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毛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又名大虾、白虾、红尾虾、红虾、大明虾,隶属对虾科对虾属,是对虾类中的大型虾之一,广泛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巴基斯坦到印度尼西亚沿海一带,我国福建、台湾及广东东部沿海最为常见,是南方省区重要的海洋捕捞和养殖对象;养殖120~150天,体长可达120mm 以上,每667m~2产量100kg 左右。 1 形态特征长毛对虾体淡棕黄色,额角上缘7~8齿,下缘4~ 6齿,额角基部侧视比中国对虾的高,而比墨吉对虾的低,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无中央沟,第1触角鞭比头胸甲稍长,雄虾第3颚足末节有毛笔状长毛,其长度为末第2节的1.2~2.7倍,额角脊上有断续的凹点, 雌交接器前片顶端的疣突比墨吉对虾的小。 2 生态习性长毛对虾存活的最高温度为40%,最低10℃C,生长  相似文献   

2.
刀额新对虾(Metapenanus ensis)俗称沙虾、麻虾、泥虾,商品名俗称基围虾。隶属于对虾科、对虾亚科,新对虾属。在我国东海、南海均有分布,是一种广盐性虾类。1 刀额新对虾的生物学1.1 形态特征 体土黄到棕褐色,游泳足棕色或赤色,步足淡紫色和淡黄色环斑相间。尾节暗棕色。壳较厚,体表除脊和边缘部分外着生许多短毛,腹部两侧前下方光滑无毛,体表散布许多黑点。额角雄性平直,尖刀形,雌性末部微向上弯,伸至第1触角柄第3节末端,上缘具6—9齿。额角后脊很显著,伸至头胸甲后缘。腹部1—6节  相似文献   

3.
南美蓝对虾又名红额角对虾,属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为广盐性、热带虾种。现将人工繁殖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性别分化和生殖器官发育是其繁殖生物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进行性别调控的基础.经过2年的取样观察,研究了中国明对虾雌性纳精囊和雄性交接器的分化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早在仔虾后16d (16 days post-larva,PL16)即开始雌雄分化,此时,雌虾第4与第5对步足间腹甲处的锥突出现明显下陷,而雄虾的没有下陷.PL54时,雌虾纳精囊瓣膜出现,然后继续发育,到PL124时形成纳精囊雏形;雄虾交接器发育较晚,到PL54时,雄虾第1泳足的内肢才出现分化,在PL106基本形成雄性交接器.  相似文献   

5.
洪心 《中国水产》2012,440(7):66-68
对虾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一大产业,人工培育苗种是该产业的主要环节。长期以来人工育苗所需亲虾主要采捕于自然海区,由于对虾具有独特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雄虾在雌虾产卵前就已将精荚输入雌虾交接器内,在其产卵时释放出精子。因此,为了提高亲虾使用率和解决亲虾运输受伤或脱壳引起的受精困难问题,台湾的林明男、丁云源等及国内有关单位开展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研究,并将移植技术运用于对虾杂交育种方面。本文就对虾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应用进行试验,使有限亲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从而降低育苗成本、提高孵化率,达到增产目的。现就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6.
鹰爪虾与中国对虾雌虾纳精囊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长功 《水产学报》1999,23(3):223-228
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鹰爪虾与中国对虾雌虾纳精囊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鹰爪虾与中国对虾都具有封闭式纳精囊,鹰爪虾纳精囊表面被前两片甲壳板所覆盖,两板中间为一开口,交配后被胶体物质堵塞,纳精囊中部为单一的囊腔,囊腔向后部两侧延伸形成两个袋状的囊,为贮存精子囊的部位,中国对虾的精囊内为单一的囊腔,外面覆盖有两片圆型,左右对称的甲壳质薄片,囊腔内部由前向后伸出三个锥状的甲壳质突起,交配的雌虾  相似文献   

7.
刀额新对虾俗称基围虾、沙虾、泥虾,分类上属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新对虾属,其主要特征之一是额角上缘有齿,下缘无齿,这是区别于对虾属的显著特征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和两广沿海,刀额新对虾对低盐、高水温和低氧有较强的忍耐能力,离水后...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养殖的对虾有10多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凡纳对虾、南美白对虾、万氏对虾),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中国对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草虾、虎虾),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日本对虾、竹节虾、车虾)。墨吉明对虾^*F.merguiensis(墨吉对虾),长毛明对虾^*F.penicillatus(长毛对虾),细角滨对虾^*L.stylirostris(蓝对虾),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海洋渔业重要的经济虾种之一。本研究以相应引物对野生群体和人工培育第1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群体(CP1、CP4、CP5、CP6)的各2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16SrRNA基因片段长为520bp,10个中国对虾个体间无碱基差异,其A、T、G、C含量分别为171bp(32.88%)、176bp(33.85%)、104bp(20.00%)、69bp(13.27%),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利用其中长度为413bp的同源序列,以环斑鼓虾(Alpheus armillatus)为外群探讨了对虾科(Penaeidae)中的对虾属、美对虾属、明对虾属、囊对虾属和滨对虾属5个属(Penaeus,Farfantepenaeus,Fenneropenaeus,Marsupenaeus,Litopenaeus)12种对虾间的系统关系。以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可将以上12种虾类分为两个大群: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先聚到一起后与日本对虾聚成一大群;美对虾属、滨对虾属个体各聚成1支后聚成一大群,最后与中国对虾等聚到一起。同时可见,小褐美对虾(F.subtilis)与保罗美对虾(F.paulensis)、南方滨对虾(L.schmitti)与白滨对虾(L.setiferus)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 Hohhuis俗名白虾,五须虾。白虾是河口咸淡水地区:养虾的主要敌害,不仅与草虾(斑节对虾)争饲料,争空间,争氧气,并能吃掉刚脱壳的草虾。笔者在多年的养虾实践中注意到:白虾和草虾虽同属甲壳类,但在生活习性上还是有些差别的。  相似文献   

11.
东方对虾养殖气象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系统按照对是养殖的先后顺序,分为对虾放苗、浮头浮塘、适宜收获、亲虾入室、亲虾越冬以及对虾育苗6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大致包括气象指标、指标预报、指标的气候概况以及服务建设四个部分的内容,使气象为对养殖生产的服务步入规范化、系列化、自动化的轨道,为科学、高效、优质开展气象为对虾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性别分化和生殖器官发育是其繁殖生物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进行性别调控的基础。经过2年的取样观察,研究了中国明对虾雌性纳精囊和雄性交接器的分化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早在仔虾后16 d(16 days post-larva,PL16)即开始雌雄分化,此时,雌虾第4与第5对步足间腹甲处的锥突出现明显下陷,而雄虾的没有下陷。PL54时,雌虾纳精囊瓣膜出现,然后继续发育,到PL124时形成纳精囊雏形;雄虾交接器发育较晚,到PL54时,雄虾第1泳足的内肢才出现分化,在PL106基本形成雄性交接器。  相似文献   

13.
据记载,长江口海区儿无中国对虾,偶尔出现也仪仅是零星数尾。但自1985年以来,从秋冬10月份开始到翌年5—6月间,衍拖网渔获物中兼捕有中国对虾,较集中在3—4月份。产量可达数吨。虾体大小在每市斤4—6尾间。适时,上海奉贤县对虾育苗场故於1988年,1989年向渔民收购活虾经暂,养后性腺达正常成熟,並育苗效果良好。1988年投入产卵亲虾1564尾,占收购数的81%,获虾苗9454万尾,每方水体出苗25.4万尾,每尾亲虾育苗6万尾。1989年投入产卵亲虾923万  相似文献   

14.
对虾白黑斑病的病原病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生力 《水产学报》1996,20(4):325-331
对虾白黑斑病是养殖中国对虾的常见病,曾被怀疑是细菌性疾病,本试验通过对病虾肝胰腺、血液和病灶组织的细菌分离,对正常虾用白黑斑虾的细菌注射感染等一系列试验发现:细菌或其它生物性病原与对虾白黑斑病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耐高温性状的评价体系,全面了解日本囊对虾的耐热性状,本研究首先采用耐热性(upper thermal tolerance,UTT)作为评定指标,开展不同规格日本囊对虾耐热性状的分析;进一步结合临界温度法(critical thermal methodology,CTM)将日本囊对虾与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了耐热性状的种间比较。结果显示:(1)不同大小的日本囊对虾个体之间耐热性(UTT)存在差异,其体重与耐热性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42(P0.05),特别是日本囊对虾仔虾(0.01 g)耐热性显著高于较大规格(1~5 g)的日本囊对虾(P0.05);(2)受高温刺激,3种虾表现出不同的应激行为,凡纳滨对虾的开始死亡温度与死亡高峰温度最高,日本囊对虾次之,脊尾白虾最低;(3)3种虾的耐热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凡纳滨对虾的平均UTT值最高,日本囊对虾次之,脊尾白虾的最低(P0.01);(4)凡纳滨对虾的临界高温(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ax)最高,日本囊对虾次之,脊尾白虾最低(P0.05),即与UTT的比较结果一致。本研究为日本囊对虾耐高温品系选育提供了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从南至北虾病灾情严重。汕头地区是全国虾病的早发区、重灾区,自1990年以来已连续发生对虾暴发性流行疾病,1993年对虾发病面积占放养面积的86.7%。特别是中国对虾的养殖每年发病最早,死亡率最高,1993年我市养至5—6厘米的中国对虾几乎全部绝产。为了探索解决我市对虾暴发性病害的新路子,1994年我们在汕头市达濠区金声水产养殖公司协助下,  相似文献   

17.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1,26(12):21-22
斑节对虾是合浦乃至广西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1988年开始引进合浦养殖,1999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3733公顷,发展迅猛。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特别是1993年全国普遍出现暴发性虾病后,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着如何做好虾病的综合防治,实施对虾健康养殖进行不懈努力,虽然仍未能摆脱虾病的困扰,但是探索出许多养虾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地减少虾病发生。笔者阐述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是我县1999年对如何进行低产虾塘技术改造,实施对虾健康养殖建立…  相似文献   

18.
对虾中子辐照刺激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4MEV快中子对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的亲虾、受精卵、无节幼体和仔虾进行一定剂量的辐照,可以提高产卵量、好卵率、孵化率、成活率,促进对虾的生长发育,增强其抗病能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成虾产量,改善商品虾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自1989年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试养成功后,广东的对虾养殖得到了发展,养虾面积不断扩大。以汕头为例,1991年的养虾面积达2.9万多亩,比1990年增加了2000多亩,其中斑节对虾养殖面积增加了一倍,上半年的对虾总产量达1100多吨。对虾业的迅速发展,虾病亦随之流行,尤其是高密度养殖以及多造次生产,助长了许多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惠恩举 《齐鲁渔业》2005,22(3):16-16
地处渤海、黄海两岸的大连普兰店市每年养殖对虾1333hm^(公顷)左右,该市养殖对虾大户牟有彬、梁春林、徐恒有等12户自1998年养殖对虾以来都获得比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他们养虾高产高效的主要经验有6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