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来源一致、规格整齐的2龄禾花鲤1 200尾,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80尾鱼,分置于15个试验池中。各处理苜蓿Medicago sativa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40(试验Ⅰ组)、80(试验Ⅱ组)、120(试验Ⅲ组)和160 g/kg(试验Ⅳ组),正试期50 d,观测苜蓿草粉对禾花鲤前、中、后肠及肝胰脏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草粉对前肠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P<0.05),其中试验I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Ⅳ组,但和试验Ⅰ、Ⅲ组差异不显著 (P>0.05)。添加苜蓿草粉对中、后肠及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 (P>0.05),但它们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试验Ⅰ、Ⅱ、Ⅲ组鱼的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2)鲤鱼的前肠、中肠、后肠蛋白酶活性依次减弱,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远低于肠道。3)添加苜蓿草粉后前肠及中肠淀粉酶活性比较,试验I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后肠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添加苜蓿草粉能提高鲤鱼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其中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其余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4)禾花鲤前、中、后肠及肝胰脏4部分淀粉酶的活性有较大的不同,肝胰脏>后肠>中肠>前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黄腐酸对鲫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选取60尾40 g左右的鲫鱼进行饲养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0%的黄腐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增重率较对照组提高30.96%(P0.05);试验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31.69%、40.00%和20.00%(P0.05),肠道蛋白酶活性和肝胰脏、肠道脂肪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8.81%、8.07%和7.14%(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腐酸可以促进鲫鱼的生长,显著增加鱼体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肠道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非淀粉多糖酶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及抗菌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奥尼罗非鱼的生长及其抗菌力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约60 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560尾,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20尾奥尼罗非鱼,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梯度的液体酶制剂(0、0.1、0.2和0.4 mL/kg的饲料)。结果表明:(1)非淀粉多糖酶对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2)添加非淀粉多糖酶0.2 mL/kg和0.4 mL/kg显著提高了罗非鱼白细胞的吞噬活性(P<0.05)和血清的杀菌能力(P<0.01),试验组各组织溶菌酶活力也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添加剂对异育银鲫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中草药添加剂配方I和Ⅱ,各以0.5、1、2%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异育银鲫(体重1.6-2.2g),2个月后,测定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异育银鲫的肠道、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中草药添加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更为明显。配方I组中,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是2%组,肠道、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16.22%和94.26%,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0.58%和39.9%。配方Ⅱ组中,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是2%组,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3.64%和138.41%,淀粉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70.37%和56.63%。中草药添加剂主要影响蛋白酶的活性,尤其是肠道的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体重约60 g的奥尼罗非鱼560尾,随机分4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20尾,分别添加不同梯度水平的液体非淀粉多糖酶(0、0.1、0.2、0.4 m L/kg饲料)。结果表明:①奥尼罗非鱼饵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P<0.05)影响;②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P<0.05)提高了奥尼罗非鱼的总表观养分、粗蛋白、能量和某些氨基酸的消化率,对粗脂肪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③添加复合酶制剂能显著(P<0.05)提高奥尼罗非鱼鱼体成分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P<0.05)降低粗灰分、钙、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木薯粉对罗非鱼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以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平均体重为(7.50±0.25)g的罗非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木薯粉添加比例为0(对照)、4%、8%、12%、16%和20%的等能等氮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20%木薯粉对罗非鱼粗脂肪和钙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4%~16%木薯粉对罗非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4%~12%木薯粉对罗非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木薯粉添加比例在20%以内均可提高(P0.05)或显著提高(P0.05)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饲料中木薯粉添加比例在4%~12%时可提高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对血清其他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也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结果综合评定,在本试验饲料营养水平的基础上,木薯粉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比例为4%~12%时不会对罗非鱼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产生不良影响,可节约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添加硅肥对鲤鱼肠、肝胰脏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在鲤鱼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硅肥对鲤鱼(体长为11.42cm±0.30cm,体重为40.77g±2.84g)肝胰脏和肠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4%硅肥时,前肠淀粉酶活性最高,为411.80U,比对照组高26.67%;饲料中添加1%硅肥时,中肠和后肠淀粉酶活性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25.89%和35.29%;饲料中添加3%硅肥时,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最高,为606.84U,比对照组高28.84%;饲料中添加5%硅肥时,试验鱼的肠及肝胰脏中淀粉酶的活性均最低。表明鲤鱼不同组织中淀粉酶的活性随着饲料中硅肥含量的变动而出现明显的差异,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硅肥可以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添加剂对泥鳅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在泥鳅(Misgutnus anguillicaudatus)饲料中添加0.5%、1.0%、2.0%和4.0%中草药添加剂,研究其对泥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添加剂显著影响泥鳅消化酶活性,1.0%组淀粉酶活性增值明显,肝胰脏及肠道淀粉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了9.7%和10.5%:而2.0%组肝胰脏及肠道蛋白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了44.77%和10.05%;1.0%组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也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0.9%和21.4%.试验第2周泥鳅淀粉酶活性高于第1周所测值,但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低于第1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反应温度下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s)及其僵鳗消化酶活性的差异.试验选取正常生长的日本鳗鲡(126.4~140.2g/尾)以及生长缓慢的僵鳗(3.5~8.6 g/尾)各20尾,取肝胰脏、胃、肠,分别在5、15、25、30、35、40、45和55℃反应温度下测定肝胰脏、胃、肠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正常鳗和僵鳗肝胰脏、胃、肠蛋白酶活性均在45℃时达到最高值,且蛋白酶活性(除5、15、55℃时的僵鳗蛋白酶活性外)均表现为肠>胃>肝胰脏;僵鳗肝胰脏、肠、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29.5%、15.7%和25.2%(P<0.05).正常鳗和僵鳗淀粉酶活性均在30℃时达到最高值,正常鳗淀粉酶活性(除5℃时的淀粉酶活性外)表现为肝胰脏>肠>胃,僵鳗淀粉酶活性表现为肠>肝胰脏>胃;僵鳗肝胰脏、肠、胃淀粉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42.4%、73.7%和43.8% (P <0.05).正常鳗和僵鳗脂肪酶活性均在35℃时达到最高值,正常鳗脂肪酶活性表现为肝胰脏>胃>肠,僵鳗脂肪酶活性(除35℃时的脂肪酶活性外)表现为肝胰脏>肠>胃;僵鳗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41.5%、45.6%和23.2% (P <0.05).由此可见,日本鳗鲡僵鳗肝胰脏、胃、肠中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鳗,从而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蛋白水平、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 mis bleeker)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红鱼粉为饲料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和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的半精制饲料,研究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0%、40.5%、54.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等蛋白、等能和不同EAA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强(P<0.05)。饲料蛋白水平为50.33%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71.26U/mgPr,显著高于31.04%饲料蛋白组(P<0.05);40.89%和46.62%饲料蛋白组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为35.04U/mgPr和35.68U/mgPr,显著高于31.04%和35.51%组(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都随着豆粕替代量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替代量为40.5%时,肠道蛋白酶活性为133.0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7.0%大豆蛋白替代组的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为31.34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没有受到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着豆粕替代量的提高而增强(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不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糖萜素对鲫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测定了饲养30d鲫鱼的肠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00mg/kg糖萜素能显著提高鲫鱼肠道和肝胰脏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且效果优于基础饲料中添加4mg/kg的黄霉素组。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玉米淀粉添加水平对鲤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36.12±1.18)g的鲤9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依次为32.0%、30.0%、28.1%、26.2%、24.2%,玉米淀粉添加水平依次为0(对照)、6.5%、13.0%、19.5%、26.0%的试验饲料,饲养时间为9周。结果表明:从生长性能看,对照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6.0%玉米淀粉组的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玉米淀粉添加水平对鲤肝胰脏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前肠中,13.0%玉米淀粉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6.5%玉米淀粉组(P0.05);中肠中,对照组、19.5%玉米淀粉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6.5%玉米淀粉组(P0.05);后肠中,26.0%玉米淀粉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19.5%玉米淀粉组(P0.05)。肝胰脏中,26.0%玉米淀粉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前肠、中肠和后肠中,6.5%玉米淀粉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中蛋白酶活性均随饲料中玉米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中玉米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清胆固醇含量以26.0%玉米淀粉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6.5%玉米淀粉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以26.0%玉米淀粉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6.5%、13.0%玉米淀粉组较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鲤的消化能力,饲料中玉米淀粉添加水平在0~13.0%、蛋白质水平在28.1%~32.0%时较适合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施氏鲟消化酶的分布及几种诱食剂对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施氏鲟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谷氨酸钠、牛磺酸、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和复合诱食剂,以研究其对施氏鲟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用G1、G2、G3、G4、G5表示,其中G1为对照组,其余各处理组分别添加1%谷氨酸钠、1%牛磺酸、0.04%DMPT和0.02%DMPT+0.1%谷氨酸钠+0.1%甜菜碱复合型诱食剂,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6尾鱼,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显示:(1)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胃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十二指肠瓣肠胃肝胰脏幽门盲囊。(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牛磺酸和复合诱食剂消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添加谷氨酸钠消化酶活性显著降低,添加DMPT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试验表明:0.04%DMPT对施氏鲟消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诱食剂。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草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旨在研究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草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选择健康的草鱼为试验对象,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去皮豆粕为植物蛋白源,去皮豆粕分别替代0%、15%、30%、45%和6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试验结束后,取草鱼的前、中、后段肠道和肝胰脏,分别用福林-酚试剂法、碘-淀粉比色法和脂肪酶试剂盒测定了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饲料中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去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的增加,草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力逐渐降低,6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肝胰脏、前肠、后肠淀粉酶活力无负面影响,但草鱼中肠淀粉酶活力45%和6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在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添加5%(对照组)、10%与20%的木薯淀粉,配制成3种等脂(粗脂肪含量为6.7%左右)等能(总能为16 MJ/kg左右)饲料,在网箱中饲养平均体重为(55.73±3.55)g的鲤8周,研究饲料中木薯淀粉添加水平对鲤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糖代谢的影响,以考察木薯淀粉替代饲料中鱼粉的可行性。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50尾试验鱼。结果显示:鲤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肥满度(CF)均以20%木薯淀粉组为最高,显著高于5%木薯淀粉组(P0.05),而肝体比则以20%木薯淀粉组为最低,显著低于5%木薯淀粉组(P0.05)。随着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鲤的肠道蛋白酶活性呈下降趋势,5%木薯淀粉组显著高于20%木薯淀粉组(P0.05)。10%木薯淀粉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5%和20%木薯淀粉组(P0.05),10%木薯淀粉组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0%木薯淀粉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随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均呈下降的趋势,而血清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鲤的肝胰脏AST及AL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20%木薯淀粉组肝胰脏AST活性显著高于5%木薯淀粉组(P0.05)。鲤肝胰脏6-磷酸果糖-1-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均随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20%木薯淀粉组显著高于5%木薯淀粉组(P0.05)。20%木薯淀粉组肝胰脏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5%和10%木薯淀粉组(P0.05),10%木薯淀粉组肝胰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显著低于5%和20%木薯淀粉组(P0.05)。根据本试验得出的结果并从饲料配制的成本考虑,鲤饲料中木薯淀粉添加水平为10%~20%时能够达到促进鱼体生长、维持机体正常的消化能力、保护肝功能的营养需求,并且能够有效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碘———淀粉比色法对青海湖裸鲤和鲤鱼胰脏及肠管淀粉酶的活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胰脏及肠管淀粉酶活性随体重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P>0.05);青海湖裸鲤后肠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前肠淀粉酶活性(P<0.01);青海湖裸鲤胰脏及肠道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鲤鱼的淀粉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7.
将200只21日龄罗斯肉鸡分成5个处理组:处理1组(正对照组)、处理2组(负对照组),处理3~5组在负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各添加一种商业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产品。测定肉鸡生长性能及42日龄肠道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处理3组肉鸡的料肉比显著优于(P≤0.05)处理1、2和5组;末体重指标,处理3和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处理2和5组。处理3组肉鸡十二指肠的淀粉酶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P≤0.05)处理1和2组。处理4和5组肉鸡的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处理3组。处理3组肉鸡空肠内容物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4个处理组。以上结果说明,选用复合NSP酶制剂应实测产品的酶种类和酶活性,以合理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试验选用450尾初始平均质量为1.42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平均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5%、10%和15%的液体乳酸菌制剂.试验虾在室内循环水簇箱中饲养8周.结果表明:添加10%的乳酸菌组试验虾生长性能最好,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7.13%(P>0.05)和4.23%(P>0.05);饵料系数较对照组也降低了8.38%(P>0.05),且显著低于5%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肝胰脏和肠道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5%组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组肠道蛋白酶活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溶菌酶活性都高于对照组,且10%和1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血清蛋白质含量都高于对照组,除0.5%组外的试验组PO活性都高于对照组,除15%组外的试验组SOD活性都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过氧化物酶活性最低,并显著低于10%组(P<0.05).结果提示:添加乳酸菌可一定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改善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蛋白替代方式,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960尾初始体质量约2.02 g黄颡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用蝇蛆粉替代鱼粉的等氮等能饲料,其替代比例分别为0、20%、40%、60%、80%和100%,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养殖60 d。结果显示,G20~G100黄颡鱼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G0(P0.05),但各组间肝胰脏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相比,G60~G100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60肝胰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黄颡鱼胃淀粉酶活性不受蝇蛆粉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与G0相比,G20~G100前肠蛋白酶和淀粉酶、G40~G80肝胰脏脂肪酶、G40~G60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20和G60~G100胃蛋白酶、G20~G100胃脂肪酶和肝胰脏蛋白酶、G60~G80前肠脂肪酶、G20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100前肠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纹状缘脱落、固有膜结缔组织疏松;G20~G100肝胰脏脂肪沉积逐步加重,G60肝细胞出血坏死。结果表明,当蝇蛆替代鱼粉水平超过20%时,除肝胰脏MDA含量和胃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外,显著影响黄颡鱼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损伤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松浦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 Songpu)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0.11±1.07)g的松浦镜鲤幼鱼1 350尾,随机分成1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鱼在不同水温(18、23和28℃)下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30.0%、32.0%、34.0%、36.0%和38.0%)的5种饲料。试验期为60d。结果表明:水温对松浦镜鲤幼鱼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以及前肠淀粉酶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除了前肠蛋白酶活性外,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各肠段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同一水温下,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同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水温升高而升高,而脂肪酶活性则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由此得出,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与松浦镜鲤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关系密切;根据肠道蛋白酶活性,松浦镜鲤幼鱼最佳饲料蛋白质水平在水温18℃下为35.83%~36.96%,23℃下为37.40%~39.58%,28℃下为36.79%~3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