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吕梁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农业立地条件差,自然灾害多,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口密度大,剩余劳动力多。走出大山。外出打工已成为当地农民生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明确认识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有: ——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农村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不充分,在资源相对贫乏的情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本文就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文章还指出限制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项基本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罗义 《农家顾问》2004,(6):24-25
离土离乡去务工。它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外出务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还可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70%以上的人口。但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农机的推广和使用,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得大量的农民工成了剩余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现有2亿多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工进城务工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辛闯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3):144-14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70%以上的人口。但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农机的推广和使用,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得大量的农民工成了剩余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现有2亿多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工进城务工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侯强龙 《吉林农业》2011,(3):15+17-15,17
农民在新形势下应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对知识技术要求的提高,这就迫使农民实现向知识技术型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迫使农民要广泛运用市场的优势,实现农业资源和农业技术的优化配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向市场型农民转变;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潜力,如果单纯的依靠体力劳动和进城务工来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话显然是不够的,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关键是内因,即农民自己,农村目前的剩余劳动力状况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实现两个转变:由转移剩余劳动力变为开拓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变为剩余劳动价值,农民也应该向开拓型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9.
游钦  胡宇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49-4450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农民视为理性的经济人,分析其进城的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来揭示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分析了天津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指出存在着农村耕地连年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就业面狭窄、农民增收缓慢等新问题,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作用在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由此提出其主要对策是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及构建天津特色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及有效管理机制,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田刚 《甘肃农业》2003,(12):18-18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然而 ,传统的小农观念、有限的就业渠道、低下的农民文化素质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直接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必须切实采取措施 ,实现农民敢出去、有去处、干得好、留得往 ,才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劳务经济成为农村经济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断减少农民,是新时期富裕农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就晋城市的劳动力资源现状,就业现状及剩余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初浅建议,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呈贡新城建设发展,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现出来,成为阻碍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因素.现从目前失地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夏泽 《甘肃农业》2011,(8):55-55,58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最艰巨的任务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解决致富问题。而农民致富的关键,就在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顺利就业和农业劳动者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北、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负担过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充分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优化产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当前关键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认为要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其中农民对土地根深蒂固的依赖观念,比较效益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最需解决好的,观念问题可通过比较效益来解决,比较效益的实现又依赖于让出土地的农民能找到就业门路来解决,归结到农村劳动力的出路。其解决的难度特别大,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便应格外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问题。广西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区,如何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政府关注、农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广西区农业区划办公室利用区划部门布设的公里网点监测体系,对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2个公里网点县、36个乡镇按高、中、低收入分类共106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同时运用12个公里网点县2 880个监测农户近年来对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全国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开始复苏,农民年收入开始增加。农村市场广阔,随着老年化速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比较充足,适宜发展种养及服务行业。农民还可以充分利用自有的资源,发展配套产业。如农副业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料,可以满足种植业的需要,种植业可以带动养殖的发展。一环扣一环,因此发展配套产业是广大农民最实在、最实惠、最易接受的致富之路。以下是一些适合农村的配套创业项目,供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是现阶段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选择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总体上属于兼业性质 ,影响和制约因素较多 ,因此 ,巩固和保持现有的良好转移势头 ,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规范有序、高质量的转移 ,在当前仍然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最近 ,我们对江苏省响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了调研 ,并对进一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出粗浅的思考。一、响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响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县 ,总人口 56万人 ,耕地面积 82万亩 ,有农业人口 4 5万人 ,农村劳动力 1 8.7万人 ,剩余劳动力 1 5万人。近年来 ,响水县委、县政府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致富农民的一项重要战略来实施 ,积极组织、引导和扶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2 0 0 3年 ,全县共组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 0 .77万人 ,提前两年实现“五万人在家种田 ,十万人外出赚钱”的“十五”目标 ,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推动了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加快了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近几年 ,响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八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