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明代周高起在《洞山齐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阳羡茶始于东汉,盛于唐朝,成熟于宋、明、清。早在三国孙吴时代,就名驰江南,古时就称之为"阳羡贡茶"。"芙蓉贡茶"继承"阳羡贡茶"传统制作技艺,吸纳"洞庭碧螺春"采制技术精华,采用纯手工工艺制作,是江苏省芙蓉茶场创制的高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防雨棚对空气温、湿度及周年蔬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在"防雨棚(四周空)"、"防雨棚+网(四周覆盖防虫网)"和"露地"轮作"菜心-菜心-番茄/辣椒",并利用温湿度记录仪监测全年的气温及空气相对湿度。结果表明,全年白天"防雨棚"和"防雨棚+网"的气温稍高于"露地",但平均最高气温的差异不超过3℃。全年白天"防雨棚"的空气相对湿度最高、"防雨棚+网"与"露地"接近或更低。全年保持40%~80%空气相对湿度的时长比例,"防雨棚"、"防雨棚+网"和"露地"依次为50.4%、38.6%和43.3%。在蔬菜生产中,"防雨棚"显著增加菜心产量,增产33.0%~57.5%,减少虫害发生;"防雨棚+网"菜心产量介于"防雨棚"和"露地"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防虫效果突出且稳定,虫叶率在7%以下,虫情指数在2以下。"防雨棚"、"防雨棚+网"减少番茄死苗率64%以上,增加番茄产量近3倍,提高辣椒产量近1倍。因此,"防雨棚"和"防雨棚+网"周年空气温、湿度环境适宜华南地区蔬菜生长,"菜心-菜心-番茄/辣椒"的周年轮作模式适宜在"防雨棚"和"防雨棚+网"推广。  相似文献   

3.
何莲  张其生 《茶叶通讯》2010,37(4):45-47
<正>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高原,是一座闪光的茶文化宝殿,贵定在这个宝殿中蕴藏着许许多多艳丽的瑰宝。打开中国地图,用"贵"字开头的省份,只有"贵州"。不妨再打开贵州地图,用"贵"字开头的县份,也只有"贵定"一个。折开"贵"字,"贵"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速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一次性施用不同类型的缓/控释肥的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乐喜施"、"鲁西化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金正大"和"益多保"处理,增产达7.3%~11.8%。成熟期,"乐喜施"、"鲁西化工"和"益多保"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金正大"和"施可丰"处理。缓/控释肥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天数在60 d左右,释放高峰在播种后32 d前后,之后土壤速效氮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着美国独立的开端。从近代美国文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按照茶叶在"波士顿倾茶"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和解读美国独立的必然性。文章梳理了"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经过,介绍了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然后分析了茶叶在"波士顿倾茶"事件中的地位意义。最后解读了茶叶在美国独立必然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帆 《福建茶叶》2016,(7):294-295
从相似性角度研究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目的在于了解茶诗这种东方的古典诗歌和代表着西方文化内容之一的英语在本质上存在的差异,从"音"和"形"两方面掌握茶诗汉译英的特点,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茶诗的内涵。本文介绍了与茶相关的文字翻译在"音"与"形"方面的相似性,并通过举例的形式分析了相似性角度下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两地方志和有关文献,披露了陆羽"花甲"前后宦游广州的"从事"经历。并据他在其时其地所作"歌"的流传,以及所用名号与故居"桑苎庐"的关系,验证了他"退休"后的隐居地。  相似文献   

8.
由于东西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有别、古代诗词语内翻译不易等文本内外诸因素的制约,我国古代茶文化诗词的英译本一般很难翻译出原作的"形、神、韵"。文章通过个案研究结合翻译理论,从异曲同工、舍"形"取"意"以及形神兼备三个方面有力探讨了翻译方法在我国古代茶文化诗词的"形"、"意"、"神"在英语文化中的移植。  相似文献   

9.
广谱型肥料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新  陈晓枝 《北方水稻》2008,38(3):172-17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析了三种"广谱型肥料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广谱型肥料增效剂"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在三种"广谱型肥料增效剂"中以"肥得乐"氮肥增效剂效果最好,水稻产量为579.3 kg/667 m2,比对照产量增加93.3 kg/667 m2,增产率为19.2%,增加经济效益180.60元/667 m2。  相似文献   

10.
《說文解字》把"鳳"、"朋"、"鵬"列为重文,但三者在古典文献中并不是一个词。[1]从字形上看,根据历代文字学们的总结,"鳳"和"風"存在假借关系。"朋"疑是"賏"之形伪,后来被假借表示"友倗"的"倗"。"鹏"的来源还有待考证;在字音方面,"鳳"和"朋"古音相同,存在假借的可能性;从字义上来看,"鳳"和"朋"两者在古文献当中几乎从未假借过。"鳳"主要指"凤凰"。"朋"的义项为"货币单位"、"朋友"、"群"等意义,"鹏"在古典文献中的主要意义是"大鹏鸟"、"神鸟"。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最早是由庄子提出来的,并在几千年的物质文化进程中演变为中华文明哲学体系中重要的一支。本文通过"天人合一"这一理念对茶艺馆室内设计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在对"天人合一"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层解析后,又从两个角度就其对茶艺馆室内设计影响进行了阐析,并最后结合"天人合一"理念对茶艺馆室内设计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2.
<正>陆羽《茶经·八之出》在叙述岭南茶区时说"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还特别注明"福州,生闽县方山之阴"。闽方山究竟在福州的什么地方?《茶经》中没有说明。并且也没有交代方山所产的是什么茶?研究表明,福州于唐朝有两种茶作为贡茶,即"腊面茶"与"方山露芽"。方山露芽又称"方山之芽"。  相似文献   

13.
正闽北茶叶生产告别"炭火盆"供热、"烧柴"、"烧煤"时代,实现清洁化生产,是几代茶人的梦想。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个梦想有了实现的基础——茶叶生产炭改电柴改电关键设备在武夷山研发成功,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授权。这一实验研究是由武夷山市多家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投资人共同组织,应用本项目技术的发明人在1999年至2003年,创办了福州市金贝尔高新技术研究所,开发了"电能或太阳能供热的乌龙茶综合做青机"、"使用清洁能源的茶叶萎调做青杀青一体机"、"环保节  相似文献   

14.
正《"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最近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近43万字,汇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60余篇文章,是首本关于"海上茶路"的公开出版物。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为该书作序——《"甬为茶港"与"杭为茶都"珠联璧合》。"海上茶路"是"海上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宁波等9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城市,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党中央、国务院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列上国家规划之际,在沿海、沿江城市正在规划"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蓝图之时,本书无疑是专家、学者研究"海上茶路"和"海上丝路"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地位特殊,福建省又是中国乌龙茶的主产区。中国乌龙茶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实现中国乌龙茶国际化的新机遇。本文着重探讨中国乌龙茶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应如何实现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6.
李早  黄莉 《福建茶叶》2016,(12):230-231
茶道精神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亚洲范围内的国家,其中尤其以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的茶道精神较为出名。有趣的是,虽然茶道精神在不同的国家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又有很大的不同,但其本质又是可以想通的。不同国家的茶道精神都有着同样的精髓,那就是"清"、"和"、"真"、"空"和"怡"。更巧的是,这些茶道精神的精髓正是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精髓。因此,本文从茶道精神的"清"、"和"、"真"、"空"、"怡"这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探讨了这五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教育的理念传达作用,从而说明了茶道精神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好茶出天堂。天堂山,位于浙江龙泉市区城南,离城区五公里,在剑池街道宏山村境内。据《处州府志》记载,唐季大蕴,宋季陵、季寿南曾居其下。据说,天堂山名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大约在公元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带领起义军攻下"文峰寨"(今天堂山"蜜蜂寨")时,将领士兵个个精疲力竭,在"望龙寺"休息、喝茶。寺外森林茂密,生态优良,空气清新,朱元璋这时心情极佳,一句"此处好似天堂"随口而出。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成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句话就成为"圣旨",从此,人们就称此山为"天堂山"。"天堂茶文化,上下一千年,湖岭泉亭庙,都与茶相连。"这句话的背后蕴藏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脉。天堂山不仅是  相似文献   

18.
茶在"饮中为第九"之说,出自诗僧担当的诗句。担当(1593~1673),法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原籍浙江淳安,其先代于明初从戎于滇。其诗曰:"好茶如酒亦神仙,名姓须将杜老传。谱入饮中为第九,纵虽不醉亦飘然。"于是,所谓"饮中为第九"就容易使一些人造成茶在诸多饮料中排名"第九"位的误解。其实不然,"饮中为第九",实质为第一。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中的极数,茶是饮中之冠。所以,茶在所有饮料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9.
本刊声明     
《玉米科学》2011,19(1):7
《玉米科学》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如有不同意上网的作者,请在来稿时说明,否则按作者同意处理。  相似文献   

20.
李西军 《福建茶叶》2016,(6):383-384
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中国人传统生活的开门七件事,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茶文化",也与"琴"、"棋"、"书"、"画"、"酒"等经典文化一道,成为文人墨客才学彰显的必要方式。近年来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茶文化也逐步为世人所认识,针对茶文化的翻译也在不断丰富。本文结合我国茶文化的美学翻译,对《茶经》译本当中的茶文化内涵体现和其美学意蕴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