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余志飞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2):153-157,163
依据《云南省森林城市、县城、城镇申报与评选考核办法》要求,分析大姚县创建省级森林县城的利弊条件,与省级森林县城评选考核办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姚县考核内容涉及的5个大类37项中,达标29项,不达标8项。以提升生态文化内涵,建成宜居、宜业、美丽大姚为建设总体思路,重点以“一城、二带、三圈、四河”建设构筑起生态安全体系,以发展“四大”重点林产业促进林农增收,以“五园”为基础创建生态文化,引领大姚森林县城建设。并从森林网络建设、促进森林健康度、林业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森林管理建设几方面阐述大姚县省级森林县城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2.
凤庆森林县城建设是凤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森林县城建设规划研究从森林县城建设现状研究着手,建立包括森林网络、森林健康、林业经济、生态文化和森林管理5方面37项指标的森林县城建设指标体系,并逐项分析,明确已达标指标、易达标指标和达标难度较大的指标;有针对性地制订已达标指标和易达标指标巩固提高措施,针对达标难度较大指标制订切实可行方案,以达到规划目标,确保规划实施后顺利申报云南省第一个森林县城,并为云南省其他城镇开展森林县城、森林城镇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马龙县始终牢固树立"生态立县"和"生态强县"发展战略,按照《省级森林县城评价指标》要求,围绕"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城市森林管理"5个体系37个指标逐一认真规划、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人文林业、景观林业,扎实推进省级森林县城创建工作。计划到2017年底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创建标准并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确保2018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县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浙江省长兴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核、两屏、三带、六星、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并探讨生态网络、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保护四大建设规划体系,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森林长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浙江省永康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及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分析永康市森林城市建设现状,提出"一核、二屏、三廊、九带、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以及生态网络、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保护四大建设规划体系,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山、水、绿、城"互通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6.
分析河南省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确立了以“花海森林城,宜居新西平”为主的建设理念和“一心、一核;一轴、两带;三区、多点”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从森林生态网络、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森林支撑保障4方面,阐述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内容,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逐步提高森林质量,让更多的森林进城、环村,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宜居度。  相似文献   

7.
分析山东省费县森林资源现状与森林城市建设潜力,结合国内城市森林建设经验,提出"一核一湖、两山四河、十镇百村、廊道连片、全域发展"的森林城市建设全域空间布局,以及北部沂蒙山地森林生态屏障区、中部城镇森林景观建设区、南部山水田园生态经济林建设区三个建设分区,助力"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和费县沂蒙特色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平乐县森林县城建设是"美丽广西"生态建设和桂林市"生态立市"战略的具体实施。从平乐县城市森林建设的现状分析着手,综合评价了创建森林县城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挥自身优势和解决现状问题的规划思路,最终确定了"山环水绕古昭州,生态宜居新平乐"的建设理念和"一核、两带、三园、四廊、多点"的重点建设布局,以及规划重点和内容,从而达到广西森林县城的创建评选标准,构建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的现代森林县城,并为同类县城的森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0年安庆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来,采取以扩大城市绿量为抓手,努力提升城市森林品质;"点、线、面"结合,构建森林城市空间布局;遵循近自然模式,营造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提高市民生态文明意识等措施,大力推进"创森"工作。三年来全市共完成建成区绿化面积1253公顷,城镇绿化达标59个,村庄绿化达标260个;完成道路、河流等绿色长廊1056公里;新建、改建农田林网折合造林面积1748公顷。  相似文献   

10.
生态游憩空间建设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以河池市为例,从中心城区、郊区、县城以及村镇生态游憩空间建设几个层面,分析了河池市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建设现状,并提出了科学的建设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道路两旁,一株株翠绿的香樟竞相摇曳,一朵朵艳丽的紫薇花争相斗艳;广场上、公园里,老人们在悠闲地享受着温煦的阳光,孩子们在绿树下自由地玩耍。这一幅"山绿、景美、人欢"的生态画卷正是"江西省森林城市"吉水县良好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生态城市渐入佳境近年来,江西省吉水县以"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并依据县城的地理、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在对湖北省咸宁市的生态格局、林业产业格局和森林文化特色等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咸宁市森林城市建设"一心、五翼、二廊、三带、三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并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体系四大工程框架。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使规划更加贴近实际,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新昌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提出"一核、两屏、五带、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以及生态体系、生态文化、生态产业、支撑体系四大建设规划体系,确定新昌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定位为:"山水森林县、绿色宜居城"。  相似文献   

14.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要求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一项共识。文章就临沂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资料档案整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总结,为"创森"工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承载着的"乡愁"的古村落、风水林等乡村生态景观正在消失。建设"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保护和优化乡愁森林生态景观,是新时代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探讨了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乡愁森林生态景观设计要点,并以婺源县国家森林城市规划设计为例,分别从保持传统风貌、优化生态空间、提升景观要素、近自然经营、发展特色产业、传播生态文化、保护生态资产7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实践,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乡愁森林生态景观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由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使得建设城市森林势在必行,进而分析了城市森林的碳汇功能和低碳排放,以城市森林的内涵指出其建设中实现三个转变:从注重视觉效果向视觉与生态功能兼顾的转变;从注重绿化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率的转变;从集中在建成区的内部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此及彼探讨了繁昌县城市森林建设存在的优劣势,既往遗留的问题,梳理了原因。最后提出了全面建设森林县城必须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戴守斌 《绿色科技》2012,(10):78-80
指出了塘下镇城镇建设的总目标是依据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主要评价标准,强化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生态理念,重点打造建成区绿化,全面推进城镇森林屏障、山体绿化、通道绿化、水系林带、农田林网、特色产业林基地建设,提高塘下镇的森林覆盖率,使塘下镇成为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省级森林城镇。建立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正确选择树种和配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努力营造"城乡遍绿、四季花香"的"森林瑞安、宜居家园"新形象,为瑞安市塘下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根据瑞安市塘下镇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树种生物学特性,对森林塘下镇建设所适宜树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和城市化极度扩张会压缩城市生态空间,从而影响到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通过对比分析山海关区现有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情况、与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城市指标差距,进一步思考了山海关区森林城市创建的进步潜力空间,提出了山海关区森林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最终归纳出了将森林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等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山-水-城-海”相融的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提升三亚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和景观美化功能,分析评价了三亚市森林资源、城区绿地、湿地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参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的36个指标分析比较得出,三亚市国家城市森林29项已达标,6个指标待建,仅1个指标——乡村公园未达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森林生态格局仍需优化、城乡生态福利有待提升、文化宣传手段需要丰富、生态文明体制需要完善;三亚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为三区:北部天然生态保育区4.48万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23.37%,应围绕天然林保护,重点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南部沿海防护屏障区总面积3.55万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18.5%,应以基干防护林带建设为主体、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为重点,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中部多彩休闲产业区总面积11.17万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58.1%,应大力发展高效益人工经济林。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曲靖市的区位优势突出,与贵州、四川、广西交界,是内地进出云南的门户。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具有天然的优势:森林、湿地资源和生态、文化、产业优势,创建更具人文特色,将文化与自然有机结合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促使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形成以"一核、四区、九心、百片、千廊、万家"为主导的现代城市建设新方向。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T2004-2012)》中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城市森林管理等五个方面的40项指标,曲靖市已达标指标26项。经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曲靖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