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稻米农药残留全程控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农药残留来源及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稻米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水稻生产中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是稻米农药残留的主要污染源。实施稻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健全无公害稻米生产标准体系、掌握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加强水稻生产过程农药残留监管及产后农药残留消除技术研究,是建立稻米农药残留全程控制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大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水稻农产品生产者使用了更多的化学药剂,导致水稻农药残留量高。人们越来越担心稻米的生产质量。推广应用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可有效降低水稻产品农药残留指标,消除人们对水稻产品质量的担忧。保温是对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和管理的探索,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水稻栽培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我国农业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  相似文献   

3.
新疆水稻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是水稻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根据优质水稻品种的特性以及市场上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迫切需求,并根据新疆主要稻区的土壤特点,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优质无公害大米的综合栽培技术.该技术采用湿润育苗播种方式,旱育苗管理技术,同时注重稻米品质的田间管理措施和使用无公害农药,集成了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壮秧稀植为基础,无公害栽培为主导,足肥浅灌为中心的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使优质水稻品种秋田小町等产量达到700 kg/667 m2以上,稻谷品质提高了1~2个等级.  相似文献   

4.
绿色无公害水稻栽培以生产无污染、安全卫生、营养优质稻米为目标。总的要求是,自然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温、光、水、气、土五大要素)无超标或无超标污染源;肥料要多用有机肥、复合肥;病虫防治原则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发展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重点是抓好产地环境、品种质量、培育壮秧、大田调控、适时收获和品质及卫生检验等六大环节。  相似文献   

5.
“寒优湘晴”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是指针对该品种的生育特性和病虫草发生规律,采取壮苗、调肥、控水等健身栽培措施,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采取农业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危害;并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及化学肥料的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无公害水稻栽培以生产无污染、安全卫生、营养优质稻米为目标.总的要求是,自然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温、光、水、气、土五大要素)无超标或无超标污染源;肥料要多用有机肥、复合肥;病虫防治原则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发展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重点是抓好产地环境、品种质量、培育壮秧、大田调控、适时收获和品质及卫生检验等六大环节.  相似文献   

7.
正绿色无公害水稻栽培以生产无污染、安全卫生营养优质稻米为目标。其生产要求相对较严格,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温度、光线、水源、空气、土壤五大要素)无超标或无超标污染源;肥料要多用有机肥、复合肥;病虫防治原则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等方面。东北地区发展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重点是抓好产地环境、品种质量、培育壮秧、大田调控、适时收获和品质及卫生检验等六大环节。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水稻栽培配套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无公害水稻栽培配套技术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在水、土、空气等农业环境质量良好的条件下,开展作物健身栽培,应用配方专用肥,推广无公害生物、植物源农药,必要时控制使用部分高效、低毒、低(无)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等农业措施,进行水稻无公害栽培,生产无污染优质稻谷是可行的,为今后大面积进行绿色大米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而且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显著,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无公害稻米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一、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1)明确当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2)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力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向稻田生态系引入生防物及其产物;(4)培育选用抗虫耐害的优质高产良种;(5)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灰飞虱大流行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高发状况,根据泰州市生态自然条件,文章通过筛选抗病品种、采取无纺布育秧、协调土肥水运筹、综合防控灰飞虱等的方式,结合机插秧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化集中规模无纺布育秧供秧,隔离灰飞虱侵染,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促进全市水稻机插技术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快速普及,达到水稻稳产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水稻病虫草无害化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生长期长,病虫草发生多,防治技术复杂,其中农药防治是控制病虫危害的主要手段.过去因片面追求产量和药剂防效,在稻田大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迫切需要改进原有的水稻病虫草防治和用药技术,为此2001年起我们开展了水稻病虫草药剂治理无害化的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灰飞虱大流行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高发状况,根据泰州市生态自然条件,文章通过筛选抗病品种、采取无纺布育秧、协调土肥水运筹、综合防控灰飞虱等的方式,结合机插秧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化集中规模无纺布育秧供秧,隔离灰飞虱侵染,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促进全市水稻机插技术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快速普及,达到水稻稳产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我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的渴求,为优质无公害稻米的生产发展提供广阔前景;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为优质无公害稻米的生产发展提供新的机遇;随育种技术、栽培技术、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优质无公害稻米的生产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随流通领域不断通畅、市场运行日趋规范、农民经纪人不断涌现,为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的规模运作提供坚强后盾.通过引进优质新品种和对我市水稻品种的改良,进一步改进单一追求产量的传统栽培模式,确定适合我市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与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不断促进我市水稻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优质食味稻米南粳9108的特征特性及在本地的栽培表现、机插控肥减药高产栽培主推技术和配套技术。保护和利用稻田蜘蛛种群结合氮肥后移技术控制害虫,减少农药用量;利用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减少肥料用量,控制水稻后期氮肥使用保持优质食味;配套使用其他常规高产栽培技术,达到高产、安全、优质、食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核桃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焰  杜琳辉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Z1):150-152
阐述了和田地区无公害核桃生产标准3项主要内容规定。即:《无公害食品核桃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食品核桃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食品核桃》;提出建设无公害核桃园的三种要求,即产地环境要求,品种与苗木标准及核桃园生态系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推广适宜的无公害核桃栽培技术,内容为施肥、修剪及对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认为在合理进行化防时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发生特点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农药管理的有关条例,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1)明确当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2)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力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向稻田生态系引入生防物及其产物;(4)培育选用抗虫耐害的优质高产良种;(5)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产前对稻米病虫草害技术培训,狠抓种子处理,封闭化除等病虫草全产业链技术措施的落实,减少水稻生长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产中通过对水稻主要生育阶段重大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农药废弃物的处置,降低农药残留,减轻环境污染;产后定期对大米进行检测,提升品牌,确保质量,推进稻米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优质常规稻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农收入,应对市场对无公害稻米的需求,因此,推广优质稻无害化栽培技术,引导粮农进行无公害化生产,提高稻米品质势在必行。通过合理栽培,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化肥施用量等方式,确保优质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大田使用农药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种子处理技术、健康栽培技术和穗期病虫害集中防控技术,有效管控水稻主要病虫害,减少水稻全生育期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利用新型拌种剂处理,用以控制水稻苗期及移栽后早期的主要病虫害,破口抽穗期使用低毒高效药剂进行集中防控;在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的情况下,利用新型纯生物提取物(生化素)对水稻全生育期进行4次喷施;利用新型拌种、生化素处理结合破口抽穗期集中防控。结果表明:新型种子处理技术对水稻秧田期和大田早期的病虫控制效果最好,可以大大降低全生育期内农药使用量;生化素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对病虫害危害具有较强补偿作用;拌种+生化素+穗期集中防控,对整体防病虫和增产作用最为明显。因此,两者结合使用,既能防病治虫又能增产,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达34.65%,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稻米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20.
拌种防治农作物苗期害虫的选药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采取甲拌磷颗粒剂拌种防治油菜黄条跳甲、克百威颗粒剂防治棉花等作物苗期害虫效果显著,很受农民欢迎。但随着农药使用时间的延续,害虫对这些农药的抗药性日益增强,以及一些高毒农药残留,不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筛选防效好、无公害的拌种药剂是防治农作物苗期害虫十分有效且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