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大豆磷脂产品品种较多,在饲料中广泛使用的大致有三种,它们是:浓缩大豆磷脂、大豆油磷脂粉和大豆粉末磷脂。大豆浓缩磷脂在豆油精炼过程中产生,是最初级的磷脂产品,状态为黑褐色的粘稠液体,总磷脂含量约为50%~60%,适用于畜禽、鱼虾饲料中。SB/T10206-94标准中规定浓缩磷脂的主  相似文献   

2.
大豆磷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磷脂是一种植物性磷脂,它不仅参与 脂肪酸代谢、改善维生素A的吸收,而且还给动物补充了 一定量的胆碱。在饲料生产上大豆磷脂也同样起着非常好 的作用,它可以保护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提高制粒的 物理质量和产量、降低挤压膨化设备的磨损等,本文对大 豆磷脂的结构、性质、生理生化作用以及在畜牧业中的应 用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实验用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初始体质量为1.8 g左右.饲料A添加6%鱼肝油和4%大豆卵鳞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HUFA),饲料B添加10%的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HUFA);实验蟹单个体饲养(可防止蜕壳期间蟹相互残杀而获得饲料外的营养源),雌蟹(F)、雄蟹(Lul)各60个,实验周期120 d.结果表明:两组饲料条件下,幼蟹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时间及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A组幼蟹肝胰腺和肌肉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并且A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这表明,在中华绒鳌蟹幼蟹饲料中添加4.53%磷脂和1.08%HUFA对其存活、生长、蜕壳无显著影响,但可使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脂含量降低,而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本研究结果旨在为中华绒鳌蟹幼蟹的营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生产上幼蟹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对水解羽毛粉、喷雾干燥血球蛋白粉、鸡肉粉、黄粉虫粉、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和脱酚棉籽蛋白等七种蛋白质原料的干物质、钙、磷、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实验选取平均体重为(54.3±1.5)g的花鲈240尾,随机分成8组,每组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和30%实验原料组成,以0.1%的三氧化二钇(Y2O3)为外源指示剂。结果显示:花鲈对七种蛋白质原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以血球蛋白粉、鸡肉粉、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较高,脱酚棉籽蛋白和黄粉虫粉次之,水解羽毛粉最低。其中,花鲈对血球蛋白粉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为95.64%,显著高于其他六种原料;鸡肉粉次之,为90.61%,与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之间差异不显著;水解羽毛粉最低,为71.18%,与黄粉虫粉和脱酚棉籽蛋白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蛋白原料之间差异显著。花鲈对鸡肉粉和黄粉虫粉的总钙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0.39%和42.65%。花鲈对总磷的表观消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分离蛋白(76.04%)、脱酚棉籽蛋白(67.49%)、大豆浓缩蛋白(51.24%)、鸡肉粉(42.88%)、黄粉虫粉(38.40%)。花鲈对各蛋白质原料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与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喷雾干燥血球蛋白粉、鸡肉粉、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可作为花鲈优质的蛋白源,脱酚棉籽蛋白、黄粉虫粉和水解羽毛粉在花鲈饲料中添加量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中华鳖日本品系(Pelodiscus sinensis,Japanese strain)幼鳖对蝇蛆蛋白粉、虾壳粉、发酵豆粕、豌豆浓缩蛋白、大豆浓缩蛋白以及玉米蛋白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和30%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并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14.69±0.55)g的中华鳖日本品系幼鳖18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投喂试验饲料养殖4周,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进行表观消化率测定。结果表明,6组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以及总能表观消化率范围为77.8%~85.6%、73.2%~83.7%、81.2%~91.1%和78.8%~85.6%,其中蝇蛆蛋白粉和发酵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大豆浓缩蛋白的粗蛋白、粗脂肪及总能表观消化率较高;各原料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在75.8%~86.1%,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大豆浓缩蛋白和虾壳粉。  相似文献   

10.
磷脂肌醇是对虾等甲壳类水产品的必须营养物质。在多种配合饲料中.需添加1‰左右。这种物质,对虾类等甲壳类的生长、脱皮、成活率等均有明显的作用。日本日清精细化学药品公司开发的“大豆磷脂肌醇”添加剂,主要特性如下: 1.该物质是维生素的一种,含有大量的肌醇,是甲壳类生长的必需物质; 2.在配合饵料中加入0.3~1%的本制品,可以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三因素鱼粉、磷脂、微量元素对饵料系数、千克鱼的饲料成本、饲料经济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及群体重量生长率等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次序为R1(鱼粉)>R4(误差)>R3(微量元素)>R2(磷脂).在本试验各饲料配方中,以A2B3C1即50%鱼粉、15%磷脂、1%盐的搭配比例为最佳,相对应的饲料粗蛋白为43.61%,粗脂肪19.41%,无氮浸出物14.84%,代谢能为1.7×104 kJ/kg,与虹鳟鱼对饲料的营养要求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12.
(上接2009年第五期)六、鲑鳟饲料中目前的大豆产品用量如前所讨论,大豆粕在鳟鱼饲料中的使用已有60年的历史,不过仅使用于鱼苗后的阶段,且用量很少。其它在鲑鳟饲料中曾被评估过的大豆产品包括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全脂大豆与大豆油。溶剂萃脂之去皮大豆粕(48%粗蛋白)在鲑鳟饲料中使用较普遍。  相似文献   

13.
五.鲑鳟饲料中目前的大豆产品用量 如前所讨论,大豆粕在鳟鱼饲料中的使用已有60年的历史,不过仅使用于鱼苗后的阶段,且用量很少。其它在鲑鳟饲料中曾被评估过的大豆产品包括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全脂大豆与大豆油。溶剂萃脂之去皮大豆粕(48%粗蛋白)在鲑鳟饲料中使用较普遍。  相似文献   

14.
仔稚鱼的极性脂——磷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饲料磷脂对仔稚鱼在成活率、生长、抗御外部压力的耐受性以及畸形鱼发生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饲料中缺乏磷脂对仔稚鱼的影响比对幼鱼的影响更明显 ,仔稚鱼饲料中的磷脂含量应高于幼鱼饲料中磷脂的含量。仔稚鱼对饲料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的需要量占饲料的 1%~ 3% (干重 )。用磷脂作为必需脂肪酸和能量的来源在仔稚鱼中的消化率高于中性脂的消化率。饲料磷脂可以增强仔稚鱼体内的脂类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5.
配制浓缩大豆磷脂油与精制菜籽油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6、2:4、4:2和6:0的4种等氮、等能和等脂的饲料(P0R6、P2R4、P4R2和P6R0),在海水浮式网箱中,养殖初始体重为(20.84±0.05)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51 d,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通过评定2种油脂的不同配比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得出大黄鱼幼鱼饲料中大豆磷脂油与菜籽油的适宜配比。结果显示,各组实验鱼的存活率均高于91%,且无显著差异(P0.05)。P2R4组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P4R2和P6R0组(P0.05)。P2R4组实验鱼的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P0R6和P6R0组(P0.05)。P0R6和P2R4组全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P4R2和P6R0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受实验鱼所摄食饲料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P6R0饲料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幼鱼饲料中浓缩大豆磷脂油与精制菜籽油的适宜配比为2:4。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大豆磷脂的来源、结构和理化特性,综述了大豆磷脂在水产养殖和饲料加工中的作用,指出了大豆磷脂使用的合理剂量,并展望了大豆磷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大豆卵磷脂添加量[0、1%、2%、4%(w/w饲料)]的4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简称SLD、SL1、SL2和SL4)投喂5+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后备亲鱼14个月,通过比较各饲料组实验鱼的血清卵黄蛋白原(Vg)、卵径和性类同醇激素水平,探讨大豆卵磷脂对施氏鲟性腺发育的影响机理,并为今后深入研究鲟亲鱼磷脂营养代谢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卵磷脂含量对施氏鲟的卵径发育无显著影响,对血清中Vg、睾酮(T)和雌二醇(E2)的浓度影响显著.投喂量为2%组的血清E2质量浓度(147.91 pg·ml-1)显著高于0%(113.72pg·ml-1)和1%(129.63pg·mL-1)组(P<0.05),而4%组的血清E2质量浓度为139.68 pg-mL-1介于二者之间.随着投喂时间和投喂浓度的增长,施氏鲟后备亲鱼的血清T含量浓度降低,而血清Vg浓度随日粮卵磷脂的添加水平和时间增加而升高.结果提示:①施氏鲟卵黄发生期后备亲鱼饲料卵磷脂的适宜添加量为2%,不足或过量对后备亲鱼的生殖机能均有不利影响;②通过影响血清T的产生从而影响施氏鲟的生殖可能是饲料中卵磷脂在施氏鲟生殖机制中的作用之一;③在施氏鲟后备亲鱼强化培育中可通过适当添加卵磷脂的量,从而实现性腺的正常发育,进而改善性腺发育状况、提高施氏鲟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虽然卵磷脂属于磷脂一类,但通常归类于包含卵磷脂、脑磷脂和磷脂酰肌醇的糖磷脂。卵磷脂在动、植物中均可见,含量较丰富的有大豆、向日葵籽、油菜籽、玉米、花生、家禽蛋、牛脑、金枪鱼卵、绵羊脑和毯蛤等。卵磷脂在虾类营养饲料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虾类饲料中添加卵磷脂能促进虾类的生长。不仅在虾的幼体期,而且在幼虾期也能提高虾的生存率。这在龙虾、日本对虾、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     
040325投喂磷脂胆碱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 生长=Gr〔)wth improved in Juvenile Nile tilapia fed phosphatidyleholine仁刊,英〕/ Kasper CS,Brown PB// North.灿飞er.J. Aq,,ae.一2003,65(l)一39一43 为测定饲料中的磷脂胆碱对尼罗罗非鱼 幼鱼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投饵试验。试验用尼 罗罗非鱼平均个体重12.49,基本饲料以酪 阮为蛋白源,含凝胶10.1%,含晶体L一氨 基酸21.9%。饲料蛋白质含量为犯%,饲 料中的硫氨酸总浓度为0.5%,蛋氨酸与胧 氨酸之比为94二6,胆碱浓度0.3%,亚油酸 浓度1 .1%一3.3%。7种含量的磷脂胆碱加 人基本饲料中,添加量分…  相似文献   

20.
西伯利亚鲟配合饲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三因素鱼粉、磷脂、微量元素对饵料系数、千克鱼的饲料成本、饲料经济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及群体重量生长率等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次序为R1(鱼粉)>R4(误差)>R3(微量元素)>R2(磷脂)。在本试验各饲料配方中,以A2B3C1即50%鱼粉、15%磷脂、1%盐的搭配比例为最佳,相对应的饲料粗蛋白为43 61%,粗脂肪19 41%,无氮浸出物14 84%,代谢能为1 7×104kJ/kg,与虹鳟鱼对饲料的营养要求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