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流行热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7月~10月调查了牛流行热在宝鸡市陈仓区某养牛小区的发病、流行情况,通过采取加强消毒,实行牛流行热疫苗紧急接种未发病牛群等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izootic fever virus)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牛流行热病毒主要侵害牛,黄牛、奶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奶牛最为易感,不同性别、年龄及品种的奶牛都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3.
奶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在吸血昆虫生存活跃的月份。该病传播迅速 ,主要侵害高产奶牛和重胎牛 ,其发病率很高 ,死亡率虽然不高 ,但因该病造成奶牛产奶量急剧下降、消瘦、生长受阻 ,所以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现以2 0 0 0年我羊角山奶牛场发生的奶牛流行热为例 ,报告其流行特点与防治情况。1 发病情况我场于 2 0 0 0年 8月 1 7日— 1 1月 5日流行该病 ,8月底至 9月初出现发病高峰 ,在 9月中旬及下旬进行牛流行热灭活油佐剂疫苗预防注射后 ,病情开始出现缓和。后来由于 1 0月 8日对奶牛进…  相似文献   

4.
奶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是奶牛在夏秋季节较多发的一种流行病,根据湖南省的发病情况,就奶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与诊断作了阐述,并详述了奶牛流行热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疑似牛流行热病例报告卢洪松天等县畜牧兽医站532800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现将夭等县都康乡发生一次疑似牛流行热流将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1.发病情况。都康乡共有10个村,108个屯,一次急性传播的牛传染病波及10个村...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热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从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入手,对牛流行热的防治措施做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7.
杜转玉 《动物保健》2014,(9X):48-48
牛流行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热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从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入手,对牛流行热的防治措施做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 (Bovineepizooticfevervirus)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流泪、流涎、流涕、呼吸促迫、咳嗽、后躯运动不灵活和跛行。本病传播迅速 ,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 ,常呈良性经过。1 流行特点1.1 本病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在我国分布较广 ,本病的传染力强、传播迅速 ,短期内可使很多牛发病 ,呈流行性。1.2 牛流行热似有一定的周期性 ,约 3- 5年大流行或小流行一次。阴雨、潮湿、运输拥挤、营养不良而致抵抗力下降时 ,能使本病流行。1.3 本病的发生有明…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不论是黄牛、水牛还是乳牛都能感染发病。在我县,主要是黄牛更易发病,其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高热,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全身麻痹,后肢无力,跛行。该病流行快,发病率高,但一般都能治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2002年8月至10月,合肥市某奶牛场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介绍了该场所采取的防制措施,对如何防制牛流行热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贯众苦参黄芪液预防牛流行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区每隔3~5年就发生和流行一次,因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症状复杂,对畜牧业的发展危害较大.笔者通过试验观察并进行对照,采用简便高效易于推广的方法,对牛流行热的预防控制起到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观察情况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流行热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流行特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8—10月最易流行。该病发病快,发病率高,成年牛、育成牛和犊牛都发病,且呈“跳跃式”发病。因这一时期降雨量较多,昼夜温差较大,而奶牛运动场周围杂草丛生,很容易滋生蚊蝇,蚊蝇又是该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3.
奶牛流行热简称牛流行性感胃,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导致大群奶牛发病,泌乳量减少,流产、早产,其中少数饮食欲废绝的长期瘫痪牛被淘汰或因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并影响奶牛业的发展。现本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浅谈奶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和预防、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流行情况 2004年8~10月,莒南县暴发了一场牛流行热,遍及本县18个乡镇。据统计,全县共有324个发病场点(其中散养户273个场点)。计有病牛3150头(其中散养病牛656头),占全县养牛数的15.6%,(其中散养病牛占散养数的9.2%);死亡82头(其中散养牛20头),占发病牛数的2.6%;因病淘汰76头,占发病牛数的2.4%;造成孕牛流产和早产的有101胎。占发病牛数的3.2%。该病主要表现以下特点:(1)该病流行有明显的周期性,健壮者发病3天后好转。  相似文献   

15.
正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突然,病势迅猛,呈地方性流行。我县于1997年6月—9月发生过牛流行热病。到2013年的6月—9月又发生该病。该病主要发生于3岁~5岁的青、壮年牛,黄牛发生较多,水牛、犊牛发病较少。笔者自2013年7月—9月,共出诊牛流行热病1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治愈,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该病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流行特点该病多发生于夏末秋初、雨量多和气候炎热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原许村区1983年、1988年和1991年三次牛流行热的发生、流行情况,分别从牛的类别、年龄、地区性、流行方式、季节、气候等方面对牛流行热发生、流行与有关因素的关系和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撮脚温”,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不同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黄牛一般呈良性经过,奶牛较为敏感,有一定的死亡率。高温多雨季节,本病的流行情况更为严重。在河南省的某牛场,笔者曾遇到数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与养殖户作为参考。1病原病原体为牛流行热病毒,属RNA型。病毒颗粒呈十分典型的弹状,两边平直,顶端略钝圆。病毒存在于病牛血液中,如用高热期病牛血液1~5 ml给健康牛静脉注射,经3~5 d即可发病。2流行特征①季节性:本病多流行…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的临床观察梁源祥(海南省农业学校琼山府城571100)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消化道及呼吸道呈卡他性炎症,四肢运步障碍等。1989年6~9月,海口市郊区及琼山县等地,不同程度地发生牛流行热,笔者对21头...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又称为三日热,是由虫媒弹状病毒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牛和水牛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牛发热、四肢僵硬、跛行,通常又会完全恢复.其会引起感染动物的死亡,母牛流产,致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公牛体重和生殖能力下降.作者结合国内外对牛流行热病毒的研究,从发病历史、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致病机理、诊断、防控等方面阐述了牛流行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2年6月2日至9月17日,我市某公司所属的11个牧场先后发生牛流行热。发病牛2061头,占存栏数8898头的23.16%,死亡229头,病死率11.11%,流产20头,占发病数的0.97%。发病率最高为71.96%,最低为3.27%,病死率最高为32.65%,最低为0,给牧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公司11个牧场发病情况见表1)。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表111个牧场牛流行热发病情况头,%1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此次发病时间为6月初至9月中旬,特别在7、8月份天气炎热时发病达到高峰。夏季是蚊虫盛行时期,吸血昆虫(蠓蚊)被认为是流行热重要的传播媒介。有些牧场环境卫生状况不好,蚊蝇孳生,给该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