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山西某奶牛场随机采集25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H2O2酶试验鉴定,并对其进行了9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25份奶样中分离出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这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药物呈现出耐药性,其中,对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达77.8%,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磷霉素、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介于11.1%~44.4%,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为5.6%。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该场奶牛对9种抗生素产生了普遍的耐药性,建议该奶牛场以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为参考,进一步扩大药物的筛选范围,选择更多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渭南地区奶牛养殖场生鲜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为保障生鲜牛乳卫生和食用安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渭南市部分奶牛养殖场进行乳样采集,以项目团队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型肠毒素(SEA)、β-内酰胺酶(BLAZ)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的三重PCR方法检测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在奶牛养殖场分别调查牛场性质、环境卫生、挤奶前的准备工作、挤奶方式与生鲜奶盛装运输等工作,结合乳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情况,分析以上因素对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影响。【结果】在14个奶牛养殖场,分7次收集生鲜乳样98份,PCR检测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乳样10份,阳性率10.20%(10/98),其中BLAZ基因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7.14%(7/98),SEA基因阳性8份,阳性率8.16%(8/98)。在4个养殖场的乳样中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7次采样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1次阳性的有1个场,2次阳性的2个场,5次阳性的1个场。对这4个养殖场基本情况调查发现,均为家庭小规模养殖(奶牛头数6~9头),挤如后对鲜乳混合后进行零售;5次检测为阳性的牛场存在奶牛与其他动物混养、手工挤奶、挤乳前未对双手和牛乳房进行充分清洗和消毒。【结论】渭南地区奶牛养殖场生鲜牛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较低,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与奶牛养殖环境、挤乳前的消毒工作、挤乳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挤乳方式将大大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生鲜乳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96-99
本研究于2015—2016年从山东省主要乳制品生产城市的生鲜乳罐装车中采集412份生鲜牛乳样品,对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412份生鲜牛乳中共分离到1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5.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77.7%,其次为红霉素,耐药率为58.1%,对万古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7%和1.4%,所有菌株对利奈唑胺表现为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山东地区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与防控,以及养殖场中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集约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分布于南北疆的4个集约化奶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研究.通过对不同牛场采集的1 578份奶样的检测,发现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为64.75;,乳区阳性率为36.6;.对两个牛场跟踪检测,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高发季节不同;在4个乳区中,右侧前乳区和左侧后乳区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乳区;21.6;~28.5;的被检牛为一个乳区阳性,33.2;~45.6;的被检牛呈多个乳区阳性.隐性乳房炎阳性奶样的细菌分离和生化实验表明,感染细菌种类主要为葡萄球菌(45.31;)、链球菌(34.15;)和大肠杆菌(1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9.93;、无乳链球菌为18.09;、停乳链球菌为12.83;,25.3;的奶样为混合感染,其中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比例最高.对所分的3种菌进行小白鼠致病性实验,50;的实验菌株对小鼠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产肠毒素特性,进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监测以及污染源追踪提供依据,本试验从山东省两个地市采集生鲜牛乳共152份,对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并对地市1样品进行产肠毒素检测。结果显示,152份样品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84份,检出率为55.26%,其中,地市1的114份样品中共检出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样品63份,检出率为55.26%;地市2的38份样品中共检出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样品21份,检出率为55.26%,且不同地区来源的样品受污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地市1的样品进行肠毒素检测,均未检出肠毒素。本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地市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范围较广,应进一步加强奶源管理,避免由其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新疆昌吉郊区部分奶牛场进行调查,从两个大型奶牛场集乳样,主要针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共采集120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71株,占55.04%;牛链球菌18株,占13.95%;大肠杆菌1株,占0.78%。这些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新生霉素等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对青霉素、链霉素、杆菌肽和多粘菌素已经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致病菌分析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佳木斯市4所大型奶牛场17头患有临床型乳腺炎的奶牛的不同乳区的20份乳汁样品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3组中药方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被检乳汁样品中共分离得到致病菌508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化脓链球菌,分别占致病菌总数的35.43%、10.63%、39.96%、11.22%、2.76%。药敏试验表明,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对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恩诺沙星最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加替沙星最敏感;3组中药方剂中以方剂Ⅰ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浙江省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8年6—10月随机抽取基地和市场环节的香瓜等10种即食果蔬品种共111个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香瓜和萝卜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4种致病菌污染情况,以及生菜、黄瓜等8种果蔬中大肠埃希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111份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份,检出率为14.4%,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9%,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5.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8%。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样品多为超市、农贸市场环节样品,表明即食果蔬致病菌的污染易发生在采后环节。浙江省2018年即食生鲜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对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需加强采后流通环节交叉污染防控,保障即食果蔬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腺炎调查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佳木斯市4所奶牛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以及病因。对4所奶牛场的390头泌乳牛进行检测,其中218头患有隐性型乳腺炎,头发病率为55.90%;17头患有临床型乳腺炎,头发病率为4.43%;乳腺炎的头发病率为60.26%。在被检的1416个有效乳区中,患有隐性型乳腺炎的乳区有792个,乳区阳性率为55.93%;患有临床型乳腺炎的乳区有20个,乳区阳性率为1.41%。对牛场圈舍条件和生产、管理诸环节调查分析表明,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原因为饲养管理水平较低、饲料品质较低、挤奶工不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高产奶牛乳头未开展干奶期预防工作等。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情况,试验采用C.M.T方法筛选隐性乳房炎乳样后,选取部分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生化鉴定,并针对23S rRNA设计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0%(680/1700),从90份阳性乳样中分离出细菌188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分别占分离菌的32.90%、12.23%、10.11%、8.51%、7.98%和7.44%;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的PCR鉴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与传统生化鉴定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0.3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木瓜酸奶的制作工艺条件,为研制新型的果蔬酸奶及营养强化乳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木瓜和鲜牛奶为原料,以成品酸奶为发酵剂,加入蔗糖、稳定剂,经杀菌、冷却后发酵制备果汁型酸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木瓜酸奶制品的工艺条件。【结果】木瓜酸奶的最佳原料配比为鲜牛奶∶木瓜汁∶蔗糖∶发酵剂(光明益生菌发酵乳)∶稳定剂(CMC∶明胶=1∶1)=100∶30∶12∶60∶0.2,生产工艺为40℃发酵7 h后放入4℃冰箱冷藏12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获得的木瓜酸奶酸度为90.02°T,含蛋白质含量3.09 g/100 g,Ca、Fe、Zn含量分别为121.75、3.8575和5.0275 mg/L。【结论】以木瓜和鲜牛奶为原料,以市售酸奶为发酵剂制备木瓜酸奶,其原料易得,方法简单可行,发酵时间短,尤其适合家庭式的生产制作。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SE) in raw milk and the safety of dairy products in Jinan,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ood safety risk analysis.[Method] A total of 130 raw mil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Jinan,and detected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by referring to GB 4789.10-2010.Then,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whether the S.aureus strains produced enterotoxins,and the enterotoxin type was identified using colloidal gold-based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s.[Result] Fiftyseven of the raw milk samples were polluted by S.aureus,so the detection rate of S.aureus was 43.85%;and 11 of the strains produced enterotoxins.Among the 11 enterotoxin-producing strains,seven produced SEB,only one produced SEC,and the SE type of other three strains was not identified.[Conclusi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colloidal gold-based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s can be used in combination to rapidly detect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and identify enterotoxin type,although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SEB is the main type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ausing pollution in milk of Shan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国内奶业市场供需总体偏紧,由于生鲜乳产量的下降,全国很多省市出现了阶段性"奶荒"。总体看,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持续上涨,鲜奶零售价格高位震荡,奶粉零售价格总体略升,乳品进口继续大幅增加,出口明显下滑,新西兰所占奶粉进口比重略有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国际市场乳品价格整体提升,美国牛奶产量同比略增,英国牛奶产量同比下降。2014年,国内奶业生产形势依然相对严峻,原料奶收购价格和鲜奶零售价格保持上行态势的概率较大,国际市场主要乳品价格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奶水牛乳汁体细胞计数(SCC)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乳汁质量监控和奶水牛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宁某牛场奶水牛139头,同步采集乳样与血样,乳汁SCC采用FOSS体细胞仪测定,血浆和乳清的总抗氧化能力(TAC)采用FRAP法(血浆铁还原力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TBA法(硫酸巴比妥法)测定.[结果]被检的139头奶水牛中,乳汁SCC≥50.00万/mL(隐性乳房炎诊断标准)的样本占被检总数的12.23%,乳汁SCC<50.00万/mL的样本占被检总数的87.77%;奶水牛血浆和乳清的TAC分别为2.44±1.04和3.78±1.68 U/mL,MDA含量分别为2.07±0.48和1.55±0.52 nmol/mL,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乳清TAC随乳汁SCC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r=-0.168,P<0.05);血浆MDA与乳清MDA间呈显著正相关(r=0.189,P<0.05),而血浆MDA与血浆TAC(r=0.391)、乳清MDA与血浆TAC(r=0.315)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乳清TAC可作为检测奶水牛乳房健康及其乳汁质量的备选指标.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上半年,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稳中略增,鲜奶零售价格高位震荡,奶粉零售价格总体平稳;乳品进口明显增加,出口明显下滑,奶粉进口继续向新西兰集中;国际市场乳品价格稳步提升,美国牛奶产量保持平稳,英国牛奶产量同比下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奶业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原料奶和乳制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的概率较大,近期国际市场主要乳品价格上涨趋势有所缓和,下半年下行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6.
马建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71-4373
[目的]了解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感染情况与耐药现状.[方法]随机采集库尔勒地区某牛场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黏液20份,进行实验室细菌学的分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9株菌,其中链球菌45株,占50.56%;葡萄球菌24株,占26.97%;大肠杆菌13株,占14.60%;蜡样芽胞杆菌7株,占7.87%.分离出的单一菌株的检出率为80% (16/20).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对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这4种菌抑菌效果最好的药物依次分别为奥复星、氟苯尼考、甲氧苄啶、氟苯尼考.[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用药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嗜冷菌研究,促进乳品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鲜乳为原料,采用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对其中的嗜冷菌进行分离培养,筛选最佳培养基;分别测定各菌株的产脂肪酶活性,筛选出高产脂肪酶的菌株。[结果]改良LA培养基为分离嗜冷菌的最佳培养基;从40份原料乳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到30株嗜冷菌(25株杆菌,5株球菌;17株革兰氏阴性菌,13株革兰氏阳性菌),其中高产脂肪酶的菌株有7株(4、6、9、12、15、16、17号菌株)。[结论]该研究从40份原料乳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出7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天津某牧场奶牛乳房炎奶样及环境中细菌的种类和流行性,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CMT)方法筛选6头乳房炎患病奶牛,通过传统培养方法对乳房炎奶样、患病牛畜舍及奶厅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乳房炎奶样及环境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217株菌株,主要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146/217株,67.28%),乳房炎奶样中占比25%(3/12),畜舍样品中占比为47.87%(45/94),奶厅样品中占比为88.29%(98/111)。乳房炎奶样中主要鉴定出4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畜舍样品中共鉴定出10株Staphylococcus和8株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新垫料与饲料中各鉴定出1株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在奶厅样品前药浴液与后药浴杯样品中分离鉴定出3株BMV7。综上,本研究探究了天津某牧场中主要流行的微生物种类,提出该牧场卫生管理防控薄弱环节,为牧场奶牛乳房炎防控与卫生管理提出建议与意见,为进一步研究乳房炎致病菌溯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宁夏奶产业发展面临奶牛饲养管理有待规范、奶业科技水平仍然较低、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增大、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生鲜乳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和动物疾(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等因素的挑战。为持续推进奶产业发展需加快奶牛养殖模式创新,推进奶产业集约化发展;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奶产业升级;加强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保障奶牛高产饲料供给;创建区域性奶业联合会,提高奶产业组织化程度;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生鲜乳市场安全;完善疫病监控和防疫体系,保障奶产业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测定原料奶生产各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分析微生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奶牛乳房清洗消毒方式、舍弃奶量、贮存温度、运输条件等对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影响,进而获得有效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措施。【结果】奶站设备的卫生状况是造成不同奶站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奶牛乳房卫生状况、设备的卫生状况及贮存运输条件是造成同一奶站不同环节微生物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温水清洗后擦干再用质量分数0.1% KMnO4溶液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后,原料奶中菌落总数由未清洗时的2.65×104 cfu/mL降低到2.56×103 cfu/mL。舍弃奶量超过40 mL时,原料奶菌落总数小于1.00×103 cfu/mL,并趋于稳定。相同贮存时间下于0~4 ℃条件下贮存奶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增长较缓慢。4 927次收奶记录中的1 054 次微生物抽检记录显示,奶温越高、运输距离越长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越多。【结论】采取改善奶站设备卫生水平、温水清洗擦干后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机械挤奶前舍弃多于40 mL奶、将原料奶快速冷却至0~4 ℃贮存以及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贮运温度波动等措施,均可有效控制原料奶的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