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心支轴喷灌机在我国规模化牧草种植上应用时间较短,普遍缺乏管理技术,大多靠经验制定灌溉制度,导致应用效果参差不齐。介绍了土壤水分常用的概念,提出中心支轴喷灌机灌溉管理技术、灌溉制度制定方法及喷头的选择,实现科学灌溉,促进牧草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用最优分割聚类法确定土壤水分胁迫阈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最优分割聚类法应用到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胁迫阈值的计算,利用作物生理生态突变特征和最优分割理论,提出了确定非充分灌溉标准的方法。并以河南省长葛市1999~2002年田间试验资料为基本数据,应用该方法分析计算了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理生态影响的阈值,对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和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隔沟交替灌溉是以通过改善作物根信号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为目的的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介绍了隔沟交替灌溉技术发展概况,系统阐述隔沟交替灌溉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根系系统的吸收补偿功能、农田土壤水分消耗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3个方面,明确了该技术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隔沟交替灌溉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优质高产节水型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特定生态区的种植方式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差异,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农林复合系统的土壤水分动态、作物日耗水量和灌溉制度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新疆枣、棉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频域反射法(FDR)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农林复合系统下,不同间作带位置的根层土壤水分动态和耗水量。以农作物根层土壤的含水量变化为主要指标,分析间作作物的日耗水量,结合农林复合系统中根层土壤的水分饱灌点和补灌点,确定农林复合系统的最佳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通过实验分析,提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农田灌溉警报系统,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预测灌溉时间。结果表明提出的这种基于网络平台土壤墒情监测的灌溉制度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农田土壤的水分状况,为农田作物灌溉提供技术支持,对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灌区灌溉用水量的计算,过去多是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即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计算出作物需水量,进而推算出高产条件下的灌溉制度,然后根据作物组成和灌溉面积计算出总用水量。这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经济问题。本文利用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用极值法确定合理节水用水的灌溉定额,由此计算出产值最大时的灌溉用水量,即经济效益最大时的灌溉用水量。  相似文献   

6.
确定农作物经济灌溉制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灌溉是节水型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节水灌溉就是用最少的灌溉水量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并尽可能提高作物产量。本文通过分析,建立了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建立了作物灌溉效益函数;并应用经济分析中净效益最大准则,导出了作物经济灌溉定额计算通式;利用系统工程理论提出了作物生育期内各次灌溉水最优灌水定额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7.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饲草料喷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灌条件下饲草料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于地面灌溉,因此,喷灌条件下的饲草料作物灌溉制度也不同于地面灌溉.采用全面试验法,结合内蒙古当地对饲草料的需求及项目单位大田生产情况,选择卷盘式喷灌系统进行试验测试,最终得出了3种饲草料作物丰产型和节水型的喷灌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用土壤剖面水分动态模拟法建立灌区作物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和计算程序的主要流程,此法既实用于工程设计中确定作物灌溉制度,在管理中也可利用其预报土壤含水量,并据此对灌区进行配水,对灌区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节水灌溉应当有确定的涵义,充分灌溉或丰产灌溉本质上并不含有水量浪费的因素,非充分灌溉与节水灌溉也不是等同的。节水灌溉是发展节水型农业必须首先解决好的核心问题,把非灌溉农业纳入节水型农业的范畴,极易得出取消灌溉也是节约用水的误解,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应当对节水灌溉制定统一的衡量标准,以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分生产函数是一项综合性指标,但因忽略了单产差异带来的影响,在生产条件差别较大,且单产悬殊时,不宜用之对节水作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10.
冀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方日华 《灌溉排水》1995,14(4):20-25
实验表明:冬小麦的灌水量直接影响下茬玉米的土壤水分;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冬小麦加夏玉米的总耗水量与产量均呈抛物线关系。因而减少非关键生育期的灌水对产量影响不大,根据天然降水分布规律,选用全生育期90天左右的玉米杂交种,6月20日以前播种,8月上旬抽雄,主使主要需水期与降水高峰相吻合,尽量减少夏玉米的灌水。通过作物干旱胁迫试验,找到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减产系数,为制定节水型灌溉制度提价依据,通过对土壤水分的观测发现,在和物播前、收后土壤内均有部分速效水,充分利用土壤水是节水栽培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82年以来,于麦仁店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控制土壤含水量水稻灌溉技术及水稻需水量的试验研究,其成果表明,采用节水高产的控制灌溉技术后,水稻耗水量大幅度下降,生理生态需水规律发生显著变化。文章从稻田土壤水分等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水稻自身生理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水稻节水机理,并对彭曼法在节水灌溉水稻需水量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力系数K_s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应用麦田水分动态平衡模型和干旱预报模型计算小麦的适宜灌溉期和灌溉水量。依据实测资料,对小麦的节水灌溉与增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这种节水灌溉技术,可充分利用土壤储水和自然降水,减少灌水次数,降低麦田水分的无效消耗,提高土壤水利用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同其它方法相比,此方法的优点除投资省外,主要是能对旱情进行早期预报,从而能在大面积的农田上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水,这对促进农业节水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棉花各生育期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差值为灌水控制指标,设置3水平灌水处理,开展膜下滴灌大田试验,分析研究适宜试验区棉花生长、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灌溉制度及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差值形成的灌溉制度,决定了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盐分分布和积累特征。总体表现为:空间上土壤水分分布与滴灌带间距呈负相关系,盐分分布则相反,0~40 cm深度土壤水分在灌后重分布,盐分在滴灌水分的淋洗作用下定向运移,至湿润体边缘积聚。综合分析关键点与主根层的土壤水盐时间序列变化,T2处理(385 mm/18次)主根层0~40 cm深度水分处于棉花生长的适宜含水率范围,并形成淡化脱盐区,对盐分的调控最佳。T2处理棉田产量最高,为6 083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1.05 kg/(mm·hm~2),为适宜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4.
Penman-Monteith methods were merged with the water cloud radar model to simulate soil moisture, canopy moisture and radar backscatter for a field of potatoes (Solanum tuberosum)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irrigation scheduling potential of the merged model. This study simulates water-use: radar backscatter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elsewhere and yield is not calculated by the merged model. Soil moisture deficit switches control the model, which in turn uses predetermined application rates defined by the us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irrigation application during the 1999 simulation period would utilise 25 mm of water when a soil moisture deficit of 30 mm is reached. Significantly, this would have required less water application than that actually applied to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5.
常规的农田灌溉节水控制,主要采用影响因子分析模拟农田灌溉精度得出农田灌溉节水控制方案,忽略了实际农田土壤的液限和塑限变量对控制方案造成的影响,导致节水控制结果的节水系数较低。提出了基于时变非线性特征和状态变量的农田灌溉节水控制方法。该方法计算农田土壤的基础参数分析时变非线性特征,根据分析所得的特征计算约束条件,建立目标约束函数,构建出农田灌溉的节水控制模型,计算农田土壤液限和塑限的状态变量重新演化模型的目标约束条件,得出最终的农田灌溉节水控制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应用后得出的节水控制结果,表现出节水系数较高,均值达到0.477,节水效果较好,满足农田灌溉的现实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王成  李发永  王龙 《节水灌溉》2012,(2):16-18,22
以南疆特色果林红枣为研究对象,对比滴灌与注灌方式下的作物生长、土壤平均含水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注灌时树径平均增长速度较滴灌快;土壤平均含水率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较滴灌缓慢;红枣坐果及产量均较高。灌溉方式对红枣新增枝数目影响不大。滴灌时土壤水分变化较注灌剧烈,注灌时红枣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最大可达16.52,而滴灌最大只有4.87。注灌的节水效益显著,适合于在南疆特色经济果林种植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农田地下滴灌管道堵塞快速检测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当今水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农田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滴灌是农田节水灌溉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应用更为广泛。由于农田地下滴灌管深埋于土壤下,导致滴灌管堵塞时不易被发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造成损失。为此,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农田地下滴灌管道堵塞的装置。该装置以STC90C58AD为主控芯片,采用PHTS-5V-V2土壤湿度传感器对农作物根部的土壤湿度进行检测,对检测到的不同位置上的土壤湿度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滴灌管是否堵塞。试验表明:该装置能够快速测定指定点的土壤湿度,判断地下滴管管道堵塞情况,同时具有实时显示、存储、报警等功能,可以满足农田地下滴灌管道堵塞快速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浅埋区地下水--土壤水资源动态过程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冬小麦生长期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过程和地下水、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为农田蒸散的重要的水分来源,现行的灌溉制度不考虑这一作用,过多的灌溉量不仅会消弱地下术对土壤水的补给,而且多余的土壤水分还会下渗补给地下水,造成水资源的无效损失和动力能源的损耗.为了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土壤水资源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Deficit irrigation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way to increase system benefits, at the cost of individual benefits, by decreasing the crop water alloc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total irrigated land. Deterministic methods are common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es with deficit irrigation because considering the inherent uncertainty in crop water demands while including the lower and upper bounds on soil moisture availability is a hard problem. To deal with this, a constraint state formulation for stochastic control of the weekly deficit irrig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his stochastic formulation is bas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moment analysis of the stochastic soil moisture state variable, considering soil moisture as bounded between a maximum value and a minimum value. As a result, an optimal deficit irrigation scheduling is determined using this explicit stochastic model that does not require discretization of system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f irrigation strategy is based on deterministic predictions, achievement of high, long-term expected relative net benefits by decreased crop water allocation and increased irrigated land may have a higher failure probability.  相似文献   

20.
草坪建植和养护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而我国人均淡水量仅有2 240 m3,是世界平均淡水拥有水平的1/4,因此,草坪业在我国发展缓慢,群众接受度较低。基于土壤湿度参数的绿地草坪自动化节水灌溉装置由控制器、传感器、电磁阀及中央控制器构成,理论核心是草坪调亏灌溉理论。装置通过在草坪土层中安装测定土壤持水量的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信息,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结合草坪草的性质及传感器反馈的信息,确定出该草坪所处的水分需求状态,从而通过控制电磁阀开闭来控制灌溉量,对灌溉进行有效调控。该装置具备数据采集、灌溉控制、参数设置和数据处理等功能,可以精准控制土壤湿度,减少草坪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并设置适当水分胁迫,使草坪在更低的耗水量下长势更优。该文论述了装置的组成及运行原理,并结合市场现有灌溉装置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对草坪需水程度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减少无效灌溉,提升灌溉效率,可以发展出以减少灌溉定额、提升草坪质量为目的的新型灌溉模式,降低草坪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