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黑星天牛(Anoplophoraleechi(Gahan))是危害板栗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湖北省恩施州板栗基地近年来发生严重,部分林分有虫株率高达71.7%。此虫在该地区2年1代,以幼虫越冬。危害程度与树龄、胸径呈正相关。采用树干刷涂白剂式喷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以预防成虫啃食树皮和产卵为防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树干注射化学药剂防治蓝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蓝墨天牛1龄幼虫孵化盛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和50%甲胺磷乳油两种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注射防治板栗蓝墨天牛幼虫,有较好的效果。2.5mL/孔剂量甲胺磷乳油防治效果最佳,幼虫死亡率达96%以上2.5mL/孔剂量氧化乐果乳油,幼虫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云斑天牛在晋中市核桃树上两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蛹室或树干蛀道内越冬。运用人工捕杀、树干喷药、虫孔注药、灯光诱药、肿腿蜂寄生等方法进行无公害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曹玉佩 《安徽林业》2010,(4):126-126
桃红颈天牛在果区以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翌春恢复活动,在枝干基部皮层下和木质部钻蛀成不规则隧道,并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红褐色虫粪及碎屑,造成树干中空,皮层脱离,树势衰弱,常引起断折和整株死亡。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蓝墨天牛生物学及危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墨天牛(Monochmus guerryi Pic)是板栗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在禄劝县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道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成虫外出活动,行补充营养、交尾产卵。成虫选择树皮光滑、干径3~6cm的枝干刻槽产卵,一般每环产卵3~8粒。卵期30~35天,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交界处取食,随着虫龄的增大逐渐钻入木质部向上取食,幼早期最长,危害时间可达20个月之久。该虫危害与栗  相似文献   

6.
板栗黑星天牛(Anoplophora leeohiGahae),又名黑天牛,栗农称它的幼虫为“钻壳虫”。此虫以往无详细报道。我们从1983年以来对此虫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分布和危害 我省宜溧山区各地都有分布。如张渚、太华、茗岭、横山、西渚、归径,善卷、渚东等地,有虫株率几乎为100%,每树上多者达20多条,少者也有1—2条。 板栗受此虫危害后,一是会使栗树整株衰败、死亡。因为此虫的幼虫在板栗树基部皮层下沿木质部的表面上下左右迂迥蛀食韧皮都和形成层,切断了输导组织,当数头幼虫环绕树干皮下蛀食时,轻者栗树叶发黄,不结实或者虽结实空蒲多;重者叶先枯黄,接着整株枯死。1985年,张渚地区被此虫为害而死的栗树在千株以上。二是可引起栗树木质部腐烂空心。幼虫蛀食在树干皮层留下伤痕,木质部造成蛀道,成虫在树干上留下羽化孔,经雨水侵入,使心材腐烂,再加上蚁  相似文献   

7.
综合防治杨树天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要特征与危害特点。通常2~5年生杨树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虫株率为10%~60%,危害程度受造林方式、枝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两种天牛都是1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的蛀道内越冬,次年3月取食危害树干,3月下旬至4月中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羽化,5~7月为盛发期。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适用于贵州省马尾松林内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防治的药剂和方法,调查了松褐天牛在马尾松植株上、中、下各部位的蛀干特征。选用诱木引诱剂、APF-1、噻虫啉、白僵菌等4种新型药剂开展防治实验。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幼虫蛀树干上部占40.13%,蛀树干中部占37.58%,蛀树干下部占22.29%,随树干自下而上松褐天牛的数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经4种药剂处理后,与对照比较,树干松褐天牛幼虫减少比例为:噻虫啉(42.46%)APF-1(37.38%)诱木引诱剂(33.78%)白僵菌(31.48%)。本文还阐明根据不同林分特征选用不同特点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特性及种群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栽植树的根部和干部,红缘天牛同时危害沙棘栽植树和根蘖苗的干部,已成为宁夏沙棘林中两大主要蛀干害虫。通过对沙棘树不同高度范围内沙棘木蠹蛾幼虫和红缘天牛幼虫的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和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40~120cm的高度内。红缘天牛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大致呈现向树干上部增加的变化趋势。沙棘木蠹蛾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向根部转移的趋势,7月末,有近98%的幼虫在根部危害。之后,由于初孵幼虫的大量出现,使干部幼虫数量急剧增加,越冬前,虽然有部分转移至根部危害,但到9月末仍有近43%的幼虫停留在树干40~120cm处越冬,直到次年越冬结束。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在沙棘树干部40cm以上危害位置的较大重叠,必然造成它们在时间、空间和营养上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0.
云斑天牛对板栗树的为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为板栗树重要害虫。它主要以幼虫蛀食板栗树干,常导致树干枯死,乃至整个树干断折。近年来,作者在禄劝县四个板栗生产乡调查表明,其为害轻者10—15%,重者40—70%,对板栗产量影响极大。云斑天牛在国内分布广泛,我省各板栗栽培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据记载,此虫还可为害滇杨、核桃、栎树、桉树,以及柳、榆等十多种树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不同浓度的绿色威雷稀释液喷施松饵木进行松褐天牛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5%浓度的绿色威雷防治效果最好,株诱杀成虫分别达112.2头、112头,0.5%浓度防治成本相对较低,对下一代幼虫的控制效果达100%,处理的饵木不需进行清理就能对松褐天牛种群密度起到控制作用,在生产中应用以0.5%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12.
萧氏松茎象幼虫食性、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萧氏松茎象幼虫在南岳衡山主要危害华山松,在寄主树干基部皮层和裸露的根皮层蛀食,造成大量流脂,导致生长衰弱,引起松墨天牛暴发;同时取食新鲜松脂,越冬后的幼虫仅靠取食新鲜松脂就能正常发育。幼虫只危害健康松树,不危害衰弱木、枯立木,说明其蛀食危害与松树能否分泌松脂有关。在被害松林内,单株幼虫数在0~6头之间。幼虫在有虫株之问分布较均匀,1头/株的占82.5%,平均为1.38头/株,且单株虫口密度与树干基部直径呈明显正相关。混交林和非松树林分能阻止该虫扩散。5—10月间在幼虫危害期和蛹期,采用人工清除幼虫和蛹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该虫危害,而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该幼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天牛引诱剂监测防治松褐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3型和M-99型天牛引诱剂监测诱杀松褐天牛,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在湖北省恩施市马尾松林区发生期为5月下旬~9月上旬,大量发生期为6月10日~7月31日,同时采用该方法可以杀灭大量的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使用16%虫线清乳油,以不同浓度的药液防治松树枯死木中的松墨天牛效果显著,经林间对84株马尾松枯死木喷药试验结果表明,对松墨天牛幼虫、蛹及成虫的杀伤力极强,施药后第15天检查,杀虫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用生石灰处理伐桩,预防和杀灭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卵、幼虫.在处理区天牛有虫株率仅2.5%,对照区有虫株率82.6%.  相似文献   

16.
调查湖北省恩施地区茶树有性群体中的变异单株,对各样株的定型叶及嫩梢共17个性状作了观察和测量;经常规变异类型分析及聚类分析,初步阐明了该地区茶树有性群体内的变异类型分布状况,并按其变异状况划分为5个类群。从而为茶树资源保护及群体改良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霞 《防护林科技》2020,(1):48-49,52
根据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的作用特点和优势,主要以协同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为例,进行野外释放及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天牛均有控制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平均寄生率为52.8%,虫口减退率为54.62%,防治效果均优于农药;二者作用时期不同,蒲螨对低龄幼虫寄生率高,肿腿蜂对中高龄幼虫寄生率高。在防治时,应根据两者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在不同时间(龄期)进行2种天敌的先后释放可达到较高的寄生率和虫口减退率。  相似文献   

18.
松墨天牛幼虫在马尾松上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在马尾松树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树上的松墨天牛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数量随着树体高度的增加呈"钟形"分布,主要集中在寄主的中部,其中2~5 m高树干上的蛀入孔数量占总蛀入孔的64.88%,2~5 m高树干上的蛹室数量占总蛹室的62.44%,3~6 m的羽化孔占总羽化孔的63.47%;松墨天牛的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在树枝上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树干上的分布,说明树枝是幼虫的主要分布部位,同时也是松墨天牛越冬的重要场所;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的数量与马尾松树胸径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且其在马尾松树南北两侧的分布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松褐天牛在病死木伐桩中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不同月份 1 2 0株松材线虫病死木的伐桩 (根 )调查表明 :有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natus Hope产卵痕的伐桩占 47.5 % ;伐桩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占产卵痕数的 85 .71 % ;其中有 1 0 .42 %的蛀入孔转移至伐桩的地下部分 ;伐桩上松褐天牛成虫羽化率为 67. 71 % ,其中伐桩地上部分的成虫羽化率为 66.2 8% ,伐桩地下部分的成虫羽化率为 80 %。为此 ,连根挖除病死木伐桩 (根 )统一进行烧毁或用溴甲烷薰蒸处理是松材线虫病除治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韶山市、南岳区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2种天敌昆虫,开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2种天敌昆虫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作用,4个试验区的平均虫口减退率为92.65%,校正虫口减退率为91.41%;混合释放2种天敌昆虫的寄生率为92.42%,高于单独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的寄生率62.00%和87.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