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寄主植物对棉蚜酯酶活性及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研究取食5种寄主植物的棉蚜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α-乙酸萘酯酯酶对杀虫剂不敏感性的频率分布,为棉蚜抗药性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的酯酶活力及杀虫剂对棉蚜酯酶的抑制作用均不相同。其中,棉花棉蚜种群中具有高酯酶活力的个体多于其它4种寄主植物棉蚜,杀虫剂对棉花棉蚜酯酶的抑制率也小于其它寄主植物棉蚜。表明取食寄主植物不同,可影响棉蚜解毒酶活力及其对杀虫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棉蚜酯酶与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北京和山东高密地区木槿和棉花上棉蚜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体内α-乙酸萘酯(αNA)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密地区木槿和棉花棉蚜对甲基对硫和久效磷的耐药性高于北京地区寄主植物棉蚜,同时高密棉花棉蚜对2种杀虫剂的耐药性高于木槿棉蚜,高密地区木槿和棉花上棉蚜的蛋白含量分别是北京地区对应棉蚜的3.86倍和1.73倍,北京和高密地区棉花棉划α-NA酯酶活力分别是木槿棉虹的1.74倍和2.1倍,说明棉蚜α-NA酯酶活力的变化与棉蚜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薛丽  声延  周正堂  高希武  宋敦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14-15316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和长期(第41、42、43代)的影响。[结果]在SGK321上取食1代的棉蚜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在亲本棉上取食1、2、3代的棉蚜种群,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上饲养1、2、3代的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在石远321上饲养相同代数的棉蚜。但长期饲养的2种棉蚜之间羧酸酯酶比活力、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的棉蚜通过棉蚜解毒酶的调节作用对SGK321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和长期(第41、42、43代)的影响。[结果]在SGK321上取食1代的棉蚜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在亲本棉上取食1、2、3代的棉蚜种群,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上饲养1、2、3代的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在石远321上饲养相同代数的棉蚜。但长期饲养的2种棉蚜之间羧酸酯酶比活力、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的棉蚜通过棉蚜解毒酶的调节作用对SGK321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寄主植物影响小菜蛾抗药性的内在因素,利用生物测定和离体酶活力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及体内酶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取食白菜的小菜蛾3龄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最为敏感,其次为羽衣甘蓝、油菜、苤蓝和甘蓝。不同寄主植物对小菜蛾体内胃蛋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具有显著影响,羽衣甘蓝饲喂的小菜蛾胃蛋白酶活力为7.4025 U.mgPr-1,其活力明显高于取食其它寄主的试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以甘蓝饲喂的幼虫活力最高。说明寄主植物能影响小菜蛾药剂敏感性及解毒酶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毒力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对12种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探讨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var.botrytisDC)、芥兰(B.alboglabraBailey)、上海青[B.campestrisL.ssp.Chinensis(L.)M ak ino]、甘蓝(B.oleraceaKale)等4种不同寄主植物对抗药性衰退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小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在脱离选择压力的条件下,用花椰菜饲养4代后,小菜蛾对氯氰菊酯、杀虫双、灭多威、杀灭菊酯、毒死蜱、辛硫磷、甲胺磷抗性水平较快下降,抗性衰退比达1.65-3.68,而对阿维菌素、氟虫腈、虫螨腈、氟啶脲和刺糖菌素的敏感性变化相对较小,抗性衰退比为0.90-1.19.小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4代后对甲胺磷敏感性变化显著,以取食上海青的小菜蛾种群最为敏感,其次为取食芥兰、甘蓝和花椰菜的种群,F1代与F5代的LC50比值分别为3.68、4.43、5.18、7.70.衰退过程中,不同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活力均有所下降,F5代各种群间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差异不显著,而羧酸酯酶比活力间则有显著差异,比活力大小顺序依次为花椰菜、芥蓝、甘监、上海青的小菜蛾种群,F1代与F5代活力比值分别为1.72、1.90、2.70、5.14;F1种群的米氏常数(Km)值明显高于F5种群,为F5种群的1.61-2.10倍,而F5代各种群变化不大,F1代种群的最大反应速率Vm ax与F5各种群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地理种群棉蚜3种酶的活性及抗药性的差异。【方法】测定新疆库尔勒、五家渠、石河子、奎屯、哈密地区棉蚜和实验室敏感种群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分析3种酶活性与吡虫啉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库尔勒、五家渠、石河子、奎屯和哈密地区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比值分别为4.2、2.7、2.3、2.5、2.1倍和2.3、1.5、1.3、2.5、2.1倍,差异显著(P<0.05);羧酸酯酶比活力比值为6.5、4.2、3.4、2.7、1.2倍,除哈密地区相对接近外,其余地区均明显高于1.0,差异显著(P<0.05),2种棉蚜关键解毒酶和1种神经传导关键性酶与抗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各地理种群棉蚜3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P<0.05),且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性,羧酸酯酶在棉蚜感受到吡虫啉杀虫剂胁迫时极有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娜  郎志飞  贺康  李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6):3377-3383
【目的】对河北邢台和江苏南京地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进行抗性监测,了解棉蚜对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的抗性发展情况,为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用药水平最低的新疆南疆种群作为相对敏感种群,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离体酶活力测定、相对表达量分析,研究新疆南疆、河北邢台及江苏南京3个地区棉蚜对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潜在的代谢抗性机制。【结果】河北邢台和江苏南京地区的棉蚜对丁硫克百威仍处于敏感阶段;但对吡虫啉的抗性已有所发展,抗性水平分别为4.87和8.72倍,为低水平抗性阶段。解毒代谢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3个地区田间种群之间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力均存在显著差异,江苏南京种群的酯酶活力显著高于新疆南疆种群。定量PCR分析表明,河北邢台地区棉蚜的羧酸酯酶表达量较高,是新疆种群棉蚜的3.28倍。【结论】田间棉蚜已对吡虫啉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酯酶活力升高在棉蚜对吡虫啉低水平抗性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酶活力测定法分析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B型烟粉虱种群保护酶和解毒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苘麻、番茄、茄子和黄瓜4种寄主植物中,取食茄子的B型烟粉虱种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是取食番茄的2.64倍,且差异显著,取食苘麻与番茄的B型烟粉虱种群之间SOD活力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取食茄子的B型烟粉虱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是取食苘麻的3.13倍,且差异显著,取食苘麻与番茄的B型烟粉虱种群之间的POD活力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4种寄主上的B型烟粉虱种群的羧酸酯酶(CarE)活力以取食茄子的最高,其次为苘麻、番茄,最低为黄瓜;取食黄瓜的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B型烟粉虱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之间差异极显著,取食苘麻与茄子的B型烟粉虱种群GSTs活力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南美斑潜蝇后代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南美斑潜蝇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影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南美斑潜蝇后代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中部棉蚜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生物测定方法和生化测定方法监测了河北省中部棉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本地区棉蚜对氧化乐果,久效磷及呋喃丹的敏感度水平基本一致。棉蚜对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随地区、季节、寄主的不同而有差异。棉蚜的抗药性增加与体内水解酯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棉蚜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棉蚜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发展比较缓慢,有些地区抗性水平仍处于敏感或敏感度降低阶段,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主要品种抗性倍数大多在40倍以下,处于低至中抗水平,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发展极快,已产生极高水平抗性,菊酯类杀虫剂已失去了对棉蚜的实际防治作用。棉蚜对杀虫剂的抗性机理涉及到靶标敏感度下降,体内解毒酶系活力升高等多种机理。对棉蚜的抗药性治理主要采用合理用药,结合农业和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取食6种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根据各酶谱的迁移率,共区分出8条酶带。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4龄幼虫之间,其酯酶谱有明显差异,本文并籍敌敌畏和毒扁豆碱抑制所得的酯酶图谱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用药水平较低地区棉田中采集棉蚜,在室内液培棉苗上繁殖,分别用氰戊菊酯、氧乐果及氰戊菊酯+氧乐果(1∶8 AI)混剂以浸蘸法处理试虫16代,氰戊菊酯选育的种群抗性高达4324.4倍,而氧乐果及混剂选育的抗性仅分别为22.3倍及16.5倍。上述三种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分别表现出显著或高度交互抗性,但对一些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有机氯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却不明显。用酶抑制剂生测法及离体酶活性测定的研究表明,棉蚜对上述药剂的抗性与羧酸酯酶及氧化酶活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棉蚜啶虫脒不同品系解毒酶活性测定和增效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棉蚜啶虫脒抗性、敏感品系解毒酶活性测定和增效剂试验,明确与抗药性产生密切相关的解毒酶.[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棉蚜啶虫脒品系解毒酶活性变化和增效剂的增效作用.[结果]棉蚜啶虫脒抗性品系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都高于敏感品系,其中抗感品系中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啶虫脒抗性品系三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91、1.04和1.69倍.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啶虫脒敏感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02、1.03、1.02,在啶虫脒抗性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77、1.61、1.04.[结论]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在棉蚜对啶虫脒的抗性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不同桃蚜种群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蔬菜主要害虫桃蚜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检测北京地区6个田间种群和1个室内敏感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用双向等位特异PCR技术检测击倒抗性水平,并检测桃蚜体内2种抗性相关酶的活力。【结果】结果表明通州、顺义、大兴、海淀、延庆和门头沟6个田间种群和1个敏感种群桃蚜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水平抗性,除延庆和门头沟外,抗性纯合子比例均在90%以上。门头沟、通州和延庆种群的桃蚜对毒死蜱和吡虫啉抗性倍数分别在2.05—4.24和32.03—41.27倍之间。除大兴种群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分别为3.45和2.82),海淀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外(抗性倍数为2.66),其它种群桃蚜对这2种药剂仍处于较敏感状态(抗性倍数在0.19—1.44)。羧酸酯酶活力与桃蚜对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抗性倍数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与此2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成负相关性。【结论】北京地区不同种群的桃蚜几乎对5种常用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中应当停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避免使用毒死蜱,部分地区可以交替使用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吡虫啉。  相似文献   

17.
于磊  王丽艳  张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23-11525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体内解毒酶的影响。[方法]以水稻负泥虫为研究对象,分析幼虫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吡虫啉3种杀虫剂处理1、4、9和15d后,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及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变化。[结果]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3种药剂处理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均较对照增高,且差异明显;而3种药剂处理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明显。[结论]解毒酶的变化在害虫抵抗杀虫剂处理过程中起到指示作用,该研究可为水稻负泥虫抗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草地贪夜蛾的寄主选择及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用玉米、小麦、马铃薯和烟草4种寄主植物叶片饲喂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至5龄,测定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草地贪夜蛾体内消化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α-淀粉酶)、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多功能氧化酶(MFO)和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活性变化,并比较4种寄主植物叶片次生代谢物(总酚、单宁和类黄酮)及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析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酶活变化与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及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取食马铃薯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取食其余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P<0.05,下同),而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α-淀粉酶活性(0.48±0.08 U/mg)最高,显著高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马铃薯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SOD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而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CAT活性最高(225.54±51.56 U/mg),是取食玉米叶片草地贪夜蛾幼虫的2.71倍.取食马铃薯和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GST、CYP450和MFO活性均高于取食玉米和小麦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其中取食马铃薯和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GST活性(100.50±4.71和98.69±6.21 U/mg)显著高于取食玉米和小麦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GST活性(54.85±1.94和70.62±4.04 U/mg);而CarE活性在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最高,为184.79±9.05 U/g.4种寄主植物叶片中总酚、单宁和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马铃薯>玉米>小麦>烟草,而可溶性糖含量在小麦叶片最高(18.65±1.08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以马铃薯叶片最高(306.30±29.07 mg/g),烟草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低.皮尔森线性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部分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与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含量显著相关.[结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表现出较强的生理可塑性,其幼虫可通过调节体内消化酶活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寄主植物,并通过调节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增强对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或有毒物质的适应性,从而实现其寄主谱的扩张.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不同烟区烟蚜解毒酶与靶标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测定与烟蚜抗药性相关的解毒酶(α-NA羧酸酯酶、β-NA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酸性磷酸酯酶)和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比较了云南7个主要烟区田间烟蚜种群的酶活力差异,发现不同烟区烟蚜酶活力差异极显著,5种酶的活力均以曲靖马过河种群最高,丽江斜阳种群最低。  相似文献   

20.
2004—2007年间,测定了氧化乐果、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等杀虫剂对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的毒力。与敏感基线比较,河北省各地棉蚜对灭多威的抗药性始终处于中、高抗水平,抗性倍数最高达94.04倍;对氧化乐果的抗药性发展较快,但基本仍处于中、低抗水平,其抗性倍数为2.15~20.76;河北省各地棉蚜种群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药性差异波动较大,对啶虫脒的差异最大可达25.8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