该场381头奶牛的粪样进行检查,在52头奶牛的粪样中查到了隐孢子虫卵囊,其感染率为13.62%(52/381)。经鉴定,所获虫体为鼠隐孢子虫Crtptosporidium.muris。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牛隐孢子虫病的调查及小鼠的人工感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隐孢子虫病是全世界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笔者对北京地区的牛隐孢子虫病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调查的5个牛场中有4个发现有隐孢子虫感染,其中二月龄、三月龄犊牛感染率最高(二月龄为19.5%,三月龄为17.4%),四、五月龄时逐步下降,一月龄犊牛感染率最低。人工感染试验证明牛隐孢子虫能够感染正常的和免疫力降低的小鼠。从而证明北京地区牛隐孢子虫不具有宿主特异性,它既能感染牛,又能感染小鼠。笔者还在电镜样品和组织切片中发现了隐孢子虫各发育阶段的虫体;被隐孢子虫寄生的肠绒毛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萎缩和上皮细胞的脱落,从而证明北京地区牛隐孢子虫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1前言隐抱子虫(Cryptosporidu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小型原虫.自Tyzzer(907),首次在小鼠胃腺组织中发现C.muris以来,迄今已报道约19个种.许多学者以发现虫体寄生的宿主动物而定名为该种动物的隐抱子虫,但已经证实从各种动物分离的虫株对其宿主以外的动物有广泛的交叉感染.至于交叉感染的宿主范围,至今意见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哺乳类隐孢子虫可以感染哺乳类和禽类;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哺乳类和禽类的隐抱子虫不能交互感染.本试验以牛源隐抱子虫卵囊人工感染雏鸡、家兔和小白鼠,试图证实牛隐抱子虫对哺乳类和禽类的感染性,从而…  相似文献   

20.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最早被Tyzzer(1907)发现于小鼠胃腺组织中。隐孢子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近年来,部分省市陆续有发现本病流行的报道。鉴于人隐孢子虫的感染多年来自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家畜,为此,作者对济南地区奶牛的感染及发病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