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是自然界最神秘的现象之一 ,而胚泡如何能在母体子宫定居下来 ,并与母体建立物质交换联系且不被母体排斥掉 ,又是科学家一直试图解开的奥秘。这就涉及到母体妊娠识别 ,所谓妊娠识别是指在妊娠早期胚胎诱导母体的内分泌变化以维持黄体孕酮的持续分泌 ,这是母体对妊娠最早的生理反应 ,以使妊娠与正常卵巢周期相区别。该过程虽然极为短暂 ,但它是着床起始不可缺少的环节 ,决定着妊娠最终成功与否。1 参与妊娠识别的激素子宫内膜对胚泡的接受性是一个受调节的过程 ,如果移去内膜上皮 ,胚泡可以完全不受任何激素的调节而在内…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τ及其在母体妊娠识别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妊娠期比排卵周期长的动物而言,要建立妊娠,就必须阻滞黄体的正常周期性退化,保证孕酮的持续产生,从而维持子宫内膜功能,保证胚胎的发育、着床、胎盘形成及胎儿的成功发育。这种黄体维持现象由Short(1969)首次证明,称为母体妊娠识别(maternalpregnancyrecognition,MPR)。不同物种在母体妊娠识别过程中抑制黄体溶解的方式各异。猪胚泡分泌的雌激素是黄体溶解信号,马的妊娠识别信号及其作用机制还所知不多,可能由胚体分泌一种低分子量蛋白作为信号。而在反刍动物(以绵羊、山羊、牛为代表)中,妊娠识别…  相似文献   

3.
水貂在配种后进入妊娠期,妊娠期的长短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水貂在交配后的2、3周左右的时间里,血浆中的孕酮含量低,受精卵进入囊胚期,2周左右才由囊胚期进入胚泡滞育期,而卵巢黄体处于休眠期不具有分泌孕酮的功能,子宫未发生妊娠反应使胚泡不能着床。不能着床的胚泡游离在子宫中可以从一角游离到另一角。交配三周后孕酮才开始增加.增高3-4天后胚泡开始植入,因此早期配种的妊娠期长而死亡率也较高,用药须慎重,用什么药怎样用药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生长因子β1(TGF β1)和孕酮对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GFβ1是一种肽类生长因子,广泛分布于妊娠期的子宫内膜,它和类固醇激素一起参与调节胚泡着床时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内发生的生殖活动,对妊娠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孕酮对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 家畜母体的妊振识别是繁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母体对妊娠的识别是否在附植前早已发生,这是早孕生理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前,多数学者认为,家畜妊振的建立和维持有赖于卵巢黄体持续地分泌孕酮。受精卵延长黄体机能的信息出现于着床之前,因此,孕酮浓度的变化已成为母猪最早识别妊娠的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的胚胎植入是生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妊娠的关键。包括胚胎对母体子宫内膜的识别、黏附、侵入等过程。正常情况下,胚胎仅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有机会附着到子宫内膜上,即胚泡滋养层达到侵入状态,子宫内膜达到接受状态,且两者同步发生,胚泡才会成功植入。胚胎植入的成功必须具备许多条件,需要足够的激素分泌,合体滋养层细胞形成,以及胚泡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与相互配合等。这一过程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是生殖医学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文章就胚胎植入的基本过程及其分子机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动物妊娠的建立从受精卵开始,当受精卵从输卵管进入子宫后,已发育至囊胚阶段。在此期间,早期胚胎必须及时提供生物学信号给母体系统,以表明其在子宫中的出现,并通过阻止黄体溶解或提高黄体功能,维持母体血液中孕酮在较高水平,进而使妊娠得以维持,即母体对妊娠的识别[1]。灵长类动物和马通过胚胎滋养层分泌具有促黄体功能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保证黄体功能并维持孕酮的分泌;猪主要通过滋养层分泌的具有抗黄体溶解功能的雌激素来维持黄体功能;干扰素-tau(interferon-tau,IFNT)是反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妊娠识别及早期胚胎死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刍动物妊娠识别及早期胚胎死亡张家骅(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陕西杨陵712100)孕酮为胚胎发育、维持适宜的子宫内妊娠环境所必需,因此黄体寿命延长并持续分泌孕酮是早期妊娠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讨论反刍动物母体如何识别胚胎的存在而使黄体得以维持;同...  相似文献   

9.
胚胎着床是指处于活化状态的胚泡和处于接受态的子宫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胚胎滋养层与子宫内膜建立紧密联系的过程。胚胎着床过程发生在特定的时期并伴随一系列的细胞变化、细胞间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细胞内的microRNA(miRNA)可以被释放到细胞外环境,这些由细胞释放并在细胞外环境中稳定存在的miRNA被称为细胞外miRNA。细胞外miRNA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与胚胎活力有关,也可以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并参与胚胎-母体相互作用。母体的循环miRNA具有稳定性、非侵入性和易于获取等特点,可以作为妊娠相关疾病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文章简述了细胞外miRNA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以期为提高哺乳动物妊娠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母猪卵巢黄体分泌孕酮维持妊娠,一旦孕酮分泌中断则妊娠终止。母体或者胎儿释放的皮质激素可以启动激素级联放大效应,导致子宫释放前列腺素,黄体溶解而引起分娩。因此,内分泌系统和母畜与胎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流产,而且,此过程可以受到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的影响。假孕是指在没有受孕的情况下,黄体存在时间超过预期时出现的一种情况。在发情周期的第11~12天,对母猪使用雌二醇可以导致假孕的发生。短期处理(发情周期第11~12天用药),假孕时间  相似文献   

11.
妊娠的建立和维持归因于胚体的信号和黄体对孕酮的产生,在反刍动物,胚体滋养层分泌的激素抑制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PGF2α。在发情周期的绵羊,孕酮下调子宫内膜腔上皮和子宫腺上皮孕酮受体基因的表达,并伴随着上皮雌激素受体和催产素受体的增加。在催产素的作用下,子宫开始分泌溶黄体作用的前列腺素F2α。在妊娠绵羊,孕体滋养层产生的干扰素可作用于子宫内膜而直接抑制雌激素受体基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孕酮、干扰素、胎盘催乳素和生殖激素共同组成了一个"作用网络"来调节子宫的功能分化和子宫腺的形态发生,从而维持绵羊妊娠。本文综述了绵羊妊娠识别、建立和维持的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12.
绵羊妊娠识别、建立和维持的信号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的建立和维持归因于胚体的信号和黄体对孕酮的产生,在反刍动物,胚体滋养层分泌的激素抑制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PGF2α.在发情周期的绵羊,孕酮下调子宫内膜腔上皮和子宫腺上皮孕酮受体基因的表达,并伴随着上皮雌激素受体和催产素受体的增加.在催产素的作用下,子宫开始分泌溶黄体作用的前列腺素F2α.在妊娠绵羊,孕体滋养层产生的干扰素可作用于子宫内膜而直接抑制雌激素受体基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孕酮、干扰素、胎盘催乳素和生殖激素共同组成了一个"作用网络"来调节子宫的功能分化和子宫腺的形态发生,从而维持绵羊妊娠.本文综述了绵羊妊娠识别、建立和维持的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13.
家畜胚胎与子宫的同步性杨在清(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为确保家畜妊娠的建立和维持正常,发育中的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胎体分泌的生化信号主要是克服黄体的溶解,以确保妊娠的维持。胎体分泌对母体和胎儿之间的免疫耐受性也...  相似文献   

14.
附植是指哺乳动物囊胚滋养层细胞与母体子宫上皮细胞之间逐步建立组织生理上联系的过程。成功的附植有赖于胚泡与母体相互识别,胚泡发育与母体子宫变化的同步以及抑制母体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母体接受性等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又受到母体和胚泡的激素以及一些因子的调控。传统中药可通过提高孕酮的含量、类雌激素样作用、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作用以及影响白血病抑制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的表达量来促进山羊胚胎附植。文章主要论述了哺乳动物胚胎附植的机制以及中药对胚胎附植的影响,这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中药保胎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转化生长因子-β对胚泡着床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多效性生长因子,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的局部微环境,对妊娠的维持起着重要的局部调节作用。在妊娠子宫内膜广泛分布,其蛋白质表达及基因表达受类固醇激素等母体因素的调控,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对胚泡着床的调节作用所做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摘除卵巢6周后的40只绵羊,随机分为8组,接受4种不同的孕酮处理,以测定孕酮浓度降低能否诱导子宫催产素受体的产生。结果表明:摘除卵巢绵羊子宫内膜催产素受体浓度明显可测,雌二醇处理及连续孕酮注射使其浓度降低,停止孕酮注射后孕酮浓度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催产素受体增加,这种作用将由于雌二醇的存在而被增强。此发现说明,黄体溶解的高浓度催产素受体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孕酮水平的下降和雌二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整合素对动物的生殖生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素 (integrin)是一类广泛存在的细胞表面粘附受体 ,介导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和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 ,调节细胞粘附和通讯。在生殖过程中 ,卵细胞表面的整合素 α6β1 参与受精作用 ;部分整合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并与子宫内膜“植入窗”的开放同步 ,其表达的异常可能干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导致流产和不孕 ;胚胎着床后 ,滋养层细胞能及时调整整合素的表达 ,调节胚泡滋养层与子宫内膜之间的细胞 -细胞及细胞 -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 ,以利其入侵、胎盘形成和妊娠的维持。可见 ,整合素在机体的生殖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犬子宫蓄脓症是子宫内贮留大量脓汁并伴有子宫内膜囊泡性增生的疾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发情后雌激素分泌增多,使子宫内膜充血变厚,再加上排卵后即使没有受孕,黄体也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并持续分泌孕酮,刺激子宫内膜囊性增生,此时子宫容易受外界微生物(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容易形成子宫蓄脓症。  相似文献   

19.
<正> 水貂每年只有一个繁殖周期,并且配种季节很短(从2月末到3月末)。由于雌貂本身具有胚泡延迟着床的特点,因而导致不同的妊娠期(40—74天)。一般说来,配种愈晚其妊娠期愈短,配种后人工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妊娠期缩短。滞育的结束与已活化的黄体所分泌的孕酮有关。母水貂血浆中孕酮的浓度在着床前7—10天开始增高。本研究旨在探讨胚胎着床前血浆孕酮的浓度与光照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妊娠早期子宫内交感神经对PCNA的调控效应,选取180~200日龄健康的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采用静脉注射6-OHDA损毁交感神经。采用免疫组化法和qRT-PCR法,观察和分析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学结构以及PCNA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CNA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固有层浅层的蜕膜细胞及肌层的外纵肌细胞核内存在。损毁交感神经后,子宫腺较正常的妊娠状态减少,腺上皮变薄,PCNA免疫阳性细胞减少,子宫内膜的蜕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的PCNA发生异常表达,特别是着床前的妊娠第4天(处理组)大鼠子宫腺数量减少,但腺上皮内PCNA免疫阳性细胞增强,子宫正常的组织学微环境被打乱,导致囊胚不能与子宫建立联系,出现着床数下降而排卵数基本正常的状况。免疫组化观察和mRNA相对表达量的统计分析均显示损毁支配子宫的交感神经后,导致子宫组织的蜕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的PCNA发生异常表达,打破了正常生理状态下子宫内膜发育与胚泡发育的同步性,影响妊娠早期的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