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玫瑰红茶窨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曹洪建    谦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49-8750
[目的]研究玫瑰红茶窨制的工艺技术。[方法]采下新鲜玫瑰花,利用玫瑰花瓣对成品红茶进行窨制,主要研究茶坯含水量、堆温、窨制时间和配花量4个因子对玫瑰红茶窨制效果的影响,优选最佳的窨制条件。[结果]研究表明,最适宜的玫瑰花窨制红茶技术条件为:茶坯含水量20%~30%,堆温30~35℃,窨制时间12 h左右,配花量60%~75%。[结论]研究可为玫瑰红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茉莉红茶特征风味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茉莉红茶(二窨)窨制过程中主要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茶茶坯香气主要由苯甲醇(17.73%)、芳樟醇(16.17%)、乙酸苄酯(7.10%)、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4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2.88%)及苯甲醛(2.23%)等组成。茉莉红茶香气主要由苯甲醇(23.77%)、芳樟醇(19.73%)、乙酸苄酯(18.66%)、水杨酸甲酯(3.84%)、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6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3.27%)和α-法呢烯(2.05%)组成;与茶坯相比,窨制后的茉莉花茶香气总浓度增加了5倍多,其香气主要来源于窨制过程中茶坯吸附的茉莉鲜花香气。利用香气品质评价指数JTF对窨制红茶的香气品质进行评价,茉莉红茶的JTF指数(二窨:0.5;五窨:1.2)不低于同等窨次茉莉绿茶(三种二窨花茶:0.42、0.38、0.5;五窨:1.004)。研究表明以红茶为茶坯窨制而成的茉莉红茶香气品质不低于茉莉绿茶。窨制过程中,茶叶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EGC、EGCG含量分别降低0.18%和0.17%;ECG含量上升0.09%。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开发一种高效优质的大马士革玫瑰红茶的窨制工艺技术。[方法]采摘新鲜大马士革玫瑰花,利用玫瑰花对新制红茶进行窨制,通过对叶底、外形、汤色、香气、滋味等5个指标分别进行打分评价窨制后红茶的品质,主要研究了窨制时间和配花量2个因素对大马士革玫瑰红茶窨制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窨制条件。[结果]研究表明,最适宜的玫瑰花窨制红茶技术条件为:窨制时间1天,配花量300%。[结论]本研究可为大马士革玫瑰红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扼要分析了花茶窨制理论研究的新成就.指出茶叶对香气的吸附以表面的物理吸附为主,并伴有渗透扩散作用.茶坯含水率为10%-25%时,以茉莉鲜花着香效果好.是与维护鲜花生机及茶内含物质吸香有关.窨制对茶叶生化成分产生影响.并指出茉莉花茶的香气主要是来自窨制过程吸附鲜花释放出的香气挥发油而形成的,其芳香油总含量及组分与品质等级呈正相关.这些研究已为改革传统窨制工艺、推行新的窨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叶吸香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茉莉鲜花与茶坯隔离窨制、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茶坯的吸香效果。结果表明:茶坯含水是一以22% ̄25%窨花效果好,高温解吸后仍有花香味,去水浸出物茶坯窨花后,对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组分吸附很少,花茶窨制中化学吸附作用与水分和水浸出物密切相关,茶叶窨花吸香作用决定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
绿碎茉莉花茶窨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发挥绿茶精制加工效益,提高加工过程副产品绿碎茶的利用率,增加附加值,对绿茶茶坯加工过程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副产品(绿碎茶)进行同一窨制工艺(鲜花一窨)处理,对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直径为0.75mm)进行不同窨制工艺处理,分别制成绿碎茉莉花茶茶成品,分析原料颗粒大小和窨制工艺对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直径0.75mm的绿碎茶为原料的成品茶,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综合指标评分最高;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以鲜花一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玫瑰、红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研制玫瑰红茶复合饮料.通过试验分别确定了玫瑰、红茶的最佳浸提工艺及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玫瑰的最佳浸提工艺为:玫瑰粉加量0.4%,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5min;红茶的最佳浸提工艺为:红茶粉加量0.4%,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0min.玫瑰红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玫瑰与红茶提取液体积比2∶3,白砂糖2.0%.该产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具有玫瑰花的清香和红茶浓郁的香味,酸甜可口,色泽鲜亮.  相似文献   

8.
通过茉莉花窨制处理,以茉莉花的芳香来矫正γ-氨基丁酸茶残留的不良气味.采用感官审评方法评定各茶样的品质因子,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茶样中的关键品质成分,以探讨矫香工艺对γ-氨基丁酸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花香消除了γ-氨基丁酸的不良气味时,γ-氨基丁酸含量仍然高达2.5 mg/g;同时,儿茶素与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降低,茶叶滋味变得更加醇和爽口,成为具有高香的花香γ-氨基丁酸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日照红茶品质成分与矿质元素及其溶出规律等特性.[方法]对日照红茶的品质成分、矿质元素含量及矿质元素的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表明,与其他品种红茶相比,日照红茶的茶多酚含量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TR/TF值为13.44,形成了日照红茶滋味鲜醇、苦涩味轻,汤色红亮的品质特征;矿质元素总量较高,3次浸泡溶出的元素总量丰富.因此,日照红茶具有品质佳、矿质元素含量丰富、滋味鲜醇、耐冲泡的特性.[结论]研究可为日照红茶质量控制及茶饮品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茉莉花茶窨制的机理与化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扼要分析了花茶窨制理论研究的新成就,指出茶叶对香气的吸附以及表面的物理吸附为主,并伴有渗透扩散作用,茶坯含水率为10%-25%时,以茉莉鲜花着香效果好,是与维护鲜花生机及茶内含物质吸香有关,窨制对茶嘻生化成分产生影响,并指出茉莉花茶的香气主要是来自制过程吸附鲜花释放出的香气挥发油而形成的,其芳香油总含量及且与品质等级呈正相关。这些研究已为改革传统窨制工艺,推行新的窨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腊梅花窨制的花香茶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以增加香气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方法]吸附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研究了香花(腊梅花)、茶坯接触时间、水分含量和温度对茶的窨制工艺的影响。[结果]腊梅花窨制的最佳湿度和温度分别为4%和10℃。[结论]花香茶的制作过程符合拟一级速率方程,并且全过程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能够很好地拟合二级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2.
论茉莉花茶的湿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不同原料、不同含水量和水浸出物含量的茶坯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论述了茉莉花茶湿窨机制:高含水量茶坯中的水和水浸出物是化学吸附的载体;水浸出物直接影响茶坯对香气物质吸附的选择性;茶坯水分是增强化学吸附,提高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的基础,并参与窨制过程的良性循环。花茶窨制中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并存。两种作用无明显界限,但可能有强弱之分。通过试验进一步佐证花茶湿窨中确有化学吸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茶树夏季鲜叶的利用率,多元化开发利用黄山茶区大宗茶原料。[方法]取舒茶早、凫早2号茶叶品种夏季鲜叶为原料,参照黄山毛峰和祁门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开展了绿茶、红茶适制性研究,分析了茶叶品质特点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结果]夏季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外形条索松,色泽深欠润,毫少,香气低,滋味厚,汤色欠亮。夏季绿茶、红茶中,5种儿茶素总量及组分的保留量高。[结论]利用传统加工工艺不利于改善夏季绿茶和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烘焙处理对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烘焙处理对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影响,为乌龙陈茶烘焙提供参考。[方法]以常温放置了2年的白芽奇兰颗粒乌龙陈茶为原料,研究电焙笼烘焙、炭焙2种不同烘焙方式对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影响。[结果]电焙笼100~110℃烘6 h或120℃烘3 h,有利于乌龙陈茶品质的形成;炭焙对样品的品质提升明显,陈茶经相对低温(80~85℃)炭焙后,汤色变深,滋味变醇厚,含炭香,随炭焙年份的增加,茶汤变得更加顺滑、甜醇、有活性。[结论]烘焙是改善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有效途径,炭焙对其品质提升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从窨制方法、窨制时间、窨次等三方面,研究其对橘皮茶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并探讨橘皮茶窨制的最佳方法。感官评审结果表明:橘皮茶窨制采用茶箱拌和、二窨一提、每次窨制窨10 h工艺,茶品质为最优。  相似文献   

16.
陈义 《河南农业》2016,(21):49-50
茶鲜叶的适制性是形成茶叶优良品质的前提,以不同嫩度的信阳群体种茶鲜叶: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信阳红与信阳毛尖加工工艺制成红茶与绿茶,从感官审评和主要化学成分两个方面对不同嫩度信阳群体种红、绿茶适制性进行分析,给不同嫩度的信阳群体种茶鲜叶生产红绿茶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增湿连窨工艺对茉莉花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增湿连窨工艺探讨茉莉花茶窨制过程茶坯含水量的变化动态以及不同配花量对茉莉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花量处理之间的外形、滋味、汤色得分差异不显著;(2)增湿10%和增湿15%处理间香气、滋味、汤色得分差异不显著,而外形得分差异达显著水平;(3)在窨制茉莉花茶过程中,茶坯含水量控制在15%-25%,其香气明显优于传统工艺,配花量可减少24%-32%;(4)配花量与香气得分之间呈多项式正相关,当配花量超过96%,茶坯吸香已趋于饱和;(5)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VC和叶绿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增湿连窨工艺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45-1245
窨前茶坯坯温是影响桂花花茶香气品质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对不同茶类的桂花花茶,应选择合适的窨前茶坯坯温,以满足不同茶类茶坯吸收鲜花香气的要求,窨制出最优香气品质的各种花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古茶树资源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各种优质基因,是开发茶叶新产品、丰富茶产品结构的宝库。探明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资源鲜叶品质成分及不同工艺对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制成茶品质的影响,为开展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绿茶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创新工艺共4种不同加工工艺试制茶叶,分析比较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总糖、酚氨比及儿茶素等生化品质成分和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品质。【结果】蟠龙镇古茶树茶青水浸出物含量44.17%~53.58%,茶多酚含量28.45%~34.98%,咖啡碱含量2.43%~3.36%,氨基酸总量2.19%~5.35%,可溶性总糖在4.50%~6.58%,酚氨比6.54~14.64。各主要品质成分大致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的趋势,感官审评得分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工艺制作的茶样感官品质最佳,较协调地保留了生化品质成分;绿茶创新工艺制作的茶样茶香气最好,且各品质感官审评得分和生化品质成分含量仅次于绿茶工艺。【结论】蟠龙镇古茶树主要适制绿茶,初步确定绿茶工艺为古茶树的最佳加工工艺;绿茶创新工艺也适合蟠龙镇古茶树的加工。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选用凌云白毫茶品种鲜叶加工的红茶、绿茶为原料(绿茶1号、绿茶2号、红茶1号、红茶2号),在控温控湿条件下,不同的"渥堆"时间、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黑茶加工工艺试验,通过对试验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生化成分分析,研究"渥堆"过程的"渥堆"叶含水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变化情况及对六堡茶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红茶为原料加工黑茶,品质达到或超过传统黑茶品质要求,且减少了杀青工序、缩短了黑茶加工的渥堆时间及加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提高黑茶产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