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牛、羊、猪、马和其他家畜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本文就牛放线菌病的防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病是一种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非接触性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又称"大颌病",侵害对象有牛、羊、猪等家畜,但以牛最为常见。为了做好牛放线菌病的防治工作,笔者结合1例牛放线菌病的诊治过程,总结了该病的具体症状,并对病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措施,为牛放线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放线菌病是由多种放线菌引起的动物和人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以形成特异性的肉芽肿和慢性化脓灶为特征,以牛最为多发。该病分布很广,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1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该病的病原体有伊氏放线菌、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等。牛放线菌和伊氏放线菌是引起牛和猪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这两种菌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能运动,菌体呈细丝样分枝,在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牛、马、猪和人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牛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牛、马、猪和人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在舌、颌间、头和颈等部位形成局限性的坚硬放线菌肿.牛发病最多.  相似文献   

6.
<正>猪放线菌病是由猪放线菌所引起的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猪放线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非抗酸性的兼性厌氧菌。菌体呈纤细丝样,有真性分支。病原在病灶内常形成菊花形或玫瑰花形的菌块,外观似硫磺颗粒。猪放线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可迅速将其杀灭,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类等药物敏感。1主要症状猪乳房放线菌病多在一个乳头基部形成硬性肿块,并逐渐蔓延、肿大,使乳房肿胀,表面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7.
猪放线菌病是由猪放线菌所引起的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猪放线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非抗酸性的兼性厌氧菌。菌体呈纤细丝样,有真性分支。病原在病灶内常形成菊花形或玫瑰花形的菌块,外观似硫磺颗粒。猪放线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可迅速将其杀灭,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类等药物敏感。1主要症状猪乳房放线菌病多在一个乳头基部形成硬性肿块,并逐渐蔓延、肿大,使乳房肿胀,表面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8.
正牛放线菌病是多种致病性放线菌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又被称为大颌病、木舌症。该病最显著特征为头、颈、舌以及颌下的放线菌肿,在肉牛中最为常见,2-5岁的牛易感。本病是牛、猪、马等家畜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人有时也可感染,以局部发生硬肿为特征。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前者主要侵害骨组织,后者常侵害软组织。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粗糙的饲  相似文献   

9.
正放线菌病是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多种致病性放线菌引起,不仅可以引起牛、猪、马等动物发病,还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此病以牛最为常见,尤其是肉牛发病较多,尤其是2-5岁的牛。引起此病的病原微生物为牛放线菌、林氏放线菌等,牛放线菌可引起骨骼疏松性骨炎,林氏放线菌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器官(如乳腺、肺、舌等)的病变。近年来,随着养牛业的发展,放线菌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笔者根据当地的发病情况,和大家探讨一下此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病是牛、马、猪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的慢性传染病,又称大颌病,以牛最为常见.以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为特征.牛常发生头骨疏松性骨炎.笔者就1999年以来对64头牛发生牛放线菌病,通过用以下方法治疗,痊愈62头,效果显著,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病是牛、猪或人都能感染的慢性传染病。当粘膜或皮肤受伤后,放线菌就侵入粘膜或皮下组织引发炎症,使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坚硬的无热无痛的肿块——放线菌肿。在猪则引起乳房、扁  相似文献   

12.
猪放线菌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胡维华,林成昌(河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保定071001)放线菌病以形成特异的放线菌肿为特征。在猪,常见于老母猪。多发生于乳房、扁桃体和腭骨,我国亦有报道发生于直肠和肺。河北省某猪场发生放线菌病,主要侵害猪的耳壳,形成巨块肿...  相似文献   

13.
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牛、马、猪和人的慢性传染病。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临诊上可确诊放线菌感染都发生在黄牛身上。现将多年来发生该病治疗办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封闭疗法治疗奶牛放线菌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牛、马、猪和人的一种多发性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此病特点为头、颈、颌下和舌体的放线菌肿。牛放线菌是牛的骨骼的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有长成菌丝的倾向。本病主要侵害牛科动物,以2-5岁最为易感。受感染的牛只常见下颌骨肿大,界限不明显。肿胀部病初疼痛,晚期无痛觉。病牛呼吸、吞咽和咀嚼均感困难,泌乳奶牛产奶量下降,消瘦甚快。  相似文献   

15.
放线菌病是一种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牛群中发病概率较大,羊、猪、马、人等也有可能会感染该病,并且该病的发病范围非常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再加上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养牛业的发展,各大养牛场的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放线菌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本文就针对牛放线菌病的病因以及发病的主要症状等进行了分析,并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肉牛放线菌病是由于感染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而导致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一般牛放线菌会导致骨骼出现发病,林氏放线菌会导致皮肤和乳腺、肺脏以及软组织器官出现发病,主要特征是头、舌、颌下、颈形成放线菌肿。该病在全世界各地都可发生,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往往呈慢性和散发性流行。该病主要是牛易感,尤其是2~5岁的牛易感性较高,另外羊、猪、鹿以及人等都能够感染。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化脓性肺炎又称化脓放线菌病,是由化脓性放线菌和马红球菌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引引起的以支气管、肺脏和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除猪外,人、马、牛、羊、犬、兔、猫和家禽等对化脓性放线菌和马红球菌亦有较高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8.
颌下疽疮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颌下局部发生硬肿为特征。病原为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前者主侵害骨组织,后者常侵害软组织。笔者从事临床二十多年,曾先后治愈颌下疽疮患牛和患猪56例。1病因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粗糙饲料常刺破口腔引发本病。  相似文献   

19.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牛最为易感。  相似文献   

20.
林可霉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可霉素,是由链霉菌培养液中取得的一种林可胺类碱性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主要作为速效抑制细菌生长的治疗用药。林可霉素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耐青霉素的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霉形体引起的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猪喘气病,厌氧菌感染如鸡的坏死性肠炎等,也用于治疗猪密螺旋体痢疾、弓形体病和狗、猫的放线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