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3S"技术在云南省开远市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3S技术具有采集、存储、更新、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为土地调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本文以云南省开远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为例,阐述3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星  邹自力  范亚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20-821,834
在介绍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主要任务和目的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数据(属性)获取和组成及建库流程等相关技术,为做好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杰  杨敏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5):3033-3034,3036
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3S集成方法应用的实际项目经验,大致介绍了3S集成技术的应用背景,详细介绍了变更调查的技术流程,并对3S集成技术应用在变更调查项目中的一些不足做出了总结,提出了改良意见,如:土地变更信息自动提取、不同坐标系转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第二次土地调查为例,介绍了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室内解译、外业调查验证、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并对解译结果精度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RS技术在土地详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徐州市土地调查及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现状,按照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土地详查总体要求提出了徐州市土地二次详查总体方案,并结合3S技术的进展探讨了RS技术在徐州市二次土地详查中应用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赵俊美  刘晨璇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9):1012-1013,1016
GIS作为一种新的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技术,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山西省武乡县为例,通过对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据库建立、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等分析说明,探讨了ArcGIS,MapGIS以及SuperMap等GIS平台软件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总结出一套实用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以期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王永梅  杨传俊  邓南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292-9294,9369
以韶关乐昌市为研究区,针对二次土地调查下发的田坎系数与更新调查田坎系数存在的较大差异。从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提取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田坎,进行田坎系数测算,并分别与二次土地调查下发的田坎系数和更新调查田坎系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遥感影像获取的田坎系数与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下发的田坎系数的符合度在96%以上,而与更新调查的田坎系数的符合度仅为50%~30%。因此该研究认为,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田坎系数较符合真实情况,计算出的耕地面积较精确。  相似文献   

8.
张莹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33-234
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是城镇地籍管理的基础,以城镇地籍调查为对象,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城镇地籍调查的特点,就城镇地籍调查的内容、及城镇地籍调查初期阶段的准备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其中着重论述了城镇地籍调查的方法和技术流程,以期对地籍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08-11509
有效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能减少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该研究结合吉林省实际,研究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为市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借助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山西省怀仁县1989年第一次土地调查至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怀仁县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其他土地大幅度减少;同时,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综合分析表明,人口、经济、政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省化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等为主要数据来源,应用GIS叠加分析等方法,结合化州市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在分析确定农用地分等更新的思路、技术路线、分等更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分等更新指标赋值与计算,完成了化州市农用地分等更新,为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建立了最新的耕地质量本底数据,为县级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农用地分等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经济潜力评价都是土地整理重要技术工作之一,其评价结果是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但两者又不尽相同。本文以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GIS技术、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及经济潜力评价的内涵、指标体系、整理前后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整理前耕地质量级别主要为二、三和四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9.32%,整理后基本为一、二级地,占95.55%,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1.3026倍;整理前耕地经济潜力级别主要为二、三和四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7.20%,整理后基本为一、二级地,占99.88%,整理后的耕地总经济潜力是整理前的1.286倍。土地整理绩效显著,但耕地经济潜力更能反映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湟中县第2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遥感技术在第2次土地调查中的优势和重要作用,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湟中县第2次土地调查中应用的技术路线、工作流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上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上高县上轮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方法、参数体系、评价因素及权重,对上高县2011、2012年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确定整治后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并分析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整治后耕地田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变化比较明显,土壤养分状况变化不太明显,说明土壤养分跟土壤本底质量有很大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毅  刘庆元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40-142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国家用以查清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和规律的一项技术和管理措施。阐述了3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介绍了以MAPGIS土地调查管理软件为平台进行土地变更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以期为土地变更调查统计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闽侯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进行闽侯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高,清洁和尚清洁的耕地占全县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98.98%,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的仅占1.02%。环境质量处于清洁水平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黄泥田、灰泥田、青泥田、黄泥砂田和红泥土等土属,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黄泥田等土属。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闽侯县耕地土壤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42-9944
基于在江西省东乡县农村土地调查外业调查的工作实践,对农村土地调查外业调查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外业调查中调查底图、调查工具、地类判读和地物补测4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改进,对加快外业调查进度和提高外业调查成果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河北省森泽县某测区实践,探讨了利用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GPS-RTK)进行土地平整测量的便捷性,以及用手机奥维互动地图来代替传统的"草图+点号"法的可行性,二者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平整测量的外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刘张霞  韩蕾 《农学学报》2015,5(6):127-131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结合项目区特点及基础资料情况、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内容、采集基本原则、影像判读等,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解决了在地表覆盖内业分类解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外业调查及样本建立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程序和注意的事项,以更好地保证成果质量,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