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甘肃有机肥资源分布与利用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研究和测定分析,查清了甘肃有机肥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1999年甘肃省有机肥资源总量为13 405.3万t,有机肥利用量5 846.43万t,利用率为43.6%,主要品种有人畜粪尿、厩肥、秸秆、堆沤肥、绿肥等,且富含氮、磷、钾养分.有机肥拥有量及N、P2O5、K2O养分含量存在地域间差异.人畜粪尿、作物秸秆、绿肥、饼肥4种肥源贡献N、P2O5、K2O养分总量达到204.36万t,是1999年甘肃省化肥施用量的63.4万t的3.22倍,4种肥源对养分贡献率分别是人畜粪尿>绿肥>秸秆>饼肥.重视有机肥养分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有机氮肥的矿化-固持周转过程机理,为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同位素15N交叉标记示踪技术,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单施化肥、单施猪粪、猪粪与化肥配施、玉米秸与化肥配施、麦秸与化肥配施等5种施肥方式下,土壤中微生物量氮在玉米各生育时期的数量、来源的动态变化以及对玉米的供氮特征。【结果】各处理在同一生育期微生物量氮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所施肥料种类的不同。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玉米各个生育期数量与来源不同,施入的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氮贡献大,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贡献较小,土壤氮仍是构成微生物量氮的主要来源。作物和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氮素存在竞争关系,在氮素胁迫条件下,竞争作用突出,其竞争强度取决于氮源和能源的供应强度以及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同一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期数量差异很大,当土壤中微生物的碳源(能源)物质与氮源物质充足时微生物对氮素的竞争能力较强,作物的竞争能力较弱,随着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改变,作物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并显著超过微生物,微生物量氮减少。【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独施用化肥能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来自土壤氮的百分比;与单施有机肥相比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来自土壤氮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3.
一、粪尿类1.分含量。主要包括人粪尿和养畜禽粪尿。含氮、全磷、钾、钙、镁,还有钠、锌、铁、铜、硼、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是有机肥中含量最全的一种肥料。2.方法。选温暖向阳处,将粪处理尿掺细土,用土量为粪尿的3~4倍,每1000千克粪中加入2千克尿素、1千克速腐剂,再加适量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促进烤烟轮作周期内有机肥和氮肥的合理施用,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前作施用有机肥(秸杆、油枯、腐熟猪粪)对烤烟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前作施用有机肥可以促进烤烟的生长,影响烤烟对氮肥的利用;有机肥的种类不同,对烟株各部位叶片中的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前作施用油枯和腐熟猪粪后,烟株不同部位的氮来自肥料的比例增加,提高了烤烟对氮肥的利用率;有机肥前作施用可以提高上部叶的可用性,对中部叶的品质有利。试验的结果表明:前作施用油枯和腐熟猪粪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施肥对蔬菜地土壤、蔬菜和地表水体中δ15N丰度的影响,选择2012至2018内施用不同肥料的28块蔬菜地(包括13块施用化肥蔬菜地、8块施用畜禽粪蔬菜地和7块施用商品有机肥加化肥蔬菜地),采样分析表层土壤、蔬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及地表径流样的δ15N丰度。结果表明:施肥种类对土壤、蔬菜和地表径流中δ15N丰度均可产生显著影响,其丰度值由高至低依次为:畜禽肥>商品有机肥加化肥>化肥。蔬菜和地表水与土壤之间的δ15N丰度存在正相关。分析认为,蔬菜产品中氮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鉴定有机蔬菜的辅助依据,地表水体中δ15N丰度可作为水体中氮素污染源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参照《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计算粪尿和秸秆资源量的方法,研究了2016年浙江省主要畜禽粪尿和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的状况及其区域分布。结果表明,浙江省畜禽粪尿资源总量约为2 201.53万t,提供N、P2O5、K2O养分25.66万t,秸秆资源总量799.34万t,提供N、P2O5、K2O养分32.67万t。由于种植和养殖差异,有机肥资源存在区域差异,单位种植面积的有机肥资源承载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规模化养殖场的3种主要清粪工艺,对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技术进行了重点阐述,对生物有机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提出了预防措施,并对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产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在55%田间持水量和等量施肥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施用水葫芦有机肥和畜禽粪有机肥对土壤CO2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葫芦有机肥处理土壤的CO2排放量与累积排放量均显著低于畜禽粪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肥处理土壤的CO2累积排放量与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以及有机碳矿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肥料结构氮在棉田生态系统中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化学N肥及其与绿肥、沼肥配合施用时N素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结果表明:(1)在等N、P、K条件下,沼肥与化肥配施棉花增产效果显著,绿肥与化肥配施次之,单施化肥较差,这与单施化肥N素较多地积累在叶和无效蕾、花、铃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素较多地积累在生殖器官中密切相关。(2)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低于肥料N,但单施化肥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棉株营养器官累积土壤N的比例大于生殖器官,说明棉株生育前期对土壤N的依赖性高于生育后期,充分说明棉花生产中重施花铃肥的重要性。(3)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单施化肥的2.5~3倍,而损失率后者为前者的1.4~1.6倍,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改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应用15N示踪方法 ,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N的吸收利用和去向。证明在等N ,P ,K条件下 ,沼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N向生殖器官转移 ,其增产效果比单施化肥显著 ;绿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产量基本持平。各处理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都低于肥料N ,约占 3 7.4 4%~ 4 3 .66% ,但单施化肥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棉株营养器官累积土壤N的比例各处理都大于生殖器官 ,而累积的肥料N正好相反 ,说明棉株生育前期对土壤N的依赖性较高 ,而后期对肥料N的依赖性较高 ,为棉花生产重施花铃肥提供了依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单施化肥 2 .5~ 3倍 ,而损失率后者为前者的 1 .4~ 1 .6倍 ,其生态效益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就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利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化再利用,畜禽粪便的饲料化再利用,畜禽粪便的能源化再利用,畜禽粪便的栽培食用菌利用等。当前我国对畜禽粪便的利用主要是传统方法,新技术和新方法利用较少,应在思维和技术上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例如,利用畜禽粪便发电和栽培食用菌,热解技术利用,乙醇化利用等。同时,在利用过程中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畜禽禁养区政策对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的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分析了禁养区政策实施对畜禽养殖数量、品种结构、规模结构及空间布局的影响,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畜禽粪便和氮磷污染产生量及其耕地负荷情况,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评价方法评估畜禽养殖水污染情况。结果表明:1)政策实施使畜禽养殖总量迅速下降,散户逐渐退出,行业产能向大户集中,猪和牛的养殖受到政策冲击较大,畜禽养殖有向部分地区转移的趋势;2)政策实施带来的养殖量的直接减少有助于缓解畜禽养殖带来的耕地污染及水污染压力,但仍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与污染转移风险。中国大部分地区畜禽粪便负荷量超出当地耕地承载能力,粪便总量较大的地区呈现连片聚集态势,部分地区氮、磷污染仍超标,少数地区水污染风险仍较大。因此,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整体与局部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提高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能力,积极推广种养一体化农业生产模式,促进畜禽粪污有机肥转化,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超滤法浸提土壤,分析浸提液中的N-NH4+、N-NO3-和有机氮.测试土壤采自德国汉森的斑状砂土,用15N标记的植物残体(油菜)施入土壤,20℃恒温培养80天,以不施(油菜)为对照,培养期间共取样12次.结果表明,EUF法对15N标记的有机N的浸提能力比土壤全N中的有机N的浸提能力高出7.7倍.EUF浸提的有机氮比率较常规浸提过程的更高.前40天,培养试验中38%的有机氮被矿比,其后没有发生大的矿化.标记的有机氮的矿化在第2天达到高峰之后一直减少,直到第40天,随后处于稳定状态.标记的EUF有机氮对标记的无机N只有很微小的积累.标记的有机氮主要在第2~9天减少,但大约80%的标记无机氮在9天后明显增加.原土氮的矿化过程是明显的零级动力学,基础浓度任何时候不限制矿化.说明易矿化氮化合物总是不断得到土壤相对稳定的有机氮的补充.如果稳定状态在N矿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话,就不可希望EUF浸提的易矿化有机氮的减少.通过氮矿化库的变化量对预测氮矿化更重要,因此,寻找适当的矿化指标来制约土壤有机氮形式和变化量显得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14.
黑水虻堆肥促畜禽粪便分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粪便越来越多,传统的处理方法不能高效地处理大批量的畜禽粪便。黑水虻堆肥是一种处理畜禽粪便的新型环保方法,能快速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水平、气味排放水平并减少畜禽粪便的干物质。目前国内外对黑水虻堆肥处理粪便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是以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为主,以分解粪便为目的研究较少。介绍了畜禽粪便的特点以及传统畜禽粪便的方法,从控制黑水虻幼虫接种量、根据粪便类型调整粪便用量、黑水虻与细菌共转化粪便、调控粪便处理环境条件 4 个方面归纳利用黑水虻堆肥促畜禽粪便分解的方法,以期为生产实际畜禽粪便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探明山东省畜禽粪污资源的空间分布以及近十年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变化情况,为合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推动种养结合的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调研与相关数据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山东省作物粪污养分需求量、畜禽粪污养分供应量,将不同畜种产生的畜禽粪便量统一换算为猪粪当量,计算各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指数(I),分析山东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山东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潜力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从空间上来看,各市畜禽粪便污染风险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青岛、淄博、聊城、菏泽以N、P为基准的I值均小于1,土地消纳畜禽粪污不超载。济南、枣庄、烟台、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以N、P为基准的I值均大于1,畜禽粪污量超过了农田的承受能力,农田畜禽污染风险较大,尤其是莱芜市以N、P为基准的土地承载力指数I分别为2.14和2.36,农田畜禽污染风险较大,养分的大量盈余可能会造成农田N、P污染。从时间上来看,近十年山东省养殖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从7042万头增加到8401万头,尤其在2009年至2012年间迅速增加,增幅达13.3%。植物对粪污N、P养分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增长了10.6%、13.1%。畜禽粪污N、P养分供应量呈现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8.9%、2.9%。2016年山东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潜力以N、P为基准分别可达8576万、9809万头,均高于实际养殖规模(8401万头)。山东省以N、P为基准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指数I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山东省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鲁西南、鲁中南、以及德州、潍坊等区域,其中济南、枣庄、烟台、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畜禽粪污量超过了农田的承受能力,有潜在的N、P污染风险。从以N、P为基准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指数I来看,山东省农田对畜禽粪便仍具有一定的消纳空间。  相似文献   

16.
综合考虑农作物种植结构、种植面积及畜禽粪污处理方式等因素,估算了天水市各县区粪污养分资源现状及其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天水市畜禽粪污中氮、磷养分分别为22 565.01t和3 384.75t,且各县区畜禽粪污氮和磷供给量均未超过作物需求量;当前天水市大部分养殖场固体粪污储藏堆放还田,液体粪污直接还田,在这种粪污处理方式下,氮、磷的有效供给量分别占作物氮、磷需求量的10.49%和6.72%,表明天水市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研究还发现:在固体粪污加工为商品有机肥,液体粪污沼气处理的方式下,粪肥养分损失率最低;各县区氮养分的替代率高于磷养分替代率;我市粪肥替代化肥潜力较大,应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天水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确定养殖业发展规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有机氮和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耕地土壤中的氮素和有机碳是土壤肥力高低的指标,其含量除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强烈地受到施肥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供氮潜力和有机碳的影响.本文采用Bremner法对20a长期定位试验的黑垆土耕层土壤有机氮组成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或磷肥对耕层土壤全氮、各形态有机氮的绝对含量及其占全氮的相对比例均无显著影响;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全氮、酸解有机氮、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其中对氨基酸态氮的影响最大。施化肥或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有机碳水平.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好。在不同肥料处理中,土壤各种形态有机氮的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供氮潜力和有机质水平,是维持土壤肥力最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有机肥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养分利用潜力,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作物产量、畜禽饲养量等数据为基础,对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2000—2020年秸秆及畜禽粪便的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整理分析,结合2020年该区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探讨了秸秆和畜禽粪肥还田的养分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该区域秸秆资源(干基)主要来源于玉米(61.88%),2000—2020年秸秆的年均产量为1.38×108 t·a-1,畜禽粪肥资源(鲜基)主要来源于牛粪(52.44%),年均产量为2.87×108 t·a-1,玉米秸秆和牛粪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绥化市等地区;秸秆资源总产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00—2013年呈线性增加趋势,而畜禽粪肥的年度总产量相对稳定。以2020年秸秆和畜禽粪肥当年最大养分利用效率计算,该地区秸秆和粪肥理论上可提供的有效氮、磷、钾分别为1.16×106、3.05×105、2.13×106 t,对农作物养分需求的贡献分别为29.57%、38.28%、112.49%。研究表明,以秸秆和畜禽粪肥的最大养分利用效率计算,东北地区的有机肥资源仍无法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因此,合理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域种养结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保护黑龙江省黑土地资源,优化农畜业生产布局,实现农牧业绿色发展,本研究基于 2011—2020年统计数据及文献资料,测算了黑龙江省畜禽粪污排放情况,并据此分析黑龙江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时间动态来看,2011—2020 年,黑龙江省畜禽粪尿、粪尿养分、COD 排放量均有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3.68%、3.24% 和 5.82%;畜禽粪污的化肥替代潜力虽整体略有下降,但 10 年来均保持在 35% 以上,2020 年化肥替代潜力已达到41.89%,具有较高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黑龙江省畜禽粪污的能源潜力略有增长,但对煤炭的替代潜力呈下降趋势且替代作用并不显著,2020年畜禽粪污的沼气潜力为46.74 亿m3,折合为标准煤仅占标准煤消费量的2.90%,能源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黑龙江省畜禽粪尿、粪尿氮、粪尿磷的耕地负荷均未超载,无养殖环境风险,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的空间剩余呈上升趋势,剩余约2/3,以氮为基准计算,余量为13 006.13 万头猪当量,以磷为基准计算,余量为8 463.19 万头猪当量,具有较大养殖潜力。从空间分布来看,黑龙江省各地区畜禽粪污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大庆市以及佳木斯市等畜禽养殖集聚区的畜禽粪尿资源丰富,畜禽粪污的替代化肥潜力、能源潜力及畜禽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畜禽粪便污染现状及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在畜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以我国近年畜禽养殖(大型牲畜猪、牛、羊和家禽)数据为基础,经污染量化评估得出,各地养殖结构的不同导致畜禽污染COD、TN、TP负荷占比呈现显著差异。总结分析了目前畜禽粪便的典型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特点,为其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持。通过系统评估我国畜禽粪便资源化潜能,认为我国主要畜禽粪便能源潜力非常可观,畜禽粪便资源化可在较高程度上填补氮、磷肥的需求,减少化肥过量施用对农田土壤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