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种鸽生产性能和血常规的影响。选用健康且繁殖周期基本一致的白羽王鸽种鸽72对,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24对,分别为对照组、抗生素组和中草药组。试验期间统计周采食量,测定产蛋数、蛋重、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并在产蛋后第2天翅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常规。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的平均日采食量、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中草药组种蛋受精率最高,抗生素组产蛋率最低;中草药组显著提高了血小板体积、大型血小板比率(P0.05),抗生素组显著降低了种鸽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数量、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0.05),中草药组和抗生素组显著降低了血液血红蛋白质量(P0.05),两者对血常规其他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合种鸽生产性能和血常规指标,中草药添加剂在提高种蛋受精率的同时,对种鸽血常规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探究了慢性镉暴露对小鼠血常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小鼠比较,镉中、高剂量组淋巴细胞值增高,中剂量组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红细胞平均体积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5);高剂量镉暴露降低了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因此,在长期低浓度镉暴露下,红细胞比容和淋巴细胞计数可有潜力成为镉毒性的早期预警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其他血液指标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分别采用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和γ-计数仪测定了三元肥育猪和宁乡肥育猪血常规、血清生化参数和激素含量常值,以供相关研究参考.结果表明,宁乡猪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显著低于三元猪(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比积均显著高于三元猪(P<0.05);宁乡猪血清总蛋白、氨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三元猪(P<0.05),甘油三酯和甲状腺素T3含量显著高于三元猪(P<0.05).上述结果表明,两个品系猪的多数血常规和血清生化参数及激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西藏色瓦藏绵羊高原适应性的血液生理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西藏萨瓦藏绵羊高原适应性的血液生理学特性。【方法】采集成年健康西藏萨瓦藏绵羊(海拔4800 m)、林芝当地河谷型绵羊(海拔2900 m)全血,用全自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液常规生理指标;收集已报道的绵羊血液生理学数据,通过做散点图分析海拔与绵羊的5个主要血液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西藏萨瓦藏绵羊的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淋巴细胞数(LYM)、中性单核细胞数(MONOCYTES)、嗜酸细胞数(EOSINOPHILS)、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高于林芝当地河谷型绵羊(P0.05),而中性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CV(RDW-CV)、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则显著低于林芝绵羊(P0.05),嗜酸细胞百分比(EO%)、红细胞分布宽度-SD(RDW-SD)、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不显著(P0.05)。HGB与海拔存在正相关;WBC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PLT、RBC、MCV与海拔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西藏萨瓦藏绵羊通过增加白细胞数量来提高免疫力;通过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提高运输氧气的能力。西藏萨瓦藏绵羊通过一系列血液生理指标的改变来适应高原环境,这些血液生理学特性将为其疾病诊断、品种选育及高原适应性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免疫调节剂对免疫抑制小鼠的组织保护作用。【方法】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构建小鼠免疫抑制病理模型。分别给正常小鼠和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饮服自制中药免疫调节剂玉屏风散加减(ZY)和经典方剂玉屏风散(YPF),检测ZY、YPF对不同免疫状态下小鼠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体质量、脾脏指数以及肝脾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1)ZY和YPF对健康小鼠血液学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ZY对Cy所致的免疫抑制小鼠WBC、RBC、HGB、HCT、MCH、MCV值有显著影响(P0.05),YPF对Cy所致的免疫抑制小鼠RBC、HGB和MCH值有显著影响(P0.05),且ZY的作用效果优于YPF(P0.05)。(2)ZY和YPF对正常小鼠体质量及脾脏指数的影响不明显(P0.05),而对Cy所致的免疫抑制小鼠体质量影响显著(P0.05),小鼠的脾脏指数显著低于Cy所致的免疫抑制小鼠(P0.05)。(3)ZY+Cy组和YPF+Cy组小鼠脾脏白髓大而明显,肝细胞轻度变性坏死;而模型对照组(Cy组)小鼠脾脏白髓不明显,肝细胞变性坏死严重。【结论】ZY对正常小鼠血细胞数、体质量、脾脏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而对免疫抑制小鼠血细胞数、体质量、脾脏指数以及脾、肝组织病理学均表现出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长期接触麻疯树种子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和重要器官的影响,探索麻疯树种子对小鼠的触发性毒害作用,为麻疯树生物质燃料生产链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长期接触麻疯树种子后,对小鼠的心、肝、肺、肾、胸腺等重要器官以及腹下皮肤没有异常影响。但对小鼠的血液有显著影响,雄性小鼠中值细胞百分率差异显著(P<0.05),淋巴细胞百分率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小鼠血小板、中值细胞百分率、血小板压积等三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等差异极显著(P<0.01)。血液生化指标:雌性小鼠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长期接触麻疯树种子会对小鼠血液生理生化部分指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桂科育成猪的血常规指标,明确不同功能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情况,为桂科猪的免疫评估与抗病性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49日龄起每周对44头桂科育成猪(公母各半)采血1次,连续采样7周,测定其血常规指标,并与长白猪和恩施黑猪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桂科育成猪不同日龄的红细胞类检测指标中,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均在70日龄达最低值(6.85× l012/L和97.1 g/L),显著低于49、56、63、84和91日龄时的对应值(P<0.05,下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70日龄达最低值(15.11 pg和275.70 g/L)、91日龄达最高值(16.40 pg和314.30 g/L);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相对较稳定,不同日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白细胞类检测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于63日龄达最低值(13.71×109/L)、84日龄达最高值(17.52×109/L),二者差异显著;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在70日龄时达最低值(3.61×109/L),显著低于49和56日龄的对应值.淋巴细胞计数(LYMPH)的变化相对较稳定,受日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血小板类检测指标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在不同日龄的变化相对较稳定,受日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与35日龄长白猪和5月龄以上恩施黑猪相比,桂科育成猪除H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PCT和PDW等少数指标表现异常外,其他大部分血常规指标介于长白猪与恩施黑猪血常规指标范围内.[结论]桂科育成猪在血常规指标方面有一定的独特性,发育至49~91日龄时已具备较稳定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苜蓿皂苷(Alfalfa saponin)对X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选取雄性SPF级昆明系小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研究25、50和100mg/ml的苜蓿皂苷对X射线照射强度为4.0Gy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和不同剂量X射线对添加25mg/ml的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防性给予25mg/mL苜蓿皂苷,可显著减轻4.0Gy的X射线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和血小板(Platelets,PLT)数量的降低程度(P0.05),增加照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Bone marrow nucleated cells,BMC)数(P0.05),显著降低微核率(P0.05)。2)预防性给予25mg/mL的苜蓿皂苷,相同照射剂量的试验组小鼠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随照射强度增加,25mg/ml的苜蓿皂苷保护小鼠受辐射损伤的能力下降。综上,苜蓿皂苷可缓解X射线对小鼠造血系统和染色体的损伤,苜蓿皂苷浓度与射线强度存在量效关系,需要根据不同的照射强度添加不同浓度的苜蓿皂苷。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新的益生菌药物,本文采用煎煮法对番石榴叶进行提取,以阿莫西林胶囊建立小鼠腹泻模型,以低浓度A组(0.5g·mL~(-1))、中浓度B组(1g·mL~(-1))、高浓度C组(2g·mL~(-1))番石榴叶提取物对其进行治疗研究番石榴叶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对腹泻次数、稀便率、稀便级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B、C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差异显著(P0.05),但均不及阳性组;对菌群数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A、B组差异显著(P0.05),C组差异极显著(P0.01),以高剂量组为最佳,但均不如阳性对照组。可见番石榴叶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给雷山小香羊的选育、饲养管理、疾病诊断及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5月龄、1岁、2岁、3岁雷山小香羊母羊的15项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白细胞总数(WBC)、单核细胞数量(MON)、中性粒细胞数量(GRA)、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中单核细胞比率(MON/%)、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7项指标无年龄间差异(P0.05),其他指标存在年龄间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用ROC曲线对肉鸡腹水综合征(AS)的血常规分析,探讨血常规指标在肉鸡腹水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购买22日龄健康、体质量相近的白羽肉鸡75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病组,对照组为30羽饮自来水,造病组为45羽饮0.3%Na Cl高盐水,其它饲养条件相同,饲喂到35日龄分别进行采血,测血常规;并剖杀取心脏,计算右心室(RV)比全心室(TV)的比值,同时,利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造病组的RV/TV比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造病组中的中间细胞(MID)、中间细胞比率(MXD)、粒细胞(GRAN)、红细胞总数(R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白细胞总数(W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根据RV/TV将血常规分为无病组(RV/TV≤0.219)和有病组(RV/TV0.219),进行ROC曲线分析且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5,两组均差异显著(P0.05)。血常规的MID、MXD%、WBC、GRAN、RBC、PDW%的ROC曲线分析的结果,可为肉鸡腹水综合症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红三叶寡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朱宇旌  刘勇  李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38-11340
[目的]以由红三叶草叶蛋白制备的寡肽为原料,研究其对小鼠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64只,体重18~24g的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个处理16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所有小鼠每天上午灌胃一次,灌胃量为0.3ml,其中,3个试验组寡肽溶液灌胃浓度分别为5.0、1.0、0.1mg/ml,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试验期21d。[结果]①灌胃0.1mg/ml寡肽试验组体增重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灌胃1.0mg/ml寡肽试验组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灌胃0.1mg/ml寡肽试验组的脾重系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试验组的胸腺重系数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5.0mg/ml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③1.0mg/ml试验组的溶血素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0.1mg/ml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④0.1mg/ml试验组小鼠右耳增厚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明显;⑤各试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1.0、0.1mg/ml试验组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⑥1.0mg/ml试验组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三叶草寡肽能够有效促进小鼠的生长及免疫力的提高,且以寡肽溶液灌胃浓度为1.0、0.1mg/ml时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选取28日龄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各重复公母猪各半进行28 d的饲养试验,试验共设对照组(基础日粮)、中药I组(基础日粮+1%中药配方I)、中药II组(基础日粮+1%中药配方II)、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4个处理,研究中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中药和抗生素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质量(ADG)(P>0.05),中药II组和中药I组显著改善了料肉比(P<0.05),抗生素组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各试验组显著减小了仔猪腹泻的持续时间和腹泻频率(P<0.05),中药II组极显著降低了腹泻频率(P<0.01),显著降低了腹泻指数(P<0.05),而抗生素组和中药I组的腹泻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畜禽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60只昆明小鼠(体质量为18~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再将每组的20只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试验组每天腹腔注射0.04 mL"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对照组注射0.04 mL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3组分别进行酸性α-醋酸萘脂酶法试验,溶血空斑试验和血清溶血素抗体(HC50)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ANAE阳性细胞百分比为51.80%±3.64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75%±4.283%(P0.01);试验组小鼠溶血空斑形成数量为23.1±2.13177,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4±2.01108(P0.01);试验组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为262.2900±10.482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1.2710±39.61145(P0.05)。即"畜禽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将180只健康肉雏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0只。7日龄将A、B组分别口服复合核苷肽溶液(0.05 ml/只)和盐酸左旋咪唑(15 mg/只),C组为空白对照。于试验后7、14天分别测定各组鸡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结果表明,14、21日龄时A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14日龄时B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1日龄时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而14日龄时A、B组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到21日龄时A、B组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复合核苷肽能够显著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取27日龄断奶仔猪(长白×大白)72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基础饲粮+抗生素),微生物制剂组(基础饲粮+微生物制剂),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饲养至出栏。试验结果表明,(1)仔猪阶段,微生物制剂组仔猪腹泻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1),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与料肉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育猪阶段,抗生素组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微生物制剂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抗生素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微生物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微生物制剂组和抗生素组体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3组之间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试验阶段,抗生素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微生物制剂组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微生物制剂组和抗生素组平均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3组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2)仔猪阶段微生物制剂组仔猪血液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育猪阶段,各组间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3)微生物制剂组仔猪空肠黏膜中SIgA含量极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微生物制剂组空肠黏膜中IgG含量极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微生物制剂组空肠黏膜中IL-1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4)微生物制剂组和抗生素组胴体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微生物制剂和抗生素组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3组肉质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可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仔猪免疫能力,对猪肉品质无显著影响。研究为复合微生物制剂替代抗生素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选用120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2%复合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0.2%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试验1组、2组、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43 g、348 g、381 g,分别比对照组高18.28%、20.00%、31.38%,以试验3组效果最好,分别比试验1组高11.08%、比试验2组高9.48%,试验1组和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料肉比分别为2.02、2.01、1.90,饲料转化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2.55%、12.99%和17.75%,以试验3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高5.94%和5.47%,试验1组和2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0%、30%和10%,以试验3组最好;3个试验组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分别为4.40元、4.40元、4.31元,分别比对照低0.45元、0.45元和0.54元。结果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复合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降低饲料成本,以添加0.2%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复合剂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选用2胎龄斯格母猪20头,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仔猪出生3 d内吃乳前饲喂1 mL液态微生态制剂,诱食后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 微胶囊(Ⅰ)、0.05% 低聚木糖(Ⅱ)、0.1% 微胶囊和0.05% 低聚木糖(Ⅲ)、0.1% 菌粉和0.05% 低聚木糖(Ⅳ)及对照组(Ⅴ),观察其对仔猪生长性能、黄白痢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日龄内饲喂菌液对体质量增加无明显影响(P>0.05),黄白痢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仔猪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8~28日龄Ⅲ组与Ⅰ、Ⅱ、Ⅴ组仔猪体质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所有试验组与对照组黄白痢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Ⅲ、Ⅳ组与Ⅰ、Ⅱ组黄白痢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29~40日龄Ⅲ组与Ⅰ、Ⅱ、Ⅳ、Ⅴ组仔猪体质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Ⅲ组仔猪黄白痢发生率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Ⅱ、Ⅳ组与Ⅴ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