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对土壤中分离的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MSJ-5进行产酶性质的研究。菌株MSJ-5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32h达到产酶高峰。β-甘露聚糖酶为粗酶液的主要组分,酶学性质的研究显示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7.0,在pH 5.0~7.0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水解魔芋甘露聚糖及水解产物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SJ-5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对魔芋甘露聚糖有显著降粘效果,水解产物以甘露寡糖为主。研究结果显示,菌株MSJ-5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有应用到饲料添加和功能性寡糖行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芽孢杆菌WY45产β-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最佳产酶配方,同时获得高活力的β-甘露聚糖酶,经碳源、氮源、碳氮质量比、初始pH和培养温度5个单因素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到芽孢杆菌WY45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以4g/L魔芋精粉为碳源,1.33g/L大豆蛋白胨为氮源,碳氮质量比为4/1,初始pH5.5,50℃培养时间96h。此条件下,β-甘露聚糖酶活性最高可达2800U/mL。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为惟一碳源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产壳聚糖酶的菌株,经初步鉴定为烟色曲霉。对测定壳聚糖酶活力的DNS法以及该菌株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DNS法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90 nm左右,试验菌株的最适产酶发酵条件为分别以1.00%壳聚糖和1.00%牛肉膏为碳源和氮源,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75 mL,起始pH值是5.8,接种量1.5%(V/V),38℃,210 r/min培养77 h。在最适产酶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液中壳聚糖酶活力可达到7.25 U/mL。  相似文献   

4.
黑曲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366-9368
[目的]分离纯化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研究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方法]黑曲霉经固态发酵制备粗酶液,分别采用硫酸铵分段沉淀法、丙酮沉淀法和Sephadex凝胶层析法对β-甘露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用PAGE检验其纯度。同时测定纯化后的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结果]β-甘露聚糖酶经40%~9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后比活力可提高到1 180.9 U/mg 经1.0 ∶1.0~1.6∶1.0(V/V)丙酮沉淀法纯化后的比活力可提高到1 847.0 U/mg;最后经凝胶层析法纯化后的比活力可提高到7 950.4 U/mg,纯化倍数为8.67,在PAGE凝胶电泳图谱上得到单一条带,即纯化后的β-甘露聚糖酶。[结论]纯化后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为:最适pH值4.2,最适反应温度60 ℃,米氏常数Km 2.67 mg/ml。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高产卢一甘露聚糖酶的细菌菌株,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l株产β一甘露聚糖酶菌株MM5。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MM5产甘露聚糖酶的活力达到1594U/mL,以MM5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得到诱变菌株L...  相似文献   

6.
从海底淤泥中筛选出一株产高活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100%,将该菌株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27.对该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以魔芋粉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装液量为50 mL,250 r/min、37℃培养24h,发酵液中粗酶活力能达到98.0 U/mL.  相似文献   

7.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744-1746
[目的]为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1株青霉QM-1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固体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株青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0.5 g魔芋粉,20.0 g麸皮,1.5 g蛋白胨,0.3 gKH2PO4,0.03 gMgSO4.7H2O,初始pH值为5.5,反应pH值为5.8,含水量为60%。该株青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将在30 g基础培养基放在250 ml三角瓶中,接入菌种在35℃下培养3 d后,最高酶活力可达1 455.63 IU。[结论]当反应pH值为5.2~6.0时,-β甘露聚糖酶能维持较高的活性,这表明该菌所产β-甘露聚糖酶为酸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酸性β-甘露聚糖酶生产菌株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青霉QM-1(Penicillium sp.)液体发酵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产酶最适培养基配方:麸皮+魔芋粉(2:1)10.0g/L,NaNO3 2.0s/L,KH2PO4 1.5g/L,MgSO4·7H2O 0.3g/L,H2O 1000ml。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0,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转速为175r/min,在35℃下培养4d,最高酶活力达86.3IU。该菌所产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为60℃。[结论]麸皮和硝态氯能有效促进青霉QM—1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且所产的β-甘露聚糖酶有一定的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海洋真菌MF-08产壳聚糖酶诱导条件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摇床转速、不同碳源和碳源浓度、不同诱导碳源对海洋真菌MF-08产壳聚糖酶的影响,提高其产酶活性,并对海洋真菌MF-08产壳聚糖酶进行部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27℃,150 r/min,1.5%蔗糖,0.01%氨基葡萄糖,海水培养基发酵72 h。该壳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p H 5.2,酶活在p H 4.0~6.0范围内和0~40℃相对稳定;Cu2+、Fe3+和Hg2+对该酶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过培养条件的优化,该菌的最高产酶活性达到1.769 U/m 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7.56倍。  相似文献   

10.
武玉永  于敏  武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496-4498,4555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方法]以魔芋粉为底物,从崐嵛山采集的土壤中,经平板法筛选得到产甘露聚糖酶的优势菌株。将该菌株的一段16S r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所属菌种,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酶的性质做初步研究。[结果]该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中产酶量不同,不同温度下的相同培养基中产酶量也不同,在LB培养基中,27℃下培养较30℃利于该菌株产酶,而SOC培养基在30℃下培养较27℃利于该菌株产酶;该菌株所产酶的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55℃,之后温度升高酶活力会急剧下降。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测得酶活力可达95.3 U。[结论]为甘露聚糖降解产物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同培养基对新疆天山雪莲根部冻土微生物进行了分离与培养,通过16S或18SrDNA序列扩增初步鉴定了分离所得微生物,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选择性培养基进行了产蛋白酶、产甘露聚糖酶、产木聚糖酶、产纤维素酶和产淀粉酶等微生物的筛选。结果表明,新疆天山雪莲根部冻土中蕴含着丰富的产酶微生物,分离得到的34株细菌中大部分都能产酶,其中以产淀粉酶为主,部分产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产淀粉酶细菌主要属于Pseudeomonas,Flavobacterium和Arthrobacter等属,产纤维素酶细菌主要属于Pseudeomonas和Arthrobacter等属。分离得到的5株真菌,以产淀粉酶和木聚糖酶为主。  相似文献   

12.
采用DNS比色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多黏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HD-1产β-甘露聚糖酶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种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基为魔芋粉0.75%、酵母膏1.00%、磷酸二氢钾0.04%、硫酸镁0.05%,培养基初始p H 9.0;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培养温度31℃,培养时间27 h。在此优化条件下,多黏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活性可达72.6U/m L。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酶活性高的β-甘露聚糖酶芽孢杆菌,该菌产酶迅速,在简单发酵培养基中培养32 h即可达到产酶高峰,且粗酶液中甘露聚糖酶的量占绝对优势。对酶性质的研究发现,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7.0,在pH值为5.0~7.0时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黏度试验显示降黏效果显著,薄板层析显示水解魔芋甘露聚糖和角豆胶产物以甘露寡糖为主,有应用到饲料酶制剂和寡糖生产行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甘露聚糖酶基因3'端缺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研究甘露聚糖酶基因3’端对甘露聚糖酶功能的重要性。[方法]以甘露聚糖酶的二级结构为基础,用PCR扩增的方法获得3’端特异性缺失的甘露聚糖酶DNA片段,连接到载体上,表达并鉴定酶的活性。[结果]删除甘露聚糖酶基因3’端246bp后甘露聚糖酶依然具有酶活性。[结论]甘露聚糖酶基因3’端的部分序列不是酶具有功能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诱变选育及部分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室保藏的数十株真菌、细菌和酵母菌种中,经定向筛选,得到1株产β-甘露聚糖酶酶活较高的黑曲霉菌株MA.以菌株MA为出发菌,经Co60诱变和摇瓶发酵初、复筛,最终获得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活力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MA-56,其所产的β-甘露聚糖酶活力稳定在9.31×104 U/g ,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4.78%.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黑曲霉菌株MA-56所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2.5~3.5;该酶在7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 2.5~9.0的环境下表现稳定;在供试的10种金属离子中,只有Cu2+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魔芋粉为惟一碳源作为富集条件,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玉米地土壤中筛选到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经摇瓶培养后其酶活力达到101 U/mL。经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层析对酶进行了部分纯化。对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0;在45~55℃时酶的稳定性较好,保温30 min后其残留活性在80%以上,在pH4.5~5.5时酶的稳定性较好,保持30 min后其残留活性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实验室筛选保藏最高酶活为10.7 U/mL的白腐真菌作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育种及培养基优化,以期提高菌株产β-甘露聚糖酶能力.结果表明,紫外诱变条件为孢子悬液浓度106~107个/mL,诱变时间10 min,此条件下的孢子致死率达78%,获得了13株正向突变株,经6代遗传稳定性试验证明UV-2突变株酶活最高,遗传稳定性最强,比出发菌株酶活提高了2.075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该突变株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魔芋粉和硝酸铵,对酶活影响较大的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产酶培养基为魔芋粉4.0 g/L、NH4NO3 5.0 g/L、KH2PO4 5.0 g/L、NaCl 1.0 g/L、MgSO4·7H2O1.0 g/L,在此条件下测得甘露聚糖酶最大酶活为46.17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0.3%.  相似文献   

18.
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菌种、条件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刚果红以筛选法从芽孢杆菌中筛选到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理想菌株,即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ls)NCIMB 11034。该菌产酶条件以槐豆胶或魔芋胶作为碳源,以酵母抽提物作为氮源,25℃培养27h为宜,该酶最适作用温度60℃,最适作用pH5.4,60℃保温3h酶活性不损失,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嗜热真菌Achaetomium sp. Xz8来源的甘露聚糖酶Man5Xz8和Humicola sp.Y1来源的嗜热甘露聚糖酶Man5A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0.0%,然而两者的酶学性质尤其是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Man5Xz8的最适温度为50℃,仅在30℃下保持稳定,而Man5A最适温度为70℃,且在5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为研究不同区域关键氨基酸位点对甘露聚糖酶热稳定性的影响,以Man5Xz8为研究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分别构建了单点突变体V124I及△SG。实验结果表明,突变体V124I及△SG和原酶Man5Xz8具有相似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但在热稳定性方面较原酶有很大提高:在50℃下处理10 min后,突变体V124I的相对剩余酶活力较原酶Man5Xz8提高了26.9%,突变体△SG在50℃下处理1 h保持稳定。通过对甘露聚糖酶不同区域氨基酸位点的研究,发现了与酶热稳定性相关的关键结构区域及位点,为以后更好的研究第5家族的甘露聚糖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那金  王瑶  郭尚旭  赵丹 《农学学报》2017,7(12):18-21
甘露聚糖酶是一类水解甘露聚糖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细菌来源尤为广泛。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异源表达细菌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基因,以获得性质优良的甘露聚糖酶。本文对甘露聚糖酶的来源和酶学性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细菌甘露聚糖酶的异源表达在提高酶活、扩大pH作用范围、改善安全性等方面的作用,包括对埃希氏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毕赤酵母进行异源表达等。利用微生物资源拓宽甘露聚糖酶的应用领域,使用微生物技术提高产酶量满足工业需求,并为甘露聚糖酶定向进化和改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