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农产品产供过程质量安全管控存在的技术难点,介绍了农药、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危害物在近10种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农产品产供过程的安全管控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优质农产品产供安全过程管控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析稻米农药残留全程控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农药残留来源及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稻米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水稻生产中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是稻米农药残留的主要污染源。实施稻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健全无公害稻米生产标准体系、掌握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加强水稻生产过程农药残留监管及产后农药残留消除技术研究,是建立稻米农药残留全程控制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以牛心甘蓝"甜味55"和球形甘蓝"龙珠"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南京六合区分别布置大棚栽培甘蓝以及露地栽培甘蓝,分析其营养成分包括可溶性糖、维生素C、异硫氰酸盐、叶酸以及酚酸的含量差异。结果显示,大棚栽培甘蓝的产量略高于露地栽培,"甜味55"甘蓝产量较露地栽培高5.48%,"龙珠"甘蓝产量较露地栽培高4.57%,差异均不显著。大棚栽培甘蓝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露地栽培,增幅为6.49%~32.35%,其中"龙珠"甘蓝差异不显著,"甜味55"甘蓝差异显著。大棚栽培甘蓝的总酚酸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增幅为38.72%~43.60%。露地栽培甘蓝的可溶性总糖以及异硫氰酸盐高于大棚栽培甘蓝,其中"甜味55"甘蓝差异不显著,"龙珠"甘蓝差异显著。甘蓝中5-甲基四氢叶酸含量约是叶酸的1.5~4倍,露地栽培甘蓝其5-甲基四氢叶酸和叶酸含量均高于大棚栽培甘蓝,其中5-甲基四氢叶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叶酸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药减量技术可减轻农药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在对江苏省北部迟熟中粳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量用药技术方案,并于2016年在淮安市金湖县迟熟中粳稻上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减量用药技术方案能达到同常规用药一样的控制病虫害的效果,能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能增加稻谷产量及经济效益,能有效保护稻田生态环境,避免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生菜采收过程中抗坏血酸钙溶液处理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水培生菜为研究对象,采收过程中以不同浓度抗坏血酸钙溶液喷施叶面、浸切面及叶面+切面同时处理,按不同天数间隔取样检测其冷藏过程中生理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采收过程中抗坏血酸钙溶液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但对降低失重率、增加维生素C含量、降低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显著作用;其中叶面+切面1.0%抗坏血酸钙溶液处理对生菜贮藏品质保持效果最佳,溶液浓度超过1.0%后效果下降,其次为叶面处理,切面处理效果不佳。水培生菜采收过程中抗坏血酸钙溶液喷施叶面+切面,可有效提高水培生菜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2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30.375 g/hm2剂量(推荐高剂量的1.5倍)施药1次,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黄瓜及其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20、0.13 mg/kg和0.29、0.14 mg/kg,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分别低于大棚;相应地,啶虫脒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7、9.4 d(露地)和10.1、11.9 d(大棚)。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20.25 g/hm2和30.375 g/hm2的剂量施药1次和2次,在相同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情况下,除个别情况外,露地黄瓜中啶虫脒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大棚,分别为0.01~0.05 mg/kg(露地)和0.01~0.09 mg/kg(大棚)。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设计并优化生物素-亲和素标记磁珠筛选策略,建立针对Cry1Ac毒素的新型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研究灵敏、快速的Bt毒素的检测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磁珠液相正负筛选方法,经过4轮筛选后,对每轮筛选后抗Cry1Ac毒素特异性结合噬菌体抗体的富集效果进行鉴定,通过单克隆ELISA方法从第4轮筛选得到的次级库中获得特异性结合Cry1Ac的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PCR鉴定和DNA测序,确定有完整插入的scFv片段后进行后期相关试验。将相对结合活性最好的阳性克隆scFv-A12替换宿主菌HB2151中进行可溶性诱导表达并纯化。利用纯化后的scFv-A12作为“捕获抗体”,Anti-Cry1Ac兔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针对Cry1Ac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结果】以生物素化的Cry1Ac蛋白为包被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对其进行了4轮液相筛选。结果显示,相对产出率随着筛选轮数的增加而提高,第4轮较第1轮提高了42倍;单克隆噬菌体ELISA鉴定抗Cry1Ac噬菌体抗体,以试验孔OD450/阴性孔 OD450大于2.1为阳性标准,从第4轮筛选后的培养皿中随机挑选了300个菌落,经单克隆ELISA鉴定出6个阳性克隆,分别命名为hsCry1Ac-C5、hsCry1Ac-D8、hsCry1Ac-C12、hsCry1Ac-A12、hsCry1Ac-F9和hsCry1Ac-F4。其中,hsCry1Ac-A12具有相对较高的亲和力。对上述6个阳性克隆进行菌液PCR检测发现,在935 bp处均有明显的目的条带,通过对其进行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对,最终得到4株不同氨基酸序列的阳性克隆。hsCry1Ac-A12在成功替换宿主菌HB2151后,经1 mmol•L-1 IPTG诱导表达,于30℃条件下培养过夜。其表达产物经His Trap HP镍亲和柱纯化后SDS-PAGE检测,hsCry1Ac-A12蛋白分子量约为30 kD。通过方阵滴定对抗体浓度进行优化后,利用单链抗体为“捕获抗体”,多抗为“检测抗体”,建立了Cry1Ac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在1.25-2.43 μg•mL-1线性检测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2522X+1.2832(R2=0.9564),检测限为1.08 ng•mL-1。【结论】利用磁珠液相筛选方法,建立了针对Cry1Ac毒素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快速、准确检测转基因食品中Cry1Ac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特点、分类、质量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其特点的分类分级的一体化质量安全体系(HSG体系),并对该体系的串联模式、文件模式、运行模式和溯源模式进行了阐述,旨在建立简单高效、实用性强的质量安全体系,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稻米中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残留规律及其暴露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研究毒死蜱、氟虫腈在稻米生产及食用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阐明不同用药量、用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并以理论(MRL)与实际残留数据,结合食用前加工过程的去除消解动态研究,分别计算入口前的残留值,进行理论和准确暴露评估,分析大米的食用安全性,并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理论依据,从食用安全的角度对实际生产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并重新界定最适的安全间隔期。【方法】田间试验参照农药残留登记准则(NY/T788-2004)进行,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农药残留在稻米曝晒、贮存、淘洗、蒸煮过程中的消解规律,采用饮食曝露模型——参考剂量百分比(POR)、暴露边缘(MOE)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急、慢性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稻米中的农药残留及食用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及次数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多,残留量增大,对人健康风险上升。(2)食用加工过程中残留消解研究表明,经曝晒、贮藏、淘洗、蒸煮后两种药剂的降解率分别为91.6%和96.16%,其中蒸煮过程对药剂的降解作用最明显。(3)对以稻米为主食的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暴露评估表明,稻米中毒死蜱对人健康风险远高于氟虫腈;慢性健康风险分析表明,对所有调查人群毒死蜱为高风险率,氟虫腈为低风险率;急性健康风险分析表明,毒死蜱对儿童具有高风险,尤其是对农村人群中的男性风险较高,氟虫腈对所调查人群均为低风险率;不同年龄与性别组成的人群面临的风险不同,14岁前男孩面临的风险大于女孩,农村地区儿童所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城市儿童;14岁至成年之后的女性面临的风险高于男性,农村人群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城市人群。(4)研究发现安全收获间隔期的合理界定是降低健康风险的关键点,当安全间隔期延长至14d时,田间试验中所有处理剂量稻米的食用健康风险均降至可接受范围。【结论】稻米的食用安全性不乐观,大米中残留的毒死蜱对人群的健康风险较大,田间应减量使用,建议单次使用剂量不超过推荐剂量两倍,安全间隔期不少于14d,连续施用的间隔期不少于7d;基于氟虫腈的环境生态毒性,建议其在稻米中残留限量引用codex标准0.01mg·kg-1。  相似文献   
10.
外源硝酸钙对水培生菜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鑫  张存政  刘贤金  卢海燕  梁颖 《核农学报》2016,(12):2460-2466
为有效提高水培生菜产品的营养品质和矿物质含量,试验设置0.1%、0.3%、0.5%3个浓度硝酸钙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对不同处理下生菜生长、产量、品质及矿质元素吸收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硝酸钙叶面喷施处理诱导了SOD、POD、CAT活性的升高。硝酸钙处理28 d,各处理维生素C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0.5%处理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处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0.3%处理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外源硝酸钙处理可增加叶片数、根长、根冠比,0.3%处理单株产量升高5.9%,可增加生菜地上部分磷、钾、钙含量,钙元素较对照升高最多,为30.8%,铁升高5.3%,镁下降3.2%。0.1%处理铁、镁含量较对照分别升高30.0%、20.3%。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镁、铁含量下降,0.5%处理较对照分别下降13.1%、1.1%。随着硝酸钙处理浓度的增加地上部锌逐渐从叶片转移至根,0.5%处理地上部分锌含量最低,为110.1mg·kg-1,较对照下降25.8%。综上,适当浓度的硝酸钙可增加水培生菜钙和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增加营养品质,施用过量会影响矿物质元素吸收平衡。本研究结果为指导水培生菜生产过程中应用叶面喷施硝酸钙形成高营养品质,提高微量矿物质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