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后蓝莓花柱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及生长类激素与抑制类激素的比值的差异情况,为研究其自交不亲和性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兔眼蓝莓品种‘杰兔’为研究对象,异花授粉的花粉分别来源于兔眼蓝莓品种‘灿烂’和‘粉蓝’,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了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后不同时间的‘杰兔’花柱中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玉米素(ZT)和腐胺(Put)、精胺(Spm)和尸胺(Cad)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内源激素含量比值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对‘杰兔’的坐果率与其花柱中各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其比值和多胺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杰兔’的坐果率,自花授粉的显著低于异花授粉的。‘杰兔’花柱中IAA、GA3和ZT这3种激素和Put的含量,自花授粉的均显著低于异花授粉的;而其花柱中ABA的含量,自花授粉的却显著高于异花授粉的;‘杰兔’花柱中的ABA/GA3和ABA/ZT之值,自花授粉的均显著高于异花授粉的,而其IAA/ABA和(IAA+GA<...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华中五味子雄花发育特征的研究,旨在为遗传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采用SMZ—168体视显微镜对华中五味子不同发育时期雄花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细胞结构特征进行研究,采用蒽酮乙酸乙酯比色法测量其花部可溶性糖的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量其花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同发育时期花柄细胞结构无明显差异,由内至外分别为维管柱、皮层和表皮;不同发育时期花瓣细胞结构无差异,随着花的发育,薄壁细胞不断分裂,花瓣增厚,花瓣上存在气孔;花药及花粉在Ⅴ(花冠展开期)发育成熟,外部形态表现为内侧花瓣全部变红,外侧花瓣绿色,花蕾顶部露出红色,花瓣逐渐展开。不同发育时期,雄花花柄、花瓣、雄蕊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在Ⅵ(盛开期)时期达到最大值;华中五味子同一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中,雄花花瓣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华中五味子不同发育时期,雄花花柄、花瓣、雄蕊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同一发育时期不同花部,雄花花柄、雄蕊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花药及花粉在Ⅴ(花冠展开期)发育成熟,外部形态表现为内侧花瓣全部变红,外侧花瓣绿色,花蕾顶部露出红色,花瓣逐渐展开;发育时期、花部位对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实际栽培中利用外源激素提高川黄柏苗期成活率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川黄柏幼苗为试材,在自然渍水及干旱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GA3进行不同周期的喷施处理,测定分析各处理下川黄柏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和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在渍水胁迫下,外源喷施GA3溶液提高了川黄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复水后0~2 d,干旱胁迫下的对照组及GA3处理组(200 mg/L,喷施间隔30 d)植株各生理指标均逐步恢复正常,受间断降水影响;复水后3~5 d,对照组及GA3处理组植株各生理指标出现反复变化。复水后0~5 d时,与对照组相比,GA3处理提高了植株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与油茶花芽分化的关系,为调控油茶花芽分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湘林27’和‘湘林14’油茶无性系为试材,结合花芽分化率,对不同花芽分化时期花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内源激素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两个品种油茶花芽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整体呈“M”形变化,且‘湘林27’油茶花芽可溶性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期和末期均显著高于‘湘林14’油茶,分别高出:9.48%(前分化期)、4.47%(子房与花药形成期)、27.21%(雌雄蕊成熟期);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湘林27’油茶花芽内源GA3和IAA含量显著低于‘湘林14’油茶,而ZR和ABA含量却显著高于‘湘林14’油茶。在雌雄蕊形成期,两品种油茶花芽IAA、GA3和ABA含量相差幅度最大,分别为25.5、1.46和16.01 ng/g,而在花芽前分化期两品种油茶花芽ZR含量相差幅度最大,为13.59 ng/g。油茶花芽分化率与花芽前分化期(0.742)、雌雄蕊成熟期花芽可溶性糖含量(0.769)和花瓣形成期花芽可溶性蛋白含量(0.750)显著正相关(P <...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桐子结实大小年现象的发生与其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包括无果枝的花芽与有果枝的叶芽)和果实中各种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现象的发生及其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等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初期和果实成熟期的有果类与无果类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等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1)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IAA含量均先降后升,且三者间IAA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IAA与山桐子花芽分化有关,但与结实大小年无关。2)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GA3含量均持续升高;完全大小年类山桐子不同器官中的GA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结实类型的,且其无果枝叶片、芽中的GA3在果实成熟期的含量均最高,分别是411.69和355.38μg·g<...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早红98’、‘赣湘1号’、‘金栀1号’、‘金栀2号’和‘长江1号’5个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农家品种开花物候期、花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及其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对其开花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个栀子农家品种的开花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持续21~28 d;栀子花瓣数多为6瓣,个别花朵为7瓣,花瓣数与雄蕊数严格一致,且雄蕊略长于柱头,花丝极短,花药线形;5个栀子农家品种在开花当天花粉生活力均达到50%以上,且不同农家品种间花粉生活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油茶品种的推广及南北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温室培养的‘华硕’油茶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光周期处理(8 h/16 h、10 h/14 h、12 h/12 h、14 h/10 h、16 h/8 h),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组(CK)。在花芽分化期、现蕾期、初花期及盛花期对各处理组油茶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BA、IAA、GA3及CTK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处理组油茶的株高、花期时间及花朵数量进行统计。【结果】与CK处理相比,在长日照条件下(14 h/10 h、16 h/8 h)油茶株高显著增加,开花时间提前,花朵数量增加;在短日照条件下(8 h/16 h、10 h/14 h)油茶株高降低,开花时间推迟,花朵数量减少。在长日照条件下,油茶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在短日照条件下,油茶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减少。长日照处理下,油茶叶片中的ABA、IAA含量显著增加,GA3、CTK含量显著降低,且ω(IAA)/ω(GA3)、ω(ABA)/ω(CTK)、ω(ABA)/ω(GA  相似文献   

8.
对南方茶陵长枣、金丝小枣、糖枣、鸡蛋枣和冬枣的花粉发芽率进行了试验,并利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技术,研究其花药在黄蕾期、初开期、萼平期、瓣离期和瓣平期花药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南方各枣品种花粉育性与其花药发育期内源激素变化具有相关性;茶陵长枣、金丝小枣、糖枣花粉育性高,鸡蛋枣次之,冬枣最差;育性高的3个品种花药间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不明显,但与鸡蛋枣差异显著、与冬枣花药间差异极显著;在IAA、GA3和ZR含量上,冬枣花药低于鸡蛋枣,远低于茶陵长枣、金丝小枣和糖枣;但在ABA含量上,冬枣花药高于其它4个品种花药,这种差异在萼平期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稀释程度的复硝酚钠对油茶开花过程中花芽内源激素含量及花芽分化率的影响,分析油茶花芽内源激素含量与花芽分化率的相关性,探究促进油茶开花的最佳复硝酚钠稀释程度,以期提高油茶的花芽分化率,为提高油茶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9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植株分别叶面喷施1.8%复硝酚钠水剂的4 000、2 000、1 000、500、250倍稀释液,以喷施纯水为对照(CK)。【结果】在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1.8%复硝酚钠水剂最佳稀释程度为2 000倍。喷施低浓度的复硝酚钠使油茶花芽内源ZR含量升高,ABA、GA_3、IA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油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试验水平范围内,花瓣形成期油茶花芽ABA含量、ZR含量、GA_3含量、IAA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 0.05);在花芽分化过程中,ZR含量、GA_3含量与IAA含量三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形态分化期,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在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1.8%复硝酚钠水剂最佳稀释程度为2 000倍,喷施低浓度复硝酚钠可能通过提高油茶花芽花瓣形成期花芽中的ZR、IAA、GA_3含量,降低油茶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华中五味子雄花特征及花粉特性的研究,旨在为华中五味子的传粉生物学研究、系统分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华中五味子雄花不同发育时期(Ⅰ花蕾膨大期、Ⅱ花瓣松动期、Ⅲ花瓣开放期、Ⅳ完全开放期)的花部特征、花粉形态进行研究;利用生物光学显微镜,采用琼脂固体培养基法(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均为10 g·L~(-1),蔗糖浓度梯度设置为50,100,150,200 g·L~(-1),硼酸浓度梯度设置为0.10,0.15,0.30 g·L~(-1))对花粉离体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华中五味子蔷薇花冠,成熟时花冠朝向地面,花瓣覆瓦状排列,花瓣内外侧均具不规则纹饰,具气孔,气孔不规则分布;花柄圆柱形,外壁不光滑,具气孔,气孔椭圆形;雄蕊螺旋向上着生于柱状花托上,花丝缩短呈肉质,花药着生于花丝上;雄蕊群呈伞状,雄蕊19~22(26)。花粉扁球形,辐射对称,极观面为6裂圆形,异极,随着花朵的发育,逐渐形成6萌发沟,3长沟在一极形成合沟,3短沟不到极面,长短沟相间排列;花粉外壁具网状雕纹,网眼大小和网脊宽度不一,少数网眼中具模糊颗粒,随着花粉的发育,网眼逐渐加深,网脊变薄,颗粒物被吸收;Ⅰ(花蕾膨大期)、Ⅱ(花瓣松动期)、Ⅲ(花瓣开放期)、Ⅳ(完全开放期)时期花粉直径依次为21.96,23.73,24.00,25.65μm。成熟华中五味子花粉在10 g·L~(-1)琼脂+100 g·L~(-1)蔗糖+0.10 g·L~(-1)硼酸的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达到92.6%,花粉管长度最长,达454.30μm;蔗糖浓度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伸长生长存在极显著影响,硼酸浓度对花粉的萌发率影响显著,但对花粉管长度生长影响不显著。【结论】华中五味子花冠形态、花粉形态既具有虫媒传粉特征,亦具有风媒传粉的特点;研究结果认为华中五味子为风媒、虫媒同时传粉植物,主要传粉方式、传粉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华中五味子花粉离体培养的最佳固体培养基为10 g·L~(-1)琼脂+100 g·L~(-1)蔗糖+0.10 g·L~(-1)硼酸,培养基成分对花粉萌发影响显著;花粉萌发率高,在传粉受精过程中,花粉竞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喷施不同外源激素,研究其对灵武长枣果实主要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提高灵武长枣的品质,为灵武长枣提质增效栽培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年生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在枣树坐果以后分别喷施脱落酸(ABA100 mg/L)、乙烯(ETH100 mg/L)、赤霉素(GA330 mg/L)、茉莉酸甲酯(Me JA50 mg/L)、生长素(IAA100 mg/L)水溶液,调查分析喷施外源激素对灵武长枣果实的色泽、大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对灵武长枣果实的主要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有不同影响。1)喷施外源激素GA3、ABA、IAA后,果实风味变得更甜,其中喷施GA3后果实蔗糖含量提高3.41%,喷施ABA后,果实葡萄糖含量提高7.03%;喷施ETH后果实果糖含量提高17.15%。喷施外源激素GA3、ABA、IAA、MeJA可降低灵武长枣果实有机酸的含量,其中喷施MeJA后果实有机酸含量降低46.80%。2)喷施ABA后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1.44%;喷施ETH后果皮中花青苷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不同种类内源激素和多胺化合物的含量和不同种类内源激素的比值对蓝莓花粉活力的影响情况,从而为蓝莓花粉育性、自交不亲和及花粉直感效应形成的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兔眼蓝莓品种‘芭尔德温’‘灿烂’‘蒂芙蓝’‘顶峰’‘粉蓝’‘杰兔’和‘园蓝’的花粉为试材,采用TTC法测定其花粉活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其花粉中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玉米素(ZT)等种激素和腐胺(Put)、精胺(Spm)、尸胺(Cad)等多胺化合物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内源激素的比值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分别对花粉活力与各种内源激素和多胺化合物的含量之间、花粉活力与各种内源激素比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杰兔’的花粉活力显著低于‘灿烂’‘粉蓝’‘园蓝’‘顶峰’‘芭尔德温’和‘蒂芙蓝’这6个品种的花粉活力。‘杰兔’花粉中IAA、GA_3、ZT和Put的含量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6个品种花粉中IAA、GA_3、ZT和Put的含量;而‘杰兔’花粉中ABA的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6个品种花粉中ABA的含量。‘杰兔’花粉中的IAA/GA_3和ZT/GA_3之值均显著低于其他6个品种花粉中的IAA/GA_3和ZT/GA_3之值,而‘杰兔’花粉中的ABA/IAA、ABA/GA_3、ABA/ZT及ABA/(IAA+GA_3+ZT)之值均显著高于其他6个品种花粉中的ABA/IAA、ABA/GA_3、ABA/ZT及ABA/(IAA+GA_3+ZT)之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兔眼蓝莓的花粉活力与花粉中IAA、GA_3、ZT和Cad的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ABA的含量及ABA/IAA、ABA/GA_3、ABA/ZT和ABA/(IAA+GA_3+ZT)之值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兔眼蓝莓的花粉活力与花粉中IAA、GA_3、ZT、ABA这4种内源激素和Put、Spm、Cad这3种多胺化合物的含量之间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改善云南沃柑的栽培管理水平和探索轻简化、高效化提升果实品质的疏果和修剪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定植的中晚熟品种沃柑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进行疏果和修剪放梢处理。处理1(对照)为整株树不疏果,不放秋梢,结果 4个以上,无新梢抽发;处理2为疏果,放秋梢,结果 4个及以下,有新梢抽发;处理3为果实全部疏除,放秋梢,有新梢抽发。除进行不同的疏果、放梢处理外其他方面的管理均一致,测定沃柑叶片、茎、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果实的纵横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结果】疏果和修剪放梢处理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果实的横、纵径增长加快,而采收果实的横纵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无异,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叶片和果实中的GA3、JA、SA激素含量增加。全疏果时,叶片叶绿素含量最低,并且叶片中内源激素的含量最高。各部位中N、Ca、Fe、Mn和Zn含量由高到低总体依次为叶、茎、果。修剪和疏果放梢处理的叶和茎中P、K元素含量以及果实中Fe、M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析内源激素和关键代谢物调控油茶花芽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3个分化时期(雌雄蕊形成期、子房和花药形成期、雌雄蕊成熟期)的普通油茶花芽为研究对象,采用LC-MS和GC-MS技术分别进行内源激素和代谢物差异分析,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PCA主成分分析和OPLS-DA分析,研究不同激素在3个分化时期的动态变化,解析关键代谢物所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从雌雄蕊形成期到雌雄蕊成熟期,GA、MEJA、ME-IAA等9种激素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AB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IAA、ICAld、SA、t Z含量呈一直下降的趋势,IP含量一直上升。同时,与雌雄蕊形成期相比,在子房和花药形成期的油茶花芽中共检测到519种代谢物,其中差异代谢物有95种(72种上调,23种下调),在雌雄蕊成熟期的油茶花芽中共检测到520种代谢物,其中差异代谢物有135种(80种上调,55种下调)。【结论】在油茶花芽分化后期,高含量的GA在子房和花药形成期起到较大作用;较低含量的IAA和较高含量的ABA可能对雌雄蕊成熟期有促进作用,可能促进油茶花芽成熟和开花;赤霉素和酚酸含量增加,促进氨基酸合成为可溶性蛋白;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可能与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的生成有关。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的含量在这3个时期呈持续升高的趋势,说明这2类物质在油茶花芽分化后期对花芽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柿杂交F1代果实重要表型性状和品质指标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利用杂交育种进行柿果实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36份‘富有’ב赤柿’杂交F1代单株为材料,对其4个表型指标以及8个果实品质成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遗传变异多样性,并运用Person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柿F1代单株之间的离散性。【结果】1)柿杂交F1代果实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80%~165.97%,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可溶性单宁变异系数最大,为165.97%;果实横径变异系数最小,为10.80%。2)12个性状产生的66对相关性中分别有9对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和9对达到显著水平(P <0.05),不溶性单宁与总单宁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总单宁与总酚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12个性状主成分分析缩减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3.42%;聚类分析将F1代的36份单株分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寻东方梨和西方梨花粉发育的不同特点及其单核靠边期,从而为其花药离体培养接种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6个东方梨和3个西洋梨品种花粉发育的特点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梨品种花粉发育都经历了花粉母细胞期、四分体时期、小孢子期、成熟花粉期;西洋梨的物候期比东方梨晚,且花粉开始发育的时间也晚,东方梨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花粉开始发育的时间不同,与各自的物候期密切相关;根据其物候期初步确定了东方梨品种绿宝石、满天红、红酥脆、美人酥、红香酥和红香蜜的单核靠边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磷水平对‘贵农5号’刺梨实生苗生长、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了解刺梨应对低磷胁迫的适应策略,为喀斯特地区低磷土壤刺梨的磷养分管理和生长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培养方法,设5、25、45、65和85 mg·L-1有效磷含量的5个供磷水平处理,对不同处理的生长和根系形态指标及叶、根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解析不同磷水平下根系形态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1) 45 mg·L-1磷水平下实生苗生长的最好,整株生物量、主根长度、总根尖数和根的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平均直径、侧根长度和数量、一级侧根密度均最大,根和叶中的GA1+3含量最高,ABA含量最低。2)供磷水平低于或高于45 mg·L-1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明显减小,GA1+3含量降低,ABA含量增大,上述根系形态指标变小。在5 mg·L-1的低磷胁迫下,植株根冠比、2级、3级侧根密度和根毛的密度及长度达到最大。3)根和叶中的IAA及ZR含量随磷水平的降低而增大。4)不同磷水平下植株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大小与根和叶中的IAA和ZR含量间均表现出极显著(P<0. 01)的一元二次非线性回归关系,与GA1+3和ABA的含量分别呈极显著(P<0. 01)正相关和极显著(P<0. 01)负相关。供磷水平过低、过高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是IAA、ZR、GA1+3、ABA含量改变后协同作用的结果。低磷水平下根的生长抑制与叶和根中的IAA、ZR和ABA含量增大和GA1+3含量降低有关,高浓度的GA1+3和低浓度的ABA能促进主根的伸长和侧根的形成,而高浓度的IAA和ZR对根毛的形成及伸长和增加根毛的密度有促进作用。【结论】45 mg·L-1磷水平下刺梨实生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最好,主根长度、总根尖数和根的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平均直径、侧根长度和数量、一级侧根密度最大。降低或提高磷水平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上述根系形态指标随之变小。低磷胁迫下刺梨实生苗根冠比和2、3级侧根密度、根毛密度及长度明显增大。供磷水平变化导致刺梨实生苗叶和根中IAA、ZR、GA1+3、ABA的含量发生改变,并共同对植株生长和根系形态变化产生协同调控作用。根冠比的增大,2、3级侧根密度和根毛密度及长度的增加是刺梨实生苗应对低磷胁迫采取的适应策略,根和叶中高水平的ZR和IAA发挥重要的促进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别测定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探讨该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紫梗籽银桂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其种子发育过程不同时期胚和胚乳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结果]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胚的GA3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ABA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IAA、ZR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GA3/ABA比值不断下降,IAA/ABA、ZR/ABA的比值先下降后上升,胚中GA3/ABA比值的变化幅度大于IAA/ABA、ZR/ABA的比值变化;胚乳中GA3、IAA、ZR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AB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并保持平稳的趋势;GA3/ABA、IAA/ABA、ZR/ABA3个比值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胚乳中GA3/ABA比值的变化幅度大于IAA/ABA、ZR/ABA的比值变化。[结论]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  相似文献   

19.
贵州适种杧果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杧果品种果实品质性状,为贵州杧果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贵州适种的红玉杧、金煌杧、贵妃杧、玉文杧、桂热杧82号、台农1号、桂热杧10号等7个杧果品种的成熟果实为试材,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酸碱滴定法、固形物折射法等方法,测定了其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食率、粗纤维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酸比、固酸比等12个品质指标,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测定结果表明:贵州杧果种质果实品质变异丰富,其变异系数为3.77%~83.34%;其中,维生素C的变异程度最大,其变异系数为83.34%;其次分别为总酸含量、固酸比、单果质量、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变异系数依次是52.99%、45.68%、43.69%、42.29%、22.11%、18.63%、16.70%、15.85%、15.2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杧果果实各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单果质量与果形指数、可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正相关,糖酸比与固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以7个品种杧果果实的12个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将12个品质性状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2.206%,能够代表原有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结论】从主成分分析的得分情况来看,金煌杧、红玉杧、台农1号、桂热杧82号、桂热杧10号、玉文杧、贵妃杧的得分分别为0.71、0.56、0.17、0.06、-0.16、-0.58、-0.76,表明金煌杧在贵州的综合品质性状表现最好,其次分别是红玉杧和台农1号,而贵妃杧、玉文杧、桂热杧10号的品质性状在贵州的表现均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其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相对较低,而其总酸含量均相对较高。在贵州杧果产业发展中,金煌杧可以作为优势品种在贵州大面积推广,其次是中晚熟品种红玉杧。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油茶春花优良品种,以油茶杂交子代(YZ2×DY2)及亲本[母本(YZ2)、父本(DY2)]为研究对象,调查测定其花期和花器官性状,对花期性状进行分级,并对9个性状(花横径、花纵径、花柱裂数、雌蕊长、雄蕊长、花瓣数、花药数、盛花期相对时间、开花持续时间)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分析。将盛花期相对时间和开花持续时间进行等距分级,筛选出符合良种选育目标的花期类型(95株)和极长持续期类型(43株)。9个性状变异系数为9.75%~35.74%,其中,盛花期相对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花柱裂数的变异系数最小。9个性状的中亲优势率范围为-23.17%~0.84%,除盛花期相对时间外均为负值,所有性状均出现超低亲和超高亲个体。杂交子代群体花药数与其他花器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盛花期相对时间与花横径、花纵径、雌蕊长、花瓣数、开花持续时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花柱裂数呈显著相关(P<0.05)。根据聚类分析将杂交子代群体分为3个类群:Ⅰ类属于最早花期长花期型:Ⅱ类属于最晚花期短花期型:Ⅲ类属于中花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