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离鸭大肠杆菌病病原,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从河北省安新县某大型鸭场30日龄病死雏鸭肝脏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和生化试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应用大肠埃希菌O抗原定型血清鉴定为O_(88)。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死性,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拉啶、呋喃妥因等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等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省镇江市发病的鸭场和扬州市发病的鹅场各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和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从镇江市发病鸭分离的细菌为XV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从扬州市发病鹅分离的细菌是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这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同时感染10日龄的试验鸭和试验鹅,出现攻毒鸭和鹅的100%死亡率,说明这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从荆州地区鸭场的120份病料中分离到84株鸭里氏杆菌疑似病株,并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等一系列的鉴定,确认为鸭里氏杆菌.培养特性试验表明,TSA平板是鸭里氏杆菌的良好候选培养基;药敏试验证明各菌株的耐药谱不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小白鼠死亡.各菌株感染雏鸭后均能复制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某鹅场鹅巴氏杆菌病疫情发生的原因,采集初诊为鹅巴氏杆菌感染病例的肝脏、心脏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经过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种与血清型PCR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进行鉴定,并根据Gen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相关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其血清型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荚膜A型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多杀亚种,血清型Ⅰ型,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实验小鼠最小致死量为5 cfu。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头孢三嗪、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和氟苯尼考5种药物敏感。成功克隆的该分离菌株荚膜合成相关基因hyaD hyaC的开放阅读框4 155 bp,与已发布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血清型Ⅰ型PCR的扩增基因片段303 bp,与巴氏杆菌C48 1株扩增基因片段序列完全相同。综上,该株血清型Ⅰ型荚膜A型的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鹅场疫情发生的病原,克隆的荚膜合成相关基因和菌体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遗传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试验从重庆市荣昌县盘龙镇鹅场发病的雏鹅肝脏中分离出一种细菌,进行了形态学、理化特性鉴定和16S rRNA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并进行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在鲜血培养基和马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球杆菌.该分离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DQ228979.1,HM746978.1,JX975446.1菌株同源性均为99.9%,表明所分离的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药物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菌必治、复达欣、氨苄青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6.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7.
对重庆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从部分养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得到15株大肠杆菌强毒株.对1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对一例疑似坦布苏病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6日龄鸡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用套氏RT-PCR方法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进行病毒、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病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经鉴定为坦布苏病毒,与鹅源坦布苏病毒JS804株核苷酸同源性达99%;分离到的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对鸡的回归试验显示,0.1mL的菌液可致20周龄SPF鸡死亡;对6周龄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含约10 CFU的毒液即可在24h内致其4/4死亡。  相似文献   

9.
对一例疑似坦布苏病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6日龄鸡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用套氏RT-PCR方法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进行病毒、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病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经鉴定为坦布苏病毒,与鹅源坦布苏病毒JS804株核苷酸同源性达99%;分离到的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对鸡的回归试验显示,0.1mL的菌液可致20周龄SPF鸡死亡;对6周龄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含约10 CFU的毒液即可在24h内致其4/4死亡。  相似文献   

10.
从陕西周至县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并从接种雏鸭死亡情况得知该分离株为强毒株。从而证明引起雏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鸭病毒性肝炎所致。用公鸡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发病雏鸭,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